钴钅母潭[1]记
【题解】
这是《永州八记》的第二篇。
在这篇游记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钴钅母潭的位置、面积、形状和令人陶醉的风光,抒发了自己内心深处激愤的感情,并通过对购买“潭上田”的叙述,反映了当时“官租私券”给人民带来的灾难。
【原文】
钴钅母潭在西山[2]西。其始盖冉水[3]自南奔注,抵[4]山石,屈折[5]东流;其颠委势峻[6],荡击益暴[7],啮其涯[8],故旁广而中深,毕[9]至石乃止;流沫成轮[10],然后徐行[11]。其清而平者且[12]十亩余,有树环[13]焉,有泉悬焉[14]。
其上有居者[15],以予之亟[16]游也,一旦款门[17]来告曰:“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18],既芟山而更居[19],愿以潭上田贸财以缓祸[20]。”予乐而如其言[21]。则崇其台[22],延其槛[23]。行[24]其泉于高者坠之潭,有声潨然[25]。尤与中秋观月为宜[26]。于以见天之高,气之迥[27]。孰使予乐居夷[28]而忘故土者,非兹[29]潭也欤?
【注释】
[1]钴钅母潭(gǔmǔ):在永州西五里,因形似熨斗而得名。钴钅母,熨斗。[2]西山:见《始得西山宴游记》注。[3]冉水:即染溪,见《愚溪诗序》注。[4]抵:碰着。[5]屈折:同“曲折”。[6]颠委:首尾,指冉水的上游和下游。势峻:流势峻急。[7]荡击:冲击。益暴:更猛烈。[8]啮:咬,这里是侵蚀的意思。涯:边沿。[9]毕:最后。[10]轮:指急流遇阻形成的漩涡。[11]徐行:缓缓流去。[12]且:将近。[13]环:围绕。[14]有泉悬焉:有泉水从高处的岩上流下来。[15]居者:住家的人。[16]亟(qì):多次。[17]一旦:有一天。款门:敲门。[18]不胜官租私券之委积:受不了官府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私券,私人借据,指债务。委积,积压。[19]芟(shān):除草,这里指开荒。更居:迁居。[20]贸财以缓祸:换钱来缓解灾难。[21]如其言:照他的话办。[22]崇其台:加高那里的台。崇,这里作动词用,是加高的意思。[23]延其槛:延长那里的栏杆。槛,栏杆。[24]行:疏导。[25]潨(cóng)然:淙淙的水声。[26]与:于。宜:合适。[27]迥(jiǒng):辽远。[28]孰使:谁使,为什么使。夷:古代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29]兹:这个。
【译文】
钴钅母潭在西山的西面。它的源头是在南面奔流的冉水,水碰到山石后,再曲折地向东流来的;水的上游和下游流势湍急,下游的水冲击更猛烈,不断地侵蚀着钴钅母潭的边沿,因而潭的四边宽阔而中间很深,最后由于山石的阻挡水的冲击力量才被遏制住了;溪水激起了许多泡沫,形成了一个个车轮般的漩涡,然后又缓缓流去。钴钅母潭澄澈平静的水面将近有十多亩,有绿树环绕的潭边,高处岩上有泉水飞泻下来。
潭岸上面有住家的人,见我多次去游玩,有一天敲门来告诉我说:“因受不了官府租税和私人债务的重压,已经在深山里开了一片荒地,要搬到那儿去住,愿意将潭边的田出卖换钱来缓解灾难。”我乐意满足他的要求,买下了这块田,并叫人加高了那里的台,延长了那里的栏杆,疏导了高处的泉水。泉水注入潭中,发出淙淙的声响。这地方中秋赏月更为美妙。在这里可以看到天空的高深、大气的辽远。是什么使我乐于住在这荒偏的地区而忘掉故土的呢?不就是这个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