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你可以借口较忙,遇上对方单独邀约午膳、下午茶等,一概以“忙得不能抽身”为理由推却。凡想诉苦之人,情绪冲动,你一拖再拖,他肯定没有耐性再等下去,这样,你不是可以溜之大吉了吗?
第二,是“装傻”。一个善解人意的人,永远会是一个好听众。但是如果你在倾听时显得心不在焉,漠不关心,牛头不对马嘴,对方也一定会无趣而退,另寻可分担苦恼的人,于是,你无疑就脱离苦海了。
在公事应酬繁忙的圈子里,许多不妙情况是无可避免的。例如在一些商务午餐或晚宴上,许多时候就有以下情况发生:甲与乙有心病,见了面互不理睬,但两人与你皆有一定的交情,必然会上前跟你交谈,互道近况的。
在同一时间,两人分别朝你走过来,怎样好呢?
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装作看不到两人,低下头去捡杯饮品,或整理衣衫,看谁先走到面前,就跟谁说“你好”。既然两人不和,乙若见到甲正跟你招呼,自然会却步不前,那就能够避免二人与你一起的情形出现了。
好了,当人寒暄完毕,说过“拜拜”之后,请尽速主动找乙,忘记刚才跟甲有关的一切,只与乙尽情闲聊。
更糟的情况是,你发现给你安排的座位,刚好是夹在甲与乙中间。遇到这种情形,你怎样做?你最好先发制人,去找主办者,随便说一个理由,请他替你调一个座位。总之,两方面俱不得罪,或者置身事外为妙。
最近,你发现自己处于十分尴尬的局面:两个同事因私事交恶,互不理睬。而你就成了“两边人”,成为两人争着拉拢的对象。
你本来深明公私分明之理,问题却是两位同事弄得混淆不清,致令你有点不知如何是好。
中庸之法是,让一切保持常态,就当什么事没有发生过吧。
更清楚一点来说,进行任务时,心里切莫以“这两人不会合拍,由我去做吧”这样,硬要自己做些不在行的事,令事倍而功半,事情本来应由谁去负责,就让谁去执行吧,以免吃力不讨好,甚至白白惹祸上身。
即使有人不愿意,请提醒他:“这任务一向是你的工作范围,仍由你去处理,效果一定更理想。”
要是对方索性请你代劳,怎么办?不妨表明立场:“我的职责不在此,恐怕对你有害无益,帮帮忙我是愿意的。但重要决策还是由你决定吧!”
左右做人难是个常见的问题。
应付这问题有两个办法。第一尽可能避免陷入需要左右做人的环境。第二个办法是设法避免要“左右做人”时,应当怎样应付。
要避免“左右做人”,第一戒是切要避开介入任何冲突的可能性。
第二戒是要避免采取立场。
第三戒是切忌选择可能陷入冲突的斗争的地位。
第四戒是切忌做任何事的公证人。
第五戒是即使已陷入左右做人之局,也要想办法使出“缓兵之计”,以图脱身。
问题是,尽管要避免左右做人也不绝无办法,但有时仍然逃避不了。而且从另一个角度看,永远避免采取立场做“两头蛇”也大概行不通。
如果真要面对现实,非得在左右之间作抉择时,应当怎样应付?
