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到泾河龙王的儿子被斩,唐太宗虽然有些愧疚但也没有太放在心上。很快夜晚便来临了!
唐太宗处理玩了一天的国事便在一个姓郑的贵妃侍寝下早早的入睡了。睡着睡着唐太宗忽然觉得有些不对劲,耳边隐隐约约的有些哭声。听到这里唐太宗正惊觉间突然一个无头的尸体提着今天见到的那一颗龙头对着唐太宗说道:“唐太宗你还我命来!还我命来!你昨日答应家父拖住魏征,怎么今日魏征就斩了我的头颅?”
边说,那无头尸体还一把扯住唐太宗的衣袖,唐太宗虽说也是尸山骨海里面经历过的,但是哪里遇到过这种事呀!顿时就被吓到脸色发白,有口难言,眼看唐太宗就要被那无头尸体扯下幽冥,就在这时在正南方向香气缭绕,彩云飘飘,一位女真人突然出现在皇宫的上方,只见她将手中的杨柳枝向下一摆,那无头的尸体便提着龙头向着西方飞了过去。
那救了唐太宗的女真人正是赶到长安城寻找取经人的观音菩萨。她正在长安土地庙中休息,突然见到皇宫中鬼哭神嚎,便特来赶退孽龙,救了唐太宗。
唐太宗因为梦中一惊吓,突然的醒了过来,同时口中还大喊:“有鬼!有鬼!”
唐太宗这一喊,整个皇宫都惊动了!什么皇妃,太监,宫女都战战兢兢,一夜无眠。到了第二日满朝文武都没有等到唐太宗上朝。不觉五六日后,皇太后不知哪里得到了消息,传来太医为唐太宗诊治,不久太医出来说出了太宗不过七日的话,众官听后都是大惊失色。
就在这时皇太后又吩咐太监召唤,徐茂公,护国公,尉迟公三公见驾。三公领旨后急忙来到皇宫见到了唐太宗。看见唐太宗的样子三公便询问了起来。而唐太宗也说出了夜晚见鬼的事前。
听完太宗的话后,尉迟公说道:“吾等创立江山,杀人无数,还怕鬼呼?”太宗说道:“卿是不信。朕这寝宫门外,入夜就抛砖弄瓦,鬼魅呼号,着然难处。白日犹可,昏夜难禁。”
见太宗这样说,秦叔宝道:“陛下宽心,今晚臣与敬德把守宫门,看有甚么鬼祟。”太宗听见秦叔宝这样说,自是准奏。于是秦叔宝三人便告辞而去。不知不觉夜晚来临,秦叔宝、尉迟恭二人穿戴好甲胄,拿好兵器守在太宗的门前。不知是不是那孽龙知道二位将军不好惹,一夜到天亮竟然并没有发生什么事,太宗也难得睡一个好觉。
如此过了两三日,果然没有鬼魂还骚扰太宗,不过太宗不忍二位将军辛苦,便命人用妙笔丹青绘画两位将军的画像悬于宫门之上。如此夜间也无碍。不觉又过了两三日,太宗又听见后门处又些声响。于是急忙召唤官员觐见,这一次徐茂公进言由魏征守后门,太宗也应了下来。于是魏征手持斩龙剑,身着儒者衫,头戴学生冠守在太宗的后门处,一夜也是无事。
又过了两三日,虽然没有鬼魂索命,但是太宗因为鬼魂一吓,身体已经一日不如一日,这一天皇太后突然召集重臣商量殡殓之事,太宗在吩咐完国事后,沐浴更衣、静等时辰。这时魏征突然一扯太宗的衣袖说道:“陛下宽心,臣有一事,管保陛下长生。”
太宗听到魏征这样说,急忙问道:“如何长生?”
魏征道:“臣有书一封,进与陛下,捎去到冥司,付酆都判官崔珏。”
太宗又问这崔珏是何人,魏征便解释了一番。说完后,太宗等了一会儿之后便阖然长逝了!
太宗灵魂出了身体,正迷茫间,正见那御林军马正请大驾出去打猎。太宗欣然前往,正行走间突然身边的人马具无,太宗正慌乱间突然听到有人说:“大唐的皇帝,往这里来!”太宗闻言,抬头一看,正好见到一人身着皂罗袍,手持笏板,脚踏云履靴。正朝着自己招手。
太宗行到那人的身前,那人突然向太宗行礼。太宗不知是何故,便向那人问话。随后太宗便知道这人正是自己要找到崔珏,于是便把魏征给的书信交予了他。
崔珏看了魏征的书信后,对太宗更是好了不少,连忙保证会让太宗还阳,再登大宝。
正在两人交流的时候,一对青衣童子突然出现对着太宗说道:“阎王有请!”于是太宗和崔珏便跟着青衣童子向前走去,不久之后来到了一座城池之前。太宗向那城池看去,只见上面书写着:“幽冥地府鬼门关”七个大字。
那青衣童子带着太宗没有停留就进了城池,顺街而走,太宗在城中见到了先祖李渊、先兄建成,故弟元吉,那建成,元吉见到太宗就要上来厮打,幸好被崔珏唤出一青面獠牙的恶鬼挡住,太宗方得脱身。
离开了先祖,先兄,故弟之后,太宗又行了数里就见到一座碧瓦楼塔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太宗正看见突然那碧瓦楼台大门全开,十殿阎罗全部出迎,把太宗皇帝迎接了进去。
之后便是三曹对案,十殿阎王听到太宗的讲述后,便准备送太宗还阳,崔判官拿来生死簿查看太宗的寿命,随后又在生死簿上添了两笔多加了太宗二十年的寿命。结束后,十殿阎罗便要崔判官和一个姓朱的太尉送太宗还阳。二人领命后便带着太宗出来这处碧瓦楼台。
太宗跟着崔判官和朱太尉出来幽司,见不是旧路,便向崔判官问道:“此路差矣?”崔判官回道:“不差!幽冥就是这样又来路,无去路。不走回头路。”听到这里太宗也只好跟在崔判官身后走去。
不一会儿,太宗又见到了幽冥背阴山,十八层地狱,奈何桥,枉死城等地。
过枉死城的时候,太宗还见到了六十四路烟尘,七十二路草寇,这些人一件太宗就上前来索命幸好又崔判官保护和接了一些金钱并答应做一场水陆大会这些冤魂才放过了太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