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交通事业是从19世纪中叶开始发展起来的,直到1949年,基础很薄弱,交通线路、运输和通信工具很少,布局不合理,技术装备落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的交通事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中国现已形成初具规模的由铁路、水路、公路、航空航线和管道组成的运输网和由邮路、电信线路组成的通信网。交通线路大幅度增长,运输网和通信网布局有了明显改善;运输工具和邮电设备的数量有较大增长,基本配套的交通工业体系已初步形成,交通设施、技术装备不断加强;客货运输量迅速增加。
交通线路的发展中国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交通线路和邮路不仅总长度大幅度地增加,而且布局大大地改善了。到1984年末,铁路营业里程已达到52000公里。
新建铁路主要有连接西北地区、西南地区和中南地区的宝成铁路、湘黔铁路和襄渝铁路,有连接西北地区和华北地区的包兰铁路、天兰铁路、兰青铁路、兰新铁路,有纵贯南北的焦枝铁路、枝柳铁路,有贯通西南地区的成渝铁路、成昆铁路、贵昆铁路和川黔铁路。这样,就使全国铁路网的布局有很大改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铁路里程在全国铁路总里程中的比重,由1949年的4%上升到1983年的25%。现在除西藏外,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通了铁路。
公路通车里程到1984年底达到92.67万公里。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1953—1957年),在世界屋脊上建成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青藏公路,以及成都至阿坝等数十条通往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公路,大大促进了这些地区的经济发展,增强了民族团结。目前,全国2100多个县和90%以上的乡镇已通公路。北京经天津至塘沽等高速公路也已开始修建。
内河通航里程到1984年底已达10.92万公里。中国远洋船队已航行往来于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0多个港口,成为对外贸易的主要运输力量。
航空运输已形成以北京为中心辐射至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国内航空干线网。1984年底,民用航空航线已达41.39万公里,其中国际航线17.77万公里。中国民航已同40多个国家签订了航空运输协定,国际航线通往19个国家的20多个城市。
中国的管道运输从20世纪50年代末期起得到迅速的发展。1958年在新疆建成第一条输油管道,从克拉玛依至独山子,长147公里。1963年在四川建成第一条天然气管道,从川南至重庆,长54.7公里。70年代后期,修建了大庆油田至大连、北京,胜利油田至南京等输油管道。
到1984年底全国已有油品管道和天然气管道共1.1万公里。
中国已建成以首都北京为中心、联系全国城乡的邮电通信网。1983年末,邮局和代办所总数达5万处,邮路总长度为470万公里,已同111个国家和地区直接通邮,并逐步实现邮政作业机械化和自动化。电信方面,1983年末长途电话电路达28600多路,97%的乡通了电话;已建微波干线14385公里和长途电话电缆11594公里;已应用卫星通信,建有4个A型标准站,同近5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国际直达通信电路,1984年还成功地发射了试验通信卫星;光纤通信、程控交换等现代化通信技术已开始使用,26个大中城市实现了长途电话自动拨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能收看中央电视台的节目。
交通工业和交通工具、装备的发展铁路工业方面,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制造机车,现已能制造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以及大型货车、空调客车和地下铁道用的电动车组等。造船工业方面,35年来共建造了500多种类型的船舶约1.5万艘。中国过去没有汽车工业,从50年代以来,已能制造载货汽车、专用汽车、自卸汽车以及客车和轿车等。1983年生产各种汽车达24万辆。
中国制造的中小型民用飞机,早已在国内短程航线上飞行。电信工业方面,现在已能制造机电式交换机、同轴载波系统等模拟设备,并且已开始生产程序控制电话交换机和光纤通信系统等数字设备。
随着交通工业和运输网的发展,运输工具迅速增加。
1983年末全国铁路有机车10671台(其中内燃机车2734台,电力机车407台),客车1.7万辆,货车28万辆。全国有民用汽车232.6万辆,其中载货汽车69.4万辆,客车47.8万辆,特种车15.4万辆。水运部门拥有机动船和驳船1480万吨,其中远洋船舶1005万吨。航空运输方面有飞机387架。通信设备有市内电话机373万部,农村电话机从无到有,已发展到133万部。
铁路、车站、港口、机场等运输技术装备也都得到发展。1983年末,铁路复线里程增加到9183公里,复线率由1949年的3.9%上升到17.8%。安装了自动闭塞的铁路线路有6615公里,全国单线铁路基本采用半自动闭塞信号。全国90多个编组站绝大部分建有驼峰调车场。
沈阳、北京、郑州、南翔铁路枢纽安装了机械化的减速装置,提高了列车编解能力。铁路牵引动力改革已取得初步成效,柴油机车和电力机车已占机车总台数的20%。
铁路装卸机械化比重已达40%以上。水运方面,交通部直接管理的15个海港至1983年末共有泊位336个,其中万吨级以上的泊位148个,并建设了煤炭、石油、木材、粮食和集装箱等专用泊位,基本上实现了装卸机械化。公路方面,铺设路面和晴雨通车的公路比重已达70%以上,高级、次高级路面达18万公里,桥梁基本上实现永久化。
航空运输方面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北京、上海和广州等十多个航空港都可以在复杂的气象条件下起降大中型喷气式客机。
客货运输量的增长随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客货运输量迅速增长。1983年全国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和旅客周转量比1949年分别增长33倍和19倍;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1949年分别增长15倍和51倍。1983年电信业务中长途电话和电报分别为2.65亿次和1.8亿份,比1949年分别增长28.5倍和15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客货运输都是以铁路为主。随着其他各种运输方式的发展,到1983年铁路运输量在全国客货总运输量中所占的比重,除货运量外,其他项目都有所下降。这表明运输结构已发生变化。货运量中以煤炭、石油、钢铁、矿石、建筑材料和冶炼物资为主,这些物资在铁路运输和水路运输的货运量中均占6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