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注册
8915600000085

第85章 物价理论 (1)

经济学家在讨论所谓价值论时,总是说供需情况决定物价;边际成本和短期供给弹性,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当他们进入第二卷,或者另成一书,讨论所谓货币和物价论时,我们仿佛走进了另一个世界,这些平白浅显的概念都不再提起,代之而起的,是说决定物价的是货币的数量、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流动速度和交易额的比、囤积、强迫储蓄、通货膨胀或紧缩……诸如此类;简直没有人想把这些空洞的名词跟以前的供需弹性等观念联系起来。如果我们把别人传授给我们的知识回忆一下,并设法使之合理化,那么在比较简单的讨论中,似乎是假设供给弹性必然等于零,需求肯定和货币数量成比例;但到复杂一些的讨论中,我们简直如在雾中,什么都不清楚,什么都有可能。我们都已经习惯了一会儿在如此捉摸不定的东西的左边,一会儿又在它的右边,自己也不清楚怎样从这一边跑到那一边,两者的联系好像是醒和睡的关系。

以前几章的目的之一就是要避免这种双重生活,而使整个物价论重新和价值论产生密切接触。我认为把经济学分成(一)价值论与分配论和(二)货币理论这样两部分确实是错误的分法。我认为正确的两分法应当是:一方面是关于一个企业或一个行业的理论,研究怎样将某一特定量的资源在各种用途上的报酬和分配;另一方面是适用于社会全体的产量论和就业论。如果我们所研究的只限于一个行业或一个企业,假设就业资源的总数不变并且其他行业或企业的情况也不变,那么我们的确可以不考虑货币的特性;但当我们进一步讨论是什么决定社会全体的产量和就业量时,我们就需要有一个关于货币经济(monetary economy)的整体理论。

或者我们还可以在静态平衡论(theory of stationary equilibrum) 和移动平衡论(theory of shifting equilibrum)之间划分界线。在适用后一个理论的经济体系中,对于未来的种种不同看法足以影响目前的情况。我们之所以可以作这种划分,是因为货币的重要性主要是从货币是现在和将来的联系这一点中产生的。我们可以先讨论:如果在一种经济体系中人们对于将来的看法在各方面都是固定的、可靠的,人们也按照正常的经济动机活动,那么在平衡情况下资源将怎样分配于各种用途。

这种经济体系还可以细分为二:其一是完全不变的;其二是虽有改变,但一切都在事先完全预料之中。我们可以从这样简单的引论,进而讨论现实世界的各种问题;在现实世界中,以往的预期不一定能实现,而今日对于将来的预期又会影响今天的行为。当我们从前一种讨论进入后一种讨论时,货币作为现在和将来的联系这一个特性就插进来了。移动平衡论虽然应当以货币经济为依据,但它还只是一个价值论或分配论,而不是一个单独的货币论。货币的最重要性既然在于巧妙地联系现在和将来,那么除非我们利用货币,否则简直无法讨论。当预期改变时,目前活动所受的影响怎样。即使取消金银和法偿工具,我们也摆脱不了货币。只要有任何持久性资产的存在,这种资产就会有货币属性,就会引起货币经济所独有的许多问题。

就单独一个行业来说,其产物的价格水平一部分取决于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因素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生产规模。我们没有理由说明,这个结论为什么不能行之有效地适用于全部工业。所以一般物价水平(general price level)也是一部分取决于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因素的价格,一部分取决于生产规模,但因为我们假设设备和技术不变,所以生产规模便是就业量。当然,当我们讨论到社会总产量时,我们要考虑到任何一个行业的生产成本会部分地依照其他行业的产量如何;但比这更重要的是,我们更应当考虑到,需求改变对于成本和产量两者的影响。我们有新的观点,都在需求方面,我们所讨论的是假定不变总需求而不是单独一种商品的需求。

如果我们把情况简化,假定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因素所得的报酬按同一比例改变,换言之,即都随工资单位作同比例的改变,又假如设备和技术不变,那么一般物价水平一部分取决于工资单位,一部分取决于就业量。因此,改变货币数量对于物价水平的影响,是两种影响的总和,即货币数量对工资单位的影响和货币数量对就业量的影响。

为了更好地说明这种概念,我们再把情况简化,假设[1]所有失业资源,就生产效率来说完全相同,可以互换;[2]边际成本中的诸生产因素,只要还没有全部就业,就不要求货币工资的增加。在这种情况下,只要存在失业现象,工资单位就不会变更,生产的报酬既不递增也不递减。因此,当货币数量增加时,如果还有失业现象,那么物价会丝毫不受其影响,而就业量则随有效需求作相同比例的增加,而有效需求的增加则起于货币数量的增加;但当一旦达到充分就业时,随有效需求作相同比例增加的是工资单位和物价。如果有失业现象时,供给便具有完全弹性,充分就业已经达到后,供给则毫无弹性;又假设有效需求的改变比例刚好和货币数量的改变比例相同,那么货币数量说可以做如下论述:“有失业存在时,就业量随货币数量作比例改变;充分就业一经达到后,物价随货币数量作同比例改变”。

