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追寻无上正法
什么法才能使人彻底解脱?什么道才通向极乐?众说纷纭中该何去何从?相信自己还是相信他人?心意已决,誓要追寻到底!
寻仙论道
送走了车匿,太子抖抖身上的袈裟,坚定地走向前方,开始他的追寻正法的旅程。
悉达多首先来到跋迦仙人居住的树林中。这里树木繁茂,花草众多,山崖下藏着清泉,灌木丛中还不时跳出一只野兔,好奇地张望一下过路人,然后抖抖耳朵又跳进另一处灌木丛中。林中修行的仙人远远地看到威仪如同天人的悉达多,都好奇地聚集过来。悉达多仔细地观察这些远离尘世在深山密林中修行的仙人们。他们有的将树叶连缀起来穿在身上当作衣服,有的将柔软的草编织成衣服。他们吃的是树上结的果子,灌木丛中的浆果,幽暗处生长的蘑菇。有人一天只吃一顿饭,有人两天吃一顿饭,甚至有的人三天才吃一顿饭。他们有些尊奉水、火为神,有些尊奉日、月为神。他们的居住环境也十分简陋,有的直接睡在尘土中,荆棘上,有的躺卧在河边或者火堆旁。
悉达多看了就问这些仙人,为什么生活在这么艰苦的环境中,甚至连件像样的衣服也没有,这样做的目的何在?修行的人回答说:“我们正是以此作为苦行,越是艰苦,越能够接近神明的殿堂。我们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往生天界,在天上过快乐的日子。”看着这些仙人面目黧黑、骨瘦如柴,除了诵读经文,就是折磨自己的肉体以摒除欲望的干扰,悉达多感到困惑,在天上生活就能断绝一切痛苦的根源了吗?他对仙人们说:“虽然你们通过修行能够在天上过快乐的生活,但是福报享尽后依然会坠落,还是要轮回于六道之中,各种痛苦接踵而来。况且我们修行就是为了自己能够在天上享乐吗?那些仍然在痛苦中挣扎的芸芸众生,不是也需要有人去拯救他们吗?我们应该修能够解救天下所有人的正法,而不能只顾自己的解脱。我现在修行的目的就是为了斩断痛苦的根源,使一切人得解脱。”听了太子的话,仙人们有些默默思索,有些议论纷纷,然后他们与悉达多展开辩论,一直谈到傍晚。虽然修行的方式、目的不同,仙人们却还是尽力挽留他,很热情地招待他,尽他们最大的努力为他安排饮食和休息的地方。
这是悉达多在外修行的第一个晚上,没有宽敞温暖的宫殿,没有妻儿睡在身边,没有美妙的音乐在耳边隐隐奏响,只有繁星点点的夜空,寂静无声的深林,万物都已安睡,惟有不知名的小虫在轻轻叫着。
离开家的悉达多并没有感到因环境改变带来的不适,不再留恋凡尘中的一切使他能够超脱自身的冷暖,追寻更高的目标。枕着双手,他仍在思考:“这些仙人苦行的毅力很令人钦佩,但是这样以苦因求善果能够成功吗?就算是往生天界,依然还是身处六道轮回之中,并不能真正地解脱。这不是我所寻求的道,我不能再停留在这儿了。”
第二天清晨,鸟儿刚刚开始鸣叫,悉达多就准备离开了。众仙人都赶来送他。有位仙人对他说:“我们所修习的道法不同,不敢再挽留您。您离开我们以后可以向北去,那里有一位大仙,叫做阿罗逻迦兰,您到他那里去,可以跟他进行讨论。希望您早日找到您所满意的修行之法。”悉达多就告辞向北而去。这位仙人望着悉达多渐渐远去的背影,若有所思地对同伴们说:“这位修行者,三十二种相皆备,将来必定会得到一切智慧,成为天地间至高无上的大师。他住在我们这里时,我细细地观察,我想他也未必会赞同阿罗逻迦兰仙人的观点。”众仙人心中不由得产生仰慕之情,纷纷合掌相送,直到看不到悉达多的身影才回去。
