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节后汉高祖刘知远
耶律德光北撤后,后晋的河东节度使、沙陀人刘知远在947年建立后汉,历二帝。其统治只有3年,就被汉族政权后周所取代,是五代史上最短命的王朝。
在石敬瑭建立后晋以后,刘知远便成为开国元勋之一,备受石敬瑭宠眷。刘知远手握重兵,身莅重镇,这为他不久以后入主中原奠定了基础。晋辽交战期间,他守境不出,招募军士,壮大力量。辽军灭晋后,他打出复兴后晋、迎石重贵来晋阳的旗号,受到将士的拥戴,最终建立后汉。
建立后汉刘知远于后晋开运四年(947)称帝,建立后汉,改名刘暠。其祖先本为沙陀部人,世居太原。他小的时候,性格很内向,寡言少语,长大后,眼睛白多黑少,加上脸色紫黑,给人一种很威严的感觉。
刘知远从军时,最初在李嗣源的手下当兵。当时,石敬瑭为李嗣源部将,在战斗中,刘知远不顾自己的生死安危,两次救护石敬瑭脱难。石敬瑭非常感激刘知远舍命相救,于是在李嗣源继位称帝,并任命石敬瑭为河东节度使后,奏请将刘知远留在自己帐下,做了一名牙门都校,不久升任马步军都指挥使,成为石敬瑭的亲信。后来,刘知远以其军事才能,日趋显贵。
当初,在石敬瑭为称帝向契丹屈膝求援的时候,刘知远是支持石敬瑭的,但在许诺的条件上,刘知远不同意石敬瑭既进贡称臣又称子的做法,认为“称臣可矣,然以父事之太过,厚以金帛赂之,自足致兵,不必许其土田,恐异日大为中国之患,悔之无及”。但石敬瑭一心想做皇帝,对刘知远的劝解根本听不进去,只是担心契丹不肯出兵。刘知远只好保持沉默。在这一点上,他比石敬瑭还算有些自尊心。
耶律德光支援石敬瑭打退后唐的进攻后,向石敬瑭推荐刘知远,说这个大将很勇猛,“无大故勿弃之”。石敬瑭对于这个救过他性命的心腹之将也是非常满意的,在打下后唐首都后,就让刘知远担任了禁军的总管,将兵权交给了他。
石敬瑭当了七年“儿皇帝”,于后晋天福七年(942)死去。侄子石重贵即位,是为出帝。此时,刘知远则在河东一心一意地发展自己的势力。在后晋和契丹的三次战争中,刘知远没有派一兵一卒相救,而是坐收渔翁之利。在后晋和契丹大战于阳城时,他仍然坐山观虎斗,保存实力,最后把打散的几千名后晋士兵收入自己麾下,加上他本身的兵力,河东的兵马已有5万之众,力量更加雄厚了。经过几年的努力,“河东山川险固,风俗尚武,士多战马,静则勤稼穑,动则习军旅,此霸王之资也”。于是,刘知远开始寻找时机争霸中原了。
后晋开运三年(946),耶律德光率契丹军大举进兵,攻入开封,石重贵投降,后晋灭亡。刘知远看准时机,于后晋开运四年(947)在太原称帝,建立了后汉政权。当然,为了掩饰其政治企图,他不改国号,而是沿用石敬瑭的年号,为天福十二年(947),称:“予未忍忘晋也。”他下诏书慰劳各地自发武装抗辽、保卫乡土的起义军,又不夺民财而取出宫中所有财物赏赐将士,获得了军民的支持。六月,他到洛阳,正式改国号为汉,史称后汉。第二年正月改年号为乾祐,可是不到半个月他就病死了,终年54岁。这种先称帝后改国号和年号的做法,在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可见刘知远的用心良苦。
