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道去银枪效节营犒赏的时候,把李存勖的话如实相告。李建及哈哈一笑,说:“这些忠勇的将士就是我最大的财产。”说罢,依然把所有赏赐分给部属。其他各部,对银枪效节营都不无羡慕。
李存勖何以有如此一说,冯道并不知道底细。李存勖叫李建及不要把自己的赏赐转手赠给手下的军士,也许他真的看到李建及为将多年,两袖清风,家无余财,替他可惜;也有可能他看到李建及失去了钱财,却得到军心,心中不安。
这也不是没有可能,没有哪个主帅喜欢看到部将的人望比自己还要高。正因为如此,秦将王翦倾全国之力,出征楚国,大军已经出动,却屡屡回头求秦王赏赐金银财宝,让秦王知道他胸无大志。汉相萧何在拜相之后,不是忧国忧民,而是霸占民田、掠夺民财,为的是自污名声。到底李存勖是出自哪种原因,冯道也不知晓。
如果冯道告诉李建及,他现在功高震主,在银枪效节营中威望比李存勖还高,实在不适宜,他绝对不敢再收买人心。冯道最终没有提醒李建及不该这样做,他也想知道李存勖到底是怎样的人。
跟随李存勖几年,冯道早已经发现李存勖只是勇将而不是良将。让他上阵厮杀,固然向所披靡,但让他领军,却险象环生。
李广带兵,多次和匈奴大军不期而遇,屡屡苦战,多次负伤甚至被俘,却劳而无功。按照司马迁的说法,是李广命运不好。事实上,一个将领率兵出战,老是把自己暴露在别人面前,而不能主动找到最佳出击时机,很难说是一个出色的将领。李广的最后一战,大将军卫青让李广作为别将,率领偏师,就是希望他发挥飞将军的特长,绕在敌军背后发起奇袭,李广却因为不能随大部出击而心有戚戚焉,始终没明白自己最适合做什么,最后失道贻误战机,愤而自杀,落得如此悲惨下场,实在是自身不足造成的,和命运关系不大。
同样,李存勖作为三军统帅,一着不慎,全盘皆输,却屡屡冒险,多次搏杀在最前线,拿晋阳的全副身家来赌博,实在不妥。不过,李存勖比李广幸运多了。李存勖无论捅下了多大的娄子,都有人给他补,结果,多次反败为胜。反观李广,遇上什么倒霉事情都只能自己兜着了。
李存勖如果只是做事鲁莽,还可以说只是白璧微瑕。他的品格,也一样让冯道水中观月,雾里看花,摸不着,看不透。当初冯道和王缄同做掌书记的候选人,李存勖虽然喜欢雄壮武夫,但在张承业的力荐下,在冯道和王缄之间,并不见他特别喜欢谁,然而在攻陷幽州前后,李存勖就开始明显对王缄感兴趣。冯道左思右想,也不知道自己这段时间做错了什么。在识别李存勖引蛇出洞的妙计上,冯道明显比王缄还更胜一筹,怎么他在这事不久后反而出局了呢?
也许,李存勖并不希望身边有卓越见识的人,也不希望有可以管他的人。这并非不可能,晋阳被梁军袭击,侥幸没有被攻陷,退休老将安金全居功甚伟,保存了晋阳,李存勖却闷闷不乐,这个退休的老将也没有得到封赏。张承业和他情同手足,他也可以拔剑就想杀戮。这固然是酒后失礼,但也说明他内心对张承业实在厌烦。这次叫李建及不要随手把得到的赏赐转出去,到底是李存勖不想让李建及两袖清风一无所有,还是因为李建及在银枪效节营中深孚众望,李存勖看不顺眼。冯道也无从得知。
冯道犒赏银枪效节营后回来,却被侍从告知,刚刚立下新功的郭从谦给他留下了一份厚礼,强行放在营房里面了。郭从谦是伶人总管,冯道是李存勖的掌书记,都是李存勖身边的人,郭从谦一向对他比较亲近。
冯道走进营房,却发现里面坐着一个美貌女子,年方二八,更令人惊奇的是,她竟然是新娘子打扮,低着头无精打采地坐着。
冯道见如此,微微不悦。郭从谦是个戏子,他派来的人打扮得古古怪怪不足为奇。只是冯道虽然并非高官,晋军的诸多机密文件却出自他的手,等闲人士不能随便进入他的营房的。郭从谦并非不知,却让人强行进入他的营房,实在不该。
他皱着眉头,问:“你们是郭总管派来的?”那女子见他回来,向他施礼,说:“娇客回来了。”说这话的时候,忸忸怩怩,脸都红了。
冯道是掌书记,在这戏子的口中,竟然成了娇客,实在可笑。冯道也不想计较她用词不当,问:“你们主人送来的礼物在哪里?”
