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了国事,再来说说武士的家务事。武士的元配妻子相里氏,生有四个儿子。后来相里氏和其中的两个儿子都先后去世,就剩下武元庆、武元爽两个男孩。李渊出于对老友的关心,撮合武士和隋朝贵族杨氏结为夫妻。其实武士对武元庆、武元爽两个孩子也不满意,毕竟是原来没发迹时的孩子,无论是从素质还是志向来说,都属于烂泥扶不上墙的,所以当李渊把拥有高贵血统的杨氏介绍给他,武士也感到比较满意,一心期盼她能为自己生几个高素质的儿子,也好继承父业,光宗耀祖。
杨氏贵为前朝大族,属于南北朝时北朝几大传统氏族。这些氏族都是累积战功而成,骨子里充满了野性和豪放的特质,杨氏自然也具备了北朝女子精明强干、大胆泼辣的作风,不喜欢针线女红,却对诗文书画有着特殊的感情,再加上喜爱读书的习惯,造就了比一般女子更为丰富的感情和理想。就是这样的性格,也被武则天继承,而她对于文学的爱好和才华无疑也是受到母亲的影响。除此之外,杨氏还为武则天带来了长寿的基因,杨氏享年92岁,武则天享年82岁,对于那个物质生活和医疗保健都不健全的年代来说真是难能可贵。
不过唯一让杨氏感到有些不安的是她为武士生下了三个女儿,却未生一子,这着实让武士的愿望落空了。而这三个女儿分别就是长女即日后的韩国夫人,次女武则天,下面还有个妹妹(约比武则天小一岁,史书上记载不多)。虽然是这样,武士怎么也是儿女双全、仕途得意,也算是很完满的一生了。
唐武德七年(624),武则天在并州(今山西文水)出生(还有一种说法是她出生于长安)。而她当时的名字也并不是武则天,则天来自于她死后谥号“则天大圣皇后”,开元史官吴兢因做《则天实录》,这是则天二字的最早出处。因为她幼时的名字史书不载,为了行文方便,本书只能一开始就称她为武则天。后武士出任各地封疆大吏,武则天则随其父母迁移各地居住。由于杨氏没有生育男孩,所以武士也就习惯性地把武则天按照男孩来抚养,这也是造就武则天坚强不屈、冷酷无情性格的一个原因。
关于武则天的儿时传说有多个版本,比较著名的有两个,一是传说著名术士袁天罡曾经给襁褓中着男装的武则天相过面,预言她若为女子,必将为天下主。另外一个版本更加复杂些,说袁天罡是给武则天一家人相面。但武则天当时已经四五岁,并非襁褓中的婴儿。袁大师看完武则天的姐姐(也就是后来的韩国夫人),评语是“之后必当大贵,但夫婿沾不了光”。接下来是武则天,袁天罡让武则天在地上走几步,然后大惊:“可惜是郎君,若是女儿,当为天下主!”这两个版本看起来基本上属于一个意思,就是说明武则天是天生皇帝的命。这种自我标榜、故意搞出些神秘色彩的出身,在中国历史上实在是多得不能再多了,刘邦是这样,赵匡胤也是这样,连个不入流的袁世凯都要把自己弄得与众不同,所以传说也就是传说。
虽然这些传说都属虚无缥缈,但是有一件事情真正的发生了,而且是改变唐朝历史的大事。武德八年(625)六月初四,也就是武则天两岁的时候,李世民发动了玄武门政变,直接的后果就是他的哥哥李建成、弟弟李元吉报销了,老爸李渊成了看客,静看着骨肉相残。有了这样急着想当皇帝的儿子,做老爸的也就只能让位了。八月初八,李渊正式让位于李世民。李世民继位,史称唐太宗。
别看李渊退居二线了,但是新皇帝唐太宗还是对武士很重视,委以豫州都督的重任。武士又开始了迁往另一个城市的旅程,武则天也跟随父亲一起去了豫州。而那时还是孩童的武则天对于政事当然不会有心思去想,她依旧茁壮地成长,继续着一个“男孩”的成长。历史上对武则天童年的记载少之又少,但可以猜想儿时的武则天不只是蜜窝里撒娇的孩子,有老爸老妈的殷切希望,武则天的童年应该是在读书、习字中度过的。文化素养才是成功的基石,如果武则天像其他官宦子女一样不学无术的话,也无法成就她以后的伟业,天注定也要自己努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