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缪寿良失去父亲,又是从外地来的,所以本地小孩经常嘲笑他、打骂他、欺负他。缪寿良回忆当时的情景,“从家到学校要走4公里山路,有一次,一个疯子死掉了,被埋在路边。我和几十个同学结伴一起回去,走到半路,当地小孩就拦住了我,不让我走,说要等所有的小孩走了以后再让我回去。快到晚上,天也要黑了,走的又是山路,羊肠小道,很可怕,同学们都走了,只剩下我一个人。当时我性格也很硬,让那些小孩让开路,他们说不让,我就随手从地上捡起一块方砖,朝那个本地小孩的头上砸去。这是我第一次打人,而且把人家的头打出了血,那一年,我7岁。此后每一天,我都在抗争中度过,我不愿意忍气吞声,就只能跟别人打。我斗争了10年,一直打到16岁,终于宣布了自己是孩子王,再也没有谁能打得过我了。那时我一米七多的个头,力大无穷,能挑两三百斤的担子。”
每天早上,缪寿良都要从4公里以外挑柴到学校,中午休息的时候再把柴挑到4公里以外的街上去卖,然后赶紧跑步到学校上下午的课。卖一个中午的柴才挣几毛钱,买粮食买衣服买用的东西还远远不够,放学回家后还要种田喂牛。
18岁以前,缪寿良的人生满是灰暗的色彩,看不到一丝光亮。但苦难是最好的老师!缪寿良说:“这种强大压力下的生活,促使你将各种素质融为一体。既要有善良的一面,又要有顽强的一面,坚忍不拔,甚至视死如归。此外还要联盟、灵活、反应快。”
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彻底地改变了缪寿良的思想。18岁那年,缪寿良高中毕业,堂堂七尺男儿连养家糊口都做不到,这让缪寿良很不服气。于是他决定走出大山,到外面闯世界。当时除了挑柴卖木,其他也没有什么好做的。于是缪寿良就和一帮人上山砍树,想卖点钱。可没想到被说成是乱砍滥伐分子,要游行示众,上台挨万人批斗。“24个人当中,我是最幸运的,23个人已经上去了,就剩下我没上去,全因为当时有一个书记说了一句,‘这么年轻就不要上去了,教育后改了就好’。”他回忆时这样说道。
那一年,缪寿良站在天桥上痛苦地想,“要是今年我是81岁就好了,这辈子就过完了,就再也不用受苦了。”
但痛苦之后,不服输的性格还是占了上风,他咬牙坚持走下去。
在外面闯荡两个月后,回去正赶上冬修水利,缪寿良就风风火火地参加了水库的建设。
“当时,我想自己命那么苦,差一点就上万人台了,这下可要做一个积极分子喽,干活最积极,不怕苦不怕累,事事带头,别人挑两箩筐,我挑两箩筐外再加两簸箕,跑着干,一天干18个小时。那时我还写稿,写的稿子拿到广播站广播。当时我带了100多人,就给每个人都写了表扬稿,把大家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我记得当时一个叫何计胜的炊事员很勤奋,我就写了表扬稿表扬他,.张张笑脸迎新人,盆盆饭菜香又清,每天五点起早身,我们的工友何计胜.。这篇稿子在广播台广播后,他非常高兴。那时,我每天都写一篇这样的稿件,很好地锻炼了自己。我还参加了艺术团,上台去打竹板,自己编自己唱,很引人注目的。”
后来,在一次抢险救灾中,缪寿良的英勇壮举得到了县委书记的赏识,他的事业也掀起了一个小小的高潮。当时水库决口,浑浊湍急的水流从破口处喷涌而出,如果不及时把缺口堵上,就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七、八条壮汉下去了,被越涨越高的水流连淹带呛地覆了回来,情况越发紧急!这时,缪寿良把衣服一甩,就跳进水里,用力将大袋沙包塞进去,岸上的人都吓得惊叫起来。缺口终于被堵住了,他的脚却被玻璃碎片割出了血口,缝了十几针。还没有麻醉药,医生拿针的手都在颤抖,他却不吭一声。
他的这次壮举真的是令县委书记对他另眼相看,县委书记极力栽培他。他先后当上了民兵营长、青年突击队队长,年年评先进都第一,还带队拿到了第一面红旗,可谓春风得意。
这样一来,缪寿良成了县里的英雄,积极的青年团员、党员都调到他身边让他带,带好以后安排工作。“前后一年多的时间,反差如此之大,从戴黑帽子变成了戴红帽子。一个人被逼得没路走了,就要爆发。”他对大家这样说道。
后来又因为一个偶然事件,缪寿良再次得到了领导的赏识,领导准备直接调他做县团委书记。
“当时我是一个药厂的副厂长,歌舞团到我们管理区慰问。当时我们厂长60多岁,平时一两百人的场合,要他上去讲没问题,但现在是几千人的场面,锣鼓喧天,领导都在台下坐着,他就没有胆子讲了,走到一半又退回来,不敢讲。县委书记就坐在我旁边,但是不可能让县委书记亲自上去主持啊,县委书记捅捅我让我上去。我事先一点准备都没有,可是我不怕。从座位上走到主席台有25步路左右,在这么短的距离里,我已经想好了该怎么讲。上台后我先鞠了一躬,然后介绍在座领导,接着说,‘今天晚上,歌舞团不辞劳苦来到我们管理区慰问,我代表各位领导和观众表示热烈地欢迎……’我讲了两分钟左右的时间,开好头结好尾,讲得非常成功。”
