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当初以这种方式执行美国的救市计划,也许可以用原先拨付的7 000亿美元,甚至用不了那么多即可完成银行系统的重新注资。不幸的是,那7 000亿美元已经花掉了一半,情况却较之以前恶化了许多,两个月前完全可能的方案今天已经不再现实。这就是金融危机的显着特点:某项措施在某个时间点上看似恰当,但在很短的时间内机会可能稍纵即逝。
——摘自2009年3月18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2008年10月3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7 000亿美元的金融救助计划,这份《2008年紧急经济稳定法案》是美国政府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经济干预。而此前的9月24日,方案的第一稿曾经被美国国会的众议院否决。从否决到最终通过,仅仅不到10天时间。虽然,“华尔街上那些贪婪的猪不值得勤劳的美国公众伸出援手”,但是没有政治家敢承担将美国经济拖入衰退的风险,迫于情势,7 000亿美元的救市方案在几经挫折后终于确定。
在救市举措上,索罗斯显然比较偏爱直接给银行注资的方式,而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的保尔森也宣布,从《紧急经济稳定法案》中拿出2 500亿美元注资到9家主要银行。但该方案出台后一直未能全面付诸实施。随着市场情况发生改变,美国财政部修改了救市方案,由原先拟定的购买银行不良资产转为通过其他方式稳定金融市场。行动指南
机会是不可重复的财富,我们每人都有一双明亮的眼睛,却不一定能够洞察机会。成功的人必会懂得把握每次机会,因为机会稍纵即逝,无所作为,或者不善作为,再好的机会也会白白丧失。3月12日危机前绝不坐以待毙正如前面我警告过你的那样,我得凭借一些投资假设来操作,我会注意事件的实际过程是否符合我的期望,如果根本就不是那么一回事,我就得承认自己肯定撞见鬼了。
当我的期望和事件的实际运作轨迹有出入时,并不意味着我就得一股脑儿地将手中的股票抛售一空。我会重新检验自己的理论,试图弄明白什么地方出差错了。我会修正我的看法,或者可能会翻箱倒柜地去寻找是否有某种介入整个大势的外在影响。实际上,最后我可能卷土重来,增加我的投资,而不是临阵脱逃地抛售它。
我绝对不会闻风不动,待在原地坐以待毙,也不会对那些该死的歧异和出入因素视而不见。我会开始批判性地检查。一般说来,在适应情势的变化方面,我对见风使舵、人云亦云,会保持相当怀疑的态度,尽管我并不能完全排除这种事。
——摘自索罗斯和摩根士丹利投资专家拜伦·韦恩的访谈
背景分析
索罗斯在市场上就经常被看做一个“反对派”。他的投资方法是先对市场作出一个假设,然后“聆听”市场的情况反馈,考虑他的假设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索罗斯运用他独特的“即时实验”的理论,通过不停地试错和纠正投资时间方法,尝试找准市场的反转点。
索罗斯总是强调人们对事物的认知存在缺陷,无论确立了何种假设,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投资者的设想必是错误的,他乐意在每一个投资命题中寻找错误。每当找到了错误,投资的不安全感就会消失,并由此得到投资欲的满足。当市场结果推翻了他的假设时,他不会有任何留恋,哪怕是正在赚钱,他的唯一选择也是迅速撤退。当然,如果自己的市场分析与众不同,索罗斯就会非常小心,他十分清楚,与众不同同样需要严谨地对待。行动指南
如果你刚刚进入股市,那么切记:第一是规避风险,第二才是赚钱。3月15日防止最坏结果发生泡沫破裂导致可能带来灾难的信贷紧缩、资产清算、通货紧缩以及财富缩水。在通货紧缩的环境下,累积债务的负担可能使银行系统沉没,拖累经济陷入萧条,必须全力防止这种局面的出现。
通过有序地创造货币抵消信贷紧缩,向银行系统注资,以及注销或减记累积债务,我们可以做到这一点。这要求采取激进的非常规政策措施。要实现最佳效果,应综合采取上述三项措施。
如果这些措施取得成功,信贷开始扩张,通缩压力将被通胀幽灵所取代,有关政府部门将必须消除经济中的过剩货币供应,速度要像注资时一样快。除非首先激发其反面,然后减轻不均衡,否则难以避免全球通缩和萧条并存的严重不均衡局面。
——《索罗斯带你走出金融危机》,乔治·索罗斯着,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年出版
背景分析
