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624年—705年)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州文水人,在位16年。她是唐初工部尚书武士的女儿,唐高宗李治的皇后,唐代女政治家。史称其性巧慧,多权术。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她是凭借自己的实力登上皇帝宝座的,不是别人的傀儡。
公元624年,即唐高祖武德七年的正月二十三,武则天出生在都城长安。他的父亲虽然在唐朝是贵族,但祖先并不显要。武则天的祖籍是现在的山西文水,即当时的并州文水。父亲在隋炀帝时期因为做木材生意,顺应了隋炀帝大兴士木的形势,结果发家致富。在做生意的过程中,和权贵们有了交往,并得到了一个下级军职。
到了公元617年,唐高祖李渊起兵,武则天的父亲以军需官的身分跟随效劳,最后攻克长安后,论功拜为光禄大夫,封太原郡公,列入十四名开国功臣行列,从此成为唐朝新权贵。
公元620年,武则天父亲的原夫人病逝,唐高祖便做媒介绍娶了隋朝显贵杨达的女儿,当时已经四十的老姑娘,后来为他生了三个女儿,第二个便是武则天。
武则天的天生的毒辣性格和她的出身应该有很大的关系,因为她的家族是从父亲开始才兴旺的,但是,在当时的舆论中对于他父亲这样的人还是歧视的,从魏晋以来注重门第等级的风气还没有完全改变过来。唐朝的法律就有规定,禁止良民和奴隶身分的人通婚。至于上层,虽然同样是贵族,但由于各自的家世不同,身分地位也有区别。所以,武则天的小时侯也会多少受到这种歧视的影响。等到她做了女皇,对于以前歧视过自己的人就有了报复。
的确,我们在武则天身上是看不到多少“贵族气质”的。
后来的人们对于武则天肯定的方面,就包括了她对于出身贫寒官员的提拔、重用,逐渐打破了门第的影响。
出身的问题成为武则天倔强、争强性格的来源之一,她要用自己的努力来回应那些歧视,等有了权力,打击报复自然少不了,就性格而言,女性的报复比男性有时更狠毒,古语所说的“最狠莫过女人心”虽然有点绝对,但应用在武则天身上恰当无比,简直就是对他说的。
入宫之前,武则天的生活并不如意。她的少女时期随做官的父亲在四川生活,后来,父亲去世,同父异母兄长对她们母女很刻薄,因此武则天在长安和姐妹、母亲有过一段很艰难的生活。
到了公元636年,即唐太宗贞观十年,太宗的皇后长孙氏病逝,第二年,太宗听说武则天美貌出众,操行方正,于是将她召进宫中做了才人,这是级别很低的嫔妃,这时的武则天只有十四岁。况且一旦入宫,就相当于生离死别了,而年纪不大的武则天却把这看成是一个晋身的大好机会,并且可以离开家庭的管束了。因此,她很高兴的入了宫。
武则天为人聪慧,爱读史书,很通政事人情,性格刚毅果断。
在《鹤林玉露》里有这么一个记载:吐蕾国进贡给太宗一匹极其名贵的马,性猛烈强悍。太宗亲自去控制它,也无法制伏。当时,武则天大声说:“我有三样东西可以制伏它。开始用铁鞭抽它,如果不服,就用铁棍打它,如果还不服,就杀了它。”一个小小的宫女竟有这样的胆略和气魄,太宗不禁大为惊异。
进宫之后,太宗赐给她武媚的称号,所以人们都叫她媚娘。由于她性格倔强,不善于施展女人的温柔手段,所以不受太宗的宠爱。这使得武则天进宫十二年后也没有为太宗生育一男半女,才人的称号当然也没有改变、提升。
武则天的机会来自于太宗的儿子李治,即后来的高宗。
太宗病重时,担心西汉吕雉专权的局面出现,便决定把武则天赐死。一天,太子李治和武则天一起在床前服侍太宗,太宗对武则天说:“我自从得了病以来,医药无效,反而越来越重。你多年服侍我,我不忍心把你扔下,我死之后,你打算怎么办呢?”
