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食道阻塞
食道阻塞亦称“食道梗阻”或“草噎”,是食团或异物阻塞于食道,导致吞咽发生障碍的疾病。临床特征是突然咽下障碍。
【病因】
原发性食道阻塞主要为饥饿时吞食太快,使食团或块根、块茎类饲料未加充分咀嚼而大块吞咽所致。
继发性食道阻塞常因食道麻痹、食道痉挛、食道狭窄等引起。
【诊断要点】
(1)病牛突然停止采食,烦躁不安,头颈伸直,口流大量泡沫,也可从鼻孔流出,常继发瘤胃臌气,急性酸中毒。
(2)阻塞部位如在颈部可在左侧食道沟处摸到硬块。
(3)胃管探诊可以确诊本病并能确定阻塞部位。
【治疗】
治疗原则是迅速除去阻塞物,疏通食道,解除瘤胃臌气,进行综合治疗。
(1)解除瘤胃臌气在左肷部臌胀最明显处做瘤胃穿刺。
先剪毛,涂5%碘酊消毒后用12号或16号注射针头用力刺入瘤胃放气,放气速度不能太快。放气后用0.25%普鲁卡因溶液50~l00ml稀释青霉素100万单位或松节油40~60ml注入瘤胃。
(2)除去阻塞物
①块根类阻塞如在颈上部阻塞多采用肌注2%静松灵1~2ml或胃管投入1%普鲁卡因溶液100ml,促使食道扩张并有镇痛作用。后装上开口器,用手将根块物挤压到咽部,术者用毛巾将手臂包住,经口腔用手指取出。如在胸部食道阻塞,要用粗胃管送至瘤胃。
②非块根类阻塞镇痛麻醉后,采用打水法或冲洗法除去阻塞物。打水法是将胃管一头插入食道,一头接上灌肠器,连续往食道内打水,一般一次即通。如未通可休息一会再继续打水。冲洗法是将胃管一头插入食道,一头接漏斗,将水灌满后去掉漏斗,换上橡皮球反复用力和有节奏地捏压皮球,并逐渐放低胃管,将阻塞物洗入胃管,或随水流出,反复多次可消除阻塞物。保守疗法无效时,可行手术方法取出阻塞物。
(3)综合治疗阻塞物解除后,要消炎、强心、利尿、补液,解除酸中毒,进行综合治疗。
二、前胃弛缓
前胃弛缓是育肥肉牛常见的疾病,主要症状是食欲下降,前胃蠕动微弱,常常伴有由于酸中毒造成的拉稀现象。
【病因】
原发性前胃弛缓(又称为单纯性消化不良)主要是因饲料单一、品质低劣、变质,矿物质和维生素缺乏,饲养失宜,管理不当等引起。
继发性前胃弛缓,常为一种临床综合症,病因较复杂,多继发于一些传染病、寄生虫病和内科病如结核病、肝片形吸虫病、生产瘫痪等。
【诊断要点】
(1)临床症状食欲减退或废绝,反刍不规则、间断无力或停止。瘤胃蠕动次数减少、音减弱,触诊不坚硬。先便秘后腹泻或两者交替发生,便秘时粪球小,色黑而干硬,拉稀时排出糊状粪便,散发腥臭味。后期精神沉郁,消瘦,鼻镜干燥、龟裂,食欲、反刍停止,全身衰竭,病牛脱水、酸中毒、卧地不起,病情危重。
(2)瘤胃液检查瘤胃液pH值下降至5.5或更低,少数升至8.0或更高(正常值为6.5~7.0),瘤胃内纤毛虫减少甚至消失(正常值为每毫升100万个)。纤维素消化试验,可用系有锤的棉线悬于瘤胃液中进行厌气温浴,如果棉线被消化断离的时间超过50小时,证明消化不良,便可以确诊。
【防治】
(1)预防措施
①在饲喂高能日粮、糟渣类饲料较多时,每头每日补喂瘤胃素200—300mg。
②不喂发霉变质饲料。
③饲喂要细心,防止尖锐的铁丝、铁钉混入饲料被牛吞食而发生创伤性性肉胃炎,继发前胃弛缓病。
(2)治疗方法
①洗胃。洗胃液用4%的碳酸氢钠或0.9%的食盐溶液。洗胃后用5%的葡萄糖生理盐水1000—3000ml,20%葡萄溶液500ml,5%的碳酸氢钠500ml,20%安钠加10ml,1次静脉注射。
