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作家、诗人
(1884年—1918年)
小传
中国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原名戬,字子谷,后改名玄瑛,曼殊是他的法号。广东香山人。辛亥革命后归国,参加《太平洋报》工作。
苏曼殊能诗善画,时僧时俗,有着独特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性格。
代表作品
《断鸿零雁记》(长篇自传小说)
《绛纱记》(小说)
《焚剑记》(小说)
《非梦记》(小说)
《天涯红泪记》(小说)
童年
center皈依佛门的小沙弥
苏曼殊1884年出生在日本横滨的一个华侨商人的家庭。他的父亲苏杰生是做茶叶生意的大老板,拥有三个女人,原配姓陈,长妾姓黄,二妾是个叫河合仙子的日本女子。这个日本女子还有个妹妹,长得非常漂亮,叫河合叶子,苏杰生和她又一见钟情,苏曼殊就是他们结合的产物,但他们并没有正式结婚,河合叶子生下苏曼殊,不久就离开了苏家,抚养苏曼殊的责任就落在了河合仙子身上,河合仙子因此成了苏曼殊的养母。
苏杰生给儿子起了个吉祥的名字——苏戬。5岁那年,河合仙子带他到南郊公园去玩,他看到铁笼里的猛虎,高兴极了,想伸出小手去摸,可又进不去,只好呆呆地望着它们。回家后,他连饭也不吃,就拿起纸笔伏在地板上涂抹起来。天快擦黑了,一只神态惟妙惟肖的猛虎逼真地出现在纸上,这只“纸老虎”后来成了著名画家苏曼殊的第一幅作品。
1889年春天,6岁的苏曼殊跟随父亲回到广东的故乡白鹤港,进入私塾念书。苏曼殊一面跟老先生学诗文,一面醉心于画画,他画山水、翠竹、野鹤、花草……居室里简直成了他的画廊。
但是他的养母河合仙子一直未能同来(因为已经离婚了),苏曼殊和爸爸的正室陈氏生活在一起,不但得不到母爱,还常受欺凌。一次,苏曼殊连着几天发高烧,苏杰生请了个医生看病,确定是传染病,陈氏就叫人把苏曼殊抬到一间低矮的柴房,也没人给他送饭和药,结果病情加重。苏曼殊的同父异母兄弟煦亭、维春只好请来个化缘的老和尚给苏曼殊看病。老和尚从怀中的葫芦里倒出几粒乌黑的药丸给煦亭,说:“病人服用此药后定能痊愈,但有一点要求,病好后两年之内,必须皈依佛门,让他到六榕寺来找我,老衲叫赞初。”
结果两年到了,苏曼殊真的来到六榕寺,拜倒在大师脚下,要求出家当和尚。赞初微微颔首,慢慢说道:“你小小年纪,尚未知事,遁入空门,将来能经得起红尘、世俗的侵扰吗?”
