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准确地把握材料作文两个重要环节
材料作文和命题作文不同。命题作文有六个重要环节:即审题、立意、选材、布局、行文、修改,材料作文却增加了两个重要环节,即析材和命题。何为析材呢?析材就是考生对所给出的材料进行分析和研究,这个环节简称为“析材”。那么,又何为命题呢?命题就是应试者根据所给材料的具体分析,拟定一个写作的标题。其余六个环节与命题作文的写作相同,这里不再一一赘述。下面,我想着重谈谈这两个环节:
一、析材。析材要求考生对出题者给出的材料,要具体、细致地分析和研究,以便准确、全面、透彻地把握所给材料的有效信息,从中提取观点,拟定写作的题目。以1990年的高考作文为例,一对孪生小姑娘来到玫瑰园。第一个说这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她的理由是这里每朵花下面都有刺。第二个小姑娘则不同。她认为这是个好地方,因为每丛刺上面都有花。要求考生根据这则材料,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实际写一篇作文。第一个小姑娘由“每朵花下都有刺”从而得出“这是个坏地方”的结论,这种认识自然是一种消极的、悲观的、以偏概全的观点,而且在生活中,类似这种只见刺不见花、见了刺就否定花的现象,还是相当普遍的。经过分析,这就确保了考生命题和立意的准确,同时也为整个文章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下面,我们来看这样一则故事:
从前,有个老财主和做豆腐为生的穷人为邻。一天,财主的老婆问:“隔壁那对夫妇天天靠卖豆腐生活,穷兮兮的,可还整天笑声不断,这是什么道理呢?”财主说:“我能让他们明天就没了笑声。”当晚,财主把一块金子扔到隔壁的院子里。那对卖豆腐的夫妻捡到金子,从此不再做豆腐,天天愁眉苦脸,生怕有人知道“天上的金子”掉到他的院里而使他们遭遇不测;同时还愁着怎样花这笔钱,结果一计算,做个财主,这点金子还真差得多。
面对这则材料,我们又如何进行析材呢?我认为,首先要弄清楚材料所隐含的信息,准确地把握材料的内涵。经过对材料进行分析,同学们列出了以下8个题目:1、难得的机遇;2、金钱与人生;3、谈谈金钱的用途;4、眼前利益与长久利益;5、金钱不等于快乐;6、怎样看待意外之财;7、得与失;8、小议物质和精神的转化。从这8个题目来看,对材料的理解可谓多角度多层次。可只要我们稍加分析,就会发现1与材料关系不大;2又显得大而空泛;3又显得过于具体;4给人过于肤浅之嫌;5和6似乎接近材料,但却给人就事论事的感觉;7和8接近材料主旨、实质、精神和内涵。如果我们去写《得与失》这个题目,可以就得与失进行哲学的、辩证地论述。有一位同学写道:“得就是失,失就是得。正确认识得与失,人就会在得到的时候,懂得必然的失落;同时也会在失落的时候,懂得实际就是必然的得到。”还有的同学在《小谈物质和精神的转化》中写道:“物质上的穷并不影响精神的充实和愉快,而物质的富有倒有可能引来精神的空虚和无聊。物质的丰富未必能促进精神的富有,而精神的富有倒能弥补物质的匮乏。”这就找到了析材的关键,使立意从就事论事的层面上升到一个哲理的高度,也使所关注的问题具有了永恒的价值。
我们说,析材的关键是能否把握材料的内涵。如果把材料的内涵把握准了,材料作文就成功了一半。反之,后面即使写得再好,也不会成功。
二、命题。材料作文的命题是建立在析材基础上的,但析材并不等于命题。一个好的命题,要做到三个方面的要求:一是确保文章写作与所给材料更好地吻合,不得偏离。我们之所以这样去做,这是由于材料作文的特点所决定的。因为材料作文是命题者定主题、定文体、定思路,考生必须严格审题,紧扣材料。二是要适应应试者的自我写作的实际,确保应试者能够自如地驾驭材料,有话可说。命题最好能触发自己的想象和思考,激活自己的思维和写作欲望,有利于自己的分析概括能力和理解联想能力,得到充分自由地发挥。三是标题用语要准确、简洁、醒目,富有文采和美感。以使自己的才情和创造力得到尽情地释放。
在写作实践中,不少同学把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总结为五步法。即:一是读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句。二是找角度:多角度进行思考,小角度切入。三是联系实际:找到立意角度和社会现实的对应点,即与立意角度相对应的话题。四是立论点:论点要扣材、准确、稳妥、鲜明、简洁。五是拟题目:论点型、论题型、关系型、问题型、比喻性。五步法可以使我们快速把握审题与立意的要领,为考场作文赢得较多的写作时间。
要熟练掌握的写作要领
学习写作材料作文,要掌握以下五个方面的要领:
一、通读材料,分清类型。所谓类型,指的是材料类型。材料类型按形式分,可以分为文字材料和图画材料;按数量分,又可分为单则材料和多则材料;按内涵的显隐分,又可分为显性材料和隐性材料。显性材料内容比较明显,多指现实生活中的某种现象或发生的某一件事情,审题时无须引申。我们来看2000年京、皖春季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当新千年的第一缕阳光照亮人类居住的地球的时候,我们回首百年,一定会被20世纪人类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与进步深深感动,同时也会为人类在20世纪所遭受的困扰与危急感到惶恐不安。为了人类在新世纪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世纪青年》杂志特开辟“世纪感悟”“世纪交流”“世纪留言”等专栏,向广大跨世纪的青年人征稿。