那女子却变得羞羞答答起来,说:“主人让我们侍候娇客,别无其他礼物。”这话说完,她的脸颊都变绯红了。冯道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个女子就是郭从谦送来的礼物。她叫他娇客,意思就是让他今晚做新郎。
冯道在景城乡下已经成亲生子,这些年战乱不休,他仓皇投军,妻儿音信全无。妻儿都不在身边,冯道确实感到寂寞。不过想到妻子上有老父需要赡养,下有小儿嗷嗷待哺,日子一定不会好过,如果自己还在营中纳妾,实在对不起结发之妻。想到这里,冯道说:“谢谢你主人的好意,你回去侍候主人吧。我不要你侍候。”
那女子听了,惊恐无比,哭着说:“奴家如有言语不当,请大人责罚。大人若把奴家送回去,奴家就没有活路了。”
冯道十分疑惑,这个女子没理由不侍候他就死路一条的啊,仔细盘问,才知道这个女子原来是郭从谦在附近掳掠而来,郭从谦警告过她,如果她侍候不周,将被严惩。
冯道对那女子说:“我不把你送还主人,让你回家,如何?”那女子喜上眉梢,但马上又神色黯淡,说:“郭总管说过,如果我敢逃跑,他会派人去把我抓起来。”
冯道听了,不由得有些意外。现在是乱世,强抢民女并不罕见,晋军也有部分将领做这种缺德事。只是他对郭从谦的印象本来不差,没想到此人在戏台上义肝侠胆,在戏台下却不但自己欺男霸女,还无所不用其极,用强抢到的民女来讨好他人。
无奈,冯道只得找了间房子让这个女子先住下来,吩咐侍从帮忙找她的家人,等替她找到家人之后,再让她回去。
郭从谦因为立了功,从戏台上的将军变成了沙场上的将军,被任命为从马直军指挥使。有人欢喜有人愁,同样立了功的李建及却倒了大霉。
冯道向李存勖汇报犒赏银枪效节营的情况之后,没过几天,李存勖对冯道说:“代州现在缺知州一职,你拟一份文书,让李建及去代州,即日上任。”
冯道吃惊匪浅,说:“李统领在银枪效节营屡立奇功,现在又是用人之际,怎么把他调离军中呢?”
李存勖冷冷地说:“李建及统领银枪效节营多年,亏空不小。让他到代州去,把他的亏空补回来。”
看李存勖的口气,已经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了。李建及为李存勖卖命抛头洒血,出生入死,并无过失,却轻易被贬。冯道因为这事暗中略有内疚,李存勖吩咐他叮嘱李建及不要视金钱如粪土,他就觉得不妥,只是想知道李存勖到底心里想什么,才不提醒李建及。他虽然对这事袖手旁观,但却希望这是自己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没想到李建及这么快就倒霉了。李建及是个相当出色的将领,领兵搏杀无人能敌,让他去担任文职,却很难有所作为。果然,后来李建及到代州不久,就郁闷而死。
察瓶水之冰而知天下之寒,看完别人的故事,思考自己的人生,冯道终于明白,李存勖也不是一个好相处的人。在他手下做将领,远离士卒不行,和士卒太亲近也不行,要恰到好处。自己做他的掌书记,直言不讳不行,阿谀奉承也不行,中庸一点,到哪里都没有坏处,只是这个度到底该怎样把握,就是一个大难题。
李建及这时候离开银枪效节营并不影响晋军风生水起,晋军又攻下了冯道的家乡瀛州。由于战乱不休,冯道背井离乡十多年来,都无缘回景城。当初刘守光和朱温有短暂和好的时候,冯道本来可以回去探亲的,然而他拿的俸禄却是刘家父子的泥钱,身上一个铜钱都没有,实在无颜回乡。投奔李存勖之后,梁、晋长期对垒,他更是回乡无望了。现在,瀛州被攻克,他终于可以大大方方地还乡了。
