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85年和1986年,苹果公司的问题已经很明显了,不仅公司内部出现了主要矛盾,而且销售数字也反映出其他一些问题。1983年,百事集团的子公司百事公司的总经理约翰斯库雷放弃了成为整个资产75亿美元的集团主席的机会,来到苹果公司出任总经理。他是因被计算机行业的强大挑战以及乔布斯的巨大成功吸引来的。
斯库雷很快就觉察到乔布斯不愿将公司放手给自己管理。1985年春,苹果公司开始出现困境,第一季度甚至有了亏损。另外,乔布斯亲自负责的麦克塔什部门也长期停滞不前。
因此,斯库雷劝说公司的股东们把乔布斯的经营大权交给他管理。
因为被贬到有名无实的主席职位上,1985年9月12日,乔布斯宣布他要在大学周围成立一家新的公司,帮助他们发展以科研为目的的计算机系统,而且要求苹果公司的五个主要负责人一起参加。这一下惹恼了董事会,他们命令乔布斯立即退休。经过很长一段法庭上的较量之后,有传言说乔布斯放弃了主席的职务,带着商业秘密离开了公司。
1985年,苹果公司销售额达19亿美元,比上一年增加51%,利润达6900万美元,比起惨淡的1984年上升了86%,但市场上已出现了不祥之兆。公司在世界市场上1000美元至1万美元价格的计算机市场占有率在两年时间由19%降到了11%。
在一个以飞速发展著称的行业中,一直为苹果公司提供65%的收入以及大部分利润的苹果—Ⅱ型计算机已经有九年的历史了。公司的利萨机与苹果—Ⅲ号一样失败了。而看好的麦克塔什销量只有公司预计的1/4。
1983年高达63美元的股票在后来的股市萧条期曾跌至14美元,现在勉强在30多美元浮动。总经理斯库雷预计,1986年的销售额只能维持在1985年的水平,但是由于削减了成本,有可能提高利润率。他努力想使自己的产品与已垄断市场的IBM-PC机相容。
整个1995年“苹果”都在探讨同IBM合并的可能,但终因价格争议和其他原因而没有结果。IBM本身刚刚从90年代前三年的不景气中摆脱出来不久,对英特尔和微软在PC市场上的强势似乎也表现出更现实的态度。1995年,IBM又提出明确的“网络中心”战略,PC在其中将扮演什么样的角色,似乎还不十分肯定,在此情况下,IBM决不会贸然付巨资去兼并苹果这么一家处境微妙的公司。
1996年年初,业界又盛传“苹果”与太阳(SUN)公司洽谈合并事宜,最终又是不了了之。太阳的企业规模还不及“苹果”的一半,但在网络计算方面拥有雄厚实力,在电脑进入网络中心时代时,其前景被一致看好。然而太阳的综合实力毕竟有限,要它一口吃下这只大“苹果”,恐怕还是力所不及。
到1996年3月底,有关“苹果”将委身于他人的传言都终止了。阿梅利奥接任斯平德勒出任“苹果”公司总裁,但直到如今,“苹果”公司仍在一系列领域拥有技术优势,但其并未带来市场的扩大,反而越缩越小。面对数十家大小不等的PC厂商围攻,“苹果”到底用什么样的利器来披荆斩棘,现在还看不到明显迹象。
阿梅利奥上台后传出的第一个坏消息是,“苹果”公司于7个月前创办的WORL联机服务宣告终止。年初。“苹果”宣布向摩托罗拉开放其麦金托什系统,展现出它要走开放之路的决心,然而这一步仍然迈得很小,因为摩托罗拉在任何意义上都不是今天PC业界的领头羊,从而不会给“苹果”注入太大活力。
毫无疑问,这是一场不应发生的悲剧。自创办至今,“苹果”公司经历了4位掌门人,而离开的前三位对“苹果”的评价都是消极的。第二任斯卡利说:“我认为任何人都管不了苹果。”
美国硅谷一位有影响的人物指出:“苹果有点像意大利,充满着创造力,也充满着混乱。”
品尝“苹果”,其滋味真是又甜又苦……
但是,“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持续的兴旺发达,需要与时俱进,跟上时代的节拍,而不是要浪漫激情,一意孤行的“匹夫之勇”。
当IBM参与个人电脑市场竞争,市场要求一种通用的兼容的电脑时,“苹果”不审时度势开放其系统,仍然孤芳自赏,自以为是,缺乏临机决断,因时而变的“丈夫之勇”,结果痛失良机。苹果终于落地。
变化创新,永走财富路
“穷则变,变则新”,守旧失败,创新必胜,已经成为时代的潮流。任何企业,任何人,如果停滞不前,不思进取,其结果必定是机失财尽,被时代淘汰出局,只有努力发展,寻求新起点,适应事物与时代发展的特点,才能至于不败,永走财富路。
