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我们所见到的《圆明园四十景园》珍藏画卷,是中国国家博物馆花巨资购得法国国家图书馆乾隆原图底版,用丝绸手工裱印精制而成。我们只有从这轴画卷中去领略圆明园全盛时期的壮观风貌了。
第三区是与后湖东侧相毗连的福海区。福海的中央有三个以桥梁连在一起的大小不同的方形岛。岛上琼楼玉宇,取唐朝大画家李思训的“仙山楼阁”画意,名为蓬岛瑶台。沿福海四周布置了许多风景点。这些风景点的名字分别是:湖山在望、一碧万顷、夹镜鸣琴、广育宫、南屏晚钟、别有洞天、观鱼跃、接秀山房、涵虚朗鉴、雷峰夕照、藏密楼、君子轩、双峰插云、平湖秋月、深柳读书堂、望瀛洲、澡身浴德等。在福海的东北隅又伸出一个小水域,临水建筑群名方壶胜境,是一组高大对称布置的宫殿,作为祭祀海神的地方。西北隅也伸出一个小庭园,名廓然大公。
福海位于圆明三园的中心地带,以辽阔开朗取胜。水面近于方形,宽度约五六百米,总面积约为28万平方米,加上周围的小水域共计32万平方米。
福海水面浩瀚开阔,碧波荡漾,风光秀丽,四周佳景遍布,群峰倒影,上下辉映。环列周围的十个不同形式的洲岛,将漫长的岸线分为大小不等的十个段落,临近水面的开阔地段布列不同的风景点,充分发挥出它们的“点景”与“观景”作用。如“方壶胜境”、“平湖秋月”、“澡身浴德”等等,与福海隔而不断,若即若离,互为因借,形成开朗与幽深的对比。河道环流于海的外围,时宽时窄、有开有合,通过十个水口沟通福海水面。大小水面互相依托,相映成趣,丰富了单一的水景。也象征着百川归海,四方水流均归福海,体现了四方归顺的寓意。
其间建置各式桥梁点缀联系,既消除了岸脚的僵直单调感,又显示出水面的源远流长。周围断续的堆山把中心水面的开阔空间与四周的河道障隔开。沿河道的幽闭地段则建置小园,通过水口的“泄景”引入福海的片断侧影作为陪衬。宫墙与河道之间亦障以土山,适当地把宫墙掩饰起来。沿湖岸一带素妆淡抹,辽阔舒展,建筑的配置采用平淡疏朗的手法,没有高大的体量和惹眼的色彩,为突出水面的宽广,四周主要以疏疏落落的建筑及花木、水矶等组景。众多的园林佳境,以其不同的园林建筑风格和诗画意趣共同组成了以福海为中心的庞大风景群,被誉为人间仙境。
平湖秋月是圆明园四十景之一。位于福海北岸,境仿杭州西湖同名景。
为秋夜赏月佳处,由一组散布的临水建筑组成。核心建筑平湖秋月殿为南向三间三卷大殿,前檐悬挂雍正御书“平湖秋月”匾。此处初建时,前为临水敞榭三间,后为正殿三间,嘉庆朝改建成一座三卷大殿。平湖秋月殿东度五孔桥有一倚山高台的四方重檐亭,外悬乾隆御书“两峰插云”匾,亦取杭州西湖同名景。为园内重阳登高之处。
每逢清风徐徐的秋夜,此处湖平如镜、月光如昼、桂花飘香,典雅的园林建筑与湖面、花木、皓月、倒影,融洽协调的组成娴静优美的图画,真是“万顷湖平长似镜,四时月好最宜秋”,令人遐想联翩,回味无穷。无怪乎乾隆要说:“倚山面湖,竹树蒙密,左右支板桥以通步屐。湖可数十顷,当秋深月皎,潋滟波光,接天无际。苏公堤畔,差足方兹胜概。”方壶胜境也是园中最为美丽的建筑群之一。位于福海东北海湾内之北岸,原是海神的祭祠,建筑立意取材于道家的“仙山琼阁”意境。主体建筑是对称布置、前后三组的殿堂,上覆黄色琉璃瓦,倒影于水面上,犹如仙山的琼楼玉宇般壮观。前部的三座重檐大亭及白石崇基,呈“山”字形伸入湖中,宏伟辉煌,具有东海三神山的寓意。本景其实也是一处寺庙园林,中后部的九座楼阁中供奉着两干多尊佛像、三十余座佛塔。