②10%氯化钠溶液500ml,20%安钠加10ml,1次静脉注射。
③氯化钠25g,氯化钙5g,葡萄糖50g,安钠加1g,蒸馏水500ml,灭菌,1次静脉注射。
④人工盐250—300g,或硫酸镁500g,加水后1次灌服。
三、瘤胃积食
瘤胃积食亦称宿草不转或瘤胃阻塞。主要是指瘤胃内充满和滞留大量的干固饲料,引起瘤胃壁扩张,导致瘤胃运动及消化机能紊乱。其特征是瘤胃臌满,触诊硬实,似捏粉状,听诊瘤胃蠕动音消失。
【病因】
过度采食粗饲料是引起瘤胃积食的主要原因,如牛因处于饥饿状态、暴食、贪食是急性病例的重要原因,过食大量富含粗纤维的饲料。伴有异食现象的成年母牛,吃食污秽物、木材、骨、粪便、垫草、牛场上的煤渣、塑料制品及产后吞食胎衣都可造成瘤胃阻塞或不全阻塞。
【症状】
大部分症状与单纯性消化不良相似,瘤胃积食多表现为初期有轻度腹痛症状,反复蹲下起来,几小时后消失,常不被饲养人员发现,之后腹围明显增大,且是两侧都增大,瘤胃触诊坚实,内容物上有气体盖着,排粪见少到停止,如不投服大量泻盐或转为肠炎,不会发生腹泻。如时间拖长,可转为中毒性瘤胃炎和肠炎。中毒性瘤胃炎的特征是瘤胃内容物呈稠的糊状、恶臭,弱酸性反应。拉舌或投胃管时,可诱使这样的内容物向口腔反流。直肠检查可感到瘤胃腹囊后移到盆腔入口前缘,背囊向上右方靠,手指压迫坚实如沙袋,病牛表现退让或发出哼声,病牛呼吸浅表、增数,心率加快,体温正常,但精神沉郁,有一定的脱水现象,如一周内不见好转,大多数死亡。
【诊断】
根据积食的病史和症状,诊断不困难,注意和前胃弛缓相区别,积食是病的直接原因,而弛缓是积食未能及时消除而继发,两者同时存在,这在病史中必须考虑并加以区别。
【治疗】
排除瘤胃内容物是治疗该病的基础,方法有投服泻药或施行瘤胃切开术。
泻药以盐类泻剂为主,如硫酸钠或硫酸镁500g,常水4000—5000ml,胃管一次投入,也可用液体石蜡一次投入3000—4000ml加适量常水。
手术疗法应在急性和早期进行,特别是大量过食之后,一般先用泻剂,再用手术切开,手术取出瘤胃内容物不宜超过总量的2/3,同时要补充适量健康牛的瘤胃内容物,在缝合前最好用金属探测器检查瘤胃和网胃。
保守方法有时可起到一定作用,先用大量生理盐水洗胃,改善瘤胃微生物环境,防止发生瘤胃炎和肠炎,在体外进行瘤胃按摩,或在投泻剂或油剂后适当补充。但洗胃对体质变弱和有支气管炎肺气肿的牛不宜使用。
在病的康复期应少吃多饲,给予健胃剂。
四、瘤胃臌气
瘤胃臌气,俗称“气胀”或“胀肚”,是患牛采食大量易发酵的饲草(如开花前的苜蓿,带露水、霜雪的青绿饲料等),在瘤胃内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瘤胃和网胃迅速扩张的疾病。临床特征是左侧肷部高度隆起,突出于髓结节,叩打瘤胃呈鼓声。
【病因】
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类型。
原发性病例的原因,是由于吃了过多的青草在瘤胃里不断地产生气体而导致腹围增大。在成年牛瘤胃内,从每日摄取饲料中通过发酵,大约产生600L气体,其主要成分是甲烷和碳酸气。在正常情况下,牛把瘤胃内不断产生的气体变为嗳气吐出体外进行调节。可是当牛饱食后瘤胃过度扩张压迫,而使瘤胃壁的血液循环和神经系统的正常机能受阻,使特有的嗳气反射和反刍运动受到抑制。另外,平时喂给干草的牛,如果在短时间内采食了大量的含氮豆科鲜草后,会导致瘤胃内的细菌异常繁殖,在瘤胃内产生过剩的气体。因过多摄取豆科牧草而产生的气体呈泡沫性,通过嗳气难以吐出,也是成为瘤胃臌气的一个原因。
