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生活在现在社会的我们来说,这是一个两难的抉择。
现代人对于快可谓是大师,抖音、快手之类的短视频软件蓬勃发展;快递小哥穿行在城市的各处;快餐已经成为生活中的必须,“快文化”席卷了我们。
自深圳经济特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宣传口号开始,快速不知不觉就成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我们取得巨大的成就——快速铁路(高铁)连接到中国的每一座城市,快速的5G网络成为我们新的优势将为我们增加国际竞争的底牌。生活节奏的加速毫无疑问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在相同的时间里,我们比过去种得越多收的也越多。人民的生活如果用消费水平来衡量,是的,我们更加有钱,可以追求的东西也越多。资本飞速发展,一切都欣欣向荣。
但与此同时,有很多人也意识到,高速,高效的方式迫使我们对生活做出重重的简化。如同你在飞驰的火车上,是的,周围景物飞掠,但你也只知道,这是景物,他正在飞掠。曾经在旅途中的青山一道同云雨,只被简化成了景物。如果你的本质是为了赶时间,那么姑且不论,但你的本质如果是旅行,那么旅行的意义何在?
再来说“赶时间的人”,你赶时间的目的是为了更高效的完成任务,但你又如何保证在你观赏“旅途中的景物”的同时不会有对于任务的更优解出现呢?更何况还有神奇的“墨菲定律”。
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我们是不是更加暴躁了呢?这样的暴躁又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呢?
就我个人而言,暴躁这个东西仿佛成了青春期的常态,逻辑仿佛变得很简单——我要用这种方法干这件事,这种方法再一次尝试过后失败了,这种方法有问题,我必须再次换一种新的方法。但是不少的时候时候却发现,用“失败的方法”多干几次是可以成功地。
做事情可能会有两种办法,就其结论而言应该是两种,一种是成功的、一种是失败的。而所谓的成功的办法也可以由过程再分,一种是付出巨大努力达到成功的笨功夫,一种是付出较少的努力依旧可以达到同样效果的巧功夫。
巧功夫毫无疑问是现代社会的需要,那么,暴躁的我又会给笨功夫留多少时间呢?
笨功夫真的笨么?不见得,我目前的人生生涯告诉我,漫长的努力过程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收获往往和目标无关。我们也听过不少慢工出细活的实例,从小就开始“铁杵磨成针”的教育。但是我们是不是愿意做呢?与我而言,现在的我是不愿意做的。
时间是金钱,我需要更多的“闲暇”和“休息”,刷着飞速传播的新闻,玩着日益需要反应速度的游戏,我承认,对于那些立志“不断奋斗”的人来说,我这些丝毫没有“实际意义”,但我也必须说,这样的休息我很够用。
这仿佛是一个两难的命题,快会丢失灵感,但效率大;慢可以获得意想不到的帮助。
究竟要快还是要慢?
我不知道,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