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第二十五章又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意思是,有一个东西混然而成,在天地形成以前就已经存在。听不到它的声音也看不见它的形体,寂静而空虚,不依靠任何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而永不衰竭,可以作为万物的根本。我不知道它的名字,所以勉强把它叫做“道”,再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它广大无边而运行不息,运行不息而伸展遥远,伸展遥远而又返回本原。所以说道大、天大、地大、人也大。宇宙间有四大,而人居其中之一。
他在第二十一章的描述更为精彩:“道之为物,唯恍唯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意思是,“道”这个东西,没有清楚的实体。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形象。它是那样的恍恍惚惚,其中却有实物。它是那样的深远暗昧啊,其中却有精质,这精质是最真实的,是可信的。
从上面的章节可以看出,在老子那个久远的年代,他能将动、植物和人类的生殖因子(DNA)描述到如此精确的程度,的确令人叹为观止!尤其是他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中关于“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描述,几乎完美的阐述了生物演化的核心理论。整句的意思是说:“道”是独一无二的统一体,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阴阳二气交汇而形成一种功能平衡状态,万物在这种状态中产生。万物背阴而向阳,并且在阴阳二气的互相激荡而成新的和谐体。
这个“道”就是老子想象中的男女生命因子(DNA),实际上,每个人的DNA中都包含着雌性和雄性两种因子,这也和老子“道本身包含阴阳二气”的观点相一致,在男女“媾和”过程中,一旦男性精子DNA片段和女性卵子DNA片段结合在一起,一个“受精卵”就形成了,“她”是新生命的起点,经过十月怀胎,一个新个体就诞生了,这就是老子笔下的“道生一”。受精卵发育为一个婴儿,他(她)包含着父母两个人的生命信息,即“一生二”或“一含二”,这个由父母两个人生命信息“二”构成的个体长大成人后,与新的异性结合产生出新的子代的过程,即“二生三”的过程,至于“三生万物”是老子对事物演化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无穷”概念的一种数学描述。另外,由于生殖因子(DNA)在古人的眼里是能感觉到它是客观存在的,但看不见,听不着。因而,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章中说:“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意思是,“道”以循环往复的方式展开运动,它以柔弱的姿态发挥作用。
天下万物源自于有,有源自于无。这是老子当时对想象中的小到无法描述的生物生殖因子的一种贴切的描述,也是天下万物源自于有、有源自于无的直觉感受。总而言之,道包含了各种元素和气脉,可以解释任何生理和现象。
为什么老鼠比蜜蜂更怕黑暗?
从分子论角度解释庞大复杂的大脑功能是极其重要的。弄清了脑内单个分子和分子集团(细胞)的作用之后,大脑的工作机理和形形色色的精神活动内幕就会得到相当程度的破解。神经细胞释放化学介质,使化学介质通过细胞之间的微小空隙或突触而互相联系。事实上,大脑更像一种“化学汤”,神经网络的连接离不开这种“化学汤”,任何一种心理反应或思想过程也都伴随着形形色色的“化学汤”的作用。问题是这些编码了记忆信息或知识信息的“化学汤”能否进行移植呢?以便让任何人都能在瞬间掌握某种知识,快速成为有经验的专家或某领域的学者!
