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 让学习像呼吸一样简单
6.1 读书有讲究
小脑袋里的问题
学知识要从读书开始,做学问也要从读书开始,所以苏联作家高尔基曾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读书的时候为什么常常会走神,或者思想陷入到其他的事情中去,很难集中精力;而且看一会儿书就困了,想睡觉。
生活小博士
从大的方面来说,读书的目的有四种,所以读书的方法也可以归纳成四种:
1.为了了解大致内容,提取重要信息,比如阅读报纸、广告、说明书等就属于这种阅读方法。可以采用一目十行的速读法,眼睛像扫描仪一样地在文字间快速浏览,及时捕捉自己所需的内容,舍弃无关的部分。若遇到关键的内容,应细读或稍加思考,以完全掌握书中所要表达的含义。
2.为了学习谋篇布局和写作的技巧,比如阅读文学作品。文学作品除了内容之外,还有修辞和韵律上的意义,因此阅读速度应该放慢。可以大声地读出来,让自己的耳朵听清楚每一个字;也可以清晰地默读,让自己的大脑接受每一个字。阅读诗词时更要注意让自己听到声音,即使是在一行诗中漏掉了一个音节,照样也能听得出来。阅读散文要注意它的韵律,聆听词句前后的声音,还需要从隐喻或词与词之间的组合中获取自己的感知。
3.为了理解文章所阐述的理论,比如阅读哲学、经济学、文史类、自然类等方面的著作。阅读这些著作要像读文学作品一样的慢,但是眼睛需经常离开书本,对书中的一字一句都细加思索,捕捉作者的真正的用意。从而理解其中的深奥的哲理。
4.为了消遣或消磨时光,比如休闲杂志、三流小说等。如同服用麻醉品那样使读者忘却了自己的存在,飘飘然于无限的幻想之中,把自己完全置身于书本之外。对于这种类型的阅读,可以采用任意阅读法,“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都没关系。
生活大帮手
对于为了消磨时光和提取信息而读书,不需要讲究方法,随随便便就能达到目的;对于为了治学而读书就得讲究方法。南宋的理学家、教育家朱熹是这样读书的:
1.循序渐进。读书要有先后顺序,读懂一段后再读另一段,读懂一章后再读另一章,读懂一本后再读另一本,切不可囫囵吞枣、生吞活剥。还要从易到难,从浅到深,从近到远,急不得,也慢不得。
2.熟读精思。读书不应贪多,应该在“精”和“熟”二个字上下功夫,马马虎虎看完一本书还不如精读半本书。
3.虚心涵泳。对于书中所表达的观点,应该虚心地学习、静心思虑、反复咀嚼。不可随意地揣测、歪曲前人所表达的本意;也不可“先入为主”,固守先前接受的观点不放弃,从而排斥新观点。
4.切己体察。对书中的观点要心领神会、身体力行,联系自身、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观点用于实践,并通过实践来检查它,看看是否可行。
5.抓紧用力。时间上得抓紧,毛主席说:“抓而不紧等于不抓”,精神上得振奋,要充满激情。
6.居敬持志。读书应该精神专一,全神贯注,还要有远大的志向和顽强的毅力。
知识链接
爱因斯坦有句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对读书充满了兴趣,自然而然就会愿意读书,并爱上读书。再借助一些巧妙的方法,必定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满足成功的欲望后,兴趣将更加浓厚,便步入良性循环了。也正如姚明所说的:最重要的就是去做你真正想做的事情,跟着兴趣走。
6.2 预习是学习的第一步
小脑袋里的问题
为什么有的时候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他讲到B时我还在看A,或者还没找到B在哪里,是我太笨了还是老师的速度太快了?
