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的性格各有不同,有的活泼开朗,有的腼腆害羞,有的“严肃认真”,有的则古怪精灵。多数家长和老师在放松下来的时候,应该更容易喜欢那些活泼开朗、古怪精灵的孩子,因为这些孩子总能时不时地创造乐趣,不会“冷场”,而这样的人也往往更具创造力和想象力。当然,那些循规蹈矩、乖巧听话的孩子则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更容易受师长的青睐,因为他们不像那些爱淘气的孩子一样制造麻烦,让大人更“省心”。
在此,我们不去讨论哪一类孩子更好或者不好,而是提醒一下家长,我们有必要告诫孩子,开朗活泼是好事,开玩笑也没什么不可以,但是一定要掌握分寸,如果玩笑开不好,可能就会捅娄子!
哈尔滨某小学,一位名叫乔乔的10岁女孩热情开朗、活泼好动,也爱搞点儿恶作剧。比如,春天到来的时候,她就把杨树上掉下来的类似花虫子一样的树叶偷偷放进同学的书本里,待同学翻开书的时候,往往会吓一跳。
最近,他们班上新转学来了一个小女生,不知道是由于对新环境太陌生,还是性格使然,这个女孩很少和同学来往,课间的时候大家都聚在一起玩耍,而这个女孩却坐在座位上发呆。
乔乔想帮助这个女孩融入到集体环境中来,于是她就故意找了几个同学围着这个女孩说这说那,比如:“这个姑娘好俊呀,真是闭月羞花、沉鱼落雁呀!”或者:“哎呀,这不是天上掉下个林妹妹吗!”
可没想到,他们越这样说,女孩越不好意思,把头埋得更低了。
乔乔一看这招不灵,就又想了别的办法,趁课间休息,她在黑板上写了几个字:“请各位同学向我们班新来的‘冰美人’发出邀请,请她为大家高歌一曲。”
那个女孩本来就害羞,这下就更不知道如何是好了,心急之下,趴在座位上“呜呜呜”哭了起来。第二天,女孩就干脆不来学校上课了。
事例中的乔乔本是好意,可是对于过于腼腆害羞的新同学来讲,她的热情不但让对方感受不到温暖,反而更加排斥,也更不知所措,以致连上课都不敢了。
那么,为了防止我们的孩子既能活泼开朗、热情大方,又不至于因为玩笑而让别人不舒服,家长们应该怎么做呢?
1.告诉孩子,搞恶作剧会令人感到讨厌
孩子们是出于好奇或者出于想捉弄人的心理才会搞恶作剧,家长要想办法帮孩子克服这种心理,不要让这种爱好继续发展下去。如果家长不闻不问,不但会伤害到别人,也将不利于孩子身心的健康成长。家长可以设计捉弄一次孩子,让孩子体会到被人捉弄并不好玩,从而让孩子改掉搞恶作剧的坏习惯。
2.多关心孩子,理解孩子的个性和心理
有的孩子天生爱开玩笑,也有的孩子是因为受到他人忽视或者冷落而有意采取一些恶作剧行为。不管是哪一类,作为父母都要对孩子的个性和心理有一个明确的认识。只有做到这一点,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如果发现自己的孩子是个“开心果”,在高兴之余还要多提醒孩子,对于一些“禁不起玩笑”的孩子尽量不要开玩笑,以免让对方不舒服。同时,父母还要多关注孩子,不要让孩子感到自己被忽略,这样孩子就不会做出一些出格的恶作剧来希望引起家长或者老师的注意力了。
3.分清“是”与“非”,采取得当的教育方法
有时候孩子开玩笑或者恶作剧是由其创造力导致的,而有的则纯粹是淘气行为,所以,这就需要家长对其行为有准确的辨别能力,若是前者可以适当鼓励,若是后者则应讲明道理,让孩子减少或放弃此类行为。同时,家长还需要注意,不要对孩子一贯娇宠,否则会造成孩子不懂得自我约束,为所欲为。
4.需要告诉孩子的安全知识
①开别人玩笑的时候,不要只顾自己一时心血来潮,更重要的是考虑到对方的心情,如果时机不合适,即使一个喜欢开玩笑的人也难以接受。而那些不喜欢开玩笑的人,就更不要随意跟他人开玩笑了。
②开玩笑有时候会开过火,如果因此而让他人不愉快,那么即使你不是故意的,也要向对方道歉,并记住下次不要再开这样的玩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