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没有白吃的午餐,也没有白受的人情。
小惠考进某家公司,开始她离开学校后的第一个工作。
公司里有一位“老大姐”,已经待了10年左右。看到小惠,非常热心地带她熟悉公司的环境和同事,中午还自掏腰包请她吃饭,聊了很多公司的事、她自己的事和小惠的事。到此为止,小惠的感觉是:这里的人真好!
自此之后,小惠一有问题就向这位“老大姐”请教,“老大姐”也不厌其烦地告诉她解决的办法。
可是,半个月之后,“老大姐”的态度慢慢冷了下来,说话只说七分,继而爱理不理,继而面露厌烦之色,有一次甚至一句话也不回。
怎么会这样呢?
小惠找不到答案。
光从这则故事,因为看不到“老大姐”本人,也没有更多的细节,因此无法真正了解这位“老大姐”的内心世界,不过,人总是人,无法逃脱共同的人性规律。
“老大姐”的表现有两种可能性:
——纯粹是个性因素。对人总是先热后冷,先亲后疏,甚至连她本人也不明白为何会如此。
——是在耍弄人际手段。也就是说,那么亲切热络,是为了拉拢人生地不熟的小惠,让小惠对她心存感激,成为她的“盟友”,以建立或巩固她在同事间的地位,这是很多喜欢搞人际“合纵连横”的人常用的手法。
至于“老大姐”突然冷淡下来则有三个可能:第一,测试小惠的“忠诚度”及“真心”。因为由热突然变冷,最容易让人在措手不及中露出本性。其次,逼小惠“表态”。因为先前对小惠的“照顾”使小惠已形成一种“人情压力”,小惠不可能白白享受这份人情,非做出响应不可。可是站在“老大姐”的立场,她不可能直接要求小惠表态,因此采用冷淡的方式对待,如果小惠毫无动作,那么可以肯定“老大姐”不会再去“照顾”小惠了。第三,等待小惠的“回馈”。在“给予”之后希望对方“回馈”是人之常情,因此“老大姐”也有可能在等待小惠“知所回报”,也请她吃吃饭,送送她礼物……
无论哪一种“可能”,“老大姐”这种人性现象,我们都有必要有所了解,也就是说,你要把握两个重点:
一、没有任何基础的“热情”,终必由热而冷,因为人的情绪也需要“休养生息”。但突然由热而冷,难免让人“适应不良”而“误解”彼此之间的关系。因此面对突如其来的热情,有必要在心情上与之“保持距离”,这样就不会对随之而来的冷淡无法适应了。
二、现实社会中没有任何基础的“热情”常包裹着各种目的,这是一种交换。而由热变冷,就是对方要求“回馈”的信号,若视而不见,可能彼此的关系就要起变化了。对待这种“热情”的最好方法是,在对方热情尚未消退时即“回馈”,然后慢慢“撤退”“降温”!不欠人情,日后便可行走无碍。只是很多初出社会的人搞不清楚,以为自己人缘好,到处“被人照顾”,殊不知麻烦在后面呢!
明人陆绍衍的《醉古堂剑扫》中有一段话说:“情最难久,故多情人必至寡情。”似乎很能说明“老大姐”的情绪变化。所以,别对初见面即“热情如火”的人特别有好感,对你有益的,反而是那些平淡以对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