生活小博士
跟不上老师讲课的进度通常是由于没有提前预习,对所讲的内容不熟悉所致。“预则立,不预则废”,意思是说:准备了就能成功,不准备就会失败。学习也是如此。老师和家长常常会要求学生做好课前预习,这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预习有利于培养和提高自学能力。课前预习一般是学生自己独立地接受新知识,因此要自己独立地阅读、独立地思考,课前预习实际上是课前自学。预习是自己独立地由已知向未知进军,需要较强的独立思维能力和阅读能力,而长期坚持预习,又可以提高这些能力。虽然教科书有系统的论述,但是得通过自己阅读来搞清思路、掌握要点、找出关键和难点,非经过独立思考不可,因为这些东西,教科书上并没有加以注明。
其次,预习有利于提高听课的效率。新的知识是在原有知识基础上合乎逻辑的发展。一般说来,大多数学生对新的章、节的大部分内容可以完全看懂,即使对有些知识,在预习中怎么看也看不懂,也没有关系,这属于正常现象。课本中看不懂的地方,往往就是教材的重点、难点,或自己学习中的薄弱环节,也可能是自己不熟悉的思考方法或特殊解法等。弄懂这些不明白的地方,恰好是学习深入的关键所在。预习时可以把这些看不懂的地方记下来,上课时特别注意听老师是怎么解决这个问题的。这样,听课的目的非常明确,态度积极,注意力也容易集中,听课效果肯定会好。
再其次,预习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有的人认为只有复习才是巩固所学知识的方法,其实,预习也有利于巩固所学的知识。因为预习中经过积极思考而独自弄懂的内容是难于遗忘,而且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是经过了自己的一番思考,听课时突然明白,会使你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预习一遍相当于多学了一遍,当然加深了印象。
最后,预习可以提高笔记水平。由于预习时看过课本,所以老师讲的内容及教师板书是否在书上出现过,心里一清二楚。凡是书上有的,课堂上可以不记或少记,也可留下空白待课后补记。上课时,着重记书上没有的或自己不太清楚的部分以及老师反复提醒的关键问题。这样做,就可以把更多的时间用在思考、理解问题上。有的同学课前不预习,不知教师板书的内容书上有没有,从头抄到底,顾不上听课,更来不及思考,失去了许多宝贵时间。后来翻翻书,原来许多内容书上都有,根本用不着抄。这样盲目地做笔记,大大影响了学习效果。
生活大帮手
有的人误以为预习就是简单得把教材通读一两遍,其实不然。通读教材只是预习的第一步,目的是了解大致内容;然后就得自己分析所讲述的内容可以分成多少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再熟读各个部分;接着就要精读不甚理解的部分;最后再通读一遍,梳理知识细节,构建知识框架,列出各知识点并标明重点和难点,以备听课时用。经历“通读——熟读——精读——再通读”这样一个循环,整个预习工作便告一段落了。
知识链接
有这样一个实验,一篇课文在两个班级上讲授,一个班级的同学事先预习了一番,另一个班级直接拿到手就开始上课,结果差异很大。预习过的那个班级虽然整体素质要比没有预习过的班级差,但是在那一堂课,他们表现得很突出、很积极。没有预习的那个班级,很多人只是作为“陪客”,陪老师上完一堂课。对熟悉的内容,不需要耗费太多的精力来理解,便有更多的时间去思考;反之如果不熟悉,甚至连理解都成问题,哪有时间来思考其他的问题?
6.3 对付上课瞌睡虫的绝招
小脑袋里的问题
为什么我上课时老想睡觉?并不是昨晚熬夜没有睡个好觉,也不是身体不适,总是感觉精神疲惫,老打哈欠,一碰到桌子就想趴下睡一会儿。
生活小博士
上课老想睡觉不但会影响听课,还会被认为是个懒惰的学生,所以要改掉这个不良习惯。分析其原因,不过是精神和生理两个方面。
从精神上来说是大脑松弛下来了,没什么事情干便自动“休息”了。上课本来就是一种注意力高度集中、精神高度紧张的活动,为什么大脑会自动松弛呢?不外乎是对所学的内容没有兴趣。如果自身本来就厌倦学习,便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应该激励自己,爱上学习;如果是老师讲授的内容太枯燥,可以尝试以自学为主,听讲为辅,大前提是要真正弄明白每一个知识点。
从生理上来说是“生物钟”在作怪。生物钟是指能够在生命体内控制时间、空间发生发展的质和量,简单地说就是生物钟会在一定的时间或一定的地点提示你做一定的事情或维持一定的状态,是不受意识控制的行为。许多学者的研究都指出,按照人的心理、智力和体力活动的生物节律,来安排一天、一周、一月、一年的作息制度,能提高工作效率和学习成绩,减轻疲劳,预防疾病,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反之,假如突然不按体内的生物钟的节律安排作息,人就会在身体上感到疲劳、在精神上感到不舒适。每当上课的时候便想睡觉,或许是日积月累形成的“生物钟”,所以最好的办法是破除这种固有的节律。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课间的活动太剧烈,玩得太累了,所以上课时便会感觉困乏,想睡觉。
