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巴马:主张沿美国一墨西哥边境设置篱墙;支持在学习英语并缴纳罚款的前提下,让非法移民合法化;希望加强对雇佣非法移民的惩罚力度;支持向非法移民发放驾照;支持增加签证数量,以便使移民家庭团聚,并满足用工需求。
第五,关于堕胎。两者在税收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奥巴马:在堕胎问题上,支持妇女的选择权;仅支持对某些晚期堕胎加以限制,不过如果是为了保护孕妇的健康可以另当别论:主张资助大学生和低收入妇女进行生育控制;主张资助避免青少年怀孕项目;支持全面的性教育,包括节制性欲和避孕。
麦凯恩:反对堕胎权;主张推翻“罗伊诉韦德案”(该案将堕胎合法化);支持在高中进行节制性欲的教育,而不主张对避孕进行讨论,除非作为避孕失败的反面教材;主张关闭联邦政府重要的计划生育计划,其中包括为数百万妇女提供从控制生育到乳腺癌扫描的一系列健康服务。
第六,关于枪支。两者在税收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麦凯恩:反对禁止攻击型武器,但主张对枪支展览进行背景检查:投票赞成枪支制造商和经销商免予民事诉讼;坚持宪法第二项修正案应予以保留,这意味着没有枪支管制。
奥巴马:支持枪支管制法律,包括背景检查和加强枪支登记,以便能够追踪到那些不良枪支交易商;投票赞成枪支制造商和经销商受民事诉讼的约束。
第七,关于教育。两者在税收方面的具体政策建议如下:
麦凯恩:比较支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o Child Left Behind)的计划,不过他将允许家庭把税从公立学校撤出来,将这笔钱用作特许和私立学校的学费,进而增加可供选择的学校;将提高“从头开始”计划中教师的标准,麦凯恩没有学生补助计划;他支持为大学能源领域的研究提供更多的联邦资金,增加对数学和理科学生的培养资金。
奥巴马:斥资100亿美元实施针对贫困孩子的“从头开始”的计划,提升学前教育的规模和质量,让每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学前教育:将改革“不让一个孩子掉队”的计划,更好地衡量学校的进步,进而引入惩罚措施;将提出对同意完成100小时社区服务的学生提供至多4000美元的学费税收优惠,家庭收入超过13.5万美元的家庭不享受这项优惠,这项计划的成本是每年100亿美元。
除了两个在政治上主张不同以外,还有两个人的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一位“优质”的候选人是竞选成败的关键,评判“优质”的标准至少包括以下几项:诚实、勇敢和正直的品质,独特的魅力,受人喜爱的亲和力,高超的筹款能力,良好的判断能力等。据此而言,奥巴马和麦凯恩都可以“达标”,但细加分析则会看到,两人各有优劣。
第一,关于筹款能力。奥巴马在亲和力和筹款能力方面明显优于麦凯恩。据美国一家交友网站的数据显示,愿意与奥巴马交友的人超过81万,而愿意与麦凯恩交友的人只有12万。而在筹款方面,奥巴马更是所有候选人里的冠军。据联邦选举委员会的报告,在2008年预选最激烈的1~3月里,奥巴马所筹得的资金累计约1.37亿美元;麦凯恩只筹得3975万美元,未及奥巴马的三分之一。
第二,关于判断力。麦凯恩因其经验和经历而优于奥巴马。麦凯恩是越战英雄,军人世家,这种经历无疑会对一个人的判断力有好处。而且麦凯恩在参议院以其特立独行著称,他在任何议题上都有独立见解,如1995年在参议院推动支持克林顿促使美越关系正常化,2002年联合民主党参议员范因戈尔德通过了竞选筹款改革法,2005~2007年联合民主党参议员肯尼迪多次提交移民改革法案;而奥巴马在国会尚未来得及取得立法的业绩。
第三,关于品质魅力。在这个方面两人基本可打个平手:奥巴马用自己的经历诠释了“美国梦”,他自己撰写的讲述自己故事的《从父辈开始的梦想》和《无畏的希望》出现在美国畅销书排行榜上。奥巴马哈佛大学毕业的背景、擅长言辞和演讲、青春洋溢的形象,使人们容易联想起美国前总统约翰·肯尼迪,难怪这位前总统的弟弟爱德华·肯尼迪参议员在第一时间就表示支持奥巴马。麦凯恩的魅力来源于他的坦率,他有话直说,不怕得罪人。不怕得罪政党,他是美国政坛的“大熊猫”,深受媒体的喜爱,被认为是美国最有影响的、25位政治人物之一。