我们已经引进很多使情形简化的假设使得货币数量说得以成立,这算是满足了历史传统;现在我们再进一步讨论,事实上会有什么样可能的复杂因素可以考虑进来:

[一]有效需求的改变,并不和货币数量的改变刚好成同一比例。

[二]资源的性能并不一致,所以当就业量逐渐增加时,报酬将逐渐减少,并不是不变。

[三]资源并不可以互换,所以有些商品已经达到供给没有弹性的地步,而有些商品却还有失业资源可供生产之用。

[四]在充分就业尚未达到之前,工资单位就有上涨的趋势。

[五]边际成本中各生产因素的报酬,并不按同一比例改变。

所以第一步我们必须考虑货币数量的改变对有效需求量的效果怎样。一般来说,有效需求的增加,一部分用于增加就业量,一部分用于提高物价水平。所以事实上并不是当有失业存在时,物价不变,一旦达到充分就业,物价就随货币数量作相同比例的增加;而是当就业量增加时,物价逐渐上涨。既然物价理论在于分析货币数量和物价水平之间的关系,以便决定当货币数量改变时物价弹性的反应,所以必须研究以上所举的五个复杂的因素。

现在依次进行讨论。我们虽然一个一个地讨论,但我们且不可因此认为这些因素是绝对独立的。举例说来,当有效需求增加时,一部分在于增加产量,一部分在于提高物价,这两部分的大小,可以影响货币数量和有效需求量之间的关系。另外,如果各生产因素所得的报酬改变的比例不同,也会产生同样的作用。我们分析的目的,不是要造出一部分机器或者一种盲目的计算方法使我们可以得出一个万无一失的答案,而在于使我们获得一种有组织的、有次序的思维方式来探索若干具体的问题。我们先将这些复杂因素一个一个分开得出暂时的结论,然后我们再尽力考虑到这些因素之间可能具有的相互关系。有关经济方面的思维就应该如此。

其他任何方法来运用呆板的思维原则都会引起错误;但如果没有这些原则,就会有茫然无所适从的烦恼。将一组经济分析用符号的假数学的方法变为公式,加以形式化,就像本章第六节要做的那样,其最大的毛病,在于这些方法都清楚假设其所讨论的各因素绝对独立;只要这个假定无法成立,那么这种方法的力量和权威就荡然无存。在日常谈话中,我们并不一味瞎算,而知道自己在做些什么,也知道文字代表了什么样的意义。又将以后必须要作的保留、修改和调整都记在心上;但我们却无法把复杂的偏微分记在几页根本假定这些偏微分不存在的数的书角,近代所谓“数理”经济学,很大的部分只是杂凑,其不精确就像它开头所依据的假设;而它的作家,却在神气十足但没有一点用处的符号迷阵中,把现实世界中的复杂性和互相关联的特性忘得一干二净了。

[一]货币数量的改变,对于有效需求量的主要影响是通过货币数量可以支配利率这一点产生的。如果这是唯一的反应,那么影响的大小,可以从下面三个因素中推出:①灵活偏好表,这个表告诉我们,利率应当降低多少才有人肯来吸收此新货币;②资本的边际效率表,这个表告诉我们,利率降低到某一特定量时投资将增加多少;以及③投资乘数,这个数字告诉我们,投资增加某一特定量时总有效需求将增加多少。

但①、②、③三点,一部分也和[二]、[三]、[四]和[五]几个复杂因素有关系,后者我们尚未讨论到;如果我们忘记了这一点,那么以上分析虽然有价值,可以使我们的研究有层次,有着手处,但实在太简单了,简单得像在欺骗。因为灵活偏好表本身取决于收入和业务两种动机将吸收多少新货币;而这个吸收量的多少,又取决于有效需求增加的大小以及这种增加量多少用来提高物价,多少用来提高工资,多少用来增加产量和就业量。至少资本的边际效率表,也取决于当货币数量增加时随之而来的事态是不是影响人们对未来货币情况的预期。又当有效需求增加,收入扩大时,这种新的收入分配到各种消费者的方法也足以影响投资乘数。以上种种,当然不足以包括所有可能的相互反应。但如果我们可以获得所有事实,就容易找出一组联立方程式,求出具体的结果。例如,我们可以知道,当货币增加到某一特定量时,将所有都考虑到以后,有效需求量应当增加多少才和这一特定量货币增加相符合,相平衡。而且也只有在特别例外的情况下,货币数量的增加反而会引起有效需求量的减少。