为了刺激低迷的经济,美联储从2001年开始实施宽松的货币政策,经过十几次调整,把利率从65%降到1%,且保持了两年之久。低利率之下,原本极低的储蓄率就变得越发少得可怜。因此,美国人高消费的经济增长模式背后,主要支撑力量就是高负债的透支。对于美国经济而言,巨额财政赤字和外贸逆差导致的政府负债,以及过度的家庭和金融公司债务已成为仅次于恐怖主义的第二大短期风险因素。
随着次贷危机的深入,家庭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和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的再平衡已经成为美国经济能否走出泥潭的两个关键因素。索罗斯认为,“有序创造货币可以抵消信贷紧缩”,真正能激活经济、复苏消费,但更多的美元被印刷出来后,根据经济形势,需要对过多过剩的流动资金进行控制。货币供应量就是一个政策变量,一个政策操纵的工具。索罗斯赞同当今世界经济秩序的主要奠基人之一的约翰·梅纳德·凯恩斯提出的主张,即反对放任自流的市场政策,由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药方”。行动指南
面对不能控制的局面,你能做的就是以最快的速度,在更坏结果发生前采取果断措施降低危机的冲击。3月16日革新需要彻底抵押贷款改革的目的,是要通过尽可能减少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行为,刺激购买力,防止房价过度下跌。这是减轻通缩压力、稳定银行资产负债表并鼓励它们恢复放贷必不可少的措施。达到目的的最好方式是调整抵押贷款,确保贷款本金不超过房屋价值。争议的焦点集中在这种调整应该本着零星自愿的原则,只针对有拖欠行为的借款人,还是要强制不愿进行调整的放贷人接受来系统实施。
我赞成系统实施,因为零星调整无法使足够多的家庭见到成效,达到大幅降低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目的。而且,低端债务抵押债券(CDO)的持有者没有理由同意自愿调整——调整的损失必须要由他们自己承担。
这种方法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借机彻底检查美国的抵押信贷体系——这套体系已经被证明是漏洞百出的。我推荐采用经过适当修改的丹麦体系,该体系在1793年哥本哈根被洗劫一空后开始实行,业已证明了自身的价值。与美国依赖政府支持企业(GSE)即房利美和房地美相反,丹麦采用的是全体抵押贷款发起人以平等地位共同参与且无需政府担保的开放的体系。
丹麦抵押债券的显着特点是与抵押品相互对应,并可以实施互换操作。房主可以在任何时候通过在市场上购买等量的抵押贷款债券,并与抵押品进行交换来赎回自己的抵押房屋。由于利率和房价通常呈同方向波动,这样的特点——我们称之为平衡原则——降低了负资产的可能性。抵押贷款发起者要受到严格的监督,是信贷风险的承担者,这也能够解释为什么尽管没有官方介入担保,但这种债券在传统上估值很高,投资收益甚至比政府债券还低。
——摘自2009年3月11日《南方周末》刊发的《反思2008的崩溃风潮》
背景分析
美国房地产泡沫破裂酿成次贷危机,进而引发了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美国最大的两家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其持有和担保的住房抵押贷款占全美住房抵押贷款总额近一半。2008年9月“两房”开始接受美国政府的救助,总额超过1 000亿美元。2009年12月,美国政府宣布取消原先对这两家机构设定的4 000亿美元救助上限,并通过了一项改革抵押贷款发放的法案,旨在约束导致止赎危机的行为。
美国的抵押贷款模式是单向的雪崩模式,借款者与机构隔开,所借的款或券再进行保险,这就让机构内部人尽量维持借款或券“优质”的外观以保证内部人的高利益直至雪崩。而丹麦抵押贷款模式,因为借款者和所借的款券及机构可以互动,借的款或券在公开市场买卖,借款者可以在适当的时候买回来,所以虽然也曾经有巨大泡沫但从未雪崩。索罗斯认为两大机构在资金运作上杠杆率都比较高,房地产市场情况的进一步恶化将导致其资不抵债。他呼吁美国金融体系的改革,并建议采用“丹麦抵押贷款互动平衡模式”的改革。随后的2010年4月23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针对金融监管体系改革的演讲,表示要对华尔街进行彻底改革,改革目的就是为了不让纳税人再为华尔街的过错埋单。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