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布战败让董卓在不敢出城迎战联军,只是在虎牢关死守。希望可以脱垮众诸侯。可天不遂人愿,董卓的南路军这时却传来噩耗。
五月中旬孙坚受袁术命令从攻击李榷,以求在南边打开缺口。孙坚收到命令,立刻向洛阳南路的桥头堡阳人进发。李榷听到孙坚向阳人进兵,立刻点齐人马杀向阳人。
两方军马几乎同时到了阳人(这段本来发生在鲁阳,因剧情需要略做修改)。孙坚几乎全是步兵,而李榷都是骑兵。按理孙坚是处于下风,可孙坚比李榷早到一小会。李榷赶到时孙坚的兵马正要入城。
看到李榷带兵而来,孙坚命令部队整顿阵容,不要妄动,自己则饮酒谈笑自若。敌人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这才慢提起身离开席位,引导将士们有条不紊地进入城内。孙坚对部将们说:向坚所以不即起者,恐兵相蹈藉,诸君不得入耳。
李榷见孙坚兵马整齐、纪律严明,斗志旺盛。看孙坚从容的样子怕有埋伏,所以不敢攻城,又惧怕孙坚勇猛便撤兵离去。
李榷走道半路越想越不对,华雄在泗水大破孙坚,孙坚再有能耐这么短的时间,能聚集起多少人马?就算人马不愁,又能训练多长时间。细思之后立刻明白自己上当了。于是又率领军队杀了回去。
李榷带人杀回阳人时,孙坚早就做好了守城的准备。看着阳人城墙上的孙坚军,李榷的肠子都悔青了。只得下令在阳人城外两里处安营扎寨。
孙坚带着众将看着远处忙碌的董卓兵,程普道:敌军如此奔波,必疲累不堪。若今夜偷营,必见奇功。
孙坚瑶瑶头道:李榷久历战阵,岂会留此破绽。其多为骑兵,攻城不易,我等只需以逸待劳,便可破李榷。等他攻城便是,何需费力。
事情果然如孙坚所料,李榷以为孙坚会偷营,在大营埋伏到三更,结果人家连城都没出。李榷只得收兵回帐休息。第二天李榷开始攻城,由于他待得都是骑兵,没有攻城器械,只得打造了些简易云梯攻城。
李榷从日出攻到日落,损失了两千多人,就是没攻上城头。李榷不死心第二天继续攻打,这样连旭三天,闹的士兵怨声载道。无奈李榷只得停下休整。李榷是停下了,可孙坚的机会来了。于是当夜孙坚三路出城,偷袭了李榷大营。李榷打败紧带两千骑逃回大谷关。孙坚称胜追击兵临大谷关。
董卓听到李榷战败,就命他死守大谷关。同时找来李儒商议对策。李儒提议董卓让他和孙坚结亲,董卓听后同意。并命李榷去办这事。
李榷到孙坚营后提了此事,孙坚不但没答应还羞辱了李榷一顿。李榷把这情况告诉董卓,董卓大怒亲自领兵去战孙坚,结果吕布被孙坚打得溃不成军。孙坚也攻破了大谷。
董卓被吓得逃回虎牢关,经过这次战败董卓就想迁都。可这时又传来好消息,孙坚被他手下的大将徐荣设伏打败,紧手下大将紧带几十骑逃回豫州。董卓这才稳住阵角,再次陷入了对峙之中。
袁绍等联军有冀徐兖豫四洲供应粮草,董卓现在只有河南引得数郡做支撑,还有三河之地不在其掌控。时间长了只会被关东联军拖死。如此到了六月,孙坚招募兵马又攻大谷关,董卓头疼不已。这时李儒谏言董卓迁都。
李儒对董卓道:洛阳关隘众多,需个各防守,人力物力所耗甚巨,如今兵无战心,久守必败。不如迁都于长安,据崤函之险阻远离诸侯纷争,扼陈仓之险要以防马、韩及刘焉。相国不闻有童谣,“西头一个汉,东头一个汉。鹿走入长安,方可无厮难。”只需迁都长安,相国便可高枕无忧。
董卓其实早有迁都的心思,毕竟他在长安经营多年,根基都在那里。于是立刻启程回洛阳,在大殿上提出迁都,杨彪等人不同意被罢免,周毖、伍琼也劝董卓不要迁都。