有效需求量和货币数量的比例和通常所谓“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十分相似,所不同的是有效需求相当于预期的收入,即决定生产活动的收入,而不是真正实现的收入;相当于毛收入,而不是净收入。但“货币的收入流动速度”,也仅仅是一个名词,什么也没有解释。并且我们也没有理由预测其不变,因为前面说过,决定这个速度的是许多复杂而变化的因素。我认为用这样一个名词,反而把真正的因果关系蒙蔽了,没有任何好处,只能引起混乱。

[二]前面第四章第三节说过,报酬递减和报酬不变的区别部分要视工人所得的报酬和他的效率是不是绝对成比例,如果绝对成比例,那么当就业量增加时,用工资单位计算的劳动成本不变。但如果某一级工人所得的工资,不管各人的效率怎样,都是一样的,那么,无论资本设备的效率怎样,劳动力成本总是逐渐增加。如果资本设备的效率也不一致,利用某部分设备生产时,每单位产品所需要直接成本比较大,那么边际直接成本的增加,除了由于劳动力成本的逐渐增加而外,还多了一个原因。

所以一般来说,要在某一特定设备上增加产量,那么供给价格必然增加。所以,无论工资单位是不是改变,产量增加总会引起物价上涨。

[三]在上面的[二]中,我们考虑到供给弹性可以不完全。如果各种专业化的失业资源配合得十分适当,那么资源便可以同时达到充分就业。但是一般来说,有些商品或劳动的产量已经达到某一种水平,在此水平下,若需求再增加,那么该商品或劳动的供给将暂时毫无弹性;而在其他方面,却还有大量剩余资源没有就业。所以当产量增加时,就会接连产生一组“瓶颈”(bottle necks),换句话说,若干种商品已经丝毫没有供给弹性,所以它们的价格必须上涨到使其需求转移方向的程度。

所以当产量增加时,只要每一种资源都有可用而还没有全部就业的,那么一般物价水平大概不会上涨太多。但当产量已经增加到“瓶颈”现象发生时,那么若干商品的价格将急剧上涨。本项及[二]项所谓供给弹性,一部分也要视时间的长短而定。如果时间很长,资本设备的数量也可以改变,那么供给弹性的数值在最后肯定大于初期。所以当失业普遍的时候,如果有效需求温和地增加,那么主要都用于增加就业量,而用于提高物价的很少,如果增加较大,而且又出乎意料,则会引起暂时的“瓶颈”现象,那么用于与就业量有别的提高物价者的有效需求在初期要比以后大。

同类推荐
  •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现在,发现你的销售优势

    销售是一个伟大的工作,销售员销售产品的同时也是在推销自己。只有充分被顾客认可的销售员才能顺利地把产品卖出去。任何一个销售员都是与众不同的。都有自己的优势和缺点。任何一次成功的交易都是销售员发挥优势的结果。成功的销售员懂得隐藏自己的缺点,发挥自己的优势,让顾客快速的接受自己和产品;他们也懂得如何把自己的优势变成自己的强势,从而在和其他销售员竞争的时候占据有利地位。要想成为一个成功的销售员,必须充分挖掘销售优势。
  •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零售业92个创意促销方案

    性别决定消费偏好、刺激不同群体的需求、众目聚焦的攒金吉日、榜样的成功经验等内容。“欲取之,先予之”,经商也一样,要想从顾客口袋中钱,先要给顾客一些实惠。只要经营得当,学会从“赔钱”中赚钱不失为一条取胜的妙招。促销方式千变万化,大家都喜欢小投入、大产出的促销段,其实只需要稍微地动下脑筋,另类的做法有时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与收获。视觉形象所传达的信息不再是“这是一些商品,请您来选购吧!”而应该是:“这是一种生活,请您来体验吧!”这样,视觉营销所起到的作用,就不仅仅是把商品推向市场,让顾客被动地接受,而是变成了把顾客请进市场,让顾客在时尚生活的体验中,自发地产生消费的需要,进而产生购买行为。
  • 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

    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

    本书不是小说,不是学术著作,不是模板集,也不是关于成功的励志书。它只是一本以故事为叙述形式的项目管理说明书。如果你看完之后说“这个故事真有趣”,作者会觉得很遗憾;如果你说“这个故事教会了我如何管理项目”,作者会大大地张开双臂——庆祝《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的目的达到了。读完《红烧肉一样的项目管理》,会让你明白:只要在职场混,人人都需要懂项目管理;只要手头有工作,人人都可能是项目经理。项目管理是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体系,是像做红烧肉一样简单的工作技能。
  •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