怎样才算得上是一个不断创新的公司呢?不论答案怎样,柯宁玻璃公司将是这丰富多彩答案里的一例。事实证明,从1851年这个公司成立以来,它的作为就是不断创新的,除这以外,柯宁公司还拥有其他公司的很多股份,红利是它的另一项收入。
柯宁公司开始时只是一个制造特种玻璃——桌上用具、装饰玻璃、药瓶和铁路信号灯的公司。1879年,柯宁公司与通用电气公司的创始人托玛斯爱迪生合作,从事白炽灯光的试验。据说爱迪生选择柯宁公司是慕名而来的,因为柯宁公司作为以研究为基础的公司已名声在外了。到1900年公司基本上是一个出售特种玻璃制品的灯具公司。
在最早进行基础研究的公司里,柯宁就是其中的一员。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艰苦的试验,公司逐步摸索、研制出了派热克斯玻璃。这一下,消费品市场被骤然打开。
实验室还做出了其他的重大成就。例如,柯宁公司的重要创新之一是一种带状机器。在这种带状机器上,热玻璃从连续移动的传带上漏下,同时从下方用压缩空气把漏下的玻璃吹成灯泡。这种带状机器今天每分钟可生产2000个灯泡。正是这种机器,使得电灯泡成为每个人都买得起的东西。
柯宁公司用合资和兼并来保持革新步伐。例如,另外一个从试验室研制出来的玻璃生产方法是“上拉工艺”,即从热玻璃锅里拉出玻璃管。上拉工艺把制造不同直径的玻璃管的大规模生产变为现实,其中小玻璃管像温度计一样细。由这个技术又发展成“纺”玻璃的能力;也就是把玻璃造成纤维的技术,其最终产品玻璃纤维在今天的建筑业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柯宁公司与欧文斯——伊利诺斯公司合资的欧文斯——柯宁公司随后于1938年成立。公司的规模在逐步地扩大,市场竞争力也有逐步加强,产品的种类和质量都逐步呈现出多样化和优质化。
1930年,柯宁开始二氧化硅(玻璃的原料)和塑料的试验。1936年,它试制出了硅,今天在工业和医疗上得到广泛使用,如乳房植入体就是硅产品应用的一个实例。“道”化学公司具备生产和销售该产品的基础,因此又建立了道——柯宁公司。
为美国国防部生产的战争用雷达灯泡的工作,改进了柯宁公司的灯泡成型技术。在此基础上,柯宁公司开发了离心铸造技术。世界上第一个显像管把柯宁公司又带进了电子学领域。昔格纳克斯公司的加入又使柯宁公司朝这一方向更迈进了一步。但进入竞争激烈的电子元件行业对柯宁公司来说,被证明是走得太远了。因此柯宁公司将昔格纳的克斯公司于1970年未卖给了北美菲利浦公司。这样做,可能会使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受到挫伤,可做这样的选择也反映出柯宁领导者的高瞻远瞩。
当然柯宁公司仍然坚持经营电子业务,井且建立了生产电容器和电阻器用的陶瓷生产场所。这一行业和柯宁在光导材料方面的牢固地位为它在电讯业奠定了基础。波导研究开始于柯宁公司,特别是从贝尔实验室获得重大技术秘密后,这方面的研究扩大了。
柯宁公司对于医疗产品采取了同样的作法,革新制造酶用的多孔性玻璃,并利用其替代品孔性陶瓷。柯宁公司也就此进入了生物技术、医疗器械、医疗诊断和医疗服务领域。这里他们与生物技术的先导公司日内坦克合资,同时收购了吉尔佛特实验室、梅特帕新卫生试验室以及堪萨斯城生物所。此时的柯宁已逐步将公司的发展触角施展到各个方面。
当然,柯宁公司并不是十全十美的。例如,他们仍然保持着眼科眼镜的主要制造商的地位,却失去了重要的塑料透镜市场,而后者也是眼镜行业重要的组成部分。
柯宁公司及早地采取进攻战略,同时又设法保卫现有业务。这些转变的结果是使它能够持续发展,1987~1989年其收入增长了100%,达到2亿美元,其股票价格也上涨了一倍。但这些都发生在不活跃的陈旧的玻璃行业。
能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做出如此的成绩,的确是不简单的。创新是一个行业生存的重要源泉,抓住了它就是登上了财富的马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