“师父,你的救命之恩,小的铭记在心,你若肯收留我,再大的困难我也不怕。”从此苏曼殊日日诵读《法华经》、《金刚经》,佛道很快有所长进。
这一年,苏曼殊只有12岁,他成了个小沙弥,“曼殊”就是寺庙给他取的法号。
创作准备
center慧剑斩情根
苏曼殊在六榕寺一晃就是两年,一天,他在打扫院子,忽然有人敲门,原来是兄弟煦亭来了。煦亭带来一封母亲河合仙子从日本写给苏曼殊的信,信中字字含泪、句句含情,充满了一位慈母对儿子的思念。
苏曼殊读完信,心底发出一声撕肝裂胆的呼唤,泪水夺眶而出,快十年了,辛酸的往事涌上心头,这个心向和善的佛门少年,能不动心吗?他擦干了泪水,决定东渡日本,看望可怜的母亲。
日本相州逗子樱山村,是个景色怡人的好地方,苏曼殊的养母河合仙子就住在这个村子里。母子相见,真是百感交集,河合家为了庆贺与曼殊的相会,特置办了几桌酒席,请来左邻右舍同乐。
川端家的良子美如天仙,她在月光下翩翩起舞,妩媚动人。苏曼殊春情萌动,又恰好和良子投来的目光碰在一起,他的心狂跳起来。
这天晚上,苏曼殊失眠了。
第二天一早,他漫步来到村边小河旁,掏出《拜伦诗集》轻声吟诵,不知什么时候,良子也来了。
苏曼殊痴痴地看着良子,欲言不语,他的心又狂跳起来,爱情来得太突然了,他有点不知所措。
短暂的沉默之后,苏曼殊提议到前面散散步,良子欣然同意了。当走到一处陡峭的石崖边,良子说:“这叫望夫崖。”接着便叙述起一段缠绵而悲伤的故事来。
一天,良子家的信鸽缓缓地落在曼殊的窗前,恰好被河合仙子发现了,她悄悄解开鸽子脚上的红线,将里面的纸片打开一看,原来是良子写给苏曼殊的情书:“故居久不归,庭草为谁绿。览物叹离群,何以慰心曲。”这可把河合仙子高兴得不得了——她快娶儿媳妇了。
这天,苏曼殊应约来到“望夫崖”下,良子说有宝物要送给他,但这时,天下起了大雨,又刮起了狂风,苏曼殊寻觅了好一阵,也不见良子的踪影,他只好找了个能避雨的地方,耐心地等待。
夜色隐去,曙光初露之际,苏曼殊怅然若失地往回走,突然,他在河边发现一只花鞋!他是多么熟悉这只花鞋啊!霎时,他惊呆了,一种不祥的预感袭上他的心头,他四下张望,最后不禁失声呼喊:“良子!——良子!——”到了下午,村民们果然从河里捞上来良子的尸体,良子一只手握得紧紧的,苏曼殊扳开她的手指,掌心里原来是一枚珍珠——上面刻着一个“苏”字,原来这就是良子要送给他的宝物呀!苏曼殊再也控制不住感情的闸门,失声痛哭!
这就是苏曼殊的初恋。
20世纪初,是中国近代史上充满耻辱和血泪的年月,西方列强的入侵,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
苏曼殊在热血青年冯自由的引荐下,认识了章太炎,章太炎对苏曼殊的画技早有耳闻,就问了一些作画的情况,然后把话锋一转,又聊起了治佛的心得,苏曼殊凄然一笑,回答说:“先生所言乃是佛门大旨,恕小衲直言,这等高论,小衲听起来只能入耳,不能入心。”
章太炎深知苏曼殊如今的冷漠是因情所累,于是他语气更温和地说:“以情入道,自古有之,但悉心观情,便可发现,此物若天上浮云,飘忽万状,说有即有,转瞬又无,用情又有善与不善之分:善用情者,心调理顺、气象平和,观照人生,也多是春花秋月;不善用者,心绪不宁、必为所累。光顾人生,多为愁云惨月,但愿你能听进!”
苏曼殊听到这里,犹如天庭洞开。
1903年4月,按有关规定,俄国应从我国东北撤出全部军队,然而,沙皇政府背信弃义,竟提出先决条件,妄图赖在东北不走。消息传来,我国留日学生义愤填膺,组织“拒俄义勇队”,却遭到清朝政府镇压,于是一个以秦效鲁、周宏业等人为首的专门从事颠覆清朝政府的秘密革命团体诞生了,它叫“国民军教育会”,苏曼殊也是发起人之一。
苏曼殊奉命回国,他找到陈独秀,要求参加宣传工作,陈独秀满口答应说:“你来得正好,我们文艺专栏缺少好作品,你能不能想想办法。”
第二天苏曼殊又来找陈独秀,说:“我经过一夜的思考,决定翻译法国小说《悲惨世界》。”就这样,他经过几天的苦战,终于把稿子送来了。
这是《悲惨世界》的缩译本,名为《惨社会》,除开头六回半和结尾一回是直译过来的,中间六回都是苏曼殊的创作,后来在报刊上连载,受到上海读者的热烈欢迎。
一天夜里,他躺在床上望着窗外一轮明月,心中异常落空,他想起六榕寺赞初大师说的话:“苏儿,你的一切烦恼、伤感、忧患都是人世所致,若想摆脱这一切,只有皈依我佛!”
