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论辩中,作为对手,对方总是抱有某种程度的戒备与警惕的,对你所说的,本能地会产生怀疑。这就更需要在虚拟以对,理由合理的同时多下些工夫。有时,不防来一点真真假假,造成一种虚虚实实、实实虚虚的混沌局面。如张松的“无名氏”,不说具体,让你莫测高深。这时,对手的知觉是:实亦实,虚亦实。于是,也就自然而然地相信你虚拟的全部内容,而落入圈套。
可以说,障眼法,是在操纵对手的知觉。虚拟一旦实施,摆在自己面前的,既要千方百计调动对手的情感,使他对自己建立起足够的信任,又要竭尽全力维护自己的虚拟,使对手没有任何怀疑的余地。要让对手明白:如果不相信你所说所做的,那么,便会给自己带来麻烦;只有相信你的表现,自己才能获得利益。这是将一个充分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树立在对手眼前,迫使他只能做出“相信你所说的”这唯一选择。为了更有效地麻痹对手,还可以利用人们对共同点具有的认同心理,站到对手的角度上,设身处地地为对手的利益说话,使对手感到自己是为他好,双方的利益是一致的,并适当使用一些缓解对方警惕性的言语。如诸葛亮的“事须三思,免致后悔”。现代社会诸如“考虑到我们双方的利益”“这是人人皆知的”“早就如此”“聪明的人都会这样做”之类。如此,对手的防线最终会崩溃,自觉不自觉地就相信你的虚拟。
于无声处听惊雷
问一小孩,飞机没油快失事了,你会怎么办?小孩回答:“我会叫大家系上安全带,然后自己跳伞……”大家一听都笑得东倒西歪,以为这是个自作聪明的小家伙。小孩继续说:“我去拿燃料,回来给飞机加油”!
别人说话时,你听懂别人的意思了吗?
想起几天前看的一本书,有一句话是:你看到了别人的一个动作,也许是恼怒的眼神,你的心也许立刻提了起来,想他是不是对你有成见?人的行为是由一连串的动作构成的,问题是你仅仅看到了别人的一个动作,也许就先入为主,乱下结论。这叫什么?这叫投射!是把你的思想主观的加于别人身上!通俗点说是:你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
文字和语言所传达出来的意思有明显区别。这个道理已经被科学所验证:单是文字只能表达含义的20%多;加上语音语调可以在此基础上增加30%的含义;如果再增添表情手势和相关动作场景,才能把剩余的50%意思表达清楚。
“话里有话”和“弦外之音”在工作、生活中有很多用处。例如在官场,上级交代下级办事当然不能明示,一定要揣摩这话中话,否则无法走通仕途;例如在商场,卖家“话里有话”是炫耀、是包装,买家“话里有话”或褒、或贬,一定暗藏价格玄机和幕后陷阱,不懂这话里有话,就无法掌握谈判先机;在男女之间,这“话里有话”最有意义。一般男人表达直接,但女人最会“话里有话”地暗示着什么,如果你是个榆木疙瘩,搞不清楚状况,肯定会吃大亏,即使是婚后也是一样有“话里有话”的玄妙。
和人打交道,善听弦外之音,又会传达言外之意,是最奥妙的人际关系操纵术。老于世故之人大都擅长话里有话,一语双关,精明之人无须多言直语,即让你心里明明白白;“高明”的小人贯会含沙射影、指桑骂槐,用话中之刺让你身败名裂。不管说话之人是否故意暗藏玄机,听话者必须弄明白他的真实意图,方能应对恰当。脑子不清,耳朵不灵,一定会多遇难堪。话里藏话、旁敲侧击是聪明人的“游戏”,笨人玩不了。脑子不灵光,煞风景自不必说,落笑柄更是常有的事。话里藏话、旁敲侧击其实是一种迂回,可它既重迂回策略更重隐含之术,较之迂回更主动、更微妙,是“妙接飞镖又暗中回掷”的高超人际交往术,是机智聪明者才能驾驭的玄妙功夫。
社会是复杂的。我们总会遇到一些不平之事,不公之人,但又不能不去表达我们的不满;对自己亲近的人,有时候也需要巧加指责,让对方明白。但如何表达这种不满却有一定的学问,特别是对于一些非原则性的问题,要做到既能表达出对对方的不满,又不至于破坏和谐的人际关系,确实是不太容易。话里藏话、旁敲侧击不失为一个理想的武器。
1.侧面点拨
即不作直言相告,而是从侧面委婉地点拨对方,使其明白自己的不满,打消失当的念头。这一技巧通常借助于问句的形式表达出来。
在南朝时,齐高帝曾与当时的书法家王僧虔一起研习书法。有一次,高帝突然问王僧虔说:“你和我谁的字更好?”这问题比较难回答,说高帝的字比自己的好,是违心之言;说高帝的字不如自己,又会使高帝的面子搁不住,弄不好还会将君臣之间的关系弄得很糟糕。王僧虔的回答很巧妙:“我的字臣中最好,您的字君中最好。”皇帝就那么几个,而臣子却不计其数,王僧虔的言外之意是很清楚的。高帝领悟了其中的言外之意,哈哈一笑,也就作罢,不再提这事了。由于这种点拨较委婉含蓄,所以也不致让对方太难堪。