武则天吓了一身冷汗,但她很快就镇静了下来。对太宗说:“我本来是应该以死来报答皇上的,但你的身体一定能好,所以我也不能马上就死,我情愿吃斋念佛为皇上祈祷,来报答。”
武则天的回答很机智,她选的是一条最好的路,也是惟一的一条能活命的路。
太宗想了想就答应了她。
可能当时的太宗在想,杀了她不忍心,让她削发为尼也好啊,总没有尼姑当权了吧。
世上就是有这种事情。
贞观二十二年,即公元649年,唐太宗去世。按照惯例,没有生育过的嫔妃们要出家做尼姑,生育过的则要打入冷宫,为死去的皇帝守寡,他们都是皇帝的“东西”,即使皇帝死了,其他任何人也不能动。
武则天到感业寺出家后,并没有安心念佛,而是处心积虑地想出来。到了第二年,太宗的忌日,高宗李治到感业寺里来进香,武则天紧紧把握住了这次机会。她使高宗又回忆起了先前的恋情,武则天的美貌加上旧情,促使高宗不再顾忌佛教教规和礼教的约束,将武则天带回了皇宫。这就是封建帝王至高无上权力的一次极好体现,自己喜欢的事,即使祖先有过训令禁止,也可以找个借口去做。
这次再入宫时,武则天已经是二十八岁的人了,按照一般的理论,这个年龄的女子基本上是徐娘半老,毕竟不比十几岁娇艳的女子了,但武则天的心计不是一般人所能比的,再者,她的美貌也许确实出众,还有高宗对她的感情做基础,久别重逢,更能抓住高宗的心。
武则天这次再入官也和宫中的斗争有关,当时的王皇后为了和萧淑妃争宠,鼓动高宗接武则天进宫,她还自己做主让武则天先蓄发,然后再入宫。王皇后没有想到自己在引狼入室。入宫后,武则天很感激王皇后的照顾。她对王皇后非常尊敬,侍奉得也很周到,这使高宗也很高兴。皇帝和皇后都高兴了,武则天的嫔妃地位也就升到了昭仪,这是正二品的级别。超过了其他八个嫔妃,是九嫔之首,在她的上面,只有皇后和四妃了。
武则天进宫之后,基本上让高宗只宠爱她一人。前后生了四男二女,而高宗总共才有十二个子女。后边的六个都是武则天生的,可见武则天的受宠程度是其他嫔妃无法相比的,这连主张让他进宫的王皇后也没有料到,结果自己也吃了大亏。
武则天的性格决定了她不甘于居人之下,她的目标是皇后。等她的地位稳固之后,便开始有心计地活动了。她在后宫里想方设法笼络太监、宫女,特别是和皇后、萧淑妃关系不好的人,她总要设法接近拉拢,给予一些小恩小惠,让她们注意监视皇后和淑妃的行动。
首先,武则天联合王皇后打击萧淑妃,等高宗把萧淑妃废成庶人后,武则天便开始对皇后下了手。
武则天生下的第二胎是个女孩儿,非常可爱,王皇后也很喜欢,经常去看望,等高宗快来的时候便知趣地先走了。武则天为了皇后之位,便觉得这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她就把手伸进了被窝,狠狠地掐住了女儿的脖子,直到掐死。
武则天将女儿掐死,然后盖好被子,伪装好。高宗来了,假装笑脸相迎。等再看到女儿时,武则天痛苦失声。不知道当时的她是不是有些后悔,虎毒不食子,难道武则天竟连野兽也不如?或许权势真的能让人丧失理智,以致于六亲不认。也许当时的她没有办法了,这是她惟一的办法。武则天正是利用一般的推理来嫁祸皇后的,母亲或者父亲杀死婴儿,这只是在穷困或者走投无路时才有的事情,可爱的女儿,又是公主,谁也不会怀疑是武则天。
高宗也是这样考虑的,所以高宗听说刚才是王皇后来过时,不由大怒,而王皇后也一直没有生育,所以高宗便下决心要废掉她。
在封建社会,对于皇后的废与立都是国家大事,必须由大臣们共同商议。这方面的阻力主要来自重臣、国舅长孙无忌。还有宰相遂进良等大臣也极力反对。
朝廷的大臣们分成了两派,除了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等人以外,李义府、许敬宗等人为了在高宗和武则天面前争功邀宠,就站到了长孙无忌的对立面,支持武则天做皇后。高宗把长孙无忌等反对的人召到一起,商量皇后的废立问题。武则天坐在帘子后面监听。长孙无忌极力反对,为王皇后辩解,说她出身高贵,忠厚贤惠,没有什么大过失,不该废皇后之位。而武则天却是出身贫寒,还曾经侍奉过先帝太宗,再立为皇后违背了礼制。
褚遂良也在一旁反对,而且还磕头磕得流血,一气之下提出辞官回家。武则天见了,怒火顿生,大声喊道:“怎么不把这种臣僚乱棍打死!”其他人见状,赶忙替褚进良求情,性命虽然保住了,但被贬官,去了谭州即现在湖南长沙任都督。
后来,还是开国的功臣李初给高宗出了个主意,他说皇后的废立是皇上的家务事,没有必要和大臣们商量。同时,李义府和许敬宗等人也在朝廷大臣们中间大造舆论,支持武则天。终于,在公元654年,即高宗永徽五年的十月十三日,高宗正式下诏书废王皇后、萧淑妃为庶人,六天后,即十九日,正式立武则天为皇后。武则天对王皇后、萧淑妃也没有放过,后来将二人各责打了一百杖,然后残忍地砍去双脚,泡在酒里活活折磨死。其报复心和残忍性可见一斑。
