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人才之梦
唐朝诗人李九龄《读三国志》曾经慨然写道: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
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
这首诗写出了得到无数史实证明的“得人才者得天下”的“人才观”。曹操“唯才是举”,得以挫败貌似强大的袁绍,建立了三国里最强盛的魏国;刘备得到诸葛亮而柳暗花明;魏征称赞唐太宗说:“求贤如渴,善人所举,信而任之”,所以创造了“贞观之治”……这些故事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你可曾知道,历史上不少人君“梦寐以求”的人才,居然都是从梦中而来?
黄帝梦风后、力牧
《史记》开篇的《五帝本纪》里第一个记载的帝王就是华夏民族公认的始祖黄帝。据说他曾经战胜了炎帝、蚩尤部落,统一了华夏,日月纪年、医药、音乐和许多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东西都是他和他的大臣发明的。不仅如此,正史里梦的传说从他就开始了,他手下的两个名臣,即风后和力牧就是因梦得来的。
风后就是著名的“指南车”发明者。据说5000多年前黄帝大战蚩尤时,双方大战三年,进行了72次交战黄帝都不能取胜。一次,眼看蚩尤就要失败,他却施放出了大雾,霎时到处混浊朦胧,黄帝军队晕头转向,迷失了前进的方向,只得命令军队原地不动。风后就利用一种磁石造出了一个能指引方向的仪器,把它安装在一辆战车上,车上安装了一个假人,伸手老是指着南方,这样就可辨认出东南西北。因此,黄帝的军队再也不怕大雾,终于战胜了蚩尤,把他一直追到涿鹿之野杀死。风后死后所葬的地方,就是现在陕西东潼关的“风陵渡”。力牧则是一个大将,黄帝找到力牧之后,拜他为将,在逐鹿之战中,也为战胜蚩尤立下了大功。
风后和力牧这两大名臣是如何来的?《史记》说黄帝“举风后、力牧、常先、大鸿以治民。顺天地之纪,幽明之占……”黄帝占的就是占梦、占龟。西晋皇甫谧的《帝王世纪》这样记载的:
“黄帝梦大风吹天下之尘垢皆去,又梦人执千钧之弩驱羊数万群。”据说觉醒后黄帝分析认为:“‘风’为号令,执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岂有姓‘风’名‘后’者哉?夫千钧之弩,异‘力’能远者也;驱羊数万群,是能‘牧’民为善者也。天下岂有姓‘力’名‘牧’者哉?”于是黄帝“得‘风后’于海隅,登以为相。得‘力牧’于大泽,进以为将。”他以风后和力牧这两大名臣为辅佐,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蚩尤。
