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随着时间渐渐过去,变得更加深邃。
清晨,伴随着一缕阳光,一个丫鬟打着哈欠便准备进书房打扫。
推开书房的门,看到眼前的无头尸体时顿时吓得大叫:“快来人啊——”
整个大院被吵了起来,丫鬟仆人敲锣打鼓的赶过来,一股血腥扑鼻而来。
院子中的老管事见到自家老爷的尸体,吩咐其他人冷静下来。
自己则来到马厩外,骑马向着县城的方向驶去。
..............
几名差役提着水火棍跨进了县衙大门,但却并未去正面的公堂,公堂是平日里审案开堂的地方。
而是走进一处侧院,身穿官袍的县令此时正在处理日常事务,约莫二十左右,面容端正。
听着那前往靖霞镇返回的差役禀明情况,其中一名衙役将手中的包裹放在地上。
县令听完差役的报告,喝了一口茶水,摆摆手示意属下出去。
随后将目光放在对面同样审理事务的老人身上,一字一句地说道:
“此事主簿如何看待?”
老人放下手中的公文,捋着胡须缓缓说道:
“听差役所说,房间没有任何打斗的痕迹,而靖霞镇镇长是一境的修为,那么出手之人必然是二境以上的修为。”
“再看那头颅的伤口痕迹,工工整整没有一丝瑕疵,出手之人不是用刀便是使剑,恐怕是仗义而行的游侠所为。”
县令听到老人的话语点点头,眼神注视着老人说道:“那你以为,我是否应该追查下去?”
老人听到县令的话,笑着说道:“看来县令大人的意思是,不想追查下去啊。”
老人与县令共事多年,自然知道县令嫉恶如仇的性子,若是县令想要追究此事,
便不会让属下众人出去,单独与自己说这些话了。
但也就是因为眼前这位年轻县令的这一性子,方才被贬来到此地。
想到这里,老人颇觉有些惋惜,劝解说道:
“大人,你的这个性子实在应该改一改啊,不然以后又要得罪他们了。”
“周老,我又怎么会不知道,但是有些事情,我辈读书人必然要坚持到底!”
说道这里,眼前年轻的县令轻拍桌面,朗声笑道:
“若是陈某并非一县之首,早就负剑斩了那欺压百姓之辈!”
“那名游侠不过是早一步实现陈某的打算而已。”
老人看着眼前即使被贬仍然意气风发的年轻县令,轻叹一声。
自己已经是退休的年纪,或许这就是为什么自己仍然愿意出任主簿的原因吧。
眼前的年轻县令就好似从前的自己一般,天真倔强,却又让人心生敬佩!
..............
此时的少年默默走在官道上,自然不知道县衙内发生的一切,不过就算知道了也不会在乎。
执剑在手,努力修行,不就是为了心中无愧吗?
李成蹊轻呼一口气,少年从心所欲地出剑,抛开心头顾虑,遵从自己内心的决定。
体内原本充盈的气机竟然突破常识般再次增长起来!
二天后,东方已露出点点鱼肚白,天将要亮。
武当山是中土神州著名的道教圣地之一,山势奇特,一峰擎天众峰拱卫。
五里一庵十里宫,丹墙翠瓦望玲珑,以玉柱峰上的太和宫为中心。
而此时的武当山的“治世玄岳”牌坊,一名背着书箱负剑的少年走进牌坊。
牌坊前盘腿静坐的一名武当道士似是觉察到有人到来,于是睁开双眼起身打了个稽首说道:
“此处是武当地界,若是没有要紧之事,还是请回吧。”
李成蹊向着道士拱手说道:“道长你好,在下前来此处是为突破小周天一事。”
道人听到少年所说,有些惊讶。
眼前少年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竟然已经是二境圆满的修为了吗。
要知道,就算在以练气为主的太和宫中,在十二三岁便达到二境圆满修为的人也不过数十!
默念“清净”二字,道人心神平定后刚要开口,便见眼前少年从身后的书箱中拿出一封信。
道人接过少年的信封,待看到信封上面的“紫阳道人亲启”,刚刚平静的心绪又是泛起阵阵涟漪。
打了个稽首对少年说道:“尊客请稍等”
随即脚尖轻轻点在上山的台阶,眨眼间便消失不见。
少年站在牌坊前,看着眼前的琉璃世界怔怔出神。
不一会,道人便从山上下来,对着回过神的少年温和说道:
“尊客请,尊客此行既然为突破小周天而来,山上正在安排当中。
待突破后尊客若是想交流武学,可前往玉清宫。
若是想烧香祈福可前往太和宫,此外净乐宫也是极好。
除此之外,还有许多名胜古迹,便不一一细说了。”
李成蹊向着道人道谢一声,整了整衣衫,便向着山上走去。
一路径直走来,映入眼帘的便是玉柱峰太和宫,此地肃穆寂静。
宫外两名背剑身穿道袍的武当弟子正在静坐。
李成蹊进入宫内,默默点燃供香,烧完香,忽然听见身旁武当弟子稽首说道:“掌教”。
李成蹊转身,便看见一位鹤发童颜,慈眉善目的老道人站在身后,连忙行礼。
老道人点点头,将目光集中在少年背后的长剑上,正色说道:“小友身上的那柄长剑,可否借予我一观?”
李成蹊听闻此话,将身上的承影剑解开递给老道,老道士双手郑重接过承影剑。
持剑出鞘半寸,手指轻轻弹在承影剑上,便合上剑鞘,还给李成蹊。
眼神复杂地说道:“此剑可是顾渊所铸?小友你叫什么名字?”
李成蹊闻言一怔,随即说道:“我姓李,名成蹊,掌教认识我顾叔?”
老道士听到少年的话,便知道与自己料想不错,看向李成蹊的眼神更加温和,缓缓说道:
“我与顾渊可是老熟人了,陈明远倒是一个好打算啊。”
“嗯?敢问掌教是什么意思。”
老道人没有回答李成蹊的问题,而是说道:“跟我来。”
随即转身向大殿外走去,李成蹊带着满肚子疑惑跟着老道人走出去。
二人出了大殿,便向太和宫后山走去,待到一处山崖,方才止步。
老道人转过身,对着李成蹊提醒说道:“切记,突破时一定要守住心神,心不攀缘,亦不着相。”
随即袖袍股荡,右手成剑指一挥,右手旁顿时多出一道一人大小的裂缝。
李成蹊向着眼前的老道人施礼道谢,随即大步走进。
少年走进后只感到身体似是被一股力量所包裹,紧接着眼前一黑。
便觉得一阵天旋地转,人就从山崖的地方消失得无影无踪。
再次睁眼时,已经来到了一处不同的地方。
放眼望去,四周皆是草语花香,树木丛生。
深吸一口气,浓郁的天地灵气使得心神舒畅,体内的气机更是澎湃不止!
眼见四周空无一物,李成蹊缓缓盘坐。
他的全身慢慢放松,心绪也渐渐安定下来。
将所有杂念逐一排出脑海,从腰间的小瓷瓶中取出一枚小周天丹吞服进口中。
这才开始默念太乙清净秘卷的口诀,引导体内磅礴的气机按照法决流淌各处窍穴。
以鼻吸气,深、缓、匀、细,顺其自然。
以意将吸入的气微微送入下丹田内,与先天而存、潜伏于下丹田处的气机相接相合,融为一体。
吸气后,稍作停闭,不用意力,自然地将气从鼻中轻轻呼出。
随着意、息的高度协调统一,李成蹊思绪已完全平息,身心进入完全松静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