武则天做了皇后,先要清除仍有威胁的长孙无忌。她指使许敬宗等人,捏造罪名制造朋党案,然后将长孙无忌牵连进去,把他流放外地,后来许敬宗又逼长孙无忌自尽。长孙无忌集团其他的人也被清除,或杀或流放。武则天终于将最大的对手解决了。
据史书记载,高宗不仅懦弱寡断,而且身体不好,经常头晕目眩,不能理事,政事均交武后处理。于是,武则天与高宗并称“二圣”,操握实权。
武则天念念不忘长孙无忌说她出身贫寒的话,为了提高威望,为以后秉政做准备,她主持将《姓氏录》进行了修改,提高自己武姓的地位。原来在唐太宗时期,曾经修订过《氏族志》,是太宗命高士廉按照官位高低来制订的。但受魏晋以来重视门第风气的影响,在里面也列了很多官职很低的人的姓氏,而且将武姓排除在外。这让武则天一直耿耿于怀。等把长孙无忌驱逐出京城之后,仅仅两个月,许敬宗便马上请示修订新的《姓氏录》。修成之后的《姓氏录》将武姓列为第一等,其他的则按照官职品位的高低顺序来排列。
高宗因为不满意武则天的专断,就和宰相上官仪商量废掉武则天的皇后,上官仪正想如此,就答应起草诏书。武则天的耳目得知后赶忙报告,武则天赶到后,软硬兼施,说得高宗变了主意,还把责任全推到了上官仪的身上。武则天于是让许敬宗捏造上官仪和已经被废的太子李忠图谋反叛,将上官仪父子处死。高宗的软弱性也是武则天一步步登上女皇宝座的客观原因。
武则天虽然心狠手辣,但她也是有些才干的。她曾经上意见书十二条,也就是历史上的“建言十二事”,这里面包括了发展农业、减轻赋税、广开言路等,基本上是一套较完整的治国方略。后来也被高宗颁布诏书推行。后来高宗之所以将处理政务的权力交给武则天,也是相信她有这方面的能力。
武则天以后之所以能在朝廷施展才干,和她对于庶族出身的官员的重用有很大的关系。科举制度在隋朝隋炀帝时期创立,就是为了打破魏晋时期以来做官都讲出身的恶习以及由此引出的很多弊端。到了武则天时期,科举制度基本定型,新的官员很多是出身微寒的,他们需要最高层重用他们,而武则天就成了他们的总的代言人。一大批的文人学士成为武则天的鼎力助手,武则天利用他们来打击旧的贵族反对势力,巩固自己的权势与地位。
作为母亲,武则天的心比一般的人要狠多了,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对亲生儿子都不肯放过。
武则天亲生的儿子一共是四个,长子李弘,次子李贤,老三是李显(又叫李哲),老四是李旦。第一个有机会继承皇位的是长子,在公元656年,太子李忠被废黜,武则天的长子李弘被立为皇太子。
李弘为人忠厚,而且知道谦虚忍让,高宗和众大臣对他都很满意,在参与朝政的过程中显示出政治才干。随着身体状况的下降,高宗想把皇位传给李弘。
但武则天却不愿意让儿子来侵夺自己已经习惯的政治权力,而且儿子一旦即位,自己的权力梦特别是女皇梦就肯定要破灭了。况且,儿子对自己也不是那么听话,于是,在权力和亲情之间武则天狠心地选择了前者,在公元675年,即上元二年,武则天用毒药将年仅二十四岁的儿子李弘毒死。
李弘死后,高宗由于精神受到刺激,加上原来的头疼病,觉得身体状况不允许他再操劳国家大事了,就想把皇位让给武则天。但是,由于大臣们极力反对,武则天没能如愿,但这对于武则天却是个极大的刺激与鼓励。
在哥哥李弘死后一个月,次子李贤被立为太子,他和哥哥李弘一样,也很聪明,在高宗让他处理政务过程中也显示出过人的能力,加上宰相们的辅佐,武则天又感到了权力将要离她而去了。所以,武则天指使人诬告太子贪恋女色,想早日夺取皇位,公元680年的八月,李贤被废掉太子身分,贬为庶人。后来又被迫迁到巴州。到了公元684年的时候,在武则天废除中宗李显后的第三天,武则天就派人到巴州将李贤杀死,同时,许多人被牵连被杀。
在李贤被废掉太子的第二天,三儿子李显被立为太子。公元683年,高宗病死,立下遗嘱让太子即位,但国家大事还要听从武则天的意见,这成了武则天日后专权乃至成为女皇的很重要的一个原因。
李显即位后就是唐中宗,他尊母亲武则天为皇太后,李显比他的哥哥要软弱很多,所以他的即位在开始的时候才被母亲所接受。
但中宗也没有将宝座坐热,就被母亲赶了下去,当时即位还不到两个月。中宗即位后,就没有把母亲放在眼里,低估了母亲的力量。他想让岳父韦玄贞做宰相,但是父亲高宗临死时立的顾命宰相裴炎不同意,中宗便不可一世地说:“我就是把天下都给了他,又能怎么样?”裴炎便报告了武则天,武则天立刻召集大臣们到了乾元殿,将中宗废为庐陵王,幽禁在深宫之中。幽禁中宗后,武则天把最后一个儿子李旦推上了皇位,这就是唐朝的睿宗。
武则天虽然让小儿子继承了皇位,但不许他处理朝政,一切大事都由自己来决定,逐渐地,武则天就产生了做女皇的愿望。
武则天首先将东都洛阳改为神都,准备将来做都城用。她还把唐朝文武百官的名称进行了变动:尚书省改成文昌台,左右仆射改为左、右丞相,门下省改为驾台,侍中改为纳言,中书省改为凤阁,这明显地是体现了女性特征,所以原来的宰相名称“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也改成了“同凤阁鸾台三品”。尚书省下属的六部也改了名称:吏部改成天官,户部成了地官,礼部是春官,兵部是夏宫,刑部是秋官,工部是冬官。御史台分成了左肃政和右肃政两台,由左台负责监察朝廷,右台负责纠察地方郡县。