据《黄帝出军决》记载,决战前黄帝曾经做过一个奇梦,梦见西王母来授予战争秘诀:“帝伐蚩尤,乃睡,梦西王母遣道人,披玄(赤黑色)狐之裘,以符授之曰:‘太一在前,天一备后,河出符信,战即克矣。’”黄帝醒后,费力思考这个“符”,不能全部回忆,就告诉了风后、力牧。二人都说:“这是用兵之兆啊,我们必会战胜。”力牧与黄帝一起来到盛水的旁边,立下祭坛,祭以太牢。这时有一只玄龟衔着一个“符”从水中爬出,把符置于坛中而去。黄帝两次礼拜后,拿起这个符一看,果然就是梦中的“符”,宽三寸,高一尺。于是黄帝即日擒获了蚩尤。
黄帝之后,还有尧帝“梦白虎遗(送)吾马喙子”(《春秋元命苞》),“马喙”是指嘴尖,皋陶就是这种面相的人,而白虎意味着刑杀,所以他被尧帝任命为大理(负责刑狱的官)。
不过这些记载可信度并不高,因为在黄帝的时代尚无文字,即使有文字,也应该是比殷商甲骨文字还要早的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不可能运用这样的解字法来占梦。但是说黄帝的时代已经出现占梦,那是完全有可能的。为什么有的梦书会托名黄帝,也是有历史渊源的。
商汤梦伊尹
伊尹是辅佐商朝开国的大王商汤成就一代霸业的千古名臣。
伊尹降生之梦。据《吕氏春秋》记载,大名鼎鼎的伊尹之父是个既能屠宰又善烹调的奴隶厨师,其母是居于伊水之上采桑养蚕的女奴。“其母居伊水之上,孕,梦有神告之曰:(罗注:红色一样是楷体字)‘臼出水而东走,毋顾(不要回头)!’”第二天她一看,石臼内果然水如泉涌,慌忙通知大家一起向东逃奔了约十里,忍不住回头一看,那里早已成为汪洋。她救了大家,可因违背了神的告诫,所以身子化为空桑。接着有人发现空桑中有一个婴儿,便带回献给有莘之君,君王便命家用奴隶厨师抚养他。
后来这个婴儿就取名“伊尹”(也称伊挚),估计他有了家传,于是也成为非常精于烹饪的“特级厨师”。伊尹长得“丰下锐上,色黑而短,偻身而下声”,年已70了,却没有遇到明君,仍然是再平凡不过的厨师。
商汤思贤之梦。商朝是由商汤(又叫成汤)开创的。商汤也曾经做了一个关于人才的奇梦,《帝王世纪》记载:“汤思贤,梦见有人负鼎抗(扛)俎(砧板),对己而笑。”
梦中伊尹别具一格的标志是一块切肉的砧板。醒后,商汤占梦认为:“鼎是用来和味的,‘俎’就是割截,天下难道会有人当我的宰臣吗?”他认为这是得到人才的吉兆,又听说那个黄帝因梦而得的大臣力牧有个贤能的后人叫伊尹(又名阿衡),耕于有莘之野,就想以厚币聘请他,但有莘之君留下伊尹不放。商汤于是想了一个曲线救国的办法,向有莘之君求婚。有莘之君就把女儿嫁给商汤,把伊尹作为陪嫁的媵臣。说来奇怪,伊尹跟随到了亳的时候,果真是“负鼎抱俎”见到了商汤(也有一种说法,是商汤派人去迎接,前后达五次之多,伊尹见他心诚才同意了)。据说,伊尹将应商汤之命时,“梦乘船过日月之傍”(《宋书》)。当时商汤东至洛,参观了帝尧之坛,沉璧后退立,马上就有黄鱼双双踊起、黑鸟随之驻足于坛上化为黑玉的异象。接着又有黑龟,都有红色的文字,均说夏桀无道,商汤应当代之。
现在伊尹到了商国,商汤就在宗庙里为他隆重举行了消灾驱邪的仪式。伊尹非常感激,第二天就“以滋味(劝)说汤,致于王道” (罗注:红字改宋体),他以制作味道精美的汤需要好水、把握火候、去除腥味等作比喻,对商汤说了远古的素王以及九主成功的故事,“以尧舜之道要(点拨)汤”,“而说之以伐夏救民”,鼓励他获取天下。商汤很高兴,“举任以国政”(罗注:红字改宋体),在伊尹的辅佐下,国力得到发展。