抗御契丹刘知远为了自己的利益,坐视后晋灭亡而不顾。他只知道守卫自己的地盘,在契丹进犯其地的时候,他领兵在朔州的南阳武谷大败契丹军队。等耶律德光灭了后晋,在开封宣布将后晋的国土并入契丹,将契丹改为大辽国时,他派王峻进奉三表给耶律德光,一个是祝贺耶律德光占领开封;一个是说自己由于太原一带各民族杂居,加上领兵驻守离不开,所以不能亲自去拜见;第三个则狡诈地说,自己已经为耶律德光准备了贡物,但契丹的军队从土门进入了河东境内驻守,挡住了到开封的去路,等耶律德光召回军队后,道路通了再将贡物进奉。耶律德光看出刘知远在卖乖,然而他却无力对付河东,但他对刘知远上表祝贺还是很高兴的。因此,耶律德光也做了做表面文章,回信称刘知远为“儿”,还赐给一个木拐让王峻带给他。木拐在契丹象征着一种极高的荣誉,“虏法贵之如中国几杖,非优大臣不可得”。王峻拿着木拐回去的时候,契丹人望之皆避道,就像看到耶律德光一样。
实际上,刘知远这么做,也是做做样子,因为他看到了契丹的处境,认为其在中原不可能长久地待下去:“用兵要看形势,有缓有急,随机应变,现在契丹刚刚收降了后晋十万军队,固守在京城开封,如果没有什么大的变故,怎么能轻易用兵呢?我看契丹的目的只不过是贪图一些财物而已,财物搜刮够了他们必然会北撤。况且现在冰雪已经开始融化,契丹人不习惯中原的温暖气候,更不会久留,等到他们将要北撤的时候,我们再进兵,那时就万无一失了。”刘知远确实分析得很透彻,也很准确。他投机取巧得以趁势登基称帝,但也就一年的时间便撒手西去了。
刘知远称帝之后,曾下令清除境内的契丹势力,“凡各地为契丹搜刮钱财的事一律禁止,后晋时被迫做出使契丹使者的人,不再追究罪责,在各地的契丹人一律全部处死”,“禁造契丹样鞍辔、器械、服装”。当时中原各地的军民已经开始反抗契丹,起义不断,各地抗辽军民都纷纷上表归顺刘知远。磁州刺史李谷夺取相州后归汉;农民军统帅王琼攻占大梁之北的澶州;陕州守将赵晖也上表归顺,刘知远高兴地说:“子(指赵晖)以咽喉之地归我,天下不足定也!”
同时,刘知远命大将史弘肇出兵泽、潞,进占怀州。而耶律德光却日益担心北归路断,就仓皇率众北逃,行至今河北临城,病死。刘知远召集群臣商讨进取中原之策,郭威认为:耶律德光虽死,但契丹的实力仍然很强,出兵河北是很危险的;出兵上党也会遇到山险路阻的困难;所以建议汉兵出河中,过黄河,南下平定洛阳、汴京。郭威的分析条理清晰,鞭辟入里,充分显示了他的政治、军事才能。刘知远完全按照他的意见出兵,顺利拿下洛阳和大梁。然后,以大梁为东京,以太原为北京,开始了他在中原的统治。
刘知远的称帝和对契丹宣战,对中原反抗契丹的征服起了根本性的推进作用。
§§§第2节后汉隐帝刘承祐
乾祐元年(948)正月,刘知远死,次子承祐继位,是为隐帝。当时汉隐帝只有18岁,只知道过荒淫无度的生活。
承祐初立,大臣史弘肇、杨祐、苏逢吉、郭威等专权,但四人之间又有矛盾。史弘肇为侍卫亲军马步军都指挥使,掌握禁军;杨祐为枢密使,权势最重。四人中,只有郭威比较有政治见识,但却受到排挤,在乾祜三年(950)被任命为邺都留守,兼天雄军节度使,以防御契丹。五代以汴洛为都,镇邺的天雄为京师屏障,郭威控制了天雄军,实际上就控制了朝廷的命脉。但后汉君臣竟认识不到这一点。
乾祐三年十一月,汉隐帝杀杨祐、史弘肇及三司使王章,以苏逢吉权知枢密院事;又密令杀邺都留守、枢密使郭威。事泄,郭威起兵攻入开封,承祐被杀。后汉亡。
后周建立后,刘知远的弟弟、北京留守、河东节度使刘崇据河东,于太原称帝,仍以汉为国号,史称“北汉”,历四帝,计29年。公元979年,被北宋所灭。
至此,沙陀政权退出政治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