武则天的这些为以后做女皇做的准备活动,被一些大臣识破,遭到了他们的激烈反对。在公元684年的九月,原来被武则天贬出京城的徐敬业开始起兵反抗。
徐敬业在扬州起兵,十多天便召集了十万兵马,著名诗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工专门写了《讨武曌檄》,据说武则天看了之后,并没有生气,而是感叹这样的人才没有为她所用,可见,武则天在用人上还是用些气量的,也很爱惜人才。
武则天连忙调动了三十万兵马迎战,让李孝逸领兵平叛。徐敬业不久连遭失败,他和骆宾王先后被部将杀死,只有四十天的时间,徐敬业的叛乱便被平定了,武则天终于度过了这次大的政治危机。
在平定徐敬业的叛乱之后,武则天又对宰相班子进行了调整,因为原来的宰相裴炎在这次危机中不但不帮助武则天对付徐敬业,还以此要求武则天还政睿宗,结果被武则天处死。
然后,武则天将其他几个宰相罢免,补韦方质、武承嗣、韦思谦为宰相。以后的两年内,武则天对宰相班子进行了频繁的调整,主要是建立起效忠于自己的执政亲信班子。
为了给做女皇铺路,武则天在舆论方面利用迷信等手段来为自己树立威信。比如他的侄子武承嗣派人送一块刻着“圣母临人,永昌帝业”的白石头,慌称是来自于洛水。武则天很高兴,还改了年号“永昌”。后来武则天总共改过十八次年号,有时一年就改三次之多。武则天还接受了睿宗和群臣上的尊号“圣母神皇”,这在历史上没有先例,原来的皇帝只有在死后才有,武则天打破了这个惯例。
武则天为做女皇做的这些准备,遭到了唐高祖李渊第十一子李元嘉反抗,但不久就被武则天平定了。从此,再没有人对武则天的权势提出过挑战。
公元690年的重阳节,即九月九日,年近古稀的武则天改元天授,正式建立了大周王朝,自称“圣神皇帝”。同时,将睿宗李旦降为皇嗣,皇太子李成器也降为皇太孙。武则天尊周文王姬发为始祖文皇帝,尊父亲为孝明高皇帝,侄子武承嗣等人也有封赏。
为了巩固自己的权位,打击异己,武则天采纳侍御史鱼承晔儿子鱼保家的建议,在朝堂上设铜匦,接受全国的告密信。
铜匦共有四个,分别涂上了青、丹、白、黑四种颜色,分列于朝堂之上。其中的青匦叫做“招恩”,放在东面,丹匦称“招谏”,放在南面,白匦放在西边,叫“神匦”,黑匦放在北边,叫“通玄”。然后派专人负责受理全国的告密文书。
武则天还下令全国,对于进京告密的人,沿途各地州县必须给予照顾,按照五品官待遇接待。对于告密的人,不分等级,一律接见,如果属实还给予奖励,即使不真也不加追究。通过这个途径,武则天得到了一批酷吏,最有名的是周兴、来俊臣。后来中宗处理这些酷吏时列举了二十七名。
酷吏们为了打击李氏皇族,发明了很多的酷刑。武则天利用他们,但并不完全信任他们,也没有重用。等他们的替罪羊的使命完成了,武则天便利用民愤,将他们先后处死,现在著名的成语“请君入瓮”就是说的来俊臣和周兴的事。
酷吏政治前后共有十多年的时间,武则天利用酷吏将反对她的李姓宗室和原来的贵族势力基本扫荡干净。这个过程中,武则天还得到了庶族出身官员的支持。所以,武则天虽然有时表现得很残忍,但他并不是疯狂地屠杀、毫无节制。总之,酷吏政治只是武则天的政治手段之一。
通过酷吏政治,武则天巩固了自己的权势和皇位,但在皇位继承问题上,她又左右为难。建立周王朝之后,她让侄子们做了宰相和将军,掌握朝政大权,大臣有了功劳也赐给武姓,而不是李姓。她还免掉了武姓的田赋,把自己的故乡文水县改为武兴县,从这些来看,武则天是想把皇位传给武姓的侄子。这促使他的侄子武承嗣等人公开地对李旦的皇储地位提出了挑战。
在公元693年,武则天在万象神宫即明堂里举行了祭典大礼,这次武则天出乎意料地让侄子武承嗣为亚献,武三思为终献,而正式的皇储李旦却被冷落到了一边,非常尴尬。武则天的行动无疑是对侄子们的公开鼓励。
但是,武则天的意愿遭到了宰相狄仁杰等人的激烈反对,这让武则天矛盾至极。如果把侄子立为皇储,虽然可以保住大周政权,但以后的即位人绝对不会把她供奉到祖庙里去的,因为她是武氏家族出嫁的女人,这在封建社会等于是外人了。如果立自己的儿子做皇储,将来继承皇位,她可以顺理成章地保住皇后的正统地位,和丈夫高宗一起享受儿孙们世代的供奉。但是,这样又要回到她已经打破的旧传统中去。
武则天的矛盾最后还是聪明的狄仁杰给她解开了。这时,已经七十四岁的武则天对狄仁杰说:“朕昨天晚上做了一个奇怪的梦,梦见一只大鹦鹉的两个翅膀折断了。爱卿看是什么征兆啊?”狄仁杰抓住这个绝佳的时机对武则天说:“陛下姓武,那鹦鹉便是陛下了。两个翅膀就是陛下的两个儿子,如果陛下再次起用两位爱子,两个翅膀就会重新好起来的。”