夏桀灭亡之梦。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家天下”的王朝,其开创者是大禹之子启。夏传到暴君夏桀时,朝政腐败,“筑倾宫、饰瑶台、作琼室、立玉门”。他还日夜与宠妃妺喜淫乐,杀了劝谏的大臣关龙逄。老百姓民不聊生,指着太阳咒骂夏桀说:“时日曷丧,予及汝偕亡!”(你几时灭亡,我情愿与你同归于尽!)。而夏桀越发以为自己英明,还曾经囚了商汤在夏台,后来又放了他。
商汤是个仁君,一次出行,看见有人捕鸟,四面张网,就叫捕鸟人对误入鸟网的鸟儿“网开三面”。诸侯知道后都很感动,说:“商汤之德最高啊,德及禽兽。”据《吕氏春秋》记载,夏桀的无道令诸多大臣和百姓恐惧。商汤想消灭他,以拯救百姓于水火。商汤想派伊尹去打探,又怕夏桀怀疑,就扬言要杀伊尹。伊尹逃到了夏国三年,后来回到商汤处,向他说夏桀迷宠妺喜,一点也不爱惜人民,所以上天都不会保佑他。商汤和伊尹盟誓灭夏,伊尹又潜入夏刺探情报,并与妺喜有交往。
一天,妺喜对他说:“今昔(昨夜)天子梦西方有日,东方有日,两日相与斗,西方日胜,东方日不胜。”伊尹就赶紧告诉了商汤。此时商国虽大旱,商汤仍然坚定地出师,以信守和伊尹之盟。开始伊尹辅佐商汤征讨了不服从的葛伯等,去除了夏桀的羽翼。不久诸侯昆吾氏为乱,商汤又兴师率诸侯讨之。伊尹跟从商汤,商汤亲自持着象征权力的斧钺击败了昆吾,乘胜攻打夏桀,商汤做了《汤誓》。
商汤派军队绕到夏桀后方,即从西方向夏桀进攻(以应梦中的“西方日胜”),兵未接刃而民心失尽的夏桀就败走了,逃往鸣条山。商军追至大沙,夏桀临死,对他人说:“我后悔没有在夏台杀了商汤,以至于此。”于是商汤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建立了以甲骨文和大鼎闻名的商朝。据《宋书》是这样记载的:“汤将奉天命放桀,梦及天而舓之,遂有天下。”
伊尹摄国。商汤回到了亳都,作《汤诰》告谕诸侯一定要爱护百姓,否则就会受到惩罚,不要到时候才埋怨。
商汤死后,伊尹又辅佐了外丙、中壬(均汤之子)、太甲(汤嫡长孙)三代商王。太甲当了三年君王,暴虐不已,于是伊尹“放之桐宫”,对他进行严厉教育,到太甲悔过后又重新迎回为王——这就是后世所推崇的“伊(尹)、霍(光)”之举,并作了《咸有一德》,勉励太甲勤政爱民,然后告老到了私邑。伊尹当政期间,还主持规划建造了偃师商城、郑州商城等商都,规范统一了甲骨文,发展了中医药,“闵生民之疾苦,作汤液本草,今医言药性,皆祖伊尹” (罗注:红字改宋体)。作为商的开国元勋,功劳“格于皇天(代天言事)”的伊尹被以天子之礼下葬,多次出现在出土的甲骨文卜辞中,可以看到多有一同祭祀成汤和伊尹的记载。
伊尹的一生对中国古代的政治、军事、文化、教育等多方面都做出过卓越贡献。杜甫有诗称赞诸葛亮时说:“伯仲之间见伊(尹)吕(尚)”,这同时也是对伊尹的高度评价。
武丁梦傅说
胡曾有《咏史诗·傅岩》云:
岩前版筑不求伸,方寸那希据要津。
自是武丁安寝夜,一宵宫里梦贤人。
