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和雷沛鸿是留美同学,二人曾就学于杜威。1920年前后先后回国,曾分别在南京高等师范学校、上海东南大学、暨南大学等高等院校任教,并积极投身于平民教育运动。1927年3月,陶行知在南京晓庄创办试验乡村师范学校,进行“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实验,意欲培养乡村小学教师以改造乡村。
其时,雷沛鸿在无锡担任江苏教育学院研究实验部主任,和俞庆棠等共同主持该院的乡村教育改革实验,在无锡城乡创办了许多实验区。雷沛鸿亲自起草了《研究实验工作计划总纲并说明书》,提出民众教育“必须建筑于民众生活之上”“以民众的现有生活为出发点;以改善民众的未来生活为归宿点”。这一理论恰恰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遥相呼应。
1928年初,雷沛鸿专程到陶行知主持的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交流切磋乡村教育改革的经验体会,双方就民众教育的目的、内容和方法等交换了意见,并在许多方面形成共识。1933年,雷沛鸿应李宗仁之邀,回到广西主持教育行政工作,推行国民基础教育运动。其间,陶行知曾计划到广西,结合雷沛鸿的国民基础教育开拓生活教育的新领域。为此,雷沛鸿曾亲自赴上海,迎接陶行知南下。但遗憾的是,由于陶行知之子陶宏患脑骨裂住院,赴桂之行未能如愿。据陶宏事后回忆,当时雷沛鸿已经为其父亲买好了船票。
雷沛鸿是一位热诚的爱国主义者,著名的教育家,是中国现代史上有影响的教育革新家。14岁参加岁考,获府学第一。1905年考入两广高等工业学堂修化学。1906年在香港加入中国同盟会,长期从事国民革命的宣传工作。历任广西左江师范监督,南宁中学校长。1913年考取公费生赴英留学。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赴美,先后就学于密执根大学、欧柏林大学和哈佛大学,专攻政治、经济、教育和法律。曾获欧柏林大学文学学士学位和哈佛大学哲学硕士学位。
雷沛鸿爱祖国,爱家乡。1921年冬,他从海外回到阔别多年的祖国,怀着“教育为公、学术为公、天下为公”的理想,掬其热情、倾其热血地投身于改造教育、改造社会的事业之中。他曾五度执长广西教育行政,一度执长广西大学,五次出国考察教育,并先后执教于暨南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大夏大学和江苏教育学院。
雷沛鸿以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普及国民基础教育,创建国民中学,创办西江学院,为建设适合中国国情、广西壮族自治区情、中国化、大众化的国民教育体系和民族教育体系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索。其理论与实践的最可贵之处在于:①使教育生根于民众的生活。
②定式教育与非定式教育同时并进。
③教育改造运动与社会改造运动相结合。
④注重爱国教育与生产教育。
⑤使教育真正成为人生的历程及社会的历程。他认为“教育为建国大业之根本要图”、“教育的最大功能是创造”。1940年,全国国民教育会议,以他的实践成果为基础,通过了《国民教育实施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