同时,宰相吉顼也在努力。他对武则天当时的男宠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俩说,你们俩因为受武则天的宠爱,蔑视群臣,被众大臣们嫉恨,如果要保住性命,现在只有为立储君出力,日后还能够将功赎罪。你们要利用自己接近武则天的有利条件,劝说她立庐陵王李显为太子。张氏兄弟听了吉顼的话,对武则天立李显为太子起了关键作用。
到公元698年,武则天将李显秘密接回了京城洛阳,当时的太子李旦聪明地请求退出,让母亲立哥哥为太子。这让武承嗣极为气恼,因为他的继承权完全被剥夺了,不久武承嗣便气闷而死。
为了避兔在自己死后侄子和儿子们相互残杀,武则天还处心积虑地把太子李显、相王李旦、太平公主、武姓的侄子们召集到了明堂,然后祭告天地,立下了铁券,把铁券收藏在史馆,以为佐证。从此以后,到武则天去世,终于有了较长的一段安定的日子。
公元704年年末,武则天病倒在床上。宰相张束之经过周密部署,在705年的正月里发动了兵变,迫使病中的武则天让位,由中宗复位,重建唐朝。
正月二十五这天,武则天不情愿地离开了她做了十五年女皇的宫殿,搬到了洛阳宫城西南的上阳宫。中宗给她上了尊号“则天大圣皇帝”。但没有了帝位的武则天心情很坏,精神的支柱没有了,本来就年老的身体很快垮了下来,在705年的十一月初二,八十二虚岁的武则天死于上阳宫的仙居殿。临终时她异常清醒,立下了遗嘱,包括去掉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葬在乾陵,和高宗合葬。只许为她立碑,不许立传,这就是武则天无字碑的来历。还有赦免王皇后、萧淑妃以及褚遂良等人的家属。其他被酷吏迫害的人早在她被迫下台前已经赦免。706年的正月,武则天的灵柩运回了长安,和高宗合葬在乾陵。
武则天死后,她的溢号变过几次,但儿孙们的尊敬态度没有变。睿宗第二次即位后,改称为“天后”,后来又先后改为“大圣天后”,尊为“天后皇帝”,改为“圣后”。唐玄宗即位后,改为“则天皇后”,比较客观。到了749年,最后把武则天的溢号定为“则天顺圣皇后”。
武则天称帝15年,前后专政近50年,在她掌握政权期间,为中国历史的发展做出了相当大的贡献。
她重视发展农业,推行均田制,抑制豪强和土地兼并,奖励垦荒,做得很得民心,也很有效果。在她统治期间。全国人口由380万户增长到610万户。
还有她发展科举制度,并亲自主持考试,选拔了一大批地主出身的优秀人才,并开“武举”科,选拔有军事才能的人。唐太宗在位23年间,共取进士205人,而在高宗和武则天在位的55年间,共取进士1000多人。
她还重视文化教育,加强边防,改善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对于维护国家统一、巩固边防、发展商业等都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但她也做了许多的坏事,她任用酷吏,大杀宗室大臣,李唐宗室几乎被杀尽,除了自己的亲生儿子李显、李旦外,唐高祖、太宗、高宗的子孙全部被杀。14年间的58个宰相,被杀被贬的有21人。
不管怎么样,她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一位女皇。
的确,她的大周政权并没有得到历史的承认。最起码没有把她的王朝当作一个独立的朝代。当武则天死前,把政权还给了李唐,她也只是代为管理了一段时间而已,当她还政的时候,也许连她自己都不承认她已经具有了独立的皇帝资格。对于武则天这个中国唯一的女皇帝,褒贬不一,大多把她说成是一个坏女人,起码是褒贬互见的,而下面的这个故事里的武则天,却不是这样的。
我们来看看这个很精彩的故事。
太子李贤跟前有一个宫女,名叫上官婉儿,年纪只有十四岁,却非常聪慧,尤其善作诗,李贤十分喜欢她。这天,上官婉儿带着黄门侍郎裴炎和大诗人骆宾工来见他,裴炎是太子李贤的老师,而骆宾王是裴炎为李贤网罗的人才。李贤向骆宾王介绍了上官婉儿。原来,她是被李贤的母后武则天处死的西台侍郎上官仪的孙女。上官仪和婉儿的父亲上官庭芝因谋反被杀时,上官婉儿刚刚出生。祖父和父亲死后,母亲带着婉儿入宫为奴,所以,她与武则天有着两代亲仇。
李贤让婉儿到宫门外望风,不要让人进来,婉儿会意地出去了。原来,裴、骆二人是来和李贤商议,打算除掉已经被封为天后的武则天。
“太子殿下,”骆宾王显然是来作说客的,“如今,您的父皇高宗陛下已病入膏肓,近二十年来,天后一人大权独揽,为所欲为。她杀了多少高祖太宗的子孙啊。您哥哥太子弘是怎么死的,一直是个疑问……”
裴炎有意岔开这个话题:“武后为了笼络人心,扶植党羽,任意破坏先帝的遗规,借口‘用人惟才’,任什么人都可以推荐,甚至自己也能推荐自己。门第资历一概不问。结果,二十年来,朝野上下,差不多都是武后的人……”。
“你们有话直说,别绕圈子,我想知道,你们有什么法子?”