这首诗说的就是商朝高宗武丁大王梦见一代名臣傅说的故事。善于发掘、使用人才的榜样武丁是第23代商王。据考,武丁(公元前1250—公元前1192)在位的元年约为公元前1324年,其在位约59年。他是以迁都闻名的盘庚的侄儿,盘庚死后,中间经过了两个大王,国力急剧衰退,他一上台,就立志中兴大商。
武丁梦得神人。武丁继位最初三年,根本不理政事,而是把它交给大臣们处理,自己则一言不发。大臣们怕他耽搁政事而进谏:“大王不说话,臣下就无从接受教命。”武丁依然沉默不发言,却作书告谕群臣:“要我做四方的表率,我恐怕德行不好,所以不发言。我恭敬地沉思治国的办法,梦见上帝赐给我一位贤良的辅佐,他将代替我发言。”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鲁迅语)原来,他是在“观国风”和等待“圣人”的出现。
据《史记·殷本纪》记载,“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
又据皇甫谧的《帝王世纪》里说:“高宗(武丁)梦天赐贤人,胥靡(身着罪徒)之衣,蒙之而来,且云:‘我徒也,姓‘傅’名‘说’,天下得我者,岂徒也哉!’”武丁醒来以后想:(罗注:红字改宋体字)“‘傅’者,相也。‘说’者,欢悦也。天下当有傅我而悦民者哉!”于是第二天就开始寻找。他以梦中所见模样对照去看群臣百吏,都不是梦中人。
据《荀子·非相》称,“?傅说之状,身如植鳍”(身子像鱼背上直立的鳍一样佝偻)。这种长相的确不敢恭维。但历史证明他是一个貌丑而有大才的人。因为梦中傅说的奇特长相,武丁印象非常深刻,一看百官没有符合的,就详细画出了他的形象,派人拿着图像到天下遍寻,终于在傅险(或称傅岩)找到了发明了“版筑术”的囚徒“说”。当时“说”还是罪犯,“劳动改造”于傅险。于是他被带到武丁面前。
傅说辅政。当武丁一见到傅说时,马上兴奋不已:“是也!”武丁虚心向他请教治国平天下的办法,傅说应对如流,道理极其深刻。武丁把他比作磨刀的磨石、渡河的舟楫、济大旱的霖雨,希望他和同僚匡正自己,依从先王,追随成汤,来安定天下的人民。他与傅说交谈后,认为“果圣人”,举以为相,殷国大治。他还以傅险之“傅”作为他的姓,号曰“傅说”。
傅说接受了王命,继续向武丁进言说:“上天聪明公正,圣主效法它,臣下敬顺它,人民就顺从治理了。号令轻出会引起羞辱;甲胄轻用会引起战争;……治和乱在于众官,官职不可授予亲近,当授予那些能者;爵位不可赐给坏人,应该赐给那些贤人。考虑妥当而后行动,行动需要时机成熟。”他还说应该平日有备无患、不要文过饰非……武丁很赞许他,傅说跪拜叩头,表示自己将知无不言。喜欢学习的武丁又希望傅说做酿甜酒的曲蘖和做羹汤的盐和梅来教导自己。傅说则饱含希望地回答说学习要心志谦逊,时刻努力,所学才能增长,还要善于借鉴前人的好方法。
武丁把傅说比作开国名相伊尹,鼓励他说:“从前伊尹为使先王兴起,他这样说:‘不能使我的君王做尧舜,我的心惭愧耻辱,好比在闹市受到鞭打一样,就是我的罪过’。你也要勉力扶持我,不要让伊尹专美于我商家!”傅说马上跪拜叩头,说:“请让我报答宣扬天子的美好教导!”