第一,看清楚左边的人是谁,右边的人又是谁。
古语说:“帮理不帮亲”,此言完全不符合做人的技术原则。按照做人的技术,我们应当“帮亲不帮理”才对。
帮理不帮亲只是个道德问题,帮亲不帮理才是做人的技术。
你的老婆和别人吵起来,你帮谁!谁有理都用不着问了。
除非“帮亲”而这个“亲人”太没道理,因而犯众怒祸延于已,否则会做人的人一定帮亲,因为“亲”是一种长远的利益关系。
第二,看清楚左边的人“高大”,还是右边的人“威猛”。
根据做人的技术原则,我们绝对要向强权屈服(不过,要屈服也不必表面打躬作揖,可以心底里看谁恶帮谁,而帮的时候,总可以说出一番大道理来。)不向强权屈服当然可敬,但你最多成为烈士,受后人敬仰。你要命还是自顾赔了命博取后人敬仰?不用说,你一定要命,继续做人。
有时也会发生“强权”与“亲”的冲突,那就要看两者中哪一个更有长远的重要性了。譬方说,老婆与老板二老之间,老板虽恶,但老婆既恶且亲,便会占优势了。
左右做人的技术,要点其实只是要你在左右之间作一个选择。做人必须有立场,明乎此,左右做人也许并不太难。
要点只是“怎样作选择”
别封死了自己的后路
人和动物有些方面是不同的,动物的所有行为都依其本性而发,属于自然的反应;但人不同,经过思考,人可以依当时需要,做出各种不同的行为选择,例如——学会爱你的敌人。
“学会爱你的敌人”,这是件很难做到的事,因为绝大部分人看到“敌人”都会有灭之而后快的冲动,或环境不允许或没有能力消灭对方,至少也会保持一种冷淡的态度,或说说让对方不舒服的嘲讽话,可见要爱敌人是多么难。
就因为难,所以人的成就才有高下之分,有大小之分,也就是说,能当众拥抱敌人的人,他的成就往往比不能爱敌人的人高大。
此话怎讲?
能爱自己的敌人的人是站在主动的地位,采取主动的人是“制人而不受制于人”,你采取主动,不只迷惑了对方,使对方搞不清你对他的态度,也迷惑了第三者,搞不清楚你和对方到底是敌是友,甚至都有误认你们已“化敌为友”;可是,是敌是友,只有你心里才明白,但你的主动,却使对方处于“接招”、“应战”的被动态势,如果对方不能也“爱”你,那么他将得到一个“没有器量”之量的评语,一经比较,二人的份量立即有轻重,所以当众拥抱你的敌人,除了可在某种程度之内降低对方对你的敌意之外,也可避免恶化你对对方的敌意,换句话说,为敌为友之间,留下了条灰色地带,免得敌意鲜明,反而阻挡了自己的去路与退路;地球是圆的,天涯无处不相逢。
此外,你的行为,也将使对方失去再对你攻击的立场,若他不理你的拥抱而依旧攻击你,那么他必招致他人谴责。
所以,竞技场上比赛开始前,二人都要握手敬礼或拥抱,比赛后也一样再来一次,这是最常见的当众拥抱你的敌人;另外,政治人物也惯常这么做,明明是恨死了的政敌,见了面仍然要握手寒暄每个人的智慧、经验、价值观、生活背景都不相同,因此与人相处,争斗难免——不管是利益上的争斗或是是非的争斗。而这种争斗,在竞争激烈的工商社会尤其明显。
大部分的人一陷身于争斗的漩涡,便不由自主地焦躁起来,一方面为了面子,一方面为了利益,因此一得了“理”,便不饶人,非逼得对方鸣金收兵或竖白旗投降不可。然而“得理不饶人”虽然让你吹着胜利的号角,但这却也是下次争斗的前奏;“战败”的对方也是一种面子和利益之争,他当然要“讨”回来。
“得理不饶人”是你的权利,但何妨“得理且饶人”?
何谓“得理且饶人”?就是放对方一条生路,让他有个台阶下,为他留点面子和立足之地,这太容易做到,但如果能做到,对自己则好处多多。
——得理不饶人,让对方走投无路,有可能激起对方“求生”的意志,而既然是“求生”,就有可能是不择手段,这对你自己将造成伤害,好比老鼠关在房间内,不让其逃出,老鼠为了求生,将咬坏你家中的器物。放他一条生路,他“逃命”要紧,便不会对你造成伤害。
——对方“无理”,自知理亏,你在“理”字已明之下,放他一条生路,他会心存感激,来日自当图报,就算不如此,也不太至毁了对方,这有失厚道,得理且饶人,也是积德。
——人海茫茫,但却常“后会有期”,你今天得理不饶人,焉知他日不二人狭路相逢?
