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诚”的价值无法估算,说服力也无法估算。
汉高祖刘邦自北地讨平陈稀归来,听说淮阴侯韩信已在吕后与萧何的用计下斩首伏诛,高祖既高兴又怜惜,询问韩信死前说了什么话。吕后回答说:
“韩信临死前大声疾呼,悔恨他当初没有听从蒯通的劝告。”
高祖说:
“嗯,蒯通?是了,此人乃齐地辩士,曾为韩信的重要谋臣。”于是通诏齐国,四处搜捕蒯通。
蒯通被捕后押至长安,汉高祖问他:
“你曾经劝说淮阴侯背叛我吗?”
蒯通直言无讳地承认:
“是的,我曾大力劝说淮阴侯反汉,只可惜他不听我言,以致如今身首异处、诛夷三族。如果他能听用我的计策,陛下今天怎能安安稳稳地坐拥天下?”
高祖听了很生气,下令烹杀蒯通,蒯通立刻大呼冤枉。
高祖说:“你自己承认煽动韩信谋反,还敢自称冤枉?”
蒯通答辩说:
“秦末不修帝德,纲纪废弛,以致天下大扰,英雄豪杰并起。当此之时,正是所谓‘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的时候,最后端看哪位高材疾足、明圣有德者能获此江山。而在此之前,臣佐淮阴侯,只有一心为主,代筹良谋,不可能反而站在汉王的立场,为汉王设想。古谚云:‘桀犬吠尧’,难道是因为尧为人不仁吗?只因为尧不是它的主人啊!当四海未靖、群雄争夺天下之际,许多怀智善计、执锐持锋之士,有心为陛下效命而不可得,遂依托于其他英杰之下,尽心各为其主。陛下得天下之后,难道要把这些人都捉来烹杀?这些人难道杀得完吗?”
高祖沉吟片刻,说了声:
“罢了吧!”
便赦免了蒯通之罪。
刘邦若真的烹杀蒯通,蒯通事实上是无冤可言的,因为韩信是汉的将领,理应效忠刘邦;蒯通在韩信帐下,领的是汉的俸禄,他当然也应效忠刘邦!这是对一个政权忠诚的基本概念。因此他建议韩信背汉称王,虽然是对韩信忠诚,但却已对汉形成背叛,这个理,蒯通怎么也无法闪躲的。
蒯通面临生死关头,不在“理”上逞口舌,而在“情”上做文章。
首先他承认曾煽动韩信谋反的事实,再说明这是因为“各为其主”的缘故,其实这是在暗示他蒯通事实上是一个“忠诚”的人;任何领导人都需要忠诚之士,蒯通用这个价值和刘邦取得了对话的空间,换句话说,蒯通抛出了一个讯息——如果刘邦愿意用蒯通,蒯通也是可以肝脑涂地的。而为了彻底解除刘邦要杀他的决心,蒯通告诉刘邦,若要杀曾和他对抗或竞争的人,那是杀不完的,既是如此,则杀一个蒯通并无实质上的意义!
蒯通的策略虽然不错,但也要刘邦务实大度,否则就事论理,蒯通还是难逃一死。
蒯通的口才固然精彩,但值得钦佩的却是刘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