有了塞德兹教授的鼓励和引导,从此以后,小格兰特尔不再像以前那样少言寡语了。他每天很早就起来记单词,也习惯于和小伙伴探索和讨论一些数学题。
没过多久,这个孩子的学习成绩取得了明显进步,而且也不像以前那样把自己关在一个小屋里,他又找回了自信……
专家解析——
拿别的孩子的优点和自己孩子的缺点进行比较是一种错误的、消极的比较,这样的比较非但对孩子起不到激励作用,反倒会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危害。
很多孩子和他人比过以后,就会像案例中的小格兰特尔那样,自信和笑容没有了,取而代之的是沉默和自卑。
孩子有了自卑感,就会对克服困难以及对未来产生一种怀疑和畏缩,他们不能确定自己有战胜困难的勇气和能力,越是没有这种勇气,自卑感就越重。一旦形成恶性循环,孩子就会破罐子破摔,更加失去克服困难的勇气和斗志。
当然,一些错误的、消极的比较产生的很多不良的后果,只要对症下药,鼓励和引导方法得当,还是可以挽回的,就像案例中所说的小格兰特尔。但是,有些后果却不能挽回了,这些伤害和打击的后果是严重的,甚至是毁灭性的。
例如,日本就曾经发生了这样一件令人深思的悲剧。在日本福冈县筑紫野市,有一位少年用一把小刀把自己的亲生哥哥刺死了。所有认识这位少年的人都很震惊。这位少年并不是一个十恶不赦的坏蛋,他从小乖巧听话,学习也好,可以说,这个孩子是优秀的。当然,他的哥哥也是优秀的,而且比弟弟懂事,放学回家总是帮妈妈做一些家务活,弟弟回到家却不是写作业就是看电视,他觉得哥哥比自己大,对于家务也就表现得不那么积极。
然而,他的妈妈可不这么想,她觉得小儿子就是不如哥哥,不如哥哥学习好,更不如哥哥懂事。于是,妈妈总是夸哥哥瞳事,哥哥讨人喜欢。本来,妈妈夸哥哥懂事、勤快,讨人喜欢,是想促使小儿子把哥哥当做榜样,向哥哥学习。
结果,妈妈的这些行为反倒在小儿子的心目中形成这样一个错误的概念:他觉得妈妈把大部分的爱都给了哥哥,在妈妈的眼里,只有哥哥是最棒的,只有哥哥是妈妈心中的宝。他想,如果没有了哥哥,那么妈妈也许会多爱他一些,也会像夸赞哥哥那样表扬自己。最后,弟弟在哥哥熟睡的时候,用小刀杀死了自己的亲哥哥。
专家支招——
调查表明,有很多父母都喜欢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作比较,:有55%的父母喜欢夸奖别人的孩子,打击或训斥自己的孩子。这些父母对别的孩子的夸奖以及对自己孩子的打击和训斥,往往出于不同的动机。有的是为了刺激自己的孩子,让孩子为自己的缺点和劣势而感到羞耻,认识到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有的是为了激励自己的孩子赶上其他更优秀的孩子;还有的是向孩子发牢骚、出闷气,以发泄对孩子的不满。当然,无论是哪种情况,只要进行包含着对孩子褒贬的比较,都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都会践踏孩子的自尊和打击孩子的自信。
那么,父母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比较,才能既不伤害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义能促进孩子取得进步呢?
