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520年,周景王姬贵去世,按理应由王后所生的太子姬猛继位。但是,景王生前曾与大夫宾孟商议过,打算立庶长子姬朝为太子,因此,有资格继位。于是,周朝发生了激烈的王位之争。
贵族中的单氏和刘氏抢先行动,合谋杀死了大夫宾孟,拥立姬猛即位。
朝中的一个贵族不服,打算另立姬朝为天子。他们联合出兵攻打刘氏。
刘氏不敌,只得逃跑,单氏保卫姬猛继续抵抗。
晋顷公忠于新即位的姬猛,派兵迎接姬猛于王城(今河南省洛阳市)。不久姬猛病死,刘氏、单氏又拥立姬猛的同母弟,就是周敬王。
姬朝继续作乱,并在一些贵族的支持下自立为王,将敬王赶出城。于是,周王室出现了两个天子。他们互相攻打,国无宁日。
在这种情况下,晋国召集各诸侯国的代表在黄父(今山西省沁水西北)会盟,商讨如何使周王室安宁。会上,晋围的赵鞅向郑国的子大叔请教什么叫“礼”。
子大叔回答:“我国的子产大夫在世时曾经说过,礼就是天之经,地之义,也就是老天规定的原则,大地运行的正理。它是百姓行动的依据,不能改变,也不容怀疑。”赵鞅对他的回答很满意,表示一定要牢记这个道理。其他诸侯的代表听了,也认为有理。
接着,赵鞅提出各国应全力支持敬王,为他提供兵卒、粮草,并且帮助他返回王城。后来,晋国的大夫率领各国的军队,帮助敬王恢复王位,结束了周朝的王位之争。
“天经地义”这个成语,就是从黄父会盟时子大叔说的“天之经,地之义”简化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