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碗馄饨那天,她跟妈妈又吵架了,一气之下,转身向外跑去。
她走了很长时间,看到前面有个面摊,香喷喷热腾腾,她这才感觉到肚子饿了。可是,她摸遍了身上的口袋,连一个硬币也没有。
面摊的主人是一个看上去很和蔼的老婆婆,看到她站在那边,就问:“孩子,你是不是要吃面?”
“可是……可是我忘了带钱。”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回答。
“没关系,我请你吃。”
面摊主人很热心地说:“来,你坐下,我下碗馄饨给你吃。”
很快,老婆婆端来一碗馄饨和一碟小菜。她满怀感激,刚吃了几口,眼泪忽然就掉了下来,纷纷落在碗里。
“你怎么了?”老婆婆关切地问。
“没事,我只是感激!”她忙擦干泪水,对面摊主人说:“我们又不认识,而你就对我这么好,愿意煮馄饨给我吃。可是我自己的妈妈,我跟她吵架,她竟然把我赶出来,还叫我不要再回去!”
老婆婆听了,平静地说道:“孩子,你怎么会这样想呢?你想想看,我只不过煮一碗馄饨给你吃,你就这么感激我,那你自己的妈妈煮了十多年的饭给你吃,你怎么不会感激她呢?你怎么还要跟她吵架?”
女孩愣住了!
女孩匆匆吃完馄饨,开始往家走去。当她走到家附近时,一眼就看到疲惫不堪的母亲,正在路口张望……母亲看到她,脸上立即露出了喜色:“你这个淘气包,赶快过来吧!饭早就做好了,你再不回来吃,菜都凉了!”
这时,她的眼泪又开始掉了下来!
有时候,我们会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
《老年博览》周长海
好心老婆婆的一碗馄饨竟让她感激流泪,而与其说是感激流泪,不如说是委屈流泪。因为她想到一个陌生的老婆婆尚能对她如此关心,而自己的妈妈却狠心地把她赶出家门。身在福中不知福的麻木,导致了这种错误认识,也让我们经常对别人给予的小惠“感激不尽”,却对亲人的一辈子恩情“视而不见”。感恩是当今社会的主旋律,我们要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同学、感恩社会。感恩不是势利的交易,不是事过即忘。感恩是常思报恩、铭记永远,是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一个人最大的感恩是感激报答自己父母的养育之恩,常思常记这种情感,不仅能使自己沉浸在温馨幸福之中,更能激发自己无穷的上进力量。
因此,感恩还是一个人成长成熟的巨大资源,但非常遗憾的是我们有少数同学不懂得、不珍惜这种资源,觉得父母似乎应该为他(她)服务。很少有电话问候,很少有报恩之举,更是很少站在父母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你不懂事、不上进,当父母听到别人的子女如何优秀,再想到自己孩子的表现,该是怎样的伤心痛苦。我们已经长大了,父母肩上的担子应该由我们来担,我们应该更理解感恩,更理解如何去感恩,也应该学会怎样去承担责任。幼稚与任性已不属于我们,义务与责任要求我们要一路走好。
假如你是一个能力有限的家长
1孩子又要上学了,学费至今无着落,而自己的孩子却提出要买部手机,你会……
2孩子在学校上学,每月生活费用总是比别的孩子多,你会……
3自己辛辛苦苦供孩子上学,可孩子却不懂事,上网、高消费、学习不刻苦,当听到这些,你会……
1你了解自己父母赚钱的艰难吗?你看见过自己的父母为很少的钱与别人争吵不休吗?请说(写)出两例并谈谈你的感受。
2你能把对自己父母的关爱化为上进的动力吗?请谈谈你的想法?
3父母心中最大的痛,是无力为自己的子女提供良好的物质条件,你能想象这种痛吗?请你说出几个这种痛的表现。
4中华民族最优秀的文化体现在“孝”,“孝”不仅表现在将来你能给自己的父母提供如何优越的晚年生活,还体现在你能否在工作生活中平平安安、顺顺利利,不让自己劳累的父母牵肠挂肚。作为学生,请谈谈你现在要有如何的表现才算是尽孝。
5现实生活中,有一部分经济不是十分宽裕的家庭,其子女却表现得十分阔气,手不离手机,口不离口香糖,动不动就伸手向父母要钱,学习却十分懒散,不思上进,社会学家称此为“现实中生活的悲剧”。请结合这段话,谈谈你对“穷家不娇子、穷家出孝子、穷家出骄子”的理解和认识。
6俗话说:得了大人的恩,就是受了大人的坑。你如何理解认识这句话。
7世界上最爱你的是父母,世界上最能为你舍得一切的是父母。想到含辛茹苦的父母,你的心情有什么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对你的进步有什么作用?
8你一个星期会与你父母通几次电话,通话时都说些什么呢?你记得父母的生日吗?父母生日时你想送给他们的礼物是什么?