请你为其中某个专栏撰搞,把面向新世纪想说的话、想讲的故事、想表达的愿望及想抒发的情感写下来。
这是一则材料作文,题目的主旨十分明确,就是要你写出对新世纪的感悟、感言和感受,只需考生按题目本身的要求去写即可。
隐性材料和显性材料比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这类材料,多指寓言、寓意类材料,它往往用假托的故事或拟人的手法,来说明某个道理。隐性材料的意思是隐含的。审题时,必须分析材料的引申义、比喻义,由此及彼,与现实对接。例如:
有一天,农夫的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一口枯井里,它痛苦地哀嚎着,怎么也救不出来。农夫看到驴在井里上不来,下不去,死不死,活不活的样子,非常心痛。眼不见,心不烦,农夫决定放弃。他邀请来许多乡亲准备把井填起来。人们用铲子把泥土扔进井里,泥土落在驴子背上,驴将背部一抖,泥土就掉进了井里,井里的土渐渐升高,驴在井里也渐渐升高,当井里的土填满时,奇迹发生了——驴走出了井口,结果驴死里逃生了。
这是一则寓言,很显然是一则隐性材料。这则材料告诉我们:坏事里面有好事,要我们要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邀来乡亲把井填掉,却救出了掉在井里的驴子。这看似简单的一则小故事,却蕴藏着深刻的人生哲理。
二、整体把握,抓住关键。所谓整体把握就是全面地理解材料,了解材料所涉及的对象和范围,审题时必须有整体观念,切忌断章取义。抓住关键主要指阅读分析材料时,能够抓住关键词句,并标上记号,这些关键词句往往是写作的角度或命题者的态度倾向,整体把握和抓住关键,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我们来看下面一则材料:
选材的木匠来到山里,当他看到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时,认为是无用之材,摇摇头就走了;不久,一位根雕艺术家也来到这里,看到树根,喜出望外,就把它们拾回家,加以雕琢,树根变成了精美的根雕艺术品。
这则材料要写材料作文,除整体上去把握以外,还要抓住“无用之材”“雕琢”“根雕艺术品”等关键词句。一堆奇形怪状的树根,在木匠眼里,是一些没有用的东西。那么,在根雕艺术家眼里,就不一定没有用。它使人想到“材与非材”,其实并没有严格的界限,只是我们用什么角度、什么眼光去选材罢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即使不能作栋梁,也可以在自己的岗位上发出自己的热和光来。
三、挖掘角度,选择最佳。我们说,自主选择角度是新材料作文和传统材料作文的最大区别。鼓励考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角度地看问题,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这是作文考试的终极目的。那么,能不能找到合适的角度,成了考生审题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为此,要求考生在审题时,首先从材料中挖出所有的角度,最后,从不同角度的对比中,筛选出最佳角度。那么,又何为最佳角度呢?所谓最佳角度就是能够深刻揭示题意、有社会价值、有真切体会并能给人以启迪的写作角度。这样的写作角度,往往使自己感到有啥可写,有理可论,不致于心中无数,言不由衷。选择最佳角度,要做到两点:一是角度要小。为什么角度要小?这是因为角度太大,容易空泛;角度取小,容易集中。二是角度要新。对于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去阐述,见解也就不同。有一位同学,读了课文《失街亭》以后,就“斩马谡”的情节,发表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写了《从孔明斩马谡谈起》的读后感,文中提出“与其执法如山在后,不如任人唯贤在前”的主张,颇具新意。
下面,我们来看一则材料:
有一个人非常幸运地获得了一颗硕大而美丽的珍珠,然而他并不感到满足,因为那颗珍珠上面有一个小小的斑点。他想若是能将这个小小的斑点剔除,那么,它肯定成为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物。于是他就下狠心削去了珍珠的表层,可是斑点还在;他又削去第二层,原以为这下可以把斑点去掉,殊不知它仍旧存在。他不断地削掉一层又一层,直到最后,那个斑点没有了,而珍珠也不复存在了。后来那个人心痛不已,并由此一病不起,在临终前,他仍无比懊悔地对家人说:“若当时我不去计较那一个斑点,现在我手里还会攥着一颗美丽的珍珠啊!”
