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落难的人就算不愿相助,至少也不必落井下石,因为这只会让你增加敌人。
晋文公重耳在即位之前,曾在国外流浪了十九年。在流亡的过程中,很多国家对这位落难公子十分冷淡,甚至还无礼羞辱。
重耳在曹国的时候,曹国国君听说他天生具有异相,胸前的肋骨连成一块,便好奇地在重耳沐浴之时偷偷窥视,然后大笑而去。重耳甚感羞怒,立刻率从臣离开曹国。曹国的大夫僖负羁知道了这事,连忙追上重耳一行,为国君的失礼请罪。僖负羁恭敬地送重耳出境,临别之际,并奉赠美玉为礼。虽然重耳婉拒了僖负羁的礼物,但对他的殷勤礼敬却是铭感在心。
又有一次,重耳等人想经过郑国前往秦国。晋国的君主惠公担心重耳会得到外国援助,回来夺取君位,因此传书各国,警告不得接纳重耳。郑国国君不想得罪大国,便拒绝重耳入境。
这时上卿叔詹谏说:
“公子重耳出亡,不少晋国世家子弟委身相从,随之颠沛流离而毫无怨言,可见此人具有过人之处,日后必将成就大业,国君为何不趁现在结好于他呢?”
无奈郑君并不听从,依然不许重耳入关。叔詹又说:
“郑国若不礼遇重耳,必因此结生仇怨,若他日重耳登基为君,定会起兵报复,不如及早诱入国中杀之,以绝后患。”
可是郑君怕事,不采纳这个建议。然而叔詹却私底下派人去杀害重耳,希冀免除郑国日后的灾难。但暗杀没有成功,重耳反从刺客口中知道了叔詹的阴谋。
后来重耳到了秦国,借由秦穆公出兵相助,取得了晋国君位。不久后他起兵攻破曹都,俘虏曹国君臣,惟独特赦僖负羁,以报答往日相敬之德;晋军后来又围困郑都,郑君惧而求和,晋文公请杀叔詹而后许之。在成就霸业的同时,晋文公也对其他过去礼敬相助或侮辱迫害他的人一一进行了报恩和报仇。
如何对待落难的人?
有人冷淡以对,有人打落水狗,有人趁机羞辱,有人则暗中出卖以获取利益,但也有人雪中送炭,借此做人情投资。
怎么做才对?很难说,完全看你的判断与选择,不过不离两个考虑:
一、人情道义的考虑。给落难的人温暖帮助纯粹是因为人情道义,而不计较能从中得到什么好处。
二、现实利害的考虑。给予落难的人帮助,是因为这个人有可能再起,现在帮他,日后可从他身上获得好处。这是一种投资的概念。
一般来说,不论是哪一种考虑,只要你愿意向落难者伸出援手,就会在他日获得报偿,只是时间早晚不一定而已。当然也有可能对方一辈子也无法再起,因此帮助落难的人也是一种赌注,而这也是有些人不愿意雪中送炭的原因,他们反而喜欢锦上添花,问题是锦上添花往往没什么效果。
对落难的人的雪中送炭不一定是实质的,一份心也就够了,就像曹国的僖负羁所做的。重耳对此可是点滴在心头啊!
郑国的做法值得讨论。事实上,站在郑国的立场,他也有为难之处。叔詹的政治判断是正确的,但郑国国君缺乏勇气、决断与政治手腕。他大可玩一玩两手策略,一方面表态禁止重耳入境,向晋国示好;一方面暗中派人向重耳示意,并给予协助,以免得罪重耳。叔詹的做法也不能说不对,至少也是斩草除根,永绝后患;问题是他失败了!叔詹没有把这个风险算进去,这是他不够周全之处。
重耳登基为晋国国君后即展开报恩及报仇的动作,这无对错可言,这是基本人性,但我们也可从中看出恩仇的因果关系。换个角度来看,他若不如此做,恐怕也很难向跟随他流亡的臣子们交代;而这恩怨分明的雷霆手段,也是对内部的一种震撼教育,有立威及暗示的作用,意味深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