劝请太子
悉达多太子离开后,净饭王的王宫中一片愁云惨雾。往日的轻歌曼舞取消了,欢声笑语消失了。
净饭王除了处理国事就是一个人闷坐.眼睛定定地看着宫门的方向,仿佛太子随时都可能回来一样。摩诃波阇王后整日在宫中哭哭啼啼,逢人就哭诉,自己亲手带大的太子怎么就舍下亲人走了,小时候的悉达多是多么的乖巧可爱,聪慧敏捷,如今为了修行,却一个人出家去过苦日子了。听的人也陪着王后落泪。大臣们也摇头叹气,众人看好的太子居然逛王位都不要了,这可是很多人争都争不来的。太子旧居中,只剩下耶输陀罗寂寞的身影。无人时她总是暗自垂泪,抚摸着太子穿过的衣服、用过的器具、坐卧的床榻,她试图抓紧残留着太子气息的一切。往日与太子形影不离、恩爱非常的情景再也追不回了。耶输陀罗一遍又一遍回想着初见太子的那一刻、生下儿子的那一刻,听太子说永远不离开的那一刻,自己是多么的幸福。但是现在,物是人非,太子已经不在了,耶输陀罗的生命仿佛也随之离开了。小罗喉罗哭闹着要见父亲,小小年纪的他不明白,那个会把他高高地举上天空的父亲怎么一下子不见了。净饭王无法忍受失去悉达多后死水一般的日子,他派太子的老师和亲信大臣到跋迦仙人的树林去寻找太子,务必劝太子回来。
众人不敢迟疑,快马加鞭赶到林中,找到修行的仙人,向他们询问太子的下落。大臣向仙人们恭敬地行礼后,问道:“众位尊敬的仙人们,请问你们见到我们的太子了吗?他出家修行,有没有到这个树林里来?”仙人们回答说:“几天前有位仁者到我们这里来跟我们探究辩论,他身材高大、宛若天神,不知道是不是你们要找的太子?”大臣们听了非常高兴,连声说:“那想必就是我们的太子,请告诉我们他现在在哪里?”仙人们说:“他与我们的观点不同,没有在此久留。现在他到阿罗逻迦兰仙人那儿去了。”太子的老师和众位大臣立刻向阿罗逻迦兰仙人住的地方赶去,果然在路途中遇见了悉达多太子。
太子的老师看到穿着袈裟、端坐在树下休息的太子,不禁感慨万千,想不到当初自己最得意也是最钦佩的学生今日竟出家修行,完全改变了以往的样貌,但是那种威仪、那目光的深邃幽远比平日更甚。老师对太子说:“大王早知道太子乐于出家修行,这种心意难以改变。国王对您感情深重,没有您在身边他最近苍老了很多,您也要体谅他的苦心。国王要您回家,并不是要您完全放弃修行,人如果自身心静,不受外物的干扰,在哪里都是可以修行的。您回到王宫,另居一室,也可以继续修行。您何必在山林里受苦,又令家人感到悲伤呢?太子妃总是暗自垂泪,整个人没有了生气,王后天天回忆您儿时的情景,小王孙总是要见自已的父亲。您难道就不想念他们吗?现在你风餐露宿、终日与野兽毒虫为伍,我看了也心疼不已啊!”太子望着自己昔日的老师,平静地说道:“我哪里会不知道父王、姨母对我的恩情比圣山还要高,太子妃对我的爱比海水还要深。但是生、老、病、死的痛苦,更加可怕,更使人寝食难安。就算我们团聚,到头来死亡还是会逼迫我们分离,这才是无可挽回的哀痛。我不为那短暂而虚幻的相聚所诱惑,我想要斩断那痛苦的根源,所以才来到山林中修行。我现在既然走上了寻求正法的路,就决不会半途而废,而要以金刚般坚定的信念、百折不挠的勇气,一直向着真理走下去。我的心意是不会改变的。老师请回吧。”
听了太子的话,老师暗自思索“我是奉了国王的旨意来劝请太子回宫,现在我又改变不了太子的心意,这可如何是好?”他在路边徘徊踌躇,与身边的大臣们商议道:“我们奉了国王的旨意来到这里,现在又不能改变太子的心意,顺利地请他回去,该如何向国王交待呢?
