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最多的城市——苏州。水港小桥多是苏州城的一大特色。古人有“东南西北桥相望”、“画桥三百映江城”之句。
在苏州博物馆内的宋代石刻《平江图》上,可以数到的桥梁就达359座。以后各朝都有增建。这些桥梁的结构,在唐以前主要是用木材建造,上面配以朱红梁栏。宋以后易木为石,结构改为拱式环洞。如独具丰姿的吴门桥、杏春桥,以及历代诗人咏赞的枫桥、乌鹊桥都是令人神往的地方。
时代最早的铁索桥——霁虹桥。霁虹桥位于云南省永平县岩洞与保山县平波之间的澜沧江上。桥西是绝壁,东岸是险峰,整座桥悬空高挂,古代有悬桥之称,系采用18根铁链作承重索,其中底索16根。净跨60米,铁索两端分别锚固在两岸的桥台中。桥总长为106米。两端的桥台上各建有关楼2座,桥亭1座。桥与阁楼式的建筑相衬相配,表现了我国西南地区古代的桥梁匠师的高度技艺。
最长的古代梁式石桥——安平桥。在福建省泉州晋江县安海镇的西南,跨越海湾,通往南安县的水头镇有安平桥。该桥始建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才完成。桥长2070米,面宽3~3.8米,桥墩314座,全用花岗岩筑成。
宝带桥
最早采用“筏形基础”建成的石桥——洛阳桥。建在福建省泉州市洛阳江的入海尾闾上。据桥碑记载,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因建在万安渡上而得名,南宋后才改今名。此桥始造于北宋皇祐五年(1053年)四月,嘉祐四年(1059年)完成。造桥时,首先在江底沿桥梁中线满抛大石块,形成一条横跨江底的矮石堤,作为桥基。为使桥基或桥墩的石块连成一体,在石堤附近的海面上散置牡蛎,利用它附生在岩礁或别的牡蛎壳上的特点,把松动、散砌的石块、条石胶聚成一体。突破了以前用腰铁或铸铁水来连结的方法。是建桥史上的重大突破,现称之为“筏形基础”。
桥洞最多的石桥——宝带桥。它位于苏州市南,距葑门3公里。建于唐代元和年间(816年—819年),相传由唐刺史王仲舒捐宝带资助修建,故名“宝带桥”。宝带桥全长316.8米,以53个环洞构成一个大连环,是我国桥洞最多的一座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