    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理论、实证与政策选择

    本书着力于为跨国公司本地嵌入(根植)问题提供一个实践问题导向型的系统分析管理框架。作为外资引进大国,我国如何更好利用外资带动和促进全国或本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区域经济发展,无疑是个非常重要而紧迫的理论与现实研究课题。如何将跨国公司“引进来”固然重要,但如何将跨国公司“留下来”、“促发展”更为关键。本书试图通过对跨国公司本地嵌入的系统性研究,识别在多因素、多主体的综合影响下,目标冲突、冲突协调、嵌入失效、嵌入“消退”等路径机理、现实困境和相关政策安排问题,系统剖析了跨国公司本地嵌入行为的深层次机制和政策实践难题。全书对地方政府、跨国公司等相关主体的决策提供了重要的分析框架、经验启示和政策指引。
  •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营销策划——方法与实务

    本书共分两大部分:方法篇,包括营销策划概述、营销策划的原理与方法、营销策划的程序与效果预测、营销策划的组织管理、营销策划书的编写等5章;实务篇,包括营销调研策划、营销战略策划、品牌策划、企业形象策划、促销策划、网络营销策划、供应链关系策划、顾客满意策划、体验营销策划等9章。每章包含导入案例、经典案例或案例分析,正文中穿插相关链接与阅读资料,每章开篇有学习目标、结尾提供实战体验,便于读者学习掌握。
热门推荐
  • 无限之拳倾天下

    无限之拳倾天下

    抛开无谓的绝望,面向那无尽的未来。不知这个世界是否与你相投,但期待你的到来。
  • 我在古代当总裁

    我在古代当总裁

    刚毕业的李源得到了一个神级系统,可以自由穿梭古代现代,能随身携带东西,我一定要用现在的知识,造武器,坦克,飞机,招兵买马,征服整个世界。What?什么,我搞的一群现代武器不能携带?不当国王了,还是搞点古董瓷器吧,当个中间商赚点钱,也挺好,谁知干着干着就搞大了。靠着来回倒卖,他不经意间,成了最最有钱人之一,李氏制造,必出精品。
  • 无限神话

    无限神话

    中国的孙悟空、二郎神、玉帝····基督教的耶稣、加百列····希腊的宙斯、雅典娜····北欧的奥丁····当这些神话中的人物相遇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当古典神话结合无限流会呈现怎样的精彩?一切尽在《无限神话》!
  • 魔王的史诗

    魔王的史诗

    魔王雷蒙穿越重生到地球2千餘年,又再次穿越回歸到,充滿奇幻生物與魔法的米加恩大陸,回歸的路上拯救了新蘿莉魔王艾利歐,血狼王貝爾,與兩人組成新拯救米加恩鐵三角,過去的夥伴也隨著雷蒙回歸,一個個都再次加入讓世界更美好團隊,面對遠古的神祕遺跡,因藏在大陸深處的巨大威脅,溫西日常的搞笑冒險團,將展現200%的力量,誓言要守護米加恩的和平。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天行

    天行

    号称“北辰骑神”的天才玩家以自创的“牧马冲锋流”战术击败了国服第一弓手北冥雪,被誉为天纵战榜第一骑士的他,却受到小人排挤,最终离开了效力已久的银狐俱乐部。是沉沦,还是再次崛起?恰逢其时,月恒集团第四款游戏“天行”正式上线,虚拟世界再起风云!
  • 余生很长有你就好

    余生很长有你就好

    我是林问夏我们这个年纪,说余生恐怕太早了但它很长,有你就好
  • 花开花落三世缘起

    花开花落三世缘起

    三世缘起缘落,只愿得一人心。“你当真,不要我了”“我何时要过你?”再见以是敌人,她却不记得他了。“为他入魔,我心甘情愿。”“为她魂飞魄散,我死而无憾。”第三世,他们异世相遇
  • 九阳太祖

    九阳太祖

    时势造英雄,生逢乱世,哪怕是匹夫亦有匡扶天下之志。天下大乱,出云国朝廷刚愎自用,擅自征税,任人唯亲,导致民不聊生,百姓苦不堪言,各路英雄豪杰趁乱而起。这时,一名来自偏远山区的身份卑微的年轻人,率领着一支闻所未闻的义军横空出世,东征西走,一路高歌猛进,连连击败朝廷和各方势力的部队,迅速成为了起义军中最强大的一股势力……
  • 妖起风云

    妖起风云

    主角陆凌以妖术师为目标,踏上修行者的道路,想成为妖术师还要考试获得资格证?妖术师路漫漫,灵徒、灵师、灵尊、灵帝、大乘化妖......后面还有啥?遗迹、秘境,答案在世界的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