一代盛世。根据出土的甲骨文、典籍等记载,武丁重用傅说为尹,其职权非常之大,居于众臣之首,他能代表商王发布军事和政治命令,指挥贵族,讨伐别族,主持祭祀和籍田,视察农业;在傅说的忠心辅政下,经过君臣励精图治,商朝又恢复了煌煌大国的景象,把武丁一朝治理成为有商一代最为强盛的时代,实现了“武丁中兴”。
武丁时期征服了鬼方、羌方和土方等周边许多国家,已成为西起甘肃,东到海滨,北及大漠,南逾江汉,包含众多部族的泱泱大国,有力的促进了民族的大融合。商代农业、畜牧业已相当发达,著名的青铜冶炼业在武丁时期最为有名,无论品种、数量及其工艺水平都是首屈一指的,司母戊大方鼎是今天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因为它的铸造需要大量的青铜和人力、物力,所以是国力强盛的象征。甲骨文盛行于武丁时期,代表了高度的文明发展水平,这是我们今天理解远古历史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
傅说名垂青史。因为武丁一梦,傅说书名绵帛。司马迁《史记》有:“武丁夜梦得圣人,名曰‘说’”之语,历史上还把他敬为“梦父”;他因此成为中国古代历史上最早的“圣人”,?比“文圣人”孔子都还早约800年。
据说傅说死后变成了神,化成一颗“傅说星”。《庄子·大宗师》中说:“傅说得之,以相武丁,奄有天下,乘东维,骑箕尾,而比于列星。”后世的唐太宗李世民登基前曾经被唐高祖李渊封为“天策上将”,“天策”即“天策星”,也就是“傅说星”,可见武丁盛世和盛唐还是有一点历史渊源的。
周文王梦姜子牙
周文王得圣人之梦。《离骚?经第一》里这样写道:
“(姜)太公避纣(商纣王),居东海之滨,闻(周)文王(名姬昌)作兴,盍往归之,至于朝歌,道穷困,因自鼓刀而屠,遂西钓于渭滨。文王梦得圣人,于是出猎而遇之,遂载以归,用以为师,言:‘吾先公望子久矣!’因号为‘太公望’。或言周文王梦立令狐之津,(姜)太公在后,(天)帝曰:‘(姬)昌,赐汝名师。’文王再拜,太公梦亦如此。文王出田,见识所梦载与俱归,以为太师也。”被称为第一“武圣”的姜子牙就是这样因梦而被周文王发掘的。(罗注:红字改宋体字)一次周文王打猎前三天,他做了个得到一个叫“望”的圣人老头的奇梦。临行之前他还专门恭敬虔诚地占了一卜,结果是“所获的非龙非螭,非虎非罴;所获的将是霸王之辅”,所以他在恭恭敬敬地斋戒了三天后就迫不及待地行动了。在令狐渡口,他们很快就找到了一个行为怪异、用直钩钓鱼的怪老头,口中还念念有词:“负命者上来!”
周文王一看,这不就是梦中所见之人吗?他毕恭毕敬地与其交谈,询问治国用人的道理。姜子牙说:“君主使用厚禄、重赏、官位收罗人才,就像钓鱼用饵一样。凡是垂钓的都是为了得鱼。”周文王又追问:“如何使得天下归心?”老头回答:“天下非一人之天下,而是天下人之天下。同天下之利者就会得天下;擅夺天下之利者就会失天下。”他又说了仁、德、义、道的重要性,“道之所在,天下归之”。
谈后周文王很高兴,说:“我的太公曾经说过‘将有圣人到周,周将因此而兴旺’。真的就是说您吗?我的太公盼望您很久了。”他就尊称其为“太公望”,并用自己的车载着他,亲自驾车一起归城,任命他为治军的太师。传说周文王载着姜子牙到了一个坡上,拉车的绳子突然断了。姜子牙就对周文王说:“你拉了我八百零八步,我就保周室八百零八年。”周文王一听,还想再拉,但姜子牙说:“天意如此,不可强求。”前后一算,西周东周加起来真有八百多年。
姜子牙是商朝末年东海上人,姜姓,吕氏,名望,字子牙,号飞熊,也称姜尚、吕尚等,姜太公是民间对他最通俗也是最有名的称呼。姜子牙出世时,家境已经败落了,所以年轻的时候,为了谋生姜子牙还曾当过屠夫、卖过酒,聊补无米之炊。但姜子牙不坠青云之志,始终勤奋刻苦地学习,研究治国安邦之道,据说还写了一本《六韬》,只是长期被埋没了而已。
姜子牙“七十而相周”,成了“老当益壮”的活榜样。关于周文王的梦贤,《庄子?田子方》这样记载:“文王欲举(姜子牙)而授其政,而恐大臣父兄之弗(不)安也。”文王怕马上使用素无功德的姜太公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就使了“曲线救国”之计:
于是旦(早上)而嘱之大夫曰:“昔者寡人梦见良人,黑色而髯,乘驳马而偏朱蹄,号曰:‘寓而(你的)政于臧丈人,庶几乎民有瘳(好)乎’!”