知识移植就是把一个有记忆经历的生命体脑中的记忆转移到另一个生命体的脑中,这听起来很不可思议,但科学家已经做过很多有趣的实验证明这是可行的。
美国培罗医学院的乔治·安卡(Ungar)博士曾经用科学实验证明,在脊椎动物中记忆转移是可能的,而且转移的记忆非常清晰明确。安卡博士和他的同事们从受过“跑迷宫”训练的老鼠脑中抽出化学物质,注入未受训的老鼠脑中。接受注射的老鼠学习跑同一“迷宫”时,明显地要比没有接受“脑液注射”的老鼠快得多。
根据这些实验,安卡博士假设,学习就是用脑中的化学物质进行编码,“神经系统可以比作一台用遗传密码编出程序的计算机,而这台计算机能通过新信息的输入不断地自我修改程序。”安卡博士相信,能修改程序的密码,就像遗传密码一样,是由20个氨基酸组成的,这些氨基酸结合起来能组成许多变化无穷的时序结构。
为了证明他的理论,安卡博士已经分离出了一种“知识氨基酸”。首先,他训练一种通常怕光的老鼠,在黑暗中不断刺激它,使其害怕黑暗;然后,他从害怕黑暗的老鼠脑中抽取15个氨基酸,把
参考《明天将发明什么》,(美国)S 罗森著,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这种化学物质进行比较分析,设法分离出一种叫做单质氨基酸的恐暗素,这是第一次实在地识别出来的“记忆化学物质”。
恐暗素意味着害怕黑暗。
当人工合成的恐暗素被注入正常老鼠脑中时,它们也学会了害怕黑暗。这种化学物质也在一些其他种类的动物身上生效,这说明知识进行化学转移是可能的。
1978年,德国科学家马田从训练过的蜜蜂的脑中提取出记忆蛋白,将其移植到没有接受训练的蜜蜂脑中,结果发现这些蜜蜂就像受过训练的蜜蜂一样,每天也能定时、定向飞到放有蜜糖的蜂房内就餐。另外,有科学家把恐暗素注入蜜蜂体内,发现注入恐暗素的老鼠比注入恐暗素的蜜蜂更怕黑暗。
未来有一天,人们也许不必亲身体验就可有获得经验的感觉,让任何人都能在瞬间掌握某种知识,快速成为有经验的专家或某领域的学者!
相对论就像一两个人在炉边烤火?
提起“相对论”,人们的第一感觉是深奥、复杂和难以理解。比如,爱因斯坦在狭义相对论中提出:运动的钟要比静止的钟走得慢。在广义相对论中又指出:引力场越强,钟也就会走得越慢这些概念对大多数人而言理解起来的确很费劲。对此,爱因斯坦曾经用最通俗的方式解释了他的“相对论”:比方说,你同你最亲密的人坐在火炉边,一个钟头过去了,你觉得只过去了五分钟。反过来,你一个人孤孤单单地坐在热气逼人的火炉边,只过了五分钟,但你却像坐了一个小时。唔,这就是相对论!”
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中也概叹地说:“欢娱嫌夜短!”因为,人在高兴的时候,(觉得)活得太快,一到困苦无聊,愈觉得日脚像跛了似的,(时间)走得特别慢。《西游记》里的小猴子对孙悟空说:“天上一日,下界一年。”这种神话,的确反映着人类对时间的心理感觉。天上比人间舒服欢乐,所以神仙时间过得特别快,不知不觉,人间一年的时间在天上一日就过去了。
在我们追求和等候的时候,一生又不知不觉地过去了。从钱钟书先生在《论快乐》一文的字里行间,我们发现他对精神感觉与时间的快慢也有独到见解。
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可以举出很多“相对论”现象。
比如,当全神贯注某项事情时,会觉得时间过得飞快,而百无聊赖时,觉得时间过得真慢。时间随人主观情感而改变,大脑可以随心所欲地控制时间感知。
当你对某些事情兴趣盎然又具有重大意义时,主观上感觉时间似乎飞逝而过,反之,对于无关紧要,以及缺乏兴趣的事情,你会感到时间沉长,引人入胜的表演可能使你忘却时间的流逝。再比如,当你和一个美女坐在一起两个小时感觉就像两秒钟;而你在森林中一旦
参考钱钟书,《论快乐》。和一只老虎发生对峙,那怕是两秒钟感觉也像两个小时。在我们的精神世界中,我们通过记忆﹑回忆和想象,都能体验到现在﹑过去和未来的交织,从而体验到时间的真正延续。
当我们专注于某一事件,忘记了时间概念时,时间之箭就在我们的感觉记忆中消失了;在努力注意时,时间对我们又变长;在轻松工作时,时间则对我们变短;当我们几乎不注意我们周围的环境时,时间飞快地过去了。时间的快慢是和你的注意力的期望值成反比的-- 希望过得快,时间就会过得慢;希望过得慢,时间反而过得会很快;忘记时间就会转眼天黑。这就是我们的感觉及注意力运动的“精神相对论”。
出租车司机为什么要比蜘蛛起得还早?