“我们应该宫里宫外,双管齐下。”骆宾王说,“可否就在殿下的宫里暗藏兵器,好伺机动手?”
“这个容易。”李贤一口答应,又问裴炎:“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不是我们的人吗?”
“是”,裴炎回答,“地方上还有眉州刺史徐敬业,他早有意,要为李氏大唐清君侧,只要太子殿下有敕令给他,他一定会首先发难。这样,定会引起全国的响应,如此,殿下的大事成矣。”
“我将前去眉州说服徐敬业,只等殿下这里准备完毕,就相机起事,里应外合。”
正在商议,忽见上官婉儿急急忙忙跑来:“启禀太子殿下,天后带着明崇俨大夫亲自到这儿来了。
李贤一听慌了神,倒是裴炎十分镇定,他让婉儿先把骆宾王藏到早已修好的夹壁墙里,又让李贤坐在书桌旁,自己坐在一边,做出正在指导太子读书的样子。李贤见书桌上放着上官婉儿的诗,就随手夹在武后专门派人为李贤编篡的《少阳正范》一书中。
当武则天进来的时候,李贤与裴炎似乎正在为书中的什么问题热烈的讨论着。见武后进门,急忙起身行礼。武则天见此很高兴,告诉李贤,她是特意让明崇声来给太子看相的。
明崇俨走上前来端详了李贤好一会儿,看了看武后,武则天让他照直说,明崇俨这才开口:“臣斗胆妄言了。太子殿下,您只有二十七岁,就两目无神,印堂发暗,已有未老先衰之相。据臣大胆揣测,殿下是否声色之好太多?”
武则天说:“是呀,我也听说你的行为可不大检点呢。”
明崇俨进一步说:“望太子要格外珍重身体,最好学些武艺,舒畅血脉,固精凝神。如能持之以恒,定然会身强力壮的。否则……恐怕难以长寿。照殿下现在的神采看来,恕我直言,怕是活不上——三十岁!”
“你在说什么?”李贤十分震怒。
武则天见明崇俨有些惊恐,就把话揽了过来:“阿贤,你该警惕啊,明崇严的话倒是一针见血之谈。你和你死去的哥哥一样,声色之好太多,使你身体遭到残害。如此下去,怎能有精力治理国家?我认为你编篡的《少阳正范》,就是为了让你修身养性的,你是否经常阅读?”
李贤有些惶恐,指着放在案头的中说:“母后,孩,孩儿确是经常阅读。”
武则天点了点了头,随手拿起书翻了翻,不料,却从书中掉出婉儿的新诗。武则天捡起一看,不由得大怒:“你经常阅读,你就经常阅读这东西?这是谁写的?”
‘哪那那那是上上上官婉儿写的。”
“谁?这上官婉儿是谁?”
裴炎想给太子解围:“启禀天后陛下,上官婉儿乃是上官仪的孙女。十四年前上官父子因谋反罪被正法后,上官婉儿和她母亲郑十三娘,被发配在宫里为奴。是臣见她聪明伶俐,才派她来服侍太子殿下的。”
武则天一边读诗,一边问道:“哦,是你派她来的,她多大年纪了?”
“刚满十四岁。”“什么?刚十四岁?十四岁的女孩子就能写出这样的诗?我倒要看看这女孩子是个什么样子。去,你们去把她给我带来。”
不一会儿,婉儿被带来了,她向武后叩头行礼:“奴婢上官婉儿叩见天后陛下。”
“你起来,把头抬起。”
“谢陛下的天恩。”婉儿站起来,稍退几步,抬起头。武则天心中暗暗称奇:婉儿生得不能只用美丽二字来形容,虽然只有十四岁,但体态已经像个大人了。在奴婢谦恭的外表下,分明还隐藏着果敢和刚毅。尤其是那双眼睛,清澈明亮,又深不见底,柔媚之中似乎还有着深深的忧愁。武则天一见就喜欢上了,她再次看着手里的诗稿:“这首《彩书怨》是你写的?”