诸大夫蹴然(惊惭不安貌)曰:“先君王也。”文王曰:“然则卜之?”
诸大夫曰:“先君之命王,其无它,又何卜焉!”遂迎臧丈人而授之政。
文王在一个早上对大夫们说,他梦见了一个面黑、长髯的好人,给了他一个好的辅佐,是老百姓的大救星。大夫们都说这个好人就是文王的太公。文王欲擒故纵地说还需要占卜来确定,而信梦的诸大夫却说这是祖先的命令,无需再占。就这样,周文王顺理成章地任用了姜子牙为太师。
二王良佐。周文王把朝政委托给了姜子牙。姜子牙治国尽心尽力,三年之后,文王巡查国内,称得上国泰民安。姜子牙还救了周文王一命,因为崇侯虎密告,周文王被商纣王囚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姜子牙让散宜生、闳夭等拿着大量的黄金、有莘氏的美女、骊戎的文马、有熊的九驷,以及其他珍稀奇怪之物,通过宠臣费仲献给纣王。以“酒池肉林”闻名的纣王喜不自禁地说:“只要有其中之一就可以放了西伯,何况是这么多宝贝呢?”于是就放了周文王。周文王出狱后就听姜子牙之言献上洛西之地,以请求免除炮烙之刑。纣王不仅答应了他的请求,还任命他为西伯,赐他弓矢斧钺,让他可以四处征伐,周文王趁机发展自己的势力。
眼见失尽民心的纣王依然怙恶不悛,朝政坏到一发而不可收拾的地步,曾“梦见日月照身,六十日为西伯”(《敦煌遗书·周公解梦书残卷》)的周文王悄悄地联络各路诸侯,先后讨伐了犬戎、密须、崇侯虎等部落,剪除了纣王的羽翼。然后周文王自岐下迁都于丰邑,此时三分天下周有其二。但周文王没有天子之福,迁都第二年他就去世了。
周武王(姬发)继位后,对姜子牙更是倚重,把他尊为“师尚父”。君臣二人日夜策划,把灭商兴周作为第一大事。他们不仅大加指责商纣王的种种罪行,而且姜子牙还设了个计:他以丹喂食一个小儿,让其全身纯赤;长大后,还教他说“殷亡”。这是古代一个成功的心理战:殷民见他就像“红孩儿”般全身上下都是赤色,以为他就是天神;又听他说出“殷亡”二字,都以为是天要亡商了。
武王九年(公元前1048年),武王在孟津阅兵。过了两年,周武王听说纣王昏乱暴虐比以前更甚,还杀了叔父比干,囚禁了箕子,见商纣王已经众叛亲离,武王于是决定灭商。
出乎预料的是大军临出发时按惯例占卜龟兆,竟然一占不吉,还有风雨雷电接踵而至,连武王的马也被震死了,大家都十分恐惧,连周公也说:“天不佑周矣!”在关键时刻,姜子牙却推开占蓍,脚踩龟壳大骂:“枯骨死草,何知而凶?”
