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妍清走后,宁云心中百感交集,无心吹笛也无心再练武,抬头望向夜空,只见上弦月已过头顶,想起适才柳妍清说起今日是七夕佳节,可在这儿却看不到银河,也看不到牛郎织女星。
宁云环顾四周,看到白日里自己想要攀爬的崖顶,正好挡住天的另一边。他心有所动,既然无事可做,不如攀上崖顶看一看。
他初上青龙峰时,武功低微,即便想上崖顶,也全无途径,无计可施。如今虽然仍无内力,但逍遥御风的轻功已是熟练无比,想来即便有什么意外,凭借轻功也当能保性命。
此念一起,宁云立即跃跃欲试,当下展开逍遥御风轻功,便向崖顶攀援。逍遥御风本是柳不忧所创的一门绝顶轻功,此时配合“逍遥九式”和“自在九式”中的招式击打崖壁,陡然上得十余尺,只觉身法之轻盈、手足之敏捷,连自己都惊讶不已。
小试即成,顿时信心大作,手足并用之下,只半顿饭功夫,已攀至崖顶。
崖顶青草漫漫,长满不知名的奇花异草,氤氲袭人。天色已晚,宁云没有四处走动,只是来到一空旷处,躺了下来。
望向星空,在这至高之处,终于再无阻碍。他曾读过“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的诗句,如今看向天顶,果然看见两颗明星,隔着银河遥相呼应。
宁云心道:“以前在秦淮河听闻牛郎织女的故事,总为他们一年一会觉得惋惜,可说书人又讲过这天上一天,地下便是一年,说将起来,织女其实天天能见牛郎,而牛郎才是一年见一次织女,如此看来,这上天其实好不公平。”
想到此间,一个粉红的身影又出现在他脑海中,想到莫依被带走时撕心裂肺的哭声,一阵感叹,这牛郎织女一年一会,而如今自己与莫依分别一年,不知又要何时才能再见。
宁云摇摇头,渐渐睡去。
这一夜,他做了一个梦,梦里有一张俏丽的脸庞,在一片虚无中若隐若现,仔细看去,却分不清到底是莫依还是柳妍清。
醒来时天已大亮,宁云起身拂了拂被露水浸湿的衣衫,这才放眼往四周看去。昨夜在月色下看不分明,如今再看,竟被眼前的景色震惊。
如今已是七月,可这峰顶却长满各色花草,被露水洗涤过后,发出微甜的气息,馥郁之气沁人心脾。宁云突然想起“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的诗句,顿觉用来形容此处再合适不过。
往前走去,又见一个小潭居于正中,宽不及三丈,几颗松树长于潭边,潭水沿着一道小沟直去崖边。宁云心道:“原来我修炼的洞口看到的瀑布竟是这么一个小潭流出的,天地造化之功莫过于此。”
顺水流走到崖边,果然是瀑布口,宁云站于瀑布之测,云雾之下,逍遥岛景色依稀可见,几座山峰与青龙峰遥相呼应,高低相差仿佛,墨绿之色充盈眼前,只有柳不忧所在的主峰直插云霄,已看不清峰顶。
瀑布边上生长了一从淡黄色的花,煞是好看,宁云还未走近,一阵浓郁的香气袭来,片刻间便觉得头昏目眩,神魂离窍,浑然不知身在何处,身子竟如折翼之雁般向瀑布下坠落。
当此时,宁云蓦然惊醒,只见自己已在云雾之中,仍不停下坠,当下运起逍遥御风身法,强使身体往崖壁靠去。只听“唰”的一声,已穿过瀑布,落在崖壁内一块坚石之上。
“那花有毒!”宁云心念刚至,便觉神魂飘荡,眼前漆黑一片,昏死过去。
也不知过了多少时候,宁云醒转过来,发现自己仍身在瀑布之内,四肢百骸全然无力,脚下仅有一块突起的岩石,一个不慎便有失足坠崖之险。他不敢大意,紧靠崖壁,稍微舒了口气,却一动也不敢动。
又过一阵,待心神平静,宁云将手伸向瀑布流水,寒水入手,精神为之一振,这才仔细打量周围情形。眼下自己身于瀑布之内,若想脱困,要么重新攀爬崖壁回到崖顶,要么往下到瀑布落尽处。
宁云略一思索,便打定主意往上攀爬。昨夜用逍遥御风轻功到崖顶时,轻松自如,而此时身上无名之毒还未散尽,手足乏力,只得一寸一寸往上爬。
好在崖壁并不光滑,不时有突起的石头可供支撑,偶有些许藤蔓垂于壁上,因此虽说吃力,但也能顺利往上。
过得一炷香时间,眼看距崖顶不足丈许,宁云惊奇地看到身旁竟有一洞穴,洞口仅有一人大小。这洞口被几条藤蔓遮挡,又在这瀑布之内,在外根本无法发现。
宁云拨开藤蔓,身体一侧,立时进了洞穴,往前走去。
这洞穴四壁皆是青苔,越往前走越开阔,又行了半炷香时间,来到一开阔处。眼见这洞中竟有一处座台,乃是由洞中藤蔓盘绕而成,天然恣意,显是自然形成。令人震惊的是座台上竟有一具骷髅,身上衣服也已腐朽。骷髅坐姿端正,隐隐透出一丝威严。
在座台旁还有一张小几,放着一只香炉,一只木盒,一套笔墨砚台和几副竹简,砚台边还有一堆书册已有些腐烂。
宁云走到小几旁边,细细查看,见竹简下处落有“青云字”字样。宁云看向骷髅,心中震惊,心道:“这莫非是前任岛主柳青云的遗骸?”