“是,是奴婢做的。”
“十四岁就能做出这样的诗,倒是真难得。”
“陛下,”婉儿从容应对,“项橐八岁教孔子,甘罗十二岁为丞相,奴婢比他们还要大好几岁呢。”
“好,回答得好!”武则天更加惊异,这个地位低贱的宫女竟然有如此的见识!她忽然想起了什么,拿过诗稿,把最后两句读了又读:“借问桃将李,相乱欲何如……上官婉儿,你这两句是什么意思?”
“这是说假的花,想要以假乱真。”
“你是不是有意在含沙射影?”
婉儿头一扬:“天后陛下,我听说诗是没有一定的解释的,要看解释的人的心境如何。陛下如果说我是在含沙射影,奴婢也不敢狡辩。”
武则天走到姑娘跟前,拉起她的手:“好,说得真好!我喜欢你这种倔强的性格。我知道,我曾经杀了你的祖父和父亲,你对我的仇恨是不共戴天的,是吧?”
“如果陛下以为是,奴婢也不敢说不是。”婉儿面无惧色,“不过,陛下如允许奴婢放肆的话,奴婢想问陛下一句话。”
“问吧,任何人都可以对我说真话。我喜欢敢说话的人。”
“我听说,我的祖父上官仪是好人,他官至丞相,诗也做得很好。您为什么一定要杀他?”
“你祖父的诗确实做的不错,但却不是个好人,他的野心太大,不光想废了我,更图谋不轨,拥戴太子李忠,连皇帝陛下也要废掉。那些证据现在还在我手里,将来我可以给你看。我是不能不杀他的,你懂吗?”“天后陛下,单听您的话,我是懂了,不过……”“不过什么?”
“不过我听不到我祖父和我父亲的话了。”
居然有人敢于当面表示不相信她的话!武则天大感意外。她久久地看着面前这个有胆识的小姑娘,然后说:“我喜欢你,我想把你放在我的身边,你愿意吗?”
“这……天后陛下,奴婢是个有罪的人。”
“不,你没有罪,是你父亲和祖父有罪。我就是要把一个对我有仇恨而又聪明的孩子,放在我身边,作为头上悬着的利刃,时时提醒自己,使我不得松懈。倘若有一天我在苟且偷安,你可以把我杀掉。”
上官婉儿没想到,自幼就被告知的仇人,竟是这样的与众不同,她感到这位天后逼人的权威,同时也感到这个女人还具有一种魅力,是连她周围的众多男人都没有的。婉儿不禁匍伏在地:“天后陛下,我愿意服侍您。只是我自幼与母亲形影不离……”
“这好办,就唤你母亲也一道到我那边去。裴炎,这事就交给你办吧。上官婉儿,你现在就和我一起回宫。”
武则天带着婉儿走后,骆宾王从夹墙里出来,他听到了武后的全部谈话,也不得不佩服这女人的气魂。李贤咬牙切齿地发誓,一定要杀死咒他短寿的明崇俨。裴炎却认为可以借太子习武,在各地招兵买马。至于上官婉儿随武后而去,三人倒是观点一致:这个聪慧美丽的姑娘,胜过一支军队,因为她真的可以成为武后身边的一把尖利的匕首!
转眼间,一年多过去了,上官婉儿在武后身边,已经成为代天后司笔札的女官,有文牍禀报之类,也每每授予她批阅的权利。如今婉儿在宫中已经拥有了自己的小小院落,虽然不大,但很舒适。这里有她专用的办公房间,庭院里种植着她喜爱的兰花。她已经不用每天侍奉在天后身边,但见天后却更加方便了。
通过为天后代笔和批阅公文,她对天后有了更多的了解,她亲历了武氏的一系列管理朝政的措施,对于天后已经是由敬畏到由衷的爱戴了。但是,她越受到重用,就越心中不安。她是从与天后敌对的阵营中来的,对于那里的情况,自幼就有所了解。而反对天后的那些人,恰恰又对她有着养育和教导之恩,这其中也包括她的母亲。她知道,太子李贤、黄门侍郎裴炎,还有她母亲,是想要她利用现在的有利地位来搞垮天后。这一年多以来的经历,她已经由衷的感到,那些反对天后的人,在治理国家方面,无法与天后相比,她认为,这个国家不能没有天后。当然,她并不完全了解她的天后那残暴的一面,毕竟她只有十五岁呀。
一边是养育之情,一边是知遇之恩,两边势同水火,又都在拉拢她,这该如何是好!小姑娘好为难。
正在这时,又出了件大事,使上官婉儿彻底下决心,忠于她的天后。
事件的起因是在一年多以前,武则天让正谏大夫明崇俨为太子看相以后,太子李贤认为,明崇俨说他活不到三十岁,必然要谋害他,借以显示其预言的正确。于是,他要抢先下手。他要一个名叫赵道生的小太监,伺机用毒箭射杀了明崇俨。赵道生被抓住后,供出了他的主人,并说此事上官婉儿知情。御林军随后又在太子宫中搜出很多武器,这就不光是杀害大臣的事,而是太子谋反了。
武则天当然是大为震怒。她亲自审问了赵道生,在问清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后,惊异地发现,杀害明崇俨的事,上官婉儿竟早就知道!而且曾多次劝太子打消念头,并警告赵道生千万不要干蠢事。
武则天对于太子谋反的事早已有所耳闻,却不明白婉儿为何反对此事,却又知情不报。她决定先把这事弄清楚。
上官婉儿戴着刑具跪在天后面前。
“上官婉儿,你知罪吗?”武则天严厉地问道。
“陛下,奴婢本来是有罪的人。”婉儿低头回答。
“我不是说你过去,我是问你现在。不许你再花言巧语,你的罪行十分严重!我问你,太子要杀明崇俨,你是什么时候知道的?”
