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年代中期,C-101导弹研制中的大部分技术难题解决后,中国以海鹰-2导弹为基础,移植C-101技术,开发了海鹰-3(出口型号为C-301)岸舰导弹。主要用于摧毁距海岸线较远的大、中型排水量的水面舰只。
海鹰-3与C-101反舰导弹一样,为鸭式气动布局,在飞行中用鸭式前舵控制导弹俯仰,用尾翼控制导弹倾斜和航向。海鹰-3导弹的尾部两侧装有两台冲压喷气发动机,并捆有4台固体助推器,每个助推器安装了一个稳定翼。弹体长9.46米,连助推器的总长为9.85米,弹体直径0.76米,发射重量3400千克。
海鹰-3的射程为130千米,其发展型海鹰-3A的射程可达180千米。如果海鹰-3A采用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和地形跟踪雷达,将可以大大提高导弹的精度,用以攻击陆上目标。
海鹰-3导弹的工作方式与C-101类似,目标的坐标和导弹飞行参数在发射前存入导弹。起飞后爬升,四个固体燃料助推器在将导弹加速至2340千米/小时后与弹体分离,以普通航空煤油为燃料的两台冲压式喷气发动机接替工作,将导弹加速至2600千米/小时,并保持飞行速度,进入高度在100~300米之间的巡航飞行,导弹在自动驾驶仪及雷达高度表控制下完成自主控制段飞行后,俯冲到30米高度,抗海浪、抗多种电子干扰的未制导雷达开机捕捉到目标,导弹转入自动导引段飞行,在即将击中目标时再一次降高,直到命中。
海鹰-3导弹具备末段弹道快速掠海飞行的特点,大大缩短了敌舰的反应时间,降低了敌舰对抗和拦截的效能。海鹰-3导弹仅靠自身动能即可穿透目标舰的壳体,重513千克备有延时引信的高能装药破片杀伤弹头在舰体内爆炸。另外,还装有主动激光近炸引信,即使导弹没有命中目标,该引信可引爆战斗部在目标附近爆炸,产生相应的破坏效果。
一套带有海鹰-3反舰导弹的移动式反舰导弹系统包括:4台牵引式发射装置(每台牵引式发射装置可装一枚反舰导弹);1部警戒和目标指示雷达车;1部火控系统车;l台电源车以及8-12部导弹运输装填车(各携载一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