南部水面是面临福海东北的一个内湖,并与福海的大水面之间有一座可开启的吊桥作示意性的分隔,当桥开启,大的龙盘可由福海进入内湖,直达突出湖中的迎薰亭。当透过桥洞,远望福海中心的蓬岛瑶台时,更会产生漫游在仙境的观感。乾隆皇帝云:海上三神山,舟到辄风引去,徒妄语耳。要知金银为宫阙,亦何异人寰?即境即仙,自在我室,何事远求?此方壶所为寓名也。
建自雍正初年的蓬岛瑶台,时称蓬莱洲,乾隆初年定名蓬岛瑶台。传说中的蓬莱仙境一直是帝王们追求人间仙境,长生不老的一种幻想境界。雍正命工匠按照传说在福海中央用嶙峋巨石堆砌成大小三岛,中间是主岛,两边各有一座小岛相辅,写意传说中东海的三仙山,并在岛上建造了殿阁亭台。
乾隆九年“蓬岛瑶台”诗序日:福海中作大小三岛,仿李思训画意,为仙山楼阁之状,宕岩亭亭,望之若金堂五所、玉楼十二也。真妄一如,大小一如,能知此是三壶方丈,便可半升铛内煮江山。李思训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画家,这一景区,就是他的代表作《仙山楼阁图》的再现。
蓬岛瑶台为皇室提供了一处烟波浩淼中的休闲别墅,在这里可隔湖眺望如画的沿岸景色,当福海西部水域每年端阳节举办龙舟竞渡时,皇太后及后妃内眷例在蓬岛瑶台观赏。蓬岛瑶台矗立于水面中央,在福海边,人们的视线虽未被隔断,但似乎又使人深感物质空间和心理空间的距离和阻隔。高台低榭、苍松红花都是常见之物,因而近熟而味淡;但是,由于它们置于被水遮隔可望而不可及的岛上,却可以化熟为生,远而味浓,引发人无穷的企思。
第四区是后湖北面和西北面的大片地区,这里水道纵横,将土地划分成大小极不规则的形状,布置成近二十个风景点,利用水道将它们连接起来。
景点的名字分别为:鸿慈永祜、月地云居、汇芳书院、断桥残雪、日天琳宇、武陵春色、花神庙、濂溪乐处、柳浪闻莺、水木明瑟、澹泊宁静、花港观鱼、西峰秀色、文源阁、舍卫城、同乐园、买卖街等。其中文源阁是收藏《四库全书》的建筑;舍卫城是供奉佛像的地方,藏有金、铜、玉、石佛像数十万尊。同乐园是戏院,皇帝每年都要赐群臣在这里看戏;买卖街是从乾隆开始在园中设置的,每到新年,这条街上布满茶馆酒肆、司职人员都由太监充任,并事先从市场购入珠宝玩物,供大臣来此选购。皇帝到来时,店铺酒楼叫卖声四起,如同做戏,以之取乐。
供职于道光年间的大臣姚元之,在其所著《竹叶亭杂记》中,曾对买卖街有如下简略记载:“圆明园福海之东有同乐园,每岁赐诸臣观剧于此。高庙时,每新岁园中设有买卖街,凡古玩估衣以及茶馆饭肆,一切动用诸物悉备,外间所有者无不有之,虽至携小筐卖瓜子者亦备焉。”乾隆时供奉宫廷的西洋传教士,对买卖街也颇为关注,来自法国的王致诚在书札中记道:“开埠迎船,陈肆列货。丝绸布匹,则各分地段焉;磁货漆器,则各占专巷焉。木器衣装,妇女珍饰,则此一方焉;玩好书册,经典巨籍,则彼一地焉。亦有酒肆茶坊,行台村店,果浆走贩,针线游商,揽售牵裾,皆所不禁。”从现有资料可以看出,圆明园买卖街在乾隆年间店铺的种类计有当铺、首饰楼、银号、香蜡铺、纸马铺、油盐铺、菜床子、粮食铺、颜料铺、茶馆、南酒铺、干果铺等。从所列货物判断,可能另有兵器铺、鞍鞯铺、文具店等;除此之外,圆明园中至少还应该有古玩店、酒馆、饭庄、估衣铺、瓷器店、漆器店、丝绸店、布店、书店、木器家具店、鸟雀店等,另有卖饮料、水果、零食、针线百货的临时小商贩等。