“很早了,大约在一年多以前。”
“什么!你早就知道了?那你为什么不告诉我?”自己这么宠爱的小姑娘,竟然知情不报。武则天在震怒之余,还感到有些伤心。
“奴婢死罪,奴婢辜负了天后的信任。”
武则天大感意外。她已经得知,婉儿在这件事上是维护她的。本想听婉儿亲口申辩,不料,婉儿却只字不提。
“东宫私藏了很多兵器,你知道吗?”
“奴婢不知道!”婉儿也大吃一惊。这意味着什么,她懂。
“哼,我看你不会不知道。你还没有死心,还想替你父亲和祖父报仇,你道是也不是?”
婉儿抬起头,表情十分泰然:“天后陛下如果要那样判断,奴婢不敢强辩。”
又来了!一向是顺者昌、逆者亡的武则天,对小姑娘的倔劲却毫无办法。她是从心里喜爱婉儿这样性格的,她越发觉得自己并未看错:这姑娘,行!
武则天挥了挥手,命人先把婉儿带下去,听候处分,她自己却陷入了沉思。她想到,婉儿并不回避要替亲人报仇的愿望,自己的亲生儿子却要暗害他的生身母亲;婉儿暗中维护她,却对知情不报的罪名不加申辩,自己的儿子却对她阳奉阴违。亲儿子竟然不如一个奴婢!一时间,武则天感到一种深深的悲哀。
负责查处此案的御史大夫赛味道和黄门侍郎裴炎来请示,如何处治赵道生与上官婉儿。武则天要他们先拿个意见,赛味道认为,赵道生杀害朝廷命官,理应斩首示众,上官婉儿知情不报,与恶同罪,应处绞刑,但念她是年幼女子,拟处以流刑,发配岭南充军。
武则天沉吟一会,缓缓说道:“你们说的自然有道理,但我看却不太妥当。赵道生是个孤儿,他的犯罪是受人指使的,况且他尚未成年,不该处死刑。其实,明崇俨并不是个好人,只因他会按摩,皇帝陛下需要他,才唤他在宫中行走。可他越来越不知天高地厚。我听说他在外面经常狐假虎威,横行霸道。他是死有余辜的!所以,赵道生罪不当杀,给他条生路,将他送到奉先寺去当和尚,使他自省赎罪罢。”
“天后陛下真是恩同天地,光比日月,如此一来,感恩戴德者决不会止于赵道生一人。”
“好了,裴炎,此事就交与你去办罢。”看着裴炎应声而去,武则天又问赛味道对处治上官婉儿的看法。赛味道认为像上官婉儿这样的人,呆在天后身边是十分危险的,对太子那边的事,她不会不知道,另外,婉儿的母亲郑十三娘也难逃罪责,应当加以严刑拷问,然后一并处死。他已经同裴炎讨论过这件事,但裴炎不同意。
“哦,裴炎不同意这样办吗?”武则天对此十分注意。
“正是。裴侍郎说上官婉儿和郑十三娘是天后陛下身边的人,她们如有不轨,自然难逃天后的眼睛。再说,杀上官婉儿这样的小姑娘,会违背天后一贯的意旨,故而我们才拟处流刑。”
“原来是这样……哦,裴炎的话合乎情理,她们母女二人这一年多以来,确实没有丝毫过错,那郑十三娘也没有什么可疑之处。太子贤和他左右那批人图谋不轨,你们没有预先察觉,我做母亲的也没察觉,认真说来,我们倒是应该引咎自责的。”
赛味道吓得连忙谢罪:“臣万分惶恐,请天后陛下恕罪!”
“哎,我倒不是责怪你,是说婉儿可以宽恕。她坦然承认知情,我看她之所以没有事先揭发,一是顾全我们母子的情意,二是‘投鼠忌器’罢了。你们这些人,一年多来也没事先防范,也是有所顾忌吧。”武则天现在非常需要忠于她的人,所以,她不会对赛味道这样的人降罪,反而为他们开脱。
赛味道果然感激涕零。
“我看,就对上官婉儿处以转黥刑,不要刺字,就在她的额头刺一朵梅花,也不要涂墨,涂上朱砂就可以了,这样会好看些。我要依然把她放在我的身边,用我的力量来感化她。如果我连一个十五六岁的女孩子都无法感化,还何谈‘以道德化天下’呢?”武则天说的是心里话,她还有话没说出来:这姑娘的品德比你们都高得多!
赛味道自然又是一番歌功颂德。
武则天对于太子贤的处置却没有什么犹豫,她下令将李贤废为庶人,派人把他押送到巴州(今四川)去。另立英王李哲为太子,晓谕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