那是1975年,按照当时的情形,缪寿良在仕途上似乎前途不可限量。然而,生活又跟他开了个玩笑,他的生命轨迹不得不发生了转变。在正式上任县团委书记之前,必须经过一个“历史调查”,而缪寿良是从外县来的,属于历史不明的那一种人。
在那个前途悬而未决的时刻,缪寿良到广东省新成立的篮球队集训了1个月。集训期间,他在身体的超负荷运转中强迫自己做出了一个痛苦的决定:放弃已有的一切荣誉,跟母亲回老家五华县。因为他深深地意识到,在出身被看得很重的年代里,想在家乡以外的地方成就自己的事业谈何容易?既然自己已经得到了锻炼,不如回家乡去干事业。
回去后虽然第一次尝试做生意以失败告终,但缪寿良没有气馁。跌倒了再爬起来,生意终于越做越好,越做越得心应手。到1985年,缪寿良已经攒下了万贯家产,富甲一方。但他在悠困的生活中觉得非常困扰,又在困扰中悟出了“干事甜、无聊者苦”的道理,于是毅然决定只带2000元钱和一辆面包车闯荡深圳。
苦难的历程教会了缪寿良做人的道理:“特殊环境下,你常常会身不由己。你再聪明,人家也看不起你,你得用成功证明自己。必须有一个精神寄托,人是为了一个精神而活着的,否则就会茫然,就会倒下。”
当然,年轻人最大的绊脚石往往是有这种错误的想法:认为天才或成功是先天注定的。固然,一粒煮熟的种子即使在适宜环境下也不会发芽、生长。但是,只是因为成不了高大的橡树,只是因为自己不可能像橡树一样高直,就不相信自己的能力,就处在犹豫和彷徨中浑浑噩噩地度过一年又一年,那是非常荒唐可笑的。固然,橡树种子会成长为橡树,而不会成长为松树,这是十分自然的事。但世上被称为天才的人,肯定比实际上成就天才事业的人要多得多。
但他们之间的差异就在于:前者在做事到一半的时候就放弃了自己的目标,而后者则是对自己的目标永不放弃,最后他们成功了。激发潜能:目标原来是这样达到的一个人有希望,再加上坚忍不拔的决心,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能达到目的。一个人未来的一切都取决于他的人生目标。人生目标可以重塑一个人的性格,改变一个人的生活,也可以影响他的动机和行动方式,甚至决定命运。整个生活都是在人生目标的指引下进行的。如果思想苍白、格调低下,生活质量也就趋于低劣,反之,生活则多姿多彩,尽享人生乐趣。
从出生到1979年以前的41年时间,尹明善把它看成是自己的人生准备阶段。在这个阶段,尹明善的生活是非常恶劣的,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和自己的追求。在他看来,这个阶段就像太上老君把孙悟空放进炼丹炉里,本来想把他烧死,没想却反倒炼成了孙悟空的火眼金睛。“生活的磨炼增长了我的智慧,也提升了我的承受能力”。
尹明善是在1938年1月降生在这个世界上的。由于出生在一个地主家庭,所以自他记事起,幸福与快乐便没有在他幼小的心灵里留下什么记忆。“我是带着原罪降临人世的。”尹明善如是说。
1950年,在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中,12岁的尹明善和50多岁的小脚母亲,被指派到荒山野岭上一间当地农民都不住的破茅屋里,给一块薄地,几件锅碗,母子俩相依为命。
自己稚嫩的胳膊抡不动沉重的锄头,孱弱的母亲再勤劳也不足以让贫瘠的土地上长出丰盛的庄稼来!尹明善想到了“做生意”!他从一个好心人那里借了5角钱,步行到城里批发成针头线脑,再回到乡里挨家挨户地叫卖。别看针小,每次5角钱的针却能卖1块多钱,有好几角钱的利润。每次卖针赚得的钱,尹明善都在解决了买米买盐等基本生活问题后,存起来作“流动资本”。几个月的时间,他就拥有了好几块钱。
最神奇的是,通过卖针,尹明善居然无师自通地懂得了今天所说的资金调用和拆借:他当时是在乡下卖掉针,有了资金后再到城里进货。一位相识的卖鸡蛋的年轻人则是先在乡下拿钱收购鸡蛋,然后运到城里卖掉。尹明善就和卖鸡蛋的年轻人商量,给他讲“融资”的办法:两人的资金可以合在一起,我把乡下卖针得来的钱都交给你,这样你可以多收购些鸡蛋,到城里卖掉鸡蛋后,你再把钱交给我,我也可以多进些针头线脑……现在看来,这其实是非常成功的资本运作,当时,尹明善才12岁。
一年下来,尹明善居然赚到了当时对他来说可谓是天文数字的几十元钱。有了这笔钱可以安顿母亲,尹明善决定到重庆求学。