继发性病例主要见于前胃弛缓、创伤性网胃腹膜炎、网胃或食道沟因异物导致的炎症、因调节胃蠕动的迷走神经发生障碍所致的消化不良、食道梗塞以及食道狭窄等情况下,使嗳气反射不能正常进行时,往往反复引起轻度或中等程度的气体蓄积。继发性瘤胃臌气多发于6个月龄前后的犊牛和圈养的育成牛。
【症状】
无论是原发性或继发性瘤胃臌气病,都表现在左侧肷部膨胀。但是继发性的要比原发性的程度要轻,而且引人注目的只是上肷部膨胀。
原发性瘤胃臌气时,病牛表现不安,时而躺下时而站起,一会儿踢腹,一会儿打滚。而且嘴边粘附许多泡沫,表现出呼吸极度困难的状态。有发病后经过数分钟就死的,也有经过3~4小时不死的。虽然临床症状各有不同,但如果不及时治疗,病牛就会因呼吸困难窒息而死亡。
继发性瘤胃臌气时,病初瘤胃蠕动反而亢进,不久便呈弛缓状态,而且与原发性病例一样,可见到呼吸困难和脉搏数增加,可视黏膜发绀,食欲废绝,瘤胃蠕动和反刍机能减退,全身状态日趋恶化。在临床上继发性瘤胃臌气反而比原发性瘤胃臌气难以治愈,而且反复发作,不能彻底痊愈的病例也比较多见。
【诊断】
本病根据临床症状较易确诊。
【防治】
首先要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突然到豆科草地去放牧;发病后要立即中止给予促进产生过剩气体的豆饼类饲料;要加强牛的运动量,避免多给精料;在更换多汁饲料时一定要逐渐更换,避免突然改变饲料。治疗原则是排气消胀,缓泻止酵,强心输液,健胃解毒。
病初症状较轻者,用松节油50ml,鱼石脂15g,酒精50m1加水适量,1次灌服。
对急重症病例发生窒息危象时,应立刻采取瘤胃穿刺术,放气进行急救。但放气不能过快,以免因大脑贫血而昏迷。泡沫性臌气,可用豆油300ml加温水500ml用套管针注入瘤胃,或用液体石蜡500—1000ml,松节油40—50ml加温水内服;气体性臌气,可用鱼石脂30g,酒精100—150ml用套管针注入瘤胃内;如用药无效时,应立即采取瘤胃切开术,取出其中内容物。
另外,为了防止臌气症状复发,促使舌头不断地运动而利于嗳气,可用一根长30~40cm的光滑的圆木棒,上面涂大酱或鱼石脂放在口中,然后将两端用细绳系在牛头角根后固定,实践证明此方法即简便又有效。
五、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牛吞食尖锐的金属异物刺伤网胃壁中部的前下方进而穿透膈肌而导致创伤性网胃——腹膜炎。
【病因】
牛口腔黏膜结构特点及其采食习性,使牛对草料中异物的辨别能力差,较其他动物容易将异物吞入,加上网胃结构特殊,容易存留金属异物。当尖锐的金属异物有一定长度时,在牛腹压加大时如运动增加,发情,怀孕后期等异物就可刺透网胃壁,进而穿入膈肌。
常见的尖锐异物有铁丝、钉子、缝针、别针等,这些异物可能混在草内,也可能在饼渣等饲料加工时被混入,一些有异食的牛还可能在运动场或放牧时吃入尖锐异物。
【症状】
在网胃腹膜炎阶段主要表现为消化紊乱,网胃和腹膜的疼痛。急性病例病牛呈现不安,不愿起卧及运动精神高度沉郁、厌食,体温39.1℃—40℃,反刍停止,偶见1—2次反刍,但食团返回慢,微伸颈,拱背站立,四肢集拢于腹下,肘外展,肘肌震颤,张口呼吸不愿移动位置,采食咀嚼吞噬动作迟缓,反刍无力,不敢努责,耆甲部、剑状软骨部和肺区后缘叩诊、压诊反应过敏。行下坡和急转时,运步慢缓,甚至不肯前进,并伴有呻吟,有轻度气肿,粪便干少饼状,上覆有黏液,瘤胃蠕动次数少。有急性弥漫性腹膜炎时有腹泻,体温又可升高,常呈寒战,呼吸短促,后期虚脱疼痛反应消失,昏迷死亡。