在姜子牙的坚持下,武王亲率戎车三百乘,虎贲3000人,甲士4.5万人东伐纣王(《尚书》等称是3000人)。姜子牙又下令周军把所经过的桥梁都烧了,以置之死地而后生。
武王十一年(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周武王召集诸将和各族头领,发表誓师之词《牧誓》,指责纣王昏暗暴戾,唯宠妃妲己之言是听,号召大家齐心协力消灭暴君。此时诸侯与会的有车4000乘。纣王听说武王亲自来,早就安排好70万大军相迎。纣师虽众,士兵却因反对纣王的残暴统治,大都临阵倒戈以迎武王,周军只用了一天就毫无悬念地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这就是著名的“牧野之战”。纣王见大势已去,只好返身逃上鹿台,自焚而死,被武王用黄钺砍下头,悬挂在大白旗下,妲己的头也被砍下挂在小白旗下。次日武王就宣布自己是天下之主,建立了周朝。姜子牙和周公一起继续辅佐武王大修周政。
姜子牙是灭商的第一功臣,所以被封为“齐公”。姜子牙到了封国,大力发展工商、鱼盐,渐渐成为实力最雄厚的封国。在继位的周成王少时,管、蔡二叔作乱,王室就命姜子牙“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大权,进一步成为政治上的大国。
姜子牙是西周文、武二王的股肱,《史记》说:“周西伯(姬)昌之脱羑里归,与吕尚阴谋修德以倾商政,其事多兵权与奇计,故后世之言兵及周之阴权皆宗(姜)太公为本谋……天下三分,其二归周者,(姜)太公之谋计居多。”(罗注:红字改宋体字)据《新唐书·礼乐志》记载,唐玄宗开元十九年(公元731年),始置太公尚父庙,以留侯张良配,按时祭祀,无论出师、命将之日都要引辞于武庙,还以古名将十人配享,他身后享受了无尽的荣光。唐肃宗上元元年(公元760年),“国乱思良将”,在“安史之乱”中他被尊为“武成王”,祭奠与“文宣王”孔子同,成了中国第一个“武圣”。
梦贤之谜
历史上是否真的有这些梦贤之事?或许有,或许没有。
说没有的依据就是武丁梦见傅说和周文王梦见姜子牙一样,是为了防止他人说三道四而使用的高超政治手腕。如明朝的杨慎等就认为曾经在民间的武丁早就认识傅说,但傅说出身低贱,如果贸然用他,贵族和百官们肯定不乐意,必然对政局产生不利影响。所以武丁利用迷信鬼神的商人的敬畏心理(《礼记》载“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思而后礼”),把自己中意的傅说说成是神灵派来的,就封了反对势力的口。这种说法也颇有道理。《永乐大典》残卷里的《太公舟人篇》:说:“胥靡(指傅说)之贤,武丁岂不之知,而必曰梦帝赉予(赐予)者。武丁虽已知之,而天下未之知。天下未之知,故不得不托之梦。然则,文王之不得不托之于卜也,审(是很明白的)矣。知武丁之梦为非梦,则知文王之卜为非卜矣。武丁之梦,文王之卜,是或一道也。”
《傅子》则认为是偶然而中:“梦攀日月,觉而不上天庭。梦入九泉,寤而不及地下。高宗得(傅)说,偶中耳。”
有的则是笃信武丁、周文王德行高尚,以至于感动了上天,神灵才给他托梦的,是确凿不疑的。
其实,大家对梦贤之所以津津乐道,是“借他人之酒杯,浇胸中之块垒”。对于有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抱负的中国文人来说,不仅希望“学得屠龙术,货与帝王家”,而且更希望得到姜子牙、诸葛亮那样“帝师”的礼遇。
屈原曾经也写有“说操筑于傅岩兮,武丁用而不疑”等不吝赞颂武丁用人不拘一格的诗句,实际上正是借以表达许多怀才不遇者的愤懑之情。他们对君主们抱以无比的期盼,梦想他们能够给自己以施展才华的机会。所以明代大思想家李贽谈及傅说因梦被重用时十分感慨地说:“士之老死牖下而天子不梦者多矣!”(罗注:红字改楷体字)不仅君梦贤臣,也有臣梦明君。这样的梦,明朝的常遇春就做过。《明史》记载:“(常遇春)初从刘聚为盗,察(刘)聚终无成,归太祖(朱元璋)于和阳。未至,困卧田间,梦神人被(披)甲拥盾呼曰:‘起起,主君来。’”常遇春刚一惊醒了(罗注:删去“了”),而朱元璋正好来了,常遇春立即迎拜归附于他。这是至正十五年四月的事情。开始朱元璋还不愿留他,后来常遇春苦苦请留,这才得以立下功名名垂青史。
