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美国在日本扔下两颗原子弹后,美国新闻界一个突出话题是猜苏联有多少原子弹。当苏联外长莫洛托夫率代表团访问美国时,在下塌的旅馆门前被一群美国记者所包围,有记者问莫洛托夫:“苏联有多少原子弹?”莫洛托夫绷着脸说:“足够!”这样的回答避其话锋,保守秘密,同时又显示了苏联人民的自尊和力量。
十四、改变话题法
如不愿回答别人向你打听的事情时,可用巧妙变换话题的方法,让对方处于被动地位,从而改变意图。
一段时间,由于台湾当局采取军事行为,造成海峡两岸局势紧张。在一次外交场合,一名外国记者有意发问:“请问,对台湾问题,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后措施是什么?”
我外交人员冷静地答道:“请阁下相信,我们最终会解决这个问题的。而我倒真有点担心,如果贵国反政府运动继续发展下去,贵政府是否具有维持现状的能力。”
这样的回答,有意改变话题,达到巧妙拒绝的目的,而且语带讥讽:本国政府连现状都难以维护,你还是多关心关心本国的事情吧!这样就把握了主动权。
十五、暂退让一步,再伺机推托
冯至是某教育局的人事科长,经常处于矛盾的包围之中,上级的话他不得不听,违心的事也要办,下边的事不敢应,一应就是一大串,他的官当的苦不堪言。
在他极其苦恼时,一位智者提醒他,面对矛盾,你何不采取回避锋芒的办法,这能使你得到解脱。这使冯科长茅塞顿开,连叹自己以前太笨,以致得罪了一些上级。
掌握了这一处理矛盾的秘诀,冯科长坦然多了。
一次,刘副局长让他想办法将其自费毕业的侄子安插到某中学去。这不符合政策,让冯科长很为难,因为一旦出现问题,承担责任的是他,而非刘副局长。这时他想起了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的退让之法,便小试牛刀。
冯科长对刘副局长说:“好,我会尽心为您办这件事的,你让你的侄子把他的毕业证、档案材料给我送过来。”
刘副局长的侄子来了,但只有档案材料,没有毕业证,因为他虽读完了两年学制,但学业不精,自学考试才通过了七门,哪来的毕业证,冯科长让他先回去等候通知。
过了几天,刘副局长又过问这件事情,冯科长先说了说他侄子的情况,随后说道:
“刘局长,你说话算数,你给那所学校的校长谈谈,只要他们接收,我这就把关系给开过去。”
刘副局长从冯科长的话里显然已听出了弦外之音,只好说:
“那就先放放再说吧。”
冯至对刘副局长没有采取直接对抗的方法,而是欲擒先纵、回避锋芒,达到了保护自身的目的。
官场上的矛盾、冲突、痛苦,使大部分人都会处于战争状态。用欲擒先纵的办法,回避锋芒,不直接对抗,能让你的心灵自在、祥和,矛盾也会在迂回曲折中得到妥善解决。一旦回避了锋芒,你就会发现事情原本可以很简单。识时务者为俊杰,当你处于矛盾的漩涡中时,当你处于矛盾的焦点时,你不妨暂退让一步,再伺机推托。
十六、使你的拒绝温柔而不可抗拒
乌尔伦伯瑞是一位图书推销商,常常挨家挨户地推销他的图书。日积月累的经验教会他怎样把书卖给那些并不打算买的人。他有一副好嗓子,音色浑厚,而且他说话也很讨人喜欢,常常逗得人们哈哈大笑。他衣着干净整洁,穿着讲究,属于那种人们一见到他就会立刻喜欢上他的人。这一点他心里是十分清楚的。简而言之,他是一个成功的推销员。
今天,他来到一户人家推销。他左手拿着一大本书,右手推开大门,满脸堆笑地穿过花园小径,来到主人的房前。他摁了一下门铃,过了好一会儿,一位小姐开了门,满脸惊奇地看着他。让他感到遗憾的是,这是一位未婚女子,因为她手上没戴戒指,但她也许有位弟弟或者表兄什么的喜欢读严肃书籍。
