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不认同主上的想法,但不能不知道主上的心思。
韩国侵占了秦国宰相范雎的领地汝南,秦昭王问范雎说:
“你丧失了自己的封邑汝南,是不是很难过呢?”
然而范雎回答说一点也不难过,秦昭王因此甚感意外,便问他原因。范雎说:
“从前有一个人死了儿子,他丝毫不觉得难过,他的管家问他:‘主人疼爱公子人尽皆知,如今公子亡故,主人为何一点也不伤心呢?’这人回答说:‘我本来就没有儿子,那时候并不会伤心难过。现在儿子死了,我就回复到原本没有儿子的状况。既然当初没儿子时不伤心,现在一样没儿子,又有什么值得伤心的呢?’我未蒙大王提拔之前,本是一介平民,当时并不因此而忧愁,如今丧失汝南,等于回复当初无爵无禄的状态,我为什么要因而感到难过呢?”
秦昭王却对范雎的话不以为然,觉得不合情理,便告诉臣下蒙傲说:
“我如果有一个城池被敌人围困,就会忧心忡忡,寝食难安。现在范唯丧失了自己的封邑却说毫不难过,这是什么道理?”
蒙傲听了昭王的话,便去见范雎说:
“我想要自杀!”
范维一听,吓了一跳,惊讶地问他为什么。蒙傲说:
“秦王尊丞相为师,倚仗丞相以匡大秦国,天下人莫不知闻。如今韩侵汝南之地,夺丞相封土,秦王为此忧心着急,不仅顾虑您的利益,也挂念秦国的前途。我身为秦国将军,进不能保国家疆土,退不能分主上之忧,实在没有面目再活着。只不过死前我想请问丞相,您虽然不在乎自己的封邑丧失,难道不关心秦国的土地被韩国占领吗?事实上,这才是主上真正的用意啊!”
范雎连忙向蒙傲道谢说:
“感谢你的提醒,我不该只忘怀自己的损失,却忽略了君王的感受,置国家的利益于脑后。请帮我回报主上,说范雎尽心为国,再也不敢疏忽了。”
但从此以后,每当谈到韩国的事情,秦昭王都不采纳范雎的意见,认定他在为汝南人民说话,而非真正地为秦国打算。昭王还觉得范雎对国事不甚关心,不太称合自己的心意,便稍稍疏远了他。
范雎对失去汝南不以为意,但在秦王心里——汝南是我封给你的,虽然失去和当初的未曾拥有一样,但你不在乎,我可在乎!至少汝南也是我的国土哪!而你连你的封邑失去了你都不在乎,若再失去别的地方,你这身为宰相的,在不在乎呢?而且失去汝南,表示国家无力保卫这个地方;韩国能取汝南,就有能力拿下秦国别的地方,你这宰相应该忧心的是这个地方哪!
范雎显然不是站在秦王的角度来看待失去汝南这件事,而更可能他根本鲜少去揣摩秦王的心思,所以才会产生这么大的观念落差!
和主上有观念落差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可提供主上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对解决问题有正面的作用;坏事是有些事若离开主上的价值太远,却也会造成你和主上的疏离!要知道,主上的有些想法是不好说出来的,而你若不能了解到这一点,你再有天大本事,有时也是施展不开的。
对失去汝南这件事,范雎或许可这么回答:
“对失去封地,就个人的利益上来说,臣不以为意,但臣却为未能保护汝南感到惭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