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放眼望去,书架上满是老旧的书,随无尘埃敷面,但却少有人动。
书架上有纸质、玉简、不知名的兽皮为书,还有木简。
林志心中不由一动,动手拿起架上木简看了起来,简上刻写符箓之道为书名。
林志精神一振细细看去,一会后,不由点头不语,想是对符箓二字有所得。
原来,符箓之道最早源于太古九州初立时,具体由于年代久远书中少有详情。
此书成于中古仙魔分立时,现传符道源于三仙岛,故称三仙符道,且符箓之道是符道与箓道的合称,两道功能相似又不同。
至于箓道书中言传于上古方丈岛、太一教。乃神之箓。
东皇太一自称为神,世间有人有求于神者,乃赐神之箓,一日三拜九叩供奉于上,到用时请神放之于外,可制外敌。
箓者,神之目录也,有山河地理之神,有群星斗宿之神,有风雨雷电等气象法则之神。
相传,太一教有神八百,各不相同,神兵神将无可尽数……,林志看到此处不可置信,若真如此,那还有如今这九州动荡、仙魔分治之局面,想来是书中多是夸大其词,不禁摇头不已,荒诞可笑。
神之目录者,就是刻神之神态,重意不重形,辅之以神之名录,所掌法则阶层之大小所画,倒是与林志所学佛门观想图有些相似之处,林志不禁有些兴趣。
可照印神于世间,法力不一而同,有些是自身力量的十分之一,有些却是与自身力量无异。
最早大胤王朝称太一教为国教,以人间信仰和香火为供奉,宗庙中也多有供奉神箓。
后来不知出了什么变故……,废国教,灭神箓,史称灭神之变,已至于如今世间不知箓为何物。
在看符道,三仙符道各有其能,不可统一化之,书中未言三仙符道各有何能。
由于前有灭神之变,后有仙魔分立,中古时三岛稳世不出,后统由玉虚宫把持,现有符图七卷,为符道之根本,万物之至理。
玉笔、兽皮、朱砂为符道三宝,乃仙门珍贵材料所制成。
符之一道,简而化之就是将自身对天地至理的感悟画出来,悟天地之理,挟天地之势。
感悟越深,威力越大,这也是符道中自身之感悟,还有一种是原原本本不带自身一丝一毫的把天地至理画出,使天地的力量映于符纸,放之于外,以期达到克敌之物。
符图七卷便是后一种,是原原本本的天地至理。
至于黄甲力士,只是符书变化之道,是对练气一道的自身感悟,有强有弱,全看画符者自身对于练气一道的感悟。
符成之后,渡入灵气,灵气不增不减,不损不坏,周而复始,除非外力,不然很难损毁。
这里对符笔、符纸、符墨是有要求的,若符纸是凡间普通的纸,那怕是连下笔都难,因为自身承受不住外力的承负。
若是符纸是凡间荒兽之皮,不用于斗法之途,可保十年之期,只至兽皮自身灵气耗尽。
若是仙门专用符纸,不用斗法之途,可传千年万载只等符纸灵气耗尽。
正所谓:
“天地万法映世间,
一束灵光点苍穹。
笔下生法化灵纹,
聚气化灵入此符。”
……,
林志摇头叹息,不看此书,他也不知符箓之道还有这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
天地好大,等着他一步一步去求索未知的秘密,万载修行他也只踏出了半步之遥。
林志放下手中之木简,他已看完,心从敬畏小心的放在书架上,以待后来人启迪,转而又拿起一本符道大全的玉简看了起来。
里面有如何制符,如何用符,乃至各种符不下十余种,黄甲力士符赫然在列。
时间如梭,已是怱怱三日已过,林志看的入迷,耳边钟鸣声响彻月芦,他这才醒悟过来。
想是已到雍豫州交界中阳城了,合书打坐,捎做休息,这才起身,把炼丹书籍放回原位。
各派弟子俱已到齐,不多时,各派仙长也已出关,十去其一,万兽门因在凉州南部,早在离陇阳城没几天便南下带着袁虎去了万兽门。
仙乐琅琅,空中月芦缓缓降下,不一时便到一座由小到大的粉红宫殿旁,大致一想无外呼是合欢教的飞行法器。
粉红宫殿旁又停一大山,状若五指相聚,不知何名,山中飘来药香阵阵,应是药王山。
山旁又有白云层叠,霭霭而行,烟云盘落,隐约露出一角,形如石门,上刻护法罗汉,不知其号,朦胧间,一会又掩盖其中,叫人不甚好奇。
各派仙长似口吐真言,又似不曾开囗,只见玉虚宫仙长手执拂尘做一稽首,各派依次还礼,合欢、灵蛊、药王、千音四派仙长出首。
只见仙长们踏空而行,每踏一步有紫莲化生、有玉阶生成、有灵芝作台,不一而同,各派新招弟子紧跟身后。
林志看的目不暇接,合欢与灵蛊同行一路,钱恒在前,莫成居中,灵蛊女弟子女呙在后,几人依次踏紫莲而上,直通粉红宫殿。
一路华容脚踏灵芝而去,又见那钱怡足踩玉阶渐行渐远,隐于白云虚幻处,如梦如幻。
仙音廖廖,繁华落尽,暮鼓晨钟,悠悠已是半年之久,林志坐文月芦之头,此时又是紫阳复生。
林志体内灵气运行一大周天后,这才收功而起,省视自身,自觉这几日周遭灵气充足,想那天下灵气兴盛者莫过于青充二州。
莫不是到了青州境内,一想到此林志心中不免心情有些起伏,这半年他依着寻气法决练化灵气,初时只能练化一股灵气,现在一日便可练化十余股灵气,不出意外,有此灵气相助,他突破练气二层只在这几日间。
半年的时间,林志不是在打坐练气就是去书阁中翻阅古籍,不说全部看懂,但也看的七七八八。
他看的书甚杂,凡间武学,佛道典籍,旁门左道无一不包,书阁已无他所看之书,像无渊、王超、朱旭、赵元几人,多数都在练功,偶然一见也是点头之交,少有交际者。
林志也省的一翻应酬,虽说一天枯燥乏味,但也在一点一滴打磨他的心性,他人又何尝不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