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土墙,木篱笆,茅草顶。这就是火神庙战略形态—伪装者。
虽然只是一间普通的茅草屋形象,但是也确实是普通的茅草屋罢了,所以为什么是一间普通的茅草屋呢?
李大壮躺在院里的藤椅上,嗦一口热茶,吹了吹热气。
这,是为了低调!像一条阴险的毒蛇,在王城没有发现之前,隐藏好自己,慢慢的缠绕、包围王城,然后一击致命!
这是计划中的最后一个村庄了,收获了此地民心,然后借着编练护乡队的名义,麻痹可能存在的窥视者。
暗中在地下埋伏自己真正的战斗部队,洞天大军!
自己声势浩大的进攻王城,各村庄暗藏的洞天部队拦截王城的援兵,做出要覆灭陶国的假象,看看这大将军是个什么成色。
如果真的是洞天之主,而且强大到无可匹敌,同时垂涎自己的洞天世界,那就谈谈条件,满意就可以卖,如果不满意,直接把洞天解体,反哺主世界。
或者要是他腿短,跑的没有李大壮传送快,那就跑的远一点,等发育起来了再回来刚正面。
要是对面是个酝酿着惊天阴谋的灭世大魔头,李大壮寻思自己也活了挺久了,愿意为了自己和世界的命运死战到底。
思虑良多,李大壮又嗦了口茶,热水下肚,太阳晒着,舒服。
远远的有小儿笑闹声传来,李大壮会心一笑,最快乐的就是小孩子了,再困难的生活都有一份天真。
从藤椅上起身,李大壮捶了捶腰,慢慢的向庙里走去,出来时,手上多出了一把枣子。
庙祝爷爷,庙祝爷爷,我们要听故事!
几个小孩子跑了进来,李大壮把枣子递给他们,他们又吵嚷着。
“好好好,爷爷给你们讲故事!”李大壮呵呵笑着。
小孩子们听到应许,都很高兴,笑嘻嘻的拿起工具,开始打扫火神庙,庙里庙外利利索索,连藤椅都擦的干干净净。
李大壮心里很温暖,都是好孩子啊,虽然是家里人要求的,小孩子又懂个甚么敬神,不过没有敷衍,都很认真,做活比一些大人还仔细嘞!
李大壮看他们打扫完毕,院里也都洒了水,就回到藤椅上又坐了下来,接下一个小童奉上来的茶。
咳咳两声,不紧不慢的开口道:话说那万里之外,有山曰牛角,山上有一洞,唤作轱辘洞……
讲罢这海娘娘计降轱辘洞食人大妖王的故事,李大壮就叮嘱,所以莫要在山上乱跑,小心被妖王吃掉!
小孩子们听的害怕又向往,说自己晓得了,便四散回家了,路上还争论娘娘祭练百年还未出世的法宝能不能一下打死妖王。
……陶国王城,黄半仙已经三天没开张了,再没进项,明天就要饿着肚子上班了,当真是倒霉!
这几日也不知怎么的,好多来算姻缘的,黄半仙也按照经验,随便说了几句好话,结果就扯出了一场不知几人参与的爱恋。
非常的戏剧化,黄半仙只能从旁人的碎嘴中拼凑了一番鸡飞狗跳,最后还有人来找他的事!差点就被人砸了摊子!
然后就霉运止都止不住,一连几天没人找他算卦,偏偏前段时间碰着了事,花光了储存的银两。
坐在算命摊上,黄半仙努力挺直腰背,做出一副风轻云淡的高人派头,只是寂寥的街道上,这番作派,衬的他摊位越发冷清。
那智慧的眼神,闪过思索,果真是贫道太帅气,遭了天妒不成?罢了,等有了钱,就娶一房媳妇,生个比贫道还俊的孩子,吸引天道火力。
这时,一个书童打扮的年轻人走了过来,在摊位前停下,上下打量那写着算无遗策,胜天半子的布蟠。
黄半仙脸上浮现高深莫测的微笑,心底在流血,这么巧合,就不是巧合了,贫道的单身狗buff,终于要破了嘛?
心里叹了口气,黄半仙脸上笑容越发高深莫测,缓缓道一句:算不准,不要钱!
那书童仿佛一惊:噢,奥,在下不是要算前途命运,只是看这这上面的字很有气势,这才忍不住近看两眼,品味一番!
欸,年轻人,不知江湖险恶啊,贫道今日就给你好好上一课!