第四,关于性格特点。从性格特点来讲,奥巴马更适合美国的选举政治。他能够广泛听取意见,从善如流,具有领导团队、团结他人的能力;而麦凯恩是有名的火爆脾气和“大嘴”,在2000年与布什竞争共和党候选人提名失败后,有评论正确地指出:麦凯恩可能是优秀的攻击机驾驶员,他单独作战时会表现得非常出色,但需要与别人配合时就无所适从了。
在权力的角逐中,谁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优势,把自己的劣势降低到最低限度,谁就能胜出。这要看奥巴马与麦凯恩如何表现了,当然这需要头脑和智慧。
六、奥巴马与外交专家
2008年6月初,美国总统预选结束后,民主党和共和党的总统候选人都要做一件事情,那就是决定自己的搭档,也就是决定副总统的候选人。奥巴马现在要做的事情就是挑选出副总统人选,开好民主代表大会,设计与麦凯恩的对决战略和战术。同样,麦凯恩也要做这一系列的工作,然后制定出合理的竞选方案来对付奥巴马。
2008年8月23日,奥巴马宣布自己选择了乔·拜登。当天下午,奥巴马首次携竞选搭档拜登在斯普林菲尔德的州议会大厦旧址前同台亮相。面对数千名支持者,奥巴马称赞拜登是一位“已做好准备成为总统的领导人”,一位“有着准确的判断力、敢于直言的政治家”,一位“植根于中产阶层的外交专家”。奥巴马曾表示,他想拥有一位能对他的想法提出挑战的副手,而现在终于得偿所愿,拜登正是其副手的理想人选。拜登一路小跑登上讲台,对奥巴马的支持者说:“我很高兴我能站在这里。”拜登还毫不客气地对“密友”麦凯恩打出“第一拳”,嘲讽其记不清自己拥有多少处房产,“他得先搞清楚要在七个厨房中哪张餐桌上吃饭”。美国民主党全国代表大会8月25日~28日在丹佛举行,奥巴马和拜登在会上正式接受总统、副总统候选人提名。
现任参议院外交关系委员会主席的拜登在外交政策方面是一位重量级人物,被认为是民主党温和自由派人士,他在参议院的任职时间长达30多年。比经验丰富的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还长10年,比奥巴马的任职时间多出了30年。美国舆论给予拜登的评价是:人生坎坷,有亲和力,是一个坚强、柔情、正直的人。
约瑟夫·拜登是爱尔兰裔天主教徒,于1942年出生于宾夕法尼亚州东北部以工薪阶层为主的斯克兰顿市的一个普通人家。他的母亲是家庭妇女,父亲是汽车推销员。拜登的父亲是一个虔诚的天主教徒,有着极强的传统家庭观念。这种特殊的家庭宗教背景也影响了拜登的一生,令拜登成为一个重视家庭生活的人。
小时候,拜登有口吃的毛病,性格坚强的他立志改掉这个坏习惯,通过坚持在镜子前背诵大段诗歌,他不仅改掉了口吃的毛病,还为以后成为一名出色的政治演说家奠定了基础。童年的拜登特别喜欢吹长笛,读高中的时候,非常热衷参加体育活动,多项体育成绩都不错。拜登自己曾经说:“体育是我与生俱来的天赋,但演讲却是后天努力的结果。”
拜登1965年毕业于特拉华大学,主修历史与政治学,之后他又到锡拉丘兹大学法律学院学习,1968年毕业并获得法律学位。1969年拜登在特拉华州获得了律师执业资格,他一度曾以律师为职业。29岁时当选联邦参议员,是美国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参议员。从此他走上政治道路。从1991年开始,拜登还担任美国威德恩大学法学院的兼职法律教授,主要为法学院的研究生讲授宪法课程。
拜登是1964年春天在巴哈马群岛度假时找到了自己的第一次爱情。一位纽约女孩内利亚·亨特闯入了他的视线。拜登后来回忆说,自己的爱情属于一见钟情。1966年,尽管内利亚的父母因为拜登的天主教背景反对他们的婚姻。但拜登与内利亚·亨特还是结婚了。他们先后生下三个孩子,两个儿子和一个女儿。拜登1972年成功当选参议员数星期以后,他的人生发生了重大变故。他的妻子内利亚在驾车将圣诞树运回家的途中发生车祸,她和一岁的女儿纳奥米在车祸中遇难,两个儿子也在车祸中受重伤。刚刚踏上仕途一帆风顺的拜登,遭遇这一沉重打击后几乎被压垮。备受打击的拜登一度打算退出政坛,是在同事和朋友劝说下,他才决定到参议院上任。当时,拜登是在儿子医院的病床边宣誓就职国会参议员,如今的拜登每年仍然要在车祸发生日即12月18日停工一天,以寄哀思。更令人感动的是,车祸之后数十年来,拜登几乎每天都乘火车往返于华盛顿与特拉华州,跟家人相聚,同时也要照顾在车祸中受伤的两个儿子。如今在拜登的悉心照顾下,他的两个儿子已经完全康复。正是这段感人的人生经历使他有很强的亲和力,奥巴马非常看重他的这一点。