“早上好,小姐,”他说,“我想你也许有兴趣买一本《世界历史》。这套书一共有十二本,我拿出其中的一本让你瞧瞧,里面的插图漂亮极了……”
“实在对不起,”她打断道,“我正在做饭,没闲功夫来谈论历史。我得马上回厨房看看。”不等他回答,她就把门重重地关上了。
这次谈话如此快就中断了,着实让伯瑞吃了一惊。他不愿意这么早就被赶走。他绕着房子走了一圈,然后敲响了后门。开门的仍然是那位年轻的小姐。
“又是你!”她尖叫道。
“哦,”他说,“你刚才告诉我你在厨房忙得不可开交,所以我只好不嫌麻烦绕到后边来。也许你会让我坐在厨房里,然后你一边做饭一边听我讲这本优秀历史书的一些内容。这本书很重要,也很有用。如果你不买的话,会后悔的。”他咧开嘴一笑露出雪白的牙齿来。
她“呀”了一声,然后说,“如果你愿意的话,可以进来坐在那边。”她指着那把椅子,又补充道:“但是,你会白费时间的。我对历史毫无兴趣,再说我也没钱买书。”
伯瑞坐下来,把手中笨重的书小心翼翼地放在饭桌上。当然,多售出一本书,就意味着他的利润也将增加一些。他有信心劝这位小姐买一本。当她在做饭时,他就用他那迷人的声音向她讲述着拥有这本书的所有好处,更没有忘记提醒她,这书很便宜。
“等一等,”她突然打断他,随后离开了厨房。他听见她在屋里的什么地方开抽屉。不一会儿,她回到了厨房,手里拿着笔记本和铅笔。她放下手中的活,与他一块儿坐到了桌子边。
“请继续讲。”她说。
他又开始讲起来,她则一边听,一边认真地记着笔记,中途还不时叫他把刚讲的重复一下。见她如此有兴趣,伯瑞简直有些大喜过望。他又暗暗地思忖起来,其实劝人们买他们不想买的东西是多么容易啊!最后,他结束了自己的谈话,关上书,问道,“你觉得怎么样?你难道不认为买一本是明智之举?”
“哦,不!”她吃惊地说,“一开始我就告诉过你,我对历史不感兴趣,当然不打算在一本历史书上花大量的钞票。”随后,她打开后门,并做出一个请的姿势。
“但你为什么要做笔记呢?”伯瑞问道。
“哦,”她回答道,“我弟弟与你是同行,他也是挨家挨户去推销他的书,但一点也不成功。所以我记下了你说的有些话。你太聪明了,我将把这些笔记拿给他看。他就明白了下一次去推销的时候该说些什么了。这样他也许会赚更多的钱。实在太感谢你了。我真高兴你今天能来。”
伯瑞站在那儿,呆若木鸡。
十七、面对死皮赖脸地纠缠,态度必须强硬果断
启功先生是当代著名书法家、大学教授,又是前清
皇室的亲戚,是一位炙手可热的大名人。因此,登门造访的人总是接连不断,简直踏破了门坎。
直言不讳地说,到先生家的人虽多,但纯为探访而不有求于先生者,却是非常罕见的。
求的内容,大致有二:一是举办某某活动,欲请先生光临、捧场;二是求先生挥毫写字,用先生自己的话说则是:“将白的写成黑的”。其实这都顺理成章,先生名头太大,在活动中一露脸,立即大群记者一拥而上,电视转播,报纸载文,举办者脸上添光,知名度鹊起,有极高的社会效益;而字,一则具有高度艺术价值,挂于客厅中可临摹,可欣赏,可炫耀,二则虽人人都不会公开承认,但私下里一致认同,可卖大价钱,是为可居的奇货,能获得可观的经济效益。
试想,如果对这些人一一照顾,个个给面子,老先生岂不是要累死?那些人个个都有一套死缠硬泡、登鼻子上。脸的功夫,委婉的拒绝是不顶用的。因此,老先生有时对他们毫不客气,干脆直爽地将其拒之门外。
一日,电话铃声忽然大作,启功先生正处理文稿,犹犹豫豫本不想接,但打电话的人极有耐心,先生又恐是老朋友或公家部门打来,接了,一问对方姓名,并不认识。问何事,对方称先生曾为某书题签,现该书已出,欲明日亲自送来。先生当即说:
“谢谢。不过这样的小事,你也不必跑了,通过邮局寄来即可。”
对方不干,非要前来,称为探望。先生解释道:
“我现在很忙,身体又不大好,你来我也无力接待,请原谅,书还是寄来吧。”
对方不肯,先生索性挑破窗户纸,单刀直人,问:
“你说你还有什么事吧。”
对方说:“没事,就是想看看您。”
先生答道:
“你既然那么想看我,也行。我给你寄张相片去,你可以从从容容地看。”
此人仍不罢休。几个回合之后,先生被逼到“墙角”,于是说:
“好吧,你明天何时来,说个点儿。认识不认识我这儿,就在大门口,你也不用进我的门,你不是就为看我吗?咱俩就在门口对着看,你看我,我瞧你,你要近视,带上眼镜,我也带上花镜,好好瞧瞧你。看半个钟头,够不够,若不够,看两个钟头也行。”
对方听先生动怒,又拉出一张“虎皮”,说先生的某某老友也要同来。
先生再一细问,对方又说先生的这位老友前些日子出差在外,不知明天能否回来。
先生气得不得了,干脆挂上了电话。
启功先生这种果断拒绝的策略是非常值得赞赏和效仿的。固然,一开始即斩钉截铁地说“不”,委实不妥,然而,不要因此而放弃表示拒绝的权利。即使这样做会破坏他人对自己的期望或好感也在所不惜,何必勉强自己成为偶像型的人物呢?毕竟,办不到的事终究还是办不到。先把这一点搞清楚,然后尽早设法向对方恳切地、表白,才是真正的相处之道。
也许如此一来,请求你的人可能会暂时表现出失望,但总比中途反悔要好多了。所以在考虑答应对方的请求前,应先仔细盘算自己能力是否能及,如果答案是否定的,不妨想想:一旦失约后对方对自己所产生的不信任感将如何,那么即使很难做到,也势必得鼓起勇气将之拒绝。
拒绝别人的禁忌
(1)忌与对方套近乎。
给人以“敬而远之”的态度,比较容易把“不”说出来并说得较好,或者说,对方试图与你套近乎,你要保持头脑清醒,以免做了感情俘虏,给对方可乘之机。一般说来,见一次面就能记住别人名字的人,常容易与人接近,故此,在交谈中不断称呼别人名字,并冠之以“兄”、“先生”等常产生亲近感,那么,反过来你想说“不”时,便应杜绝这种亲密的表示,即对方的名字一概不提,这样加大对方心理距离,容易说“不”。还有谈话时尽量距离对方远些,使其不容易行使拍、拉等触动性的亲密动作。据心理学家研究,“触动”是很容易产生共同感受的,故想说“不”时应注意避免。另外,也最好不要触摸对方递出来的东西。东西也和人一样,一经“触摸”也会产生“亲密感”,想要拒绝就不容易了。
(2)忌用借口来拖延说“不”的时机。
有些人觉得不便说“不”,便随便找些不值一驳的理由来暂时搪塞对方,以求得一时的解脱。这个方法并不好,因为对方仍可以找理由跟你纠缠下去,直到你答应为止。比如你不想答应帮他做事,推说:
“今天没有时间。”
他就会说:
“没有关系,你明天再帮我做好了,事情就拜托你了。”
又如你不想要对方想转让给你的一件衣服,你推说:
“钱不够。”
那么对方会说:
“钱以后再说好了。”
就把你轻易应付过去了。或者你不愿意跟对方跳舞,推说:
“我跳不好。”
那么他一定会说:
“没关系,我慢慢带着你跳好了。”
因为这些都是小小的谎言,一经反驳,你定有所慌乱,“不”的意志便很难贯彻了。所以对付这种情况,你倒不如直截了当地用较单纯的理由明确地告诉对方:
“你托办的这件事办不到,请原谅。”
“这件衣服的颜色我不喜欢,很抱歉。”
“我已经另约了舞伴,不能跟你跳,对不起。”等等。
这样虽说显得生硬些,但理由单纯明快,不给对方有机可乘,倒可以免除后患。
与人沟通巧点子
提高口语发送能力
口语发送能力,即说话时对语言的速度节奏、声音的高低、声音的轻重大小、语流的顿挫断连的控制和变化能力。它是语言形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果一个人有较好的声音造型,不但发音明亮悦耳、字正腔圆,而且还能随着交际的内容、场景、双方的人际关系的不同,有高低抑扬、快慢急缓、强弱轻重、顿挫断连、明暗虚实等多种变化,其声音就具有强烈的音乐旋律感和迷人的艺术魅力。
怎样才能提高口语发送能力呢?