可从古到今,怀着这种“飞熊入梦”想法的人不计其数,而真正能够实现的却寥寥无几,更多的只是“一厢情愿”地继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的美梦罢了。湖南省湘阴县人、曾经抵抗沙俄、保卫新疆,堪称“民族英雄”左宗棠就是其一。
少时的左宗棠学识颇丰,自视颇高,曾经在结婚的新房门口贴了一副对联:“身无半亩,心忧天下;读破万卷,神交古人。”但是到了20岁他连秀才都没有中一个。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他为了三年一度的湖南乡试,特意花钱捐了个监生以参考,谁知竟然落榜。幸好这次考试是为了道光皇帝50大寿而特开的“恩科”,为了显示皇恩浩荡,道光皇帝特意下旨对落选的“遗卷”进行“搜遗”,以免人才遗漏,他这才幸运地捡到了举人的功名。后来他再考进士屡次不中,成为耿耿于怀的心病。当时左宗棠以今世的诸葛亮“今亮”自诩。但他没有进士功名,直至40余岁,还是个平头百姓,只能悻悻地对亲友说:“非梦卜夐求(诚心营求),殆无幸矣!”——意即若没有商王武丁和傅说,周文王和姜太公那种君臣风云际会的千秋大梦,这辈子都别想做官了。虽然后来左宗棠还是凭借过人的能力和时代的需要发达了,但是通过这句话,还是活生生地体现了对“梦贤”的渴望。所以唐朝大诗人杜牧曾经大发牢骚:
“但可感鬼神,安能为献酬。好入天子梦,刻像来尔求。”(罗注:移动了位置)历史可真奇怪,有的人求之不得的,有的人却不珍惜。三国时期,覆车山下有个刘雄鸣,每天早晚出入云雾之中,从不迷路,人们传说他能兴云吐雾。李傕、郭汜为乱时,不少人前去归附他。马超反叛曹操时,他不肯随从,被马超打败,就去投曹操。一向求贤若渴的曹操紧紧地拉着他的手说:“我刚进关中时,梦得一神人,这神人就是你吧?”于是以厚礼相待,任命他为将军,让他回去招揽部属。谁知刘雄鸣回去后,部属不肯投降曹操,逼着他一起反曹,于是他聚众数千人,扼守于武关道口。曹操派夏侯渊前去打败了他们,刘雄鸣只得南奔汉中。后来曹操平定了汉中,刘雄鸣无处可逃,只得又来投降曹操。曹操一见,居然拉着他的胡须幽默地说:“老贼,真把你捉住了!”还恢复了刘雄鸣的官职,把他调往渤海。
像这样梦见人才的梦,外国也有。苏格拉底是出生于雅典的伟大哲学家,被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他和学生柏拉图及徒孙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希腊三贤”。柏拉图原名阿里司托克勒,因身体魁梧而被体育老师取了“柏拉图”一名(“柏拉图”在希腊语中意为“宽阔”)。他曾经当过兵,参加过战斗,公元前407年20岁的他开始跟随苏格拉底学习哲学。就在他被介绍到苏格拉底处的前夜,苏格拉底梦见一只天鹅站在自己的膝盖上,然后突然伸出翅膀,发出了一声悦耳的尖叫后就飞走了。第二天,苏格拉底就见到柏拉图,他觉得柏拉图就是梦中的天鹅。后来柏拉图果然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被认为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后来柏拉图临终之前,也梦见一只天鹅在树间飞来飞去,许多射手都把弓箭对准了它,却没有一个人能把它射下来。这象征着后人在阐释柏拉图思想时面临许多的困惑。
周公解梦
人才之梦解
怀中琵琶得人力;火烧日月大人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