大凡在某个城市有长期开车经历的人们,或者在某个城市长期生活工作的人们,都会对这个城市的地形、地貌、楼堂馆所的位置,以及交通线路等等,在大脑里都会形成比较清晰的记忆,就感觉好像在大脑里有一幅“精神地图”一样。
在伦敦,出租车司机通常要记住伦敦数以万计的大街小巷、名胜古迹,并且能够在接送顾客时随时随地使用,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通过资格考试和认证。如此超群的记忆网络是如何形成的呢?
对此,科学家使用脑部扫描技术,对伦敦出租车司机的大脑活动图像进行了仔细研究,结果发现,这些被称为“活地图”的出租车司机的大脑内部一个状如海马的突起区域的后部比普通人要发达得多。早先的研究已经证实,大脑海马区后部不但掌管着人类识别方向的能力,还在学习知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些“的哥”在伦敦复杂的道路中穿梭的经历,已使他们的大脑拥有了一张张详细而清晰的“精神地图”,这些司机大脑中的海马回(大脑中储存空间信息的区域)比普通人的大;他们从事这一职业的时间越长,大脑中这一区域扩张得越快。这是因为他们必须比普通人更努力地“开发”辨别方向的能力,从而促进了大脑发生变化。各种刺激信息就以某种图画、形象,像电影胶片似的记入右脑中,而“直觉图像能力”又被称作“右脑照相记忆”。比如,在考虑事情时,眼前瞬间就会出现相关图像画面。这种能力是每个人天生就有的,只要加以训练,就可使其功能充分发挥。
所以,优秀的出租司机要起得比蜘蛛还早,才能编织一张不会迷路的网。
通过记忆或者丰富的环境刺激,脑内可以产生新的突触连接,尤其是特定信息足够长时间的稳定刺激,就会在脑内不断形成新的神经回路。
不同的用脑习惯造就不同的大脑记忆回路,这一现象也被科学家称为“神经重构”。
人类大脑皮层有140~160亿个脑神经细胞(神经元),每个神
参考《伦敦“的哥”聪明绝顶》,2000年03月18日。经元可以与另外1000~10000个其他神经元通过突触相互连接,形成脑内复杂的神经网络。整体上来说,大脑内神经元互相沟通产生的记忆更像是一个社会网络。
由神经元构成的记忆网像蜘蛛网一样敏感,只要碰到这个网的一股或触动一两个神经元,就会使其他相关神经元都活跃起来。比如有人在我们面前说了一个词:“蒙娜丽莎”,马上在我们的脑子里出现了一幅画,画中妇女那神秘的微笑也同时映现在我们的脑中,在这个过程中,当“蒙娜丽莎”这个词刚刚发出,我们大脑中的几百万个神经元便收到了相关的信号,在瞬间对各自记忆库中掌握的相关消息进行交换整合,这样就产生了一幅轮廓粗略的“蒙娜丽莎”肖像。这几百万个独立的神经元能够在我们需要的时候瞬间聚会交换整合信息,形成我们变化莫测的精神世界。
另外,从进化论的观点来看,大脑中沟回(皮层皱褶)的多寡,也是决定人智力高低的一个因素之一。由于脑的容积有限,于是为了容纳不断增加的信息量,并进行复杂的信息处理,通过产生复杂的大脑沟回(皱褶)以扩大大脑皮层可容纳的信息量。虽然人脑并不大,但因为有了极其复杂的沟回(皱褶),因而使大脑的有效皮层面积得到了巨大的扩张,这就为脑细胞大容量存储信息和处理信息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
漫步海边最美妙的感觉是什么?
当你站在海边,望着一望无际的蔚蓝色海水和一波又一波涌向岸边的浪花时,一定会有一种舒畅清爽和令你愉悦的感觉!原因何在呢?
这是因为当海水在风力作用下形成海浪时,会产生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波,其频率为8~13Hz的次声波。正是这种次声波的频率与令人愉悦的大脑α波的频率,二者之间存在着惊人的天然巧合!也就是说,海浪次声波激发了大脑α波的大面积生成,海波与大脑α波自然相合共鸣,“脑内吗啡”开始涌现,并打通了脑内的A10快感神经系统与腹部“太阳神经丛”的联系,令人舒畅愉悦的快感也会源源而来,这也是一种“天示人应”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