以上这段材料,我们会发现有六种角度可供选择:
1、斑点是不是瑕疵,斑点恰恰是另一种美。
2、追求一种完美,就要付出沉重的代价。
3、消除斑点不能蛮干,要讲究科学和方法。
4、要权衡“得”与“失”的关系,不要因小失大。
5、贪心者,终于得到了应有的惩罚。
6、不去计较别人的缺点,对别人的缺点要宽容和大度。
按照角度小和角度新的标准,对六个角度进行比较和筛选。我们不难发现,角度1不仅小而集中,而且颇有新意。这就是我们所要选的最佳角度。
四、化大为小,确定立意。角度确定以后,还不能马上行文。为什么呢?这是因为按照某一角度写出来的文章,大多是空洞的、抽象的。此时,考生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把角度再化小一点,从小角度进行切入。把抽象概括的一句话,变成具体可感的若干侧面,调动知识积累,充分发挥想象力,进而确定立意。
五、材料引述,适当得体。我们说,材料作文离不开对材料的分析、思考、加工,甚至引述。许多考生不懂得引述材料的技巧,往往在文章开头复述材料,或者把材料当作一个论据来用,或者将材料生硬地拉长,改编成一个没有细节的冗长故事等等。这些都是材料引用的误区。那么,又怎样来引用试题中的材料呢?我想,引用试题中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概括引述。我们说,试题中所提供的材料,少到几十字,多则几百字,如果我们每位考生,都把它全部引述在自己的文章中,不仅没有必要,也令评卷老师反感生厌。巧妙的做法是:用概括的语言概括引用,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二是引述关键语句。试题材料中能够揭示主题的关键语句,不仅是文章的关键点,往往也是引述材料的切入点。三是续接材料法。如果试题材料是叙述性的,考生又有很强的构思故事的能力,可以以材料结尾为媒介,采用续接故事的方法新编故事,也不失为一种处理材料的好方法。总之,材料的处理并无定法,它只是作文的一种手段。只要用得适当、用得得体就算用得好。
材料作文,特别是新材料作文,已经成为当今作文考试命题的主流,同学们一定要把握要点,反复实践,熟练地掌握材料作文的方法和技巧,写出有创意的高水平的材料作文来。
思考与训练:
一、为什么说析材的关键是把握材料的内涵?
二、材料作文的写作要领是什么?试举例说明。
三、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材料作文。
有个老木匠准备退休,他告诉老板,说要离开建筑行业,回家与妻子儿女享受天伦之乐。
老板舍不得他的好工人走,问他是否能再造一座房子,老木匠说可以。但是大家后来看得出来,他的心已不在工作上,他用的是软料,出的是粗活。房子建好的时候,老板把房子的钥匙递给他。
“这是你的房子”,他说,“我送给你的衣物。”
他震惊得目瞪口呆,羞得无地自容。如果他早知道是在给自己建造房子,他怎么会这样呢?
要求:读了这则小故事,你有何感想?请以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四、读下面的材料,然后按要求作文。
①鲁迅先生说:“无论什么事,如果连续收集材料,积之十年,总可成一学者。
②歌德在谈到积累材料时说:“我在这一点上就像一个人在年轻时积累了许多银币和铜币,年岁愈大,这些钱币的价值也越高。到了最后,他年轻时的财产在他面前一块块都变成了纯金。”
③一位历史学教授曾给学生讲:“如果你能收集两万张卡片,就可以在历史界成为权威。”
要求:请以上面的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除诗歌外,体裁不限,题目自拟,立意自定。
第三十四讲 怎样写话题作文
话题作文的特点
话题作文,是近几年作文考试的热门话题。那么,又何为话题作文呢?话题作文又有些什么特点呢?我们说,话题就是谈话的中心。话题作文是一种新的相对开放的作文命题形式。话题作文的形式一般由四个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相关提示,三是规定的话题,四是作文的要求。材料一般是提供一个事实或故事,先大致划出话题的指向,以便将考生的思维引向某一对象或范畴;相关提示则是补充介绍,或是解释说明材料,或是扩展思维范围,目的是帮助考生理解材料,启发考生进行思考;规定的话题是在材料及相关提示的基础上圈定的作文范围,这个范围很重要,它是作文的中心议题。作文要求是对作文题目、文体及字数的明确和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