大家看这样好不好,我们从跟随来的人当中挑选五个最聪明智慧、心思细致、秉性忠厚耿直的人,秘密命令他们伺机察看太子的行动言浯,并守护侍奉太子。”众大臣听了都认为这样做很妥当。当时释迦族的五位公子阿若乔陈如、阿舍逾时、跋提梨迦、婆沙波、摩诃那摩跟在老师身边,于是老师问乔陈如等人:“你们五人全都能留在这里,守护太子、侍奉他的生活,并且保证对太子忠诚不贰吗?”这五个人坚定地回答:“能!”于是太子老师和国王的几位亲信大臣向太子拜别,流着泪恋恋不舍地回宫去了,而乔陈如等五个人就留在太子身边。
拜访二仙
几天后,悉达多太子来到阿罗逻迦兰仙人居住的树林。仙人年纪过百。慈眉善目,雪白的长发映着他的消瘦的脸庞,更显得熠熠闪光。
他见到悉达多仪表非凡,恍若天神,心生敬意,恭敬地问道:“您贵为太子,能合弃荣华富贵、王位权势,进入深山修行,不为五欲所缚,坚定不移,真是难能可贵啊!”太子说:“我为寻求正法,到处旅行,但是却迷失了方向,心中的疑惑得不到指点。”
阿罗逻迦兰问道:“那么您到这里来,是带着什么样的疑惑,又想耍论辩什么呢?”
悉达多深深地施礼说:“尊敬的仙人,我看到世间众生均为生老病死所束缚,落入六道轮回不能自拔,我所寻求的就是彻底解脱生老病死之苦的正法。希望大仙指教。”阿罗逻迦兰仙人听了很感兴趣,向太子详细介绍自己的学说。他说:“要断绝生死的根本,先当出家修持戒行,修习禅定。四禅定和四空定是这样的:初心在禅,曰觉,细心分别禅昧日观,有觉有观,得到初禅境界;除去觉观,进入喜的境界,心就得到二祥境界;进而舍弃喜的境界,心得到正念,具备乐根,就得到三禅境界;除去苦与乐,得到净念,进入舍根,得到四禅境界,获得往生无想天的果报。这就是四禅定。所谓四空定是指:空处、识处、无所有处、非想非非想处。要解脱生死之苦,必须修这四禅定和四空定。修行到最高层的非非想处就可以上升天界,这样也就解脱生死了。”太子又问道:“这个非想非非想处的境界中,是有一个实在的我呢?还是没有一个实在的我?如果是无我,那似乎就不应该说是非想非非想。如果说是有我,那这个‘我’是有觉知呢,还是没有觉知?
‘我’如果没有觉知,就如同草木一般。‘我’如果有觉知,那么就有攀缘心。既然有了攀缘心就会有爱欲之心,因此并没有解脱。您已经穷尽了大的烦恼,但是细微处的烦恼仍然存在,正是这个原因,使您认为您已经明了了事理的极至,但是细微的烦恼在慢慢地滋长,使您还是要承受以后的生死。正是这个理论上的漏洞,使您还是不能从生死苦痛的此岸到达解脱的彼岸。如果能断除‘我’及‘我’想,将所有的一切都舍弃,这才能称得上真正的解脱。”
阿罗逻迦兰仙人听了太子的话,也在默默思索,认为太子的观点十分微妙,指出了自己学说中的不足之处。他感到十分惊讶:自己认为能够往生天界就已经是修行的最高境界了,可是这个年轻人想要跳脱天界。天生万物,一切都在六道中轮回,这个人竟想要跳脱六道之外。四禅定、四空定的境界还不能满足他,他竟要将所有的一切都舍弃掉,达到无“我”的境界,追寻彻底的解脱。一直以来认为自己是这块大陆上修行的最高典范,而这个年轻人,所追求的竟然是自己从未想过的境界,仙人从心底里发出赞叹。
通过坦诚的讨论,悉达多感到阿罗逻迦兰仙人的理论的确与众人不同,但是仍然不能令人满意。他认为,天界和人间都断绝不了生生死死艰苦修行到达天界,还是处于六道之中,仍解脱不了生死之苦。
仙人的学说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仙人对悉达多太子深邃的思想和言谈举止都十分欣赏,想请他留下来,与自己一起领导大众的修行,但是悉达多认为自己还没有找到更加高妙的法,绝不能就此止步,于是婉言谢绝了仙人的请求。临别前阿罗逻迦兰仙人对太子说:“您的思想细密深邃,是我所不及的。如果您日后能成就大道,希望能先来度化我这个尚处于迷惘中的老人。”
悉达多笑着回答说:“好啊!我一定来。”
离开了阿罗逻迦兰仙人,悉达多渡过恒河,来到王舍城附近,找到了优陀罗摩子仙人居住的地方,跟仙人展开讨论。悉达多发现,优陀罗摩子仙人与阿罗逻迦兰仙人的学说相近,却都不能彻底解脱生死轮回之苦。悉达多决定不再寻找仙人讨论,而走上了独自修行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