冯道向李存勖告假,李存勖很爽快,说:“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我派几百军士送你回家,让你威风一把。”冯道连忙推辞,说:“老父害怕见官兵,属下也不敢惊动老人家。属下只需带几个军士,装扮成常人前去探亲即可。”李存勖听他这样说,不再勉强。
冯道不肯带军士回乡,除了不愿意张扬,更怕这样做会给家人惹来大祸。瀛州新近攻克,现在还是一块飞地。如果哪天晋军又把瀛州丢了,梁军知道冯道的家人,说不定会找他们的麻烦。
冯道带着几个士卒,乔装打扮成客商,顺利回到瀛州景城冯家村。战乱之后,冯家村也一片败落。他的父亲冯良建还健在,身体也硬朗,媳妇却已经过世多年。冯良建见到多年不见的儿子,老泪纵横,说:“该死的不死,不该死的却已经死了。”
冯良建又问冯道:“道儿外出多年,现在容光焕发回来,应该是混了一官半职吧?”冯道怕走漏风声,不敢以实情相告,就说:“孩儿于仕途无缘,不过这些年在外面经商,倒赚了不少钱。”冯良建也看开了,说:“做不做官也不要紧,我年纪一大把,只要亲人团聚,合家安康,别无他求。你媳妇已经去世,现在你又赚大钱回来,就趁早再娶一门媳妇。”
冯道吓了一跳,说:“我整天游荡,已经误了诸氏的性命,现在娶媳妇,岂不是又误其他闺女?”冯良建有些生气,说:“你娶了媳妇之后,就要修身养性,怎么能还出外面游荡呢?我已经半截埋进土里,等着你送终呢。你也老大不小了,不能整天在外面瞎逛。”
冯道没办法,只得点一点他父亲,说:“孩儿现在晋阳做一笔大生意,已经投入了大本钱。如果这笔生意做成,则横财到手,光宗耀祖。如果失败了,孩儿只能倾家荡产,身败名裂。所以,孩儿无论如何也要离乡的,请父亲大人恩准孩儿外出。”
冯良建毕竟是做里长的人,知道冯道话中有话,大致猜出他的大生意是什么。他最后说:“你要外出也行,但必须先娶媳妇。如果你不娶媳妇,就别想离开景城。”
在冯良建的张罗下,冯道又娶了新媳妇孙氏。他只向李存勖请了两个月假,新婚燕尔,又要告别娇妻,回到军中。他这次回乡,把历年的积蓄都给了家人,就算他们不耕种,也可以过上几年宽裕的生活。
河中的朱友谦审时度势,再次投降晋军。朱友贞见朱友谦反水,就命刘鄩去攻打河中。朱友谦向李存勖求救,李存勖连忙让李存审带兵去给河中解围。刘鄩此刻已经被晋军打出恐晋症来。见到晋军,几乎不战而逃,河中轻易解围。刘鄩兵败不久,被朱友贞命人给毒死了。
刚刚获悉河中大捷,晋军又有喜事从天而降。有个和尚自称法号传真,求见冯道,说有人间至宝,要献给晋王,请冯道代为引见。
冯道说:“晋王为三军统帅,不可轻易为外人所见。你有何宝物?可否让我代为转交?”传真说:“掌书记请看,我要献的宝物实在非同寻常,务必让我亲送晋王。”说罢,拿出一个盒子,恭恭敬敬地递给冯道。
冯道打开盒子,发现里面是一个方圆四寸的玉质大印,此印纹理古朴,色绿如蓝,晶莹剔透,温润光泽,原来是由上等美玉制成。
冯道却不知道是什么宝物,拿起来端详,上面有八字篆文。其时使用行书已久,篆字虽古人极爱,今人却多不识,冯道也不知道上面写的是什么东西。传真看到冯道把玉印拿起,却有些紧张,说:“此乃价值连城之宝,大人小心。”