和为贵,谐为上。通人心者得天下,在人际交往出现困惑时,不妨想想曾国藩的处世故事。
通人心者得天下不少人把“人情世故”视为贬义,认为这是狡猾者、两面派的代名词。其实,人情讲的是做人的道理,世故说的是做事的原则。从古到今,“人情世故”都有它积极的一面。
晚清曾国藩刚出道的时候,是一个很刚毅的人。他把“以天下为己任”和“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当作自己入世的准则,处处表现出一种凛然正气。
曾国藩到江西查办鸦片,参劾了江西巡抚陈启迈,陈被就地免职。但曾国藩刚正的行事风格得罪了江西官场上上下下的官员,于是,江西大小官员联合奏本参劾曾国藩。曾国藩在江西官场弄得怨声四起,处处掣肘,无法立足。
正在曾国藩焦头烂额的时候,父亲去世,曾国藩于是趁奔丧的机会逃离了江西。回到家中,曾国藩静下心来反思自己的行为,一年之后,终于从老庄的思想里悟出了“大柔非柔,至刚无刚”的真谛。“克刚之柔,比刚更刚”,这个道理曾国藩其实早就懂,只是他一贯奉行儒家正统,把道家思想视为异端。经过现实的磨练,曾国藩悟出了一套新的思维方式,即孔孟和老庄并不对立,入世出世相辅相成,互为补充。这样既可以建功立业,做出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又可保持内心的宁静。
同治元年五月二十八日,曾国藩在给九弟和季弟的信中说:“近来见得天地之道,刚柔互用,不用偏废。太柔则靡,太刚则折。刚非暴虐之谓也,强娇而已;柔非卑弱之谓也,谦退而已。”
从这封信中可以看出,曾国藩把儒家和道家思想融合在一起,达到了一种做人的至高境界。
这种通人情,谙世故的改变,为他以后的事业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曾国藩奔丧期满后,奉命援浙,途经长沙,去拜访左宗棠。左曾关系在此之前并不和睦,要放在以前,曾国藩一定是按照正常的同僚之礼,顺道约见一下。但这次不同,他在离左家很远的地方就下了轿,既不穿官服,也不带随从,徒步走到左家。左宗棠见状,十分惊讶,当天两人聊得很投机。自此,左曾关系又转好了。
以前,曾国藩看不惯湖北巡抚胡林翼讨好官文的姨太太,觉得胡林翼低身谄媚,太软弱,没有大丈夫的气节。自从悟透了儒家和道家的思想关系后,曾国藩从新的角度看到了胡林翼的高明之处。
从曾国藩的转变可以看出,成大器者,既要有才华,也要懂得人情世故。
《经典阅读》佚名
人都有自己的特定个性和看问题、做事情的方式,所以现实中人与人之间因此而发生分歧与矛盾是很正常的。但是我们又必须讲合作,因为人类活动的特点就是合作,人与人的良好合作才创造了更大的效益。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的合作范围、合作对象已越来越广泛。现实中我们经常不能按自己的兴趣、爱好去选择合作对象,只能主动适应合作对象。这就要求我们掌握良好的人际交往方法与技巧,如:与他人发生矛盾时,能否先想到自己的过错;遇到看不惯的人,能否从另一个角度去发现他的优点;别人犯错时能否宽容谅解;自己出错时,能否及时承认错误,主动承担责任。通人心者得天下,在人际交往出现困惑时,不妨想想曾国藩的处世故事。
假如你是曾国藩
1刚出道的你,刚直不阿,工作虽有成绩,但却因处世太刚,人际关系“焦头烂额”,对此,你如何面对和处理。
2与左宗棠不和,却刻意修好;看不惯胡林翼,却从新的角度看到了胡的高明之处,请谈谈为什么你会有这样的转变。
1请谈谈你对人情世故的认识。
2“成大器者,既要有才华,也要懂人情世故”。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与认识。
3曾国藩的成功之处在于及时总结反思自己,并能从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中悟出做人处世的方法,你有这样的好习惯吗?你能做到这点吗?请谈谈你在这方面的表现?
4曾国藩能始终保持内心的宁静,思考问题,反思自己,请谈谈为什么我们在这方面总是难以做到,怎样才能让自己做到?
5我曾经收到这样两则来自毕业学生的信息。信息一:校长,今天课长又骂我了,骂得好难听,我就顶嘴,也骂了她,她让我明天就辞职。但这个单位真的很好,同事及其他人都很好,我真不想辞职,您说我该怎么办。信息二:杨校长,我今天早上起床后因上卫生间与同寝室的一个同事发生了矛盾,这个人好讨厌,总是坏我的事。但我又不想与他发生大的冲突,我不知道怎样办了,您帮帮我,好吗?请你帮她(他)出出主意,告诉她(他)该怎么做?
笑走人生无所惧,遭遇不幸我们往往不能改变,但不幸的遭遇我们却一定能改变。错误的认识、悲观的态度,消极的行动才导致了真正的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