1972年是拜登政治生涯的转折点。他当时首次当选为特拉华州联邦参议员,年仅29岁。拜登在参议院的立法立场基本都站在自由派一边。虽然他深受共和党人的喜爱,并且也有超越党派界线的作为,但他一贯支持自己的政党立场。例如,据《华盛顿邮报》统计,拜登在本届国会历次投票中,同民主党人保持一致的次数占96.6%。《纽约时报》刊登的一篇署名戈登的文章指出,他“被广泛视为一位有自由主义头脑的国际主义者”。戈登说:“他强调了外交的必要性,但同时准备在某些时候以武力威胁为后盾。”
拜登在担任联邦参议员之初,侧重于国内事务,特别是在公民自由、执法和民权领域。拜登于1975年成为参议院司法委员会成员,并于1987~1995年担任司法委员会主席。拜登在这个时期最突出的立法成就是他起草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防止对妇女施暴法》。这项立法为打击性别歧视犯罪提供数十亿美元的联邦资金。不过,拜登有时会偏离传统的自由主义路线。例如,他曾坚决要求以更严厉的判刑法规来惩治贩毒。他也曾在坚持保护民权的同时,反对用校车运送学生的方式实现学校种族融合。
拜登在参议院外交事务上的成就显著。自1975年以来,他一直是具有影响力的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成员,并于2001年至2003年以及2007年至今,担任该委员会主席。奥巴马2004年当选联邦参议员后加入对外关系委员会,在与拜登共事的过程中加深了对他的了解。奥巴马目前担任欧洲小组委员会主席,而该小组委员会前任主席就是拜登。但奥巴马和拜登在一个至关重要的对外政策问题上有过分歧。拜登曾投票支持参议院授权美国出兵伊拉克的最后决议,而奥巴马则公开反对这项决议。不过,拜登在投票支持这项最后决议之前,曾和印第安纳州共和党联邦参议员卢格共同推动过一项决议案,主张只有在竭尽一切外交方式后才能授权军事行动。拜登是在这项决议案遭到否决后投票支持战争授权决议的。但是,他也投票否决了一项要求布什政府在出兵伊拉克前需获得进一步授权的修正案。2005年,拜登表示他在伊拉克问题上投出的一票是“一个错误”。在奥巴马选定拜登为竞选伙伴后,两人在伊利诺伊州斯普林菲尔德共同参加集会,身为民主党旗手的奥巴马称赞他的副手是“一位外交政策专家,其思想和价值观都深深植根于中产阶级”。奥巴马还称拜登是“批评布什和麦凯恩对外政策的有力声音,也是一位将对恐怖主义分子主动出击并以负责任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的新路线的倡导者”。
拜登自加入参议院对外关系委员会以来走访了世界各地,不仅与很多外国领导人,而且与他们的副手和高级助理以及很多反对派领导人建立了熟悉的关系。他参与解决过的重大问题包括军备控制、核不扩散、北约扩展、超级大国对立以及美国同第三世界的关系等。他一直坚定倡导全球防治艾滋病行动计划,并且是一位率先支持通过国际努力控制碳排放和温室气体的人士。他对自由贸易协定通常给予支持。这位资深参议员对非洲事务尤为关心,他很早便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进行抨击。在达尔富尔,他一直敦促采取更有力的行动制止流血冲突。
大多数观察人士认为,拜登最突出的外交成就,是他在20世纪90年代为解决巴尔干半岛冲突所做的努力。他被视为一位敦促克林顿政府对塞尔维亚领导人米洛舍维奇采取行动的有影响力的人物。在斯普林菲尔德的集会上,奥巴马称赞拜登“帮助制定了使巴尔干半岛结束杀戮的政策”。具体而言,拜登曾敦促采取干预手段来制止对波斯尼亚穆斯林的种族清洗。他后来还支持北约采取轰炸行动,迫使塞尔维亚军队撤出科索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