(1)要发音准确,吐字清楚。
读错字或发音不准,会闹出笑话,毫无魅力可言;吐字不清,含含糊糊,使听众感到吃力,也会降低其接受信息的信心。
(2)要注意声调和语调。
声调即单个词的调子,语调即贯穿整个句子的调子,两者决定了声音的高低抑扬。语调可分为降调和升调两种基本类型,随着句子的语气和表达者感情的变化,可以变化出其他多种类型。语调有区别句子语气和意义的作用。如“你干得不错”说成降调,是陈述性句式,带有肯定、鼓励的语气;说成升调,是疑问性句式,带有不信任和讽刺的意味。在谈话时应注意把握语调,以增强吸引公众的魅力。
(3)注意语言的速度节奏。
人们说话时,影响速度节奏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内心情绪的起状变化。速度节奏的控制和变化一般要通过音调的轻重强弱、吐字的快慢断连、重音的各种对比以及长短句式、整散句式、紧松句式的不同配合才能实现。我们应掌握这些规律,做到快慢适中,快而不乱,慢而不断,增强语言形象的美感。
此外,提高口语发送能力还应注意说话语气,从语言的音强变化等方面来改进语音形象。
精心遣词,注意声调
一、简单、明确是沟通的重要工具
比如上司要你报告前几天的工作情况,你能像下面这样回答吗?
职员:“前几天我重病在床。”
上司:“什么,你没去那家公司?”
职员:“后来,我托小王去办。”
上司:“他做得如何?”
职员:“他由于有事外出。”
上司:“还是没办……。”
职员:“不,我强撑病体,去那家公司,见到经理。”
上司:“快说呀,怎么办?”
职员:“他不愿接受我们的条件。”
上司:“啊!”
职员:“但是……”
上司:“滚出去。”
是的,如果你在紧张情况下一再拐弯抹角,吊人胃口,只会落个滚出去的下场。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学会简捷是必过的一关。
简洁精炼是以最经济的语言手段,辅出最大的信息量。在公关交际中,简洁精炼的语言常常能比繁杂冗长的话题更吸引入。它体现出说话人分析问题的快捷和深刻,是其认识能力和思维能力高超表现;它能使听者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较多的有用信息,有助于博得对方的好感;它是说话人果敢、决断的性格表现。自信心强、办事果敢的人,其语言是简洁精炼的。这一语言风格也是时代风貌的反映,现代化社会节奏快、时间观念强,说话简洁会给人一种生气勃勃的现代人的感觉,尤其为人推崇。所以我们要努力培养自己的简洁精炼的言语风格。
①头脑里要库存一定量的材料,并且临场交际要善于选用恰当达意、言简意赅的词语来表达思想,不要让一条简短的信息淹没在毫无意义的修饰成分、限制成分和无谓的强化成分之中。
②要抓住重点。说话时,要使语言中心突出、切中要害,不要东拉西扯、言不及义。
③要理清思路。说话前,对于自己要表达的思想先要非常清楚,要安排好结构,条理连贯,层次分明,同时注意平定情绪,保持情绪稳定,这是理清思路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注意语言用字的魔力
用对了字眼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