若届时他势旺你势弱,你就有可能吃亏,“得理且饶人”,这也是为自己留后路。
另外,你也得想:你得理不饶人,到底有多少“好处”可得?“大好处”既“大”,何妨也“饶人”,因为这对你的“大好处”影响并不大;至于“小好处”,好处既小,更没有不饶人的必要。因此:
——做事做人,下手不必过重过毒。
——“理”字既明,言辞何妨圆滑。
况且,饶人也是一种快乐。
闯入急流求生存
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意志的最高学府。
每个人都希望得到别人的肯定,这是一种很正常的心理,如果你得到别人的肯定,那就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自己的价值,但是你如果完全将自我价值置于别人的控制之下,这就不值得提倡了,因为这是缺乏独立自主意识的表现。别人说你不行,你就灰心丧气;别人说你还可以,你就十分满意。这种心理你说是不是该调整一下呢?
其实在社交中,我们不可能让每个人都满意。我们要以清醒的头脑认识到,别人不是圣人,有得有失,有好有坏,自己也会有缺点错误。所以不必期望人人都对自己首肯。这样的心理才会使我们不致于自寻烦恼、情绪消沉,也就不会因为别人对自己的否定而忧愁,对自己的肯定而高兴了。社会是复杂的,许多人为了获取利益或其他目的总是揣摩别人的心思而投其所好,八面玲珑地待人接物而左右逢源。
还有一种人,他们每次处理一件事时,首先考虑的就是:我怎么做才能赢得别人的喜爱呢?
于是他就时时刻刻揣测别人的心思,吃自己的饭,为别人而活。结果,他竟茫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去做,自己到底需要什么,陷于一种无所适从、进退维谷的境地,失望并且找不到自我。因为他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有的人,心理基础差,意志比较薄弱,碰到什么事情,刚开始还能坚持自己的立场,但经过别人三言两语轻轻一劝,马上就把自己的原则抛到了九霄云外。例如,四个人在一条桌上搓麻,他们一致同意只图个高兴,不玩钱。谁知玩了几圈,没意思,就说来点小的刺激刺激吧,其中一个人就不干,其他三位死缠活赖说就这一次,下不为例,没办法,玩吧!结果从1块玩到10块,10块玩到100,过了几天,又从100玩到了1000。最后赌瘾最大的竟是开头不愿赌的那位!
其实这位赌客起初如果当机立断就不会有这种后果,正是因为他怕得罪人,怕抹了别人面子,怕扫了别人的兴才一步步滑向深渊。他不管是什么样的心理,想不得罪任何人,又想讨好每一个人,那是绝对不可能的。因为做人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的面子和利益,你对别人太好,别人可能会笑你一厢情愿,根本不领情。你也不可能顾到每一个人,每个人的需要都不同,你越是想让人满意,别人越是认为你有阴谋。
有人以为坚持自我的特点,很难处好人际关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别人乐意与你交往或许正是你的特点在吸引着他。如果一个人,别人要求他怎么样,他就会怎么样,这将是一个没有自我、可怜可悲的形象。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平等自由的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实际上,最受欢迎的人恰恰是那些有独特个性的人,是那些能以积极的心理态度充分表现自我形象的人,是那些不被别人所左右独立自主而又完整的人。
艰难困苦是磨炼人格、意志的最高学府。上天给人们一分困难时,也添给了人们一分耐力和智慧。
所以说我们现在提倡的“自我创造”,就是在突破名利观念的条件下,起码要有“行心如日月,肝胆照千秋”的风范,树立灵活超脱的思想,并不拘泥于事物,大公无私而不呆滞于事情,豁达大度而不束缚于人,器宇轩昂而不拘束于世俗的气象。同时,光明磊落而不用心机,真诚坦率而不耍权术,集义行道而不计较得失,独往独来在天地间,不计较毁誉、成败、生死,向灵境奔驰,如同天马行空,无声无息,无影无迹。坚定理想与信念,以为了国家民族、全人类的幸福而准备牺牲自我,方可有大我所成。
把人相等于天,就能胸怀宽阔,磊落大方,内外晶莹,没有半点杂物,一片风光霁月,一片天理流行,空灵恬淡,一派自然全新的景象。融和无间,逸韵无穷,就能够与天地同化,与天地同参!