如症状缓解炎症被限制或刺伤不甚严重,可转为慢性。表现为消化紊乱反复无常,病畜消瘦,产犊时可能突然发病而死亡。
【诊断】
根据病史的症状可怀疑本病,一般发病缓慢,反复出现前胃弛缓和臌气,久治不愈。X线透视和金属异物探测器网胃区探测,常能发现网胃内有金属异物。
【治疗】
(1)保守疗法将牛拴在一个前高后低的牛床(前后约差15—20cm),肌注青霉素1600万单位及链霉素800万单位,每日2次,连用5—7天,体温及症状稳定后停药,一些牛可转为慢性。
(2)手术疗法术前应注意病牛全身状况,患广泛性腹膜炎时手术可疑,最好先用金属探测器了解到异物所在位置,在手术结束后用取铁器作一次取铁探查,为阴性时可以缝合。
【预防】
饲喂时要尽量查看,筛除杂物,尤其是铁器异物。
六、瓣胃阻塞
本病俗称“百叶干”。是指瓣胃内积聚大量干涸的内容物而引起的瓣胃麻痹和食物停滞为特征的疾病。常呈慢性,在前胃疾病中发病率最低。一般原发性少见,继发性多见。因此,在临床上很少引起人们的重视。
【病因】
原发的原因主要是长期饲喂细碎粉状坚实的饲料如麸皮、糠皮以及饲喂坚韧而又纤维多的粗饲料,如苜蓿秆、豆秸等;饲料中混有泥沙更为严重。继发性的病因较多,如重瓣胃炎、前胃积食、横膈膜及网胃粘连、真胃变位或捻转、血孢子虫病、产后瘫痪等。
【发病机理】长期饲喂细碎硬固或干硬不易消化的粗饲料,致使瓣胃小叶反射兴奋性降低和胃肌抑制,瓣胃的逆蠕动收缩更加变弱,食物向真胃排空减少而于其内停滞,水分被吸干而形成阻塞。至于血孢子虫的寄生,是因产生大量毒素作用于中枢神经引起麻痹,结果出现阻塞。
【临床症状】
精神沉郁,食欲和反刍次数减少或废绝,鼻镜干燥,嗳气增加,前胃弛缓和瘤胃积食、臌气症状。病一出现,排粪就减少,呈黏酱状、恶臭,后便秘;尿减少,呈深黄色,后期无尿,呼吸、体温和脉率正常,在右侧第7—9肋间,肩胛关节水平线上听诊瓣胃,初期蠕动微弱,后完全停止。触诊瓣胃时患畜有痛感。随病程延长,眼结膜发绀,眼凹陷,四肢无力,全身肌肉震颤,卧地不起。如当瓣胃小叶坏死和败血时,体温升高,呼吸和脉率增数,粪呈稀状、带血,具臭味。当全身症状恶化,可迅速引起死亡。死后剖检,瓣胃坚硬,内容物干燥似如干泥样,小叶坏死呈片层状脱落、溃疡。真胃及肠道有不同程度的炎症;胆囊肿大,肝实质退行性变。
【诊断】
诊断时应注意前胃疾病的鉴别。因边虫、焦虫等引起的本病,应注意全身变化,如体温升高、贫血和血尿。血液涂片镜检,可见有虫体。
【治疗】
(1)灌服泻剂用油类或盐类泻剂,硫酸镁500~1000g、液体石蜡油1000ml,1次灌服。当完全阻塞,通常药物治疗无效,为恢复瓣胃机能,可用5%~10%氯化钠液500ml、安钠加2g,1次静脉注射。
(2)瓣胃注入术注射部位在右侧第10肋骨末端上方3—4指宽处。用10cm长的针头,经肋骨间隙,方向略向后向下刺人瓣胃后,用注射器抽取胃内容物,如能抽到食物污染的液体时证明已刺入瓣胃内,然后向内注入25%硫酸镁200~500ml。
(3)瓣胃冲洗术可通过切开瘤胃和真胃两个途径冲洗。
(4)保定瘤胃切开时,站立保定;真胃切开时,横卧保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