“这位公子好品味,既是识货之人,我又看公子投缘,便赠你两字!”黄半仙不紧不慢,目光深邃。
“哦?敢问是哪两字?”书童面色好奇,对白嫖很感兴趣。
“避水!”黄半仙说完,合住双眼,开始养神。
避水,避水,念叨着这两个字,书童离去了。
哼哼,我夜观天象,近日或有大雨,王城又靠海,下起来怕是没个谱,只要你碰上一件关于水的倒霉事,就得乖乖回来给道爷交钱!
黄半仙暗自得意,接着又为第二日的吃食犯愁,毕竟事无绝对,虽然他多少有点东西,但多数时候还是靠话术蒙人的,有时只能保证大概率,真要倒霉连着几次不准,也是有的。
镜头变幻,转到书童闺房,他今日去求见大将军,愿入府做质,请大将军能够常护我陶国百姓。
不过她十三皇女的分量实在太轻,国主昏庸,大将军不待见也是正常的,据说只是为了开国时的一句承诺,三百载过去,竟然会为了祖辈的承诺尽心竭力,大将军当真是信人!
“避水?”十三皇女念叨着这两字,为什么要避水?怎么避水?吃饭喝水天经地义,难道是说避酒?
喝酒的确易出事,倒也不算说错。看似江湖骗子,倒也还算有点良心。
不过,想起那副扮相,还有那布蟠上的字,高深莫测又不求钱财的表现。
十三王女是知道求道者存在的,他还知道大将军也可能是一名求道者。
大将军说是因为知道王城将有一劫,要帮忙度过难关,否则早回去了,但是父王他们很不相信,多次隐晦暗示,想请走大将军。
大劫,避水?王城靠海,难道!
不至于,不至于,此事过于骇人听闻,从未听说过。十三皇女心乱如麻,连夜跑去藏书阁翻看记录。
五百年前,天惊地裂,千年一遇的大海啸,淹没了曾经的,这片土地!
十三王女面色惨白,不停安慰这是在自己吓自己,不能当真,但是总抑制不住这个想法。
第二天,书童来到黄半仙的摊位前,神色惊慌,问,大师,这是真的嘛?五百年前?
黄半仙有点纳闷,什么五百年前,您搁哪儿听的五百年前?
不过看来是真的吓住了,那就好办,先忽悠点银两,填饱肚子是正经!
“你已经知道了,还来问我做甚,留下钱财,我予你无恙,莫要告诉别人,去吧。”说着,半仙又合上了眼睛。
十三王女感觉很难熬,大师不让她说出去,不能告诉父王,不能组织百姓疏散,是怕得罪大将军吗?
如果大将军真的能挡住海啸,想要陶国王位确实轻而易举,如果真是如此,可,总有无法逃离的百姓。
对不住了,大师,我必须让别人知道这件事,百姓有活下去的权力,至少要给他们个逃命的机会!
于是,王城将要被特大海啸袭击的谣言,就这样散播了出去,一个满心想要救命的王女,一群思索有何阴谋的政治生物,一位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将军。
李大壮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是懵的,海啸?这还不跑?对那个劳什子陶国大将军过于信任了吧,这可是天灾啊!
不过思考了一番,李大壮也回过了神,怕不是那种下大雨,到发洪水,接着变海啸,最后世界末日的谣言现象。
不过以防万一,李大壮还是去海边看了看,这王城也是牛,居然还真离海边不远,要是海啸真的来了,那也冲不到王城来啊?
怎么也要浪高上千米才可能,李大壮都不敢想,那得死多少人,不过看过之后也就放心了,只要不是洞天之主级别的,搞不了这么大风浪。
就算要搞,那剧烈的能量波动也无法影藏,到时候直接干就完了,问题不大。
临走时,李大壮又加载了一条防海大坝,百里长,护住了人群密集的聚集地。
万事防一手,总归是无错的,毕竟是多少条人命的事,谨慎一点又不费多少功夫。
顺路,李大壮在王城里溜达了一圈,发现了不少人才,比如那个黄半仙,思维缜密,细心大胆,帮人算失物十算九准,有点东西的。
李大壮很眼馋,毕竟能在王城里混饭吃的,多少有点本事,就连乞丐都和别处不同。
李大壮都想着,要不假戏真做,直接占领陶国算了,那是多少人才啊,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科学体系就有了坚实基础。
不过看着那座威风的大将军府,李大壮眼底闪过忌惮,有这么一位不知深浅的定海神针,他还真不敢底牌尽出。
罢了,大不了就是慢慢试探,不着急,饭要一口口吃,路要一步步走,十年,百年,千年,科学终究会发展起来的!
听着路边人的议论,说着那海啸淹城的谣言居然真有人信了,那也是没谁了。
这种人是怎么在王城生存下去的,说完,那几人哈哈大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