2.柔性敲打
有些女孩子喜欢动不动就生男友的气,以显示自己有个性。如果这个女孩是父母的掌上明珠,或是兄长的娇妹妹,就更是不能容忍别人对她的不满。有些痴情的男孩子因为自己的某句话引起女友的不快,生怕得罪自己的“公主”,会忙不迭地赔礼道歉,更有甚者会贬低自己请求原谅,以示对恋人的忠贞。其实大可不必如此。某局长的千金小徐和本单位的小李谈恋爱时总是显示出某种优越感。因为小李是农家子弟,大学毕业分在局里做科员,没有什么靠山。有一次小徐到小李家做客,对小李家人的一些生活习惯总是流露出看不顺眼的情绪,并不时在小李耳边嘀嘀咕咕。吃过晚饭把小姑子使唤得团团转,又是叫烧水又是让拿擦脚布的。小李看在眼里很不是滋味。他借机笑着对妹妹说:“要当师傅先学徒弟嘛!你现在加紧培训一下也好,等将来你嫁到别人家里,也好摆起师傅的架子来。”小李这么一说,小徐当时似乎听出了什么,过后,小徐向小李说自己当时有些过分。小李不失时机地用“要当师傅先学徒弟”的俗话来提醒小徐,避免了直接冲突。即使对方当时略有不满,过后也会有所感悟的。
3.幽默提醒
幽默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有时利用幽默表达一下对对方的不满,也不失为一种好方法。有这样一则小幽默:在饭店,一位喜欢挑剔的女人点了一份煎鸡蛋。她对女侍者说:“蛋白要全熟,但蛋黄要全生,必须还能流动。不要用太多的油去煎,盐要少放,加点胡椒。还有,一定要是一个乡下快活的母鸡生的新鲜蛋。”“请问一下,”女侍者温柔地说,“那母鸡的名字叫阿珍,可合您的心意”?
在这则小幽默中,女侍者就是使用的幽默提醒的技巧。面对爱挑剔的女顾客,女侍者没有直接表达对对方所提苛刻要求的不满,却是按照对方的思路,提出一个更为荒唐可笑的问题提醒对方:你的要求太过分了,我们无法满足,从而幽默地表达了对这位女顾客的不满。
另外,对怀有恶意之人,自不必拼个鱼死网破,打动草丛惊走这条蛇就可以自卫;那些粗鲁的家伙冒犯你,只需敲响山石吓跑老虎便可及时收手。置人于死地之事最好不做,做一个可方可圆之人,方能立足于世。
换个角度,做应变高手
小孩子吵着要玩具,大人不知怎么办时,突然指着天空说:“快看飞碟。”这样就可以转移孩子的注意力。有人把这个称为“对话中的飞碟战法”,这也是十分符合心理学的一种高明手法。
社交中,谁也不可能预料一切,也难免出现与你掌握的信息有出入的情况。例如,也许你没想到和你打交道的人是你朋友的朋友,或者竞争对手的朋友;也许你没估计到对方是四川人而不喜欢川菜;也许你突然说错了话,等等。这时候,你原来所准备应付的情况全变了,你不可能再以不变应万变,而只好以变应变了,一切靠的就是你的应变能力。一般说来,要能够以变应变,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持冷静
无论出现什么情况,都能够保持高度的冷静,使自己不失态。例如在一次生意交际中,对方在谈到价格时突然说你给某公司的价格很低,而给他们过高,这实在是太欺负人等。如果你不冷静,情绪过分紧张或者激动,很可能应付不了这个局面。接下来或者承认事实(这就意味着在价格上让步,信誉也受到损失,失去对方的信任),或者愤怒争辩,拼命否认,很可能当时就不欢而散。但是你如果很冷静,可能会很快找出理由,比如价格低并不保证退换维修,某一方面没有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或者在付款形式、供货期限、质量保险等方面有不同。反正你总能找出合适的理由来挽救局面,使彼此都有继续商谈的机会。
2.保持自信
不管出现什么情况,一定要保持强烈的自信,使自己处于主动地位。例如,在交际中,突然插入一个你不喜欢的人,你怎么办?一走了之还是失礼失态?这些都不是好方法。最好采取主动,伴以自信的微笑,以强者的姿态控制局面。
3.适时圆场
在任何情况下,都应该能够“打圆场”,淡化和消解矛盾,给自己和对方找台阶,使气氛由紧张变为轻松、由尴尬变为自然。在很多时候,替别人解围比为自己掩饰更重要,一方面表示自己对对方的理解和尊重,另一方面也给自己留下了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