他决定重返佛门,六榕寺那狭小的天地已经容纳不下他的才情和抱负,在他的心目中,印度是佛祖的诞生地,只有到那里去,才能取回真经!
21岁的苏曼殊,开始了第一次远征。
他步行经越南、老挝、缅甸前往泰国曼谷,当时正值盛夏,热气炙人,如同天地间着了大火般地令人窒息;炎热过后,接着是暴雨,给蹒跚行走的苏曼殊带来了重重困难,当他经过两个多月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曼谷时,受到当地人的热烈欢迎。
龙莲寺长老邀请苏曼殊即席讲话,苏曼殊早年熟读经书,满腹经纶,加上他反应机敏,在与众僧人交谈时妙语连珠,滴水不漏,甚为大家所敬佩,称他“曼殊大师”。
在此期间,苏曼殊决心向乔磨长老学习梵文,梵文微妙、瑰琦、艰深,是“诸教之根本”、“诸字之源头”,他刻苦钻研,记下了许多梵文单词的读音和汉语译注,为日后编撰《梵文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离开曼谷,他又继续西行,抵达斯里兰卡,住在锡菩提寺。
寺外有个姑娘,名叫佩珊,祖籍也是中国,她要苏曼殊一定把她带出去,以解脱目前的穷困。
苏曼殊和她讲佛论道,频繁接触,两人的感情很快超出一般的同情和怜悯,而具有更深的关系。苏曼殊对此很矛盾,他不可能让佩珊长期跟着他,他也不可能因她而坠入红尘,怀着一腔悲苦情缘和深深的遗憾,他拒绝了佩珊的要求。
他回国了。
苏曼殊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编纂《梵文典》的浩大工程中,几乎分不出白天与黑夜,饿了啃一口又冷又硬的馒头,渴了喝一口凉水,他断绝了和所有朋友的来往,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终于在1907年下半年著成此书。
一个偶然的机会,苏曼殊在日本东京的一次器乐演奏会上,结识了一位弹筝的少女百助,致使他的情感世界又一次掀起波澜,他为描写两人的交往留下了传世的诗篇。
热恋中的苏曼殊,为了逃避爱情,决心再次踏上西行的旅程。他从广州乘船出发,经过马尼拉,穿过加里曼丹群岛,到达印尼的爪哇岛,在岛上待了两个月,再继续西行,于1910年5月抵达印度。
苏曼殊遥望加尔各达港,心情有些好转,他企望在这片佛祖的土地上,会有丰硕的收获,企望面对佛祖能够倾诉自己的心声。
到达印度的第三天,他便参拜了佛祖,他手捧高香,跪倒在地,口中默念道:“我佛慈悲,弟子一心向佛,但有情之人,难行无情之事,望我佛念弟子一点诚心,挥慧剑斩断弟子情根,还我一片清凉世界。”默念至此,他已泪流满面。
成名作的诞生
center广受好评的《断鸿零雁记》
苏曼殊经过一生的漂泊零落,过着亦僧亦俗的生活,到了三十岁左右,他已饱尝了人世的酸甜苦辣。
1912年4月,苏曼殊应一位朋友之约面谈,友人说:“大师,恕我直言,你无论诗、书、画,还是才学,都是世人公认的大家,既然这样,何不出山为国家做点儿事情?国父孙中山也有这个意思呢!”