可他没有求学的钱。这时,他又想到了“做生意”。有一同乡,家境宽裕,但成绩极差,每天都要被私塾老师用竹板打手心,因此一双手几乎都是红肿的。尹明善就找到了这个同乡与他谈合作:你帮我出到重庆船票的钱和食宿费,我帮你考试。
50年代初,学校分三等,考试分三轮。中等专业学校第一轮考,公立中学第二轮考,私立学校第三轮考。第一轮,尹明善就用那位同乡的名字帮他考上了中专;第二轮,他自己则一举考上了公立中学,并因成绩优异而获得了助学金。
在学校里,尹明善感到命运女神终于向他露出了笑脸。一入课堂,他就像拥有了自己的天空和海洋一样,他成了这里出类拔萃的学生,成绩年年最优。全校师生既惊又喜地看着他“表演”,进校不久,他已经把地理课本倒背如流,高一上半学期便自修完高中阶段所有数学课程,下半学期学完大学数学的课程;高二就能解答出当时数学界的一些顶尖难题……
不仅成绩好,尹明善还是一个全才。他舞文弄墨,不时有文章见诸报端;他自学音乐作曲,写了不少曲子。18岁那年,他成为重庆一中女子篮球教练,率领球队为学校夺得了全市冠军。
直到今天,重庆一中一位老教师仍不无惋I昔地说:“如果不是历史的错误,尹明善这样的学生一定会成为一名非常出色的科学家。”
中国古语用“三重门”来形容成长的艰辛。就在那时,命运之手又将尹明善推进了第二重磨难之门。1958年春天反右复查,正在读高三的尹明善因被揭发有“右派言论”而被一脚踢出学校;1961年升格为“反革命”,被发配到塑料厂监督劳动。从此20年牛鬼蛇神,朋友反目,恋人断交,进步年年无望,政治运动场场有份……
然而就是做牛鬼蛇神,尹明善也做得与众不同。
第一不同是,他学什么都特别快。比如当时学车工是三年出师,而尹明善只要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就可以带徒弟。原因很简单,上午厂里一宣布,下午他就到书店里找到有关车工的书籍,上班学下班学,理论加实践,几天就成了熟练工。
第二不同是,他的工作效率特别高。塑料厂生产塑料鞋,模具压出来的鞋要修毛病,当时平均每人每天修30多双,尹明善这个牛鬼蛇神却能修150双。其实说穿了并不稀奇,“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他的做法就是先花时间设计和改进工具,工具改进了,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第三不同是,牛鬼蛇神还要买钢琴,注重精神享受。当时正值江青提倡文艺要“革命化、大众化、民族化”,商店里所有西洋乐器一律一折出售。尹明善就半斤榨菜吃一个星期,每月从工资里省下l0元。一年多,尹明善就拥有了一架钢琴。那段时间,尹明善每天弹钢琴唱歌吃榨菜,正所谓“叫花子唱山歌穷开心”。
“政治上有问题”的人大家都敬而远之,这让尹明善感到孤独,他把自己深深地埋在书本里。在那个让人平庸、让人消沉、让人看不到未来的年代,很多人被埋没得悄无声息,但尹明善却实实在在地看了20多年的书。
1979年,那阵风终于来了。1月4日,《人民日报》发评论员文章《完整地准确地理解知识分子政策》,使尹明善的命运再一次发生历史性的转折。他至今还清楚地记得,当时一位官员在宣布为其落实政策的消息时说:“尹明善,你还年轻,你可以堂堂正正地做人了!”
那一天,尹明善从一本书里翻出一首诗,几近虔诚地把它抄在笔记本上:“在青春的世界里,沙粒要变成珍珠,石头要变成黄金。“
时年,尹明善四十有一。也就在这时,他的人生目标反映了一个人苦苦追寻和魂牵梦萦的东西,也体现了一个人的风度和修养,也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的个性特征,会和自己希望的一样,一言一行都能反映出对生活的态度和打算。温馨提示:
不管遇到多少麻烦,绝不要轻易放弃你的目标,把阻挡在路上的绊脚石当作铺路石,继续向你的目标迈进。记住那句老话:“水滴石穿。”
行动以前,请先想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毕竟生命目标是对于所期望成就事业的真正决心。目标比幻想更贴近现实,因为它似乎易于实现。正如空气对于生命一样,目标对于成功也有绝对的必要。如果没有空气,没有人能够生存;如果没有目标,没有任何人能成功。没有目标,不可能发生任何事情,也不可能采取任何步骤。如果个人没有目标,就只能在人生的旅途上徘徊,永远到不了任何地方。所以对你想去的地方先要有个清楚的认识,只有这样,才能集中精神向自己制订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