嘉庆元年内务府工程清单上,曾记录乾隆五十九年维修同乐园买卖街的情况,特别提到若干店铺的字号和形制,其中双桥北街东面有圃香馆楼一座三间,街西有富兴楼并万香楼共六间、后院转角房五间、东西群楼后院净房六座共六间、酒楼一座,双桥北街西临河有茂源号一座三间带后抱厦一座,另有酒楼以及带孔雀笼的雀鸟房等;舍卫城东西街及并双桥南街黏修铺面、牌楼、拍子共19座,计57间,包括嫩绿轩、同盛号、魁元堂、兴盛号、韵古斋、广兴号、聚香斋、德兴号、天祥号、华服斋、居之安、乐婴号、文雅斋、天宝楼、翠云斋、宝华楼、如意渡等。各店铺具体经营性质无详细记载,仅能从名称推断大概,茂源号是银号,聚香斋是香蜡铺,韵古斋是古玩店,华服斋是估衣店,天宝楼是首饰铺。
买卖街虽然是皇家园林常见的景致,但尚未发现有御制诗咏之类。其热闹的景象往往带有一定的表演性,与园中众多的美景相比,买卖街虽然难以登大雅之堂,却也是不可或缺的点缀之物。
第五区是北墙外长约1.6公里的狭长地带,其间有两道墙分隔,划分成三个大小不同的空间,但有水流贯通。西部为紫碧山房,是一个十分幽静的小园;中部是北远山村和鱼跃鸢飞两组建筑,后者是专为皇帝来此登高眺望园外景色而设计的;东部是天宇空明一组建筑,正位于方壶胜境的北面。两组建筑在一条中轴线上,隔水相望。
长春园位于圆明园的东侧,它建于乾隆十六年(公元1751年),其规模大约是圆明园的三分之一。长春园的正宫门在南面,进门后的一组庭院是澹怀堂,其东有茹园,西有倩园,组成长春园南面的三个景点。过澹怀堂北面的长桥可达中央大岛,岛上有假山石阜,主要建筑有含经堂、淳化斋。淳化斋因陈列淳化阁法帖石刻而得名。这组建筑东面水池中有一岛名玉玲珑馆,西南有思永斋。思永斋北面的湖中有一轮形小岛,岛上有一个二层的楼阁,名得金阁,象征海市蜃楼的奇景。在北面的陆岸上,有泽兰堂和仿苏州的狮子林、宝相寺、法慧寺等。西北角有法国人于1747年监造的西洋大水法,名为谐奇趣;再北是西式迷宫。这组建筑与长春园北墙外的一组欧洲巴洛克式建筑连成一气。巴洛克式建筑俗称西洋楼,自西至东计有方外观、海晏堂、远瀛观、线法山、螺丝牌楼、方河、线法墙等。这组建筑是宫廷画家意大利人郎世宁设计并监造的。建筑物前面大都有大水法,有精致的柱式、石雕,但屋顶采用琉璃瓦,墙面也有五色琉璃装饰。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建筑。
绮春园早先原是恰亲王允祥的赐邸,约于康熙末年始建,后曾改赐大学士傅恒,至乾隆三十五年正式定名为绮春园。那时的范围尚不包括其西北部。嘉庆四年和十六年,该园的西部又先后并进来两处赐园,一是成亲王永理的西爽村,一是庄敬和硕公主的含晖园,经大规模修缮和改建、增建之后,该园始具千亩规模。
至此,圆明三园处于全盛时期。嘉庆先有“绮春园三十景”诗,后又陆续新成二十多景,当时比较著名的园林景群有敷春堂、清夏斋、涵秋馆、生冬室、四宜书屋、春泽斋、凤麟洲、蔚藻堂、中和堂、碧享、竹林院、喜雨山房、烟雨楼、含晖楼、澄心堂、畅和堂、湛清轩、招凉榭、凌虚亭等近30处。悬挂匾额的园林建筑有百余座。绮春园宫门建成于嘉庆十四年(1809年),因它比圆明园大宫门和长春园二宫门晚建半个多世纪,所以称之为“新宫门”,一直沿用至今。自道光初年起,该园东路的敷春堂一带经改建后,作为奉养皇太后的地方;但园西路诸景,仍一直是道光、咸丰皇帝的园居范围。该园1860年被毁后,在同治年间试图重修时,改称万春园。
万春园的宫门在南面,入门后渡桥便是一个大岛,有凝晖殿、中和堂;再北是集禧堂、天地一家春、蔚藻堂等多处庭院。这个大岛是清朝历代皇太后和妃嫔居住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