董卓大怒道:你等谏言封袁绍为渤海太守,今其却成为众反贼盟主,今还敢阻我大事,必是逆贼一党。来人将这两个通敌的反贼给砍了。
周毖、伍琼被杀,杨彪被罢免。朝中在无人敢反对迁都之事。于是第二天,董卓便命人护送天子刘协及朝中大员先行,他责命人强迁百姓。
这时李儒找到董卓道:我等军费紧缺,可尽抄洛阳富户收其家才以做军资。还可联系连旭,用洛阳人口换取粮草,相国可无钱粮之优。董卓听后大喜,同意了李儒谏言。
随后董卓立刻下令捉拿洛阳富户,以通敌罪尽数诛杀。他又命人挖开皇陵,将里面陪葬的钱财珍宝全部装车带走。所得财物达数千车,董卓这才满意,领着军队向长安赶去。在临走时一把大火烧了洛阳,可谓一点东西也没给联军留下。
董卓走后三天,留守泗水虎牢大谷三关的军队相继撤退,联军占领了这些关隘。曹操提议立刻进攻洛阳追击董卓。可袁绍以大军久战需要休整为由拒绝了。到时孙坚攻破大谷后急奔洛阳而去。
曹操找了袁绍几次没有结果,只得自己领兵去追董卓。追至荥阳被徐荣和吕布打了个大败。幸亏被部将曹仁所救才逃过一劫。回到袁绍处发了一顿牢骚,然后丢下一句“竖子不足与谋”的话后,就去丹阳募兵去了。
袁绍正在与众诸侯饮宴,有小校跑来道:孙坚率军以至洛阳。袁绍一听坐不住了,与众人商议一番后,领兵急忙赶往洛阳。
在说孙坚,他道洛阳时,洛阳已被付之一炬。孙坚只得清除瓦砾填埋皇陵。在清理皇宫废墟时在一口井里捞出一具女尸。女尸脖子上挂着一个锦盒,打开一看竟然是十常侍之乱时,遗失的传国玉玺。
手下大将们言这时天意,孙坚也起了心思,于是私藏了玉玺。等袁绍到了洛阳后,孙坚以身染疾病为由,向袁绍提出回家养病的请求。
袁绍看到孙坚就冷笑道:“吾知公疾乃害传国玺耳”。孙坚知道事情可能泄露了,于是对天发誓,说如果隐藏玉玺,就死于刀箭之下。袁绍立刻招来一人,孙坚一看原来是他的一个贴身侍卫。
孙坚见此人眼珠一转道:吾带汝不薄,因何陷害于某?说罢拔剑就要杀那侍卫。被袁绍手下颜良所阻。孙坚对袁绍道:某以发誓,信不信全在公,说罢就要走。颜良再次拦住孙坚,程普等人立刻拔出刀剑就要开打。
这时众诸侯上来劝解,这才消弭了一场争斗。孙坚对众人一拱手,然后离账而去。当夜便带军队回长沙去了。袁绍不忿于是秘密传书给刘表,让其半路劫杀孙坚。
此时董卓正压着百姓往长安迁徙呢,由于董卓士兵军纪极差,在押解百姓的过程中,抢劫财务,奸**女者,屡见不鲜。贾诩立刻找到李儒对其言:我主最恨凌虐百姓之人,相国军队如此不堪,怕会激怒我主,最好还是管束些。若让我主看到百姓惨状,恐相国西归之路不会那般顺畅。
李儒听后立刻找到董卓,告诉了他贾诩的警告。董卓立刻约束士兵,也避免了十万多百姓无故惨死,白骨扑于道旁的事情没有发生。
董卓同意以粮换人口后,连旭立刻命人掉粮百万石赶往河东。其实这些粮食,早在贾诩出发后就开始准备了,所以调配起来相当的快,七月初就全部到了河东。连旭不放心贾诩的安危,亲自领兵押送粮草,同时接贾诩回并州。
七月中旬连旭到了河东。立刻招来黄忠和关羽问情况。黄忠道:河东的白波以全被消灭。韩先李乐战死,杨奉被手下一员将领所救,现以逃回河西白波谷。
连旭一听杨奉,就知道救他的人定是徐晃。可人以逃回河西,连旭要是在追击,就和张杨有了冲突。那就是和联军过不去了,不符连旭不参与联军和董卓争斗的计划。所以连旭也只能放弃这个历史名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