苏曼殊哈哈大笑,摸了摸光秃秃的头顶说:“你可不要胡思乱想了,我苏曼殊只不过是个和尚。”说完告辞远去了。
这一回,他东渡日本,一来是看望久别的养母,二来决心在樱山村这个宁静的环境里静下心来,专心致志地创作小说,他觉得无论是绘画还是诗歌,都无法描述自己纷乱人生的足迹,无法写清心灵的苦难历程,要将自己复杂的生活表现出来,只有用传记体小说这种形式。
烛火一明一暗地跳动,心潮一起一伏地波动,苏曼殊的笔在纸上飞速地游动,那心情似乎不是在写字,而是将心中的血泪朝纸上泼洒,一部题为《断鸿零雁记》的小说终于完稿了,一个内心深处充满痛苦、焦虑、忧郁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说很快在南洋的一家报纸上刊载,紧接着上海的《太平洋日报》也开始连载,《断鸿零雁记》在读者中引起热烈的反响。
接着商务印书馆又将它翻译成英文出版,还有人将小说改为剧本,搬上了舞台。
《断鸿零雁记》取得很大成功,激发了苏曼殊的创作热情,他从1912年到1917年的几年间,连续发表了《绛纱记》、《焚剑记》、《非梦记》、《碎簪记》等小说,其中《碎簪记》在《新青年》上一发表,就被抢购一空。
与此同时,苏曼殊的绘画也进入鼎盛时期,他不但画了大量的花鸟、山水,还画了各式各样的山野人物,一时间,收藏苏曼殊大师绘画的人愈来愈多。
巅峰之作
center生命短暂的痴情才子
苏曼殊的生命里充满了偶然,他来到这个世界上是偶然的;他小小年纪就遁入空门也是偶然的;初恋的失败是偶然的;报国无门也是偶然的。他的生命里又充满了很多的必然,他有才气,很小就会画画,从小就感情丰富,很小就对世界有了悟性,从小做事就很执著……有了这些就保证了他在社会各个领域里都有所建树!
其二,由于苏曼殊丰富的人生经历,保证了他晚年在文学创作上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文艺创作首先得有生活素材,得有话要说,苏曼殊一生集公子、和尚、革命者、失恋者等多种身份于一身,他有无数的心里话要说,这就使得他创作了《断鸿零雁记》这部很受欢迎的长篇自传小说。
第一部成功了,接下来在短短的三五年中,又连续写出了几部在中国近代小说史上有一定分量的作品,这样,在他结束了短暂的一生前,留下一份丰厚的文化遗产,使他成为近代中国为人所熟知的才子!
趣闻轶事
center生命的最后时刻
由于长时间紧张的创作劳动,加上他体质原本孱弱,苏曼殊很快陷入求医问药的境地。这天,他收到一份电报,云:“苏戬儿,你小姨病危,见电速归。”
苏曼殊对自己和小姨的关系一直耿耿于怀,现在既然事已至此,不能不火速前往,他拖着病身子,来到河合叶子的病榻旁:“小姨,我是苏戬,我来看你了。”
河合叶子听见是自己的亲生儿子,便睁开了眼睛,几乎是用尽全身的力气说:“孩子,不要叫我小姨。我……不是……你的小姨!”她的声音极低,不仔细分辨,无法听清,可苏曼殊听得十分清楚,他惊异地看着她:“小姨,你说什么?”
“苏戬,我不是……你……小姨!我是……是……”这“是”字在她嘴里滚动了两遍,似乎将要有新的声音发出,却突然脖子一挺,头就垂落下来,没有了声息,可怜的河合叶子,带着终生的遗憾离开了人世。
1918年春天的一个早晨,苏曼殊拿起笔,哆哆嗦嗦地在纸上涂抹,他画的是一棵苍老的菩提树,树旁题了一首偈语:“心是菩提树,身为明镜台;明镜本清净,何处染尘埃。”写到这里,他握笔的手像风中的芦苇摇摆着,笔掉在了地上。
苏曼殊那颗跳动了33年的心脏,那颗被情爱、人伦、艺术所浸泡的心脏,停止了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