支招一:正确选择参照物,进行积极的比较。
在社会心理学家看来,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说的比较,在一个人的心理发展上具有两种重要功能:一是认识自己。即人都是在与其他人的交往和比较的过程中认识自己的,所以,每个人都是以他人为“镜”的;二是确立目标。即每个人都需要在与其他人的比较过程中找到自己的人生目标和努力方向。
对于孩子来说也是如此,不论孩子是在认识自己方面,还是在确立目标方面,参照物的选择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所谓参照物,就是人们在心理上用来作为参照系的那些人。
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提倡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有用的人才,那么,什么样的人才有用呢?这就要求我们选择参照物了,也就是作比较。人们提倡青少年向雷锋学习、向赖宁学习,如何进行学习?这就要求孩子学习雷锋、赖宁那种为了挽救他人的生命,而不顾自己生命危险的无私精神。通过这种积极的比较,促使孩子摒弃那种自私的狭隘的心理,引导孩子形成一种优秀的、令人崇敬的、大公无私的品质。
支招二:用自己孩子的优点来比较他人的缺点。
有的父母总是认为,只要是比较,都能够促进孩子的进步,都能对孩子.产生一种积极的影响。其实,这些想法是不妥的,甚至可以说这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因为,不恰当的比较,非但对孩子起不了任何的积极作用,反而会影响孩子的积极性。
所以,对于自信心不足的孩子,父母切记不要拿他去和别的孩子横向比较,不要认为没有比较就没有提高,不要认为拿别人的长处来激励孩子就能使他进步,一些盲目的、无谓的比较对孩子的伤害是非常大的,它将严重地打击孩子的自信心。
有些深受其害的孩子曾经这样说:“我的妈妈专门拿我同其他学习好的孩子比,还专门拿我比较差劲的地方同其他人比。其实,我的妈妈不知道,她越是这样比我就越是没有信心,这样比来比去,搞的我什么都不想干了,也就没有了突破的关口和奋斗的目标了。”
其实,很多父母通常都是在对孩子不满意的时候才去做横向比较的。殊不知,这样的比较会使孩子在心里产生自我否定,感到自己是个没有用的人,自我认同严重受挫,自卑心理雪上加霜。
支招三:拿同类的现象和孩子作比较。
正如我们第二招所介绍的那样,一些父母对于孩子的比较,总是拿孩子的缺点和别的孩子的优点相比,这样比来比去,使孩子看不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更失去了自我奋斗的目标。于是,这样的比较对孩子产生了消极的影响。其实,世界上没有一模一样的人,人和人之间相互比较是毫无意义的。在这里奉劝家长一句,比是比不出好孩子的,如果真的要比,不妨经常拿自己孩子的长处去和别的孩子的短处相比,或者当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遇到了挫折,父母可以用同类的现象来和孩子相比较,只有这样的比较才能把孩子从失望的深渊中拯救出来,才会使孩子变得更加自信。
例如,当孩子遭遇高考落榜时,他们的心情会非常糟糕,有的孩子一个人躲在屋里偷偷地哭泣,或者有的孩子总是不停地干活,不和父母交流,也不和其他同学或者朋友来往,总是一个人不声不响地埋头苦干,把所有的痛苦埋藏在心底。对于一些父母来说,和孩子说什么,或者做什么都是一种徒劳。其实,这时候父母不妨拿孩子和其他落榜的孩子相比,告诉孩子“某某这次也没有考上,他爸爸总是夸奖他学习多么努力”。这样,孩子也许会找回一些信心和自尊,使孩子接受失败的事实,为孩子以后的成功奠定基础。
支招四:用孩子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
用孩子的现在和过去相比较,是一种比较积极的比较方法。孩子本身就是一个发展着的个体,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磨练,孩子本身增长了很多的经验,当然也会成长很多。因此,用孩子的现在和过去相比,就等于告诉孩子,他在不断地进步着,只要刻苦努力,一定会取得成绩的。
可见,积极的比较是鼓励教育的一种有效方法。只有运用积极的比较方法,父母才能更了解孩子的优势和特长,更加赏识自己的孩子。
3.这样批评更有效
在日常生活中,孩子总是希望父母能够夸奖自己,而父母又何尝不愿夸奖孩子呢?只是有的父母不能很好地把握自己的感情,虽然有时候想要表扬孩子,可不知为什么就莫名其妙地变成了对孩子进行批评。很多时候,有的父母也知道批评孩子不是一种好的教育方式,但没办法,看到孩子犯错误,情急之下就会对孩子进行一顿劈头盖脸的训斥。
其实,在孩子成长的过程中,父母的批评和教育起着重要的作用。巧妙、正确的批评是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保证,而那种消极的、错误的批评是对孩子的精神虐待。因此,父母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要掌握好批评的艺术。
案例回顾——
案例一:
一天,女孩子拿着一张59分的考卷回到家,妈妈在沙发上坐着看电视,见到女儿拿着考卷,就伸手要过来看了看。女孩见妈妈满面怒容,于是乖乖地站到墙角,等着妈妈的惩罚。
妈妈看完考卷,非常生气,于是把长方形的试卷揉成了圆团,朝着女儿扔了过去。女孩看到球形的试卷朝自己飞来,就把头一低,“呼”的一声,纸球飞过去了,女孩心里很庆幸自己没有被打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