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陕西省临潼县城东7.5千米,有一个被世人赞誉为“世界第八奇迹”,“世界最雄伟的地下军事博物馆”的中国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它吸引着中外旅游者,也吸引了几十位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的到来。秦始皇兵马俑坑的浩荡气势,显示了秦始皇统一中国以后,作为一个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其国势的强盛,经济的发达,文化艺术繁荣的一斑。
秦始皇兵马俑是1974年一群农民挖掘大口井时发现的,经过考古工作者的发掘整理,于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建成对外开放。全馆占地13.3万多平方米,以三个坑为中心进行博物馆的配套建筑。建在一号坑上的保护性展览大厅,建筑面积1.6万余平方米,南北72米,东西230米,建筑高大宏伟。
三座坑共8000多陶兵马俑,组成了秦始皇时气势宏大的军阵排列。一号坑是它的主体,6000多件兵马俑呈长方形列阵,前面是三排210个武士组成的前锋,后面则是步兵、马和战士相间组成的38路纵队,其两侧及后面各有一列武士向内而立,可能是护卫。陶俑、陶马与真人真马的比例、大小都很接近;它们不同的装束和军阵中的位置,显示了各自的等级和兵种,有将军、有中下级军官,大量的是兵卒。除步兵俑外,还有不同装束、姿势各异的骑兵俑、驭手俑、车士俑、铠甲俑、战袍俑、立射俑、跪射俑等。陶俑的制作十分精美,古代雕塑家们运用高超的技艺,塑造了古代秦军将士们不同的表情和内在的性格。将军的神态威武庄重,士兵们有的机敏和悦,有的凶悍勇猛,有的面部造型还显示了西北少数民族的特征。出土的陶马昂首挺立,四蹄矫健,结构严谨,与威武的将士相配合,使人感到了昔日秦军的赫赫声威。
二号坑面积6000平方米,此坑由步兵、骑兵、车兵组成,共约有陶俑、陶马千余件。三号坑较小,仅520平方米,可能是整个军阵中的指挥部。陈列室里展出了出土的万余件金属兵器中的一部分,大多为青铜制造,有剑、戈、戟、铍、殳、吴钩、弩机、箭镞等,其中吴钩和铍是首次发现,填补了古兵器的空白。出土的青铜剑,埋在地下2000多年,至今仍不锈不蚀,闪闪发光。经电子探针等分析,其表面有一层约10-15微米的含铬化合物的氧化层,具有很强的抗锈蚀功能。这种工艺在欧美各国的使用,只不过是近几十年的事,而中国却早在两千年前就已掌握,可以说是冶金史上的一大奇迹。
博物馆还设有一个特展室,即著名的秦陵铜车马馆。这是1980年冬在秦始皇陵西侧,发掘出土的两乘秦代大型彩绘铜马车,其大小相当于真车的一半;均为双轮、单辕,前驾四匹铜马,车上各有铜御官俑1件,车马鞍具齐全,与真车马无异。其中二号车的全部零件有3462件,包括金制零件737件,银制零件983件。铜车素雅的色彩,与金银饰件相配,十分精致华贵。这乘铜车长3.17米,高1.06米,辕长2.46米。车舆分成前后两室,前室小,后室大,中间有档板相隔,有一个很精巧的前后相通的窗户。车的上边,罩有一个大篷盖,使车室形成为一个轿状的长方形大密闭室,车身左右都有小窗户,从车内可以看到车外,而从车外却很难看清车内。在车篷盖里和前后的箱板、车外下层、门扉内外等都有非常美丽的纹饰。经过修复,现在用机械联结的链条,仍非常灵活,车的窗门,仍可启闭自如;带动轮轴,仍可自由运行,不能不令人拍手叫绝。四匹铜马的装饰也十分讲究,马鬃刷齐,中部剪有一朵“鬃花”,颈项都悬挂璎珞,呈穗状,左骖马和右骖马颈上还套有金银项圈。另外,四匹马的脸上各饰有金当卢一件,这是马的装饰品。这辆运用铸、焊、铆、镶嵌、错磨等多种工艺手段制造的古代马车,显示了极高的技艺水平,是人类古代文明宝库中的一颗明珠。这两辆车埋在秦始皇陵的西侧,显然是秦始皇车马仪仗的象征。它们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皇帝的舆服制度提供了十分宝贵的资料。
兵马俑博物馆经过多年的建设,已经成为我国大型博物馆之一。它不仅有了配套的陈列设施,而且开展了多种科研和学术活动,一门分支学科——秦俑学,已在此基础上形成。由于兵马俑无与伦比的学术和艺术价值,每年到此参观的中外观众达200多万人。秦始皇陵兵马俑已与长城、故宫、周口店猿人遗址和敦煌莫高窟等古迹一起,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委员会,宣布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