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枯燥到了一个点,我也会有些放肆玩,比如我用了一天多的时间二倍速看完了《外科风云》。没办法忙里偷闲只能如此了,久而久之没开二倍速都不习惯了。那时候我真的是两眼放光看着里面的病例,我的关注点都在病例,医患沟通,有些不合理的还在心里给列了个一二三点。职业病养成中呀,哈哈哈。那时候真的就有一个念头,外科医生太牛逼了,微创啊,各种三级四级手术呀敢直接迎上去,可能我在旁边观摩脑子根本不够用吧。这部剧里面的人物塑造的还是不错的,主角光环不重,主角的医术也是十年磨剑,在医院里面一步深一步浅这么给练出来了。我印象很深的是,当你有绝对的实力的时候,不管你到哪里都一样发光。那个时候我就想,我真的差点还是太远了还需要很努力才是。当然,我还是注意到了两位主角的情感线的,小小感慨一下吧,志同道合、三观相似、怦然心动才是爱情的绝配呀,当然不同意也不要喷,个人观点。
闲来无事也喜欢看小说,就在微博刷到《余生,请多指教》的宣传视频后,我顿时对小说产生了很浓厚的兴趣,就这么入坑了。
但是不得不说这个坑入了就不想出来了。为什么呢,里面写的是顾魏和林之校一见钟情到恋爱到结婚的事情,文笔不华丽却非常的真实,那是一种生活沉淀下来的美好和温馨。里面有太多太多传达出来的东西我需要慢慢消化。就挑几个片段吧。
比如:在喜欢最初的时候他们两个人完全是陌生人,一见钟情相互试探,最后,林之校是这样的迈出了一步:“此刻的我,为你吹一首波尔卡,不高明,不复杂,如同我喜欢你,你听得到”看到这段的时候我真的当时非常感动,那一瞬我感觉到的是感情真的没有那么复杂,就是喜欢,然后告诉你听。想到当年的自己,也是那么单纯,就这么直白的以自己的方式告诉了他。
比如:里面顾魏和林之校在磨合期的时候沟通不够,他们之间有这么一段有趣的对话。“你对医生这个职业有什么看法”“救死扶伤”“……婚姻方面”“普遍晚婚”“……恋爱方面”“没有时间”。我当时真的当场直接笑喷了,我无法反驳,但是不要讲的那么直白好吗!!!但是鉴于我是躲在被窝看的,所以强忍着笑抱着自己的被子打滚。
比如:他们对待曾经情感的态度。林之校遇到了曾经喜欢的男生,她是觉得曾经有那么一个人在自己的生命里,不管后来如何这个人让他变优秀了,这么一个人留在过去便好了无需再如何。林之校碰到顾魏遇到前女友的时候,退出风暴中心,将信任和空间交付,各自冷静理智处理。而顾魏对待过去的感情,清楚果断,清晰明了,尊重的同时彬彬有礼。他们的理智和处理方式,像是一个可以借鉴的成熟的模板。我反观自身,问自己,那我如何处理呢?我喜欢他这么久,因为这份喜欢促使我曾那么努力,现在成为了更好的自己。而如今这么长的时间过去了,我可以记得这个人,可以把那些回忆放在自己的生命中无需再排斥,也可以把那些感情放在心里。同时我也需要明白了,我是一直往前走的,不要回头也回不了头,我需要的是认真把握好当下,而不是再让那些感情一直牵绊着,有些人放在回忆里便好了。
比如:顾魏的喜欢是在自己的会议记录写了满满一页的林之校的名字,是钱包上放着他们的照片,是每一件事情的体贴和保护。林之校的喜欢是默默为顾魏撑起一片天,是在扉页写下的我切慕你如鹿切慕溪水。那时候我真的不由在想这种感情真的太美好了,除了这个词我已经找不到更合适的词了。这便是我理想中爱情的模样。
比如:他们对于人生的态度,努力扎实,制定计划,珍惜时光,可以有梦想但一定要脚踏实地。这一些在当时都对我起了一个很大的引导作用。
还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读完后我写下了这一段书评:
咳咳,第二次破例全程网上看完一本书,上一本还是《我不喜欢这个世界,我只喜欢你》
这本书相比我看的上一本最直接的感觉就是很幽默。这本书作者说是虚构的,我不相信,我看到里面的小细节只觉得是一本自传体的小说,也许会有些许的夸张但确实是生活真真实实的。里面的很现实,没有什么狗血大戏,就是一点一滴拼凑,像百家衣,又像是一点一点刻上去的画卷,凑出了生活的样子。也许是因为里面一个主角是医生的缘故吧,因为了解感受到所以感觉故事更加真实。那一点一点的细节是虚构不了的。
里面有很多让我感动的,让我捧腹大笑,让我反观自身思考的,让我茅塞顿开的。曾经很多时候我很期盼找到那么一本书告诉我怎么走出困境,怎么换个思路思考问题,这本书算是及时雨告诉了我答案。
说来惭愧,这本书我是因为看了电视剧的宣传片,被文案和医生的角色设定吸引,突发奇想就看了小说,结果入坑了就不想出来了,也不想看剧了。我想这本书我可以花很久很久继续读下去,直到有一天,发现自己也可以写下自己的故事。
……
读这本书之后,我慢慢感觉到自己的感情在变化。曾经想的是不顾一切再去尝试,想通过努力和他在同一城市;再到清楚意识到我力量来源于自己放下了“为了他考去北京”的念头;而到现在,意识到了这个人便像是白月光。我还有些自嘲,谁没有那么一道白月光或者一颗朱砂痣呢,那是一种美好的寄托和象征,但是终究不会是与我携手一生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