冯道知道价值连城一词,出自和氏璧的典故。据传说,战国时期,楚人卞和见到凤凰栖落在璞玉之上,认为此璞是宝,拿去献给楚厉王。厉王以为卞和欺君,下令断卞和左脚,逐出国都。楚武王即位,卞和再将璞玉献上,又因欺君之罪被砍去右脚。楚文王即位后,卞和怀揣璞玉在楚山下痛哭了三天三夜,泪尽以血续。文王惊奇,下令剖开这块玉璞,发现确实是难得一见的美玉,为了嘉奖卞和的忠诚,美玉被命名为“和氏之璧”。后来赵王得到和氏璧,六国之王羡慕不已。秦王提出用十五座城池和赵王换和氏璧,其实就是想巧抢豪夺,这就是“价值连城”的来历。经过有智有勇的蔺相如周旋,秦王的阴谋不能得逞,最后完璧归赵。因为这样一段纯天然没有经过半点炒作的经历,和氏璧更是名声大噪。
秦王虽然不能得手,对和氏璧始终念念不忘。若干年之后,秦国灭掉了赵国,终于得到和氏璧。秦王号称始皇帝,命令丞相李斯把和氏璧雕刻成玉玺,上面刻上“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篆字,作为皇帝的印章,用于发布圣旨的凭证。
冯道心中一动,问:“莫非这是皇帝的玉玺?”传真和尚大声称赞道:“掌书记果然识货,这正是皇帝的玉玺。”
听说自己手中拿的竟然是传国之宝,冯道也有些慌乱,连忙把玉印小心翼翼放回盒子里,生怕不小心让它有丝毫破损,自己百死不能赎其罪。
据民间传说,秦末天下大乱,汉高祖刘邦率军入咸阳,得到玉玺。西汉末年,外戚王莽篡权,玉玺被摔坏了一个角,王莽令用黄金补全。王莽被杀后,玉玺落入汉光武帝刘秀手中。东汉末年袁绍入宫诛杀宦官,宦官挟持皇帝出逃,玉玺失踪。不久因为董卓之乱,孙坚率军攻入洛阳,驻军洛阳城南,附近的甄官井上有七彩云气浮动,众军惊异,孙坚从井中打捞出传国玉玺,孙坚死后玉玺为袁术所夺。袁术死,玉玺归曹操。后来司马炎篡魏,称晋武帝,传国玺归晋。在南北朝,政权更替,玉玺一再易主。直到隋一统中国,传国玺入隋。隋为唐所灭,玉玺归唐。
想起这些传说,冯道有点头晕脑涨。这方玉玺并没有缺一个角,再说,唐皇禅让之后,大唐帝国的玉玺已经被朱温那个龟孙子抢走了?现在怎么又冒出一个玉玺来?
传真和尚开始眉飞色舞又喋喋不休地把玉玺的来历一一道来:原来当年黄巢兵临长安,有神秘人物在大相国寺寄存了一方玉印。玉印的主人几十年下落不明,传真不知道如何处理这个玉印,就当街叫卖,结果被有识之士认出刻在玉印上的八个篆文乃“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因此确认这是一方玉玺。最后,传真说:“这一方玉玺在魏州瓦藏多年,都一直无人能慧眼识珠,直到晋王得到魏州之后露出面目,足见晋王有天子之命,理应早登大宝。”
听了传真的一番话,冯道还是有些糊涂,觉得这事过于传奇。他不敢怠慢,禀报李存勖。李存勖大喜,马上让传真把玉玺送进来。
李存勖拿起玉玺,激动地说:“玉玺归我,可知我上应天命,下顺民意,必能成就一番伟业。”对于这个玉玺的真假,冯道心中没底,不忘提醒他,说:“属下不曾见过玉玺,也不知道这方玉玺是否是皇帝所用的。”李存勖说:“不妨,可以让众人仔细辨别。”
李存勖把军中的文官武将都召过来,让他们辨别玉玺的真假。可惜,李存勖都不知道这玉玺的真假,其他人更加不知道了。大家众口一词,如果这方玉玺是真的,必然会使用它印发圣旨。如果能找到使用这玉玺印发的圣旨,就可以确定这玉玺是真的了。
最后,李存勖让冯道出一道文告。民间收藏有圣旨的,可以拿来给晋王验证,如果真实,则有赏赐。同时,也把印文送给还在晋阳的张承业,请他帮忙检查晋阳是否有用这个玉玺发的圣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