郭蒙泉的诗中写道:“近名终丧己,无欲自通神。识远乾坤阔,心空意境新。”“有就像无,实如同虚”,使天下的人士,都能“行走他们不得不走的路,禁止他们不得不禁止的东西”,而“我”介于其中又像没有介于其中,使“我”任其自然。这种境界与用强硬手段得到的,是两码事。
奥马尔纳尔逊布莱德雷是美国著名的军事家,五星上将。他始终牢记父亲的教诲:不屈不挠,富于正义感,正直诚实,赤心爱国,崇尚荣誉。
布莱德雷的童年是随着当教员的父亲在乡间各式各样的原始木屋中度过的。他心目中的英雄便是他那体格健壮、胆识超群的父亲约翰布莱德雷。
奥马尔15岁时,由于父亲突然去世,家道变得贫穷不堪。于是奥马尔也开始干零活——叫卖《莫伯利民主报》。不管家境多么贫寒,奥马尔决心继续完成他的学业,将来还要上大学!
他更珍惜时间,决不虚度光阴,碌碌无为;他博览群书,刻苦攻读,以至于废寝忘食。父亲给儿子造就了这副坚强的性格,培养了他好学上进的习惯,为他过早踏上人生的征途打下了基础。
1910年5月,布莱德雷中学毕业了。他的学业成绩优异,他想接着读大学,日后当律师,但因无钱深造,不得不打消这个念头,放弃学业。他来到沃巴什铁路上,在锅炉车间帮助修理蒸汽机,虽说工作辛苦,但那里的工资待遇较高,每月大约可挣40美元,照这样干上一年,便可凑足上大学的学费。那年夏秋之际,布莱德雷的母亲同一个贫苦的农夫结了婚,这事促使他下决心把一切家务都置之度外,再也不用担心他离家后母亲的生活,上大学成了他唯一的奋斗目标。一天,他听别人讲起位处纽约州的西点军校,这所学校不仅免费,而且每月还发少量的零用钱。不过考生要争取到国会议员的提名选派,才能同别的考生竞争。布莱德雷动了心,回家后他越来越觉得西点军校好像就是专门为他这样的穷人设立的。他想象自己穿上军装、肩扛步枪的威武雄姿,不禁哑然失笑。他立刻工工整整地给密苏里州的议员威廉M拉克写了一封信,坦诚地表明了自己想上西点军校的愿望。由于他的请求,沃巴什铁路当局居然慷慨地给了他赶赴考试的假期和免费车票,这样他便来到了杰斐逊兵营报考西点军校。
紧张的考试进行了四天,每门学科考四个小时,几天下来,布莱德雷累得精疲力尽。对自己只复习了几天功课便想上西点军校,他并不抱任何希望,所以回家后他又继续在锅炉车间工作,直到有一天收到西点军校录取的那份电报。一切都来得那么突然,布莱德雷连忙收拾行装,向亲友告别的时间都没有了。他带着手提箱和他的全部财物——皮夹子里装着的100美元现钞,匆匆赶往西点军校。
富有田园风光的西点军校四面环山,校园里哥德式的建筑俯瞰着哈德逊河,布莱德雷在这里受过四载寒窗之苦,军校生活不仅留给他美好的怀念,并对他以后一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