宁云错愕之下,心意一转,心道:“我初上青龙峰时,王执事说历代岛主都是在我修炼的洞穴处闭关修炼,为何这柳青云竟死在此处?王执事曾言道柳青云在二十年前闭关三年后不知所踪,想不到竟已死在此处。”
宁云拿起竹简,仔细看去,只见竹简上书道:“吾闭关数年感悟通天,本一无所得,偶然觅得此处,竟觉此处暗合天地元气,身于此间,与通天境界的隔阂有所松动,遂在此闭关晋级通天。然天道浩然,我辈力有不逮,通天境界竟如水中月镜中花,难以参悟。今经脉尽断,枯朽之躯只待身死。此处隐秘至极,恐难寻到,后人若寻至此,可将吾身葬于此处,秘而不发,不可告与他人。盒中有吾至宝造化石,以此石修炼,事半功倍,若神功有成,万望照拂吾子不忧与逍遥岛一二。青云字。”
看到此间,宁云一阵唏嘘,想不到柳青云竟是在此闭关走火入魔而死,此处着实难寻,因此二十年来逍遥岛中竟无人知晓。
只是不知柳青云为何不愿将自己身死的消息透露出去,宁云紧锁眉头,略一思索便豁然开朗,心道:“这柳青云走火入魔而死,此事并不光彩,若是传将出去,于名声不利,况且当时柳不忧武功未成,逍遥岛还需柳青云来震慑敌人。”想到此处,宁云摇摇头,忖道:“可惜柳青云没有算到,没过多久逍遥岛还是被大至岛所攻,险些灭门。”
想通此事,宁云决定待两年后自己下山,或许可将柳青云身死的消息告知柳不忧。
宁云放下竹简,绕过小几,来到柳青云遗骸身边,颔首一拜。随即伸手打算将遗骸搬下,寻地安葬。谁知手刚碰到骸骨,这骸骨竟应手而裂,瞬间倒塌,只留下一摊碎末。宁云骇然:“这走火入魔也太过骇人,竟不只经脉寸断,连全身骨骼也化为粉末。”
一阵忙碌后,宁云已将柳青云骨灰安葬在洞中,这才回到座台前继续翻看竹简。这第二副竹简记录了造化石运用法门,原来造化石是柳青云早年偶然觅得,此石天地造化所生,修炼时,只需将自身内力注入此石,几番运转,便有双倍内力还到自身。
宁云拿起小几之上的木盒,只觉入手沉甸,打开盒盖,一枚青色石头躺在木盒之中。宁云心道:“这造化石莫非果真如此神奇,若是如此,难怪柳青云能修炼到大道境界,只是我全身毫无内力,又如何将内力注入其中?”
想到自己虽得了造化石,却无法使用,宁云颇感失落。昨日王执事试炼三剑之威赫然眼前,若自己内力有成,必能接下第三剑,而如今却对这内功修炼仍是毫无办法。
宁云摇摇头,放下木盒,伸手又在书册中翻找。
许是洞内太过潮湿,顶上书册皆已腐烂,只有最下面几册尚能看清字迹。宁云拿出一本薄薄的册子,只见暗绿色的封皮上写着四个篆字,乃是“逍遥札记”四字。
宁云翻开册子,扉页上写道:“所谓有形化无形,无形窥大道,大道可通天,吾穷毕生之力,终入大道境界,然通天之路,太过虚幻,焉知有无?”
读到此处,宁云心中明了,这必是柳青云所留笔记和修炼心得,应是他刚入大道境界时所写。宁云大喜,连忙往下翻看。自习武以来,除偶尔与柳妍清交流外,大多时候他都是自行参悟修炼,眼下有柳青云笔记,说不定能有所得。
翻至第二页,只见册子上写道:“凡习武者,以招御敌,以实击实,招式流畅,内力通直;夫有形者,千变万化,诡变离奇,实实虚虚,虚虚实实;夫无形者,草木为剑,招化无形,随心随性,自在惬意。”
宁云心道:“原来江湖上流传的有形、无形境界,竟是如此解释,哪怕我悟出逍遥九式和自在九式,也不过应了千变万化,实实虚虚的境界,难怪只能接下王执事两刀。想来就算我内力有成,也不过还是有形境界而已。”
宁云长叹一口气,又翻至第三页,只见上面写道:“吾之道,动则如鲲鹏水击三千里,扶摇九万里,静则如清风拂山岗,明月照大江。是时,列子御风而行,乘天地正气,御六气之辩,此谓之逍遥,谓之大道。”
翻至此处,宁云又忖道:“若说这无形境界中讲到草木为剑,随心随性已经让人难以琢磨,那柳青云所说的大道则更是离奇,表面上皆是《逍遥游》中所说,内中似又暗藏玄机。”
宁云放下册子,站起身来,发觉不知何时自己所中之毒尽已散去,想到在此呆了不知多久,不如先回修炼的山洞,以免被人发现。
出得洞来,天还未黑,宁云施展逍遥御风轻功,穿出瀑布,几次起落,已回到自己修炼的山洞,回头望向瀑布方向,果然无法看到瀑布后的小洞。
想到今日所见之事,实在太过意外,宁云摇摇头,转身进了山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