生活大帮手
积极参与课堂教学,让自己的思想和身体都“忙碌”起来,这样可以有效地驱逐“瞌睡虫”,在课堂上时刻保持饱满的精神。
1.带着问题听课。有了疑问就会有目的地认真听课,始终保持高度集中的注意力,以防错过老师讲解自己不懂的部分。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般来说,一堂课的新知识点、重点、难点都会在黑板上得到体现,因此要字字句句理解明白。
2.带动全身进行学习。眼、耳、口、心、手统统上阵,一个都不能少。要认真看教材和老师的板书,要仔细听老师的授课内容和答疑,要积极提出问题,要用动脑筋想问题,要摘抄重点并在教材上做记号。
3.多举手发言。上课时应该积极举手发言,不要怕错了被同学嘲笑。因为有错我们才需要学习,因为不懂我们才需要提问,多数的老师不会批评答错的同学,因此尽管大胆发言。一个问题常常有很多人举手要求,每个人都照顾到是不可能的。对举手的人来说有两重意义,一是请求,二是增加上课的责任感、增强注意力。即使没有机会也不要紧,第二种意义是最重要的。
4.要积极参与讨论。课堂上老师有时会要求同学们分组讨论,这时就千万别放过这个机会,别做局外人,不要“闭关自守”,要自觉参与到小组或全班讨论中去。
5.要记好课堂笔记。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有的人曾做过研究,讨论过的内容如果不做书面记录,两星期后忘掉90以上。因此,上课必须做好笔记。
6.做好课堂练习。课堂练习是学习中从理论到应用的一种实践活动,是巩固知识和检验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大部分老师都会安排近1/3的课堂时间让学生做练习。
知识链接
如果不仅仅是上课的时候容易犯困,其他的时候也精神不佳,则可能是有病理性原因,不妨采用食疗法改善现状。
1.豆类:经常吃一些赤豆、黑豆或黄豆,能起到补充铁质的作用,并能有效地改善疲惫、无力的状况。
2.菠菜:菠菜含有女性比较容易缺乏的矿物质——镁。如果女性每日摄入镁的含量少于280毫克,就会感到疲乏。
3.香蕉:香蕉被称为“高能量的食品”,含极易被人体吸收的碳水化合物,还富含钾。研究表明,钾过低会导致肌肉疼痛,心律不齐、反应迟缓等。
4.草莓:草莓含丰富的维生素C,而维生素C有助人体吸收铁质,使细胞获得滋养,因此多吃草莓能使人精力充沛,迅速缓解人的不良情绪。
5.胡萝卜:胡萝卜可以促进大脑的新陈代谢,帮助记忆。
6.洋葱:洋葱可以消除大脑和心理疲劳,改善大脑供氧。
7.虾:虾是营养大脑的美食,它提供帮助集中注意力的脂酸。
6.4 作业大战
小脑袋里的问题
为什么上课时有课堂作业,下课后有课外作业,放学后有家庭作业?那么多的作业堆积如山,几乎没有做完的一天。
生活小博士
由于做作业有诸多好处,所以要做作业。
1.做作业能够及时检查学习的效果。经过预习、上课和课后复习,知识究竟有没有领会,有没有记住,记到什么程度,知识能否被准确应用,应用的能力有多强,这些学习的效果问题,单凭自我感觉是不准确的。真正懂没懂,记住没记住,会不会应用,要在做作业时通过对知识的应用才能得到及时的检验。如果作业做得很顺利,那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掌握得不错。相反,则说明这一部分知识没有掌握好,要及时查找原因,进行调整。
2.做作业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通过课堂学习,对新概念、新原理可以初步掌握。可是对在不同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应用这些新知识,还不太清楚,而做作业正是对知识的具体应用,使知识的掌握变得更加准确、灵活和充实,使新知识不再是一种空洞的条文或死板的公式。通过做作业有助于把容易混淆的概念区别开来,对事物之间的关系了解得更清楚,公式的变换也更灵活。可以说做作业促进了知识的“消化”过程,使知识的掌握进入到应用的高级阶段。
3.做作业能够提高思维能力。面对作业中出现的问题,就会引起积极的思考,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仅使新学的知识得到了应用,而且得到了“思维的锻炼”,使思维能力在解答作业问题的过程中迅速提升。
4.做作业能够为复习积累资料。作业题一般都是经过精选的,有很强的代表性、典型性。因此,做过的习题也不应一扔了事,而应当定期进行分类整理,作为复习时的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