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老师高烧不退,经透视发现胸部有一个拳头大小的阴影,怀疑是肿瘤。
同事们纷纷去医院探视。回来的人说:有一个女的,叫王端,特地从北京赶到唐山来看郭老师,不知是郭老师的什么人。又有人说:那个叫王端的可真够意思,一天到晚守在郭老师的病床前,喂水喂药端便盆,看样子跟郭老师可不是一般关系呀。就这样去医院探视的人几乎每天都能带来一些关于王端的花絮,不是说她头碰头给郭老师试体温,就是说她背着人默默流泪。更有人讲了一件令人不可思议的奇事,说郭老师和王端一人拿着一根筷子敲饭盒玩,王端敲几下,郭老师就敲几下,敲着敲着,两个人就神经兮兮地又哭又笑。心细的人还发现,对于王端和郭老师之间所发生的一切,郭老师的爱人居然没有表现出一丝一毫的醋意。于是,就有人毫不掩饰地艳羡起郭老师的“齐人之福”来。
十几天后,郭老师的病得到了确诊,肿瘤的说法被排除。不久,郭老师就喜气洋洋地回来上班了。
有人问起了王端的事。郭老师说:“王端是我以前的邻居。大地震的时候,王端被埋在了废墟下面,大块的楼板在上面一层层压着,王端在下面哭。邻居们找来木棒铁棍撬那楼板,可怎么也撬不动,就说等着用吊车吊吧。王端在下面哭得嗓子都哑了——她怕呀。她父母的尸体就在她的身边。天黑了,人们纷纷谣传大地要塌陷,于是就都抢着去占铁轨。只有我没动。我家就剩下我一个人,我把王端看成了可依靠的人,就像王端依靠我一样,我对着楼板的空隙冲下面喊:‘王端,天黑了,我在上面跟你做伴,你不要怕呀……现在,咱俩一人找一块砖头,你在下面敲,我在上面敲,你敲几下,我就敲几下——好,开始吧。’她敲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她敲当当当,我便也敲当当当……渐渐地,下面的声音弱了,断了,我也迷迷糊糊地睡去。不知过了多长时间,下面的敲击声又突然响起,我慌忙捡起一块砖头,回应着那求救般的声音,王端颤颤地喊着我的名字,激动得哭起来。第二天,吊车来了,王端得救了——那一年,王端11岁,我19岁。”
女同事们鼻子有些酸,男同事们一声不吭地抽烟。在这一份纯洁无瑕的生死情谊面前,人们为自己的庸俗而汗颜,一瞬间突然明白,原来生活本身比所有挖空心思的浪漫揣想都更迷人。
心檐滴雨:
危难中,没有比帮助更能感动人的了,对无望者赋予一个真挚的信任,给失意者一个真诚的安慰,也许自己什么都没有失去,但是对于需要帮助的人来说,也许就是醒悟、支持、宽慰。将同情心进行到底
托尔斯泰小时候经常跟着农民的孩子在森林里玩,在河里捉鱼游泳。托尔斯泰根本不在乎跟自己一起玩的是贵族家庭的“少爷”,还是“下等人”家里的小孩,只要玩得开心就好。可是往往正当他和那些小朋友玩得开心的时候,他们就被拉走了,只剩下托尔斯泰孤零零的一个人。父母也经常告诫他:你是少爷,不要跟那些下等人一起玩。托尔斯泰很生气:为什么农民的孩子就要低人一等呢?
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托尔斯泰这种意识越来越强烈。他看到农民特别是农奴辛辛苦苦地为农奴主干活,却常常吃不饱、穿不暖,还要挨打挨骂,非常同情他们。他想:如果解放农奴,让他们得到自由,再给他们一定的土地,他们就能够过上好日子了。
托尔斯泰开始在自己的庄园实践自己的主张。他把庄园由劳役制改为代役制,使农民摆脱了对庄园主的人身依附;他还放走了家里的农奴。其他的农奴主讥笑他,可是托尔斯泰坚信,自己做的是对的。
托尔斯泰还认为,教育在社会改革中能起重要作用。教育就像一根杠杆,可以改变整个社会结构。于是他开始兴办农民子弟学校,凡是愿意读书的农民子弟都可以免费入读。学校教孩子们读书、写字、唱歌、画画和做算术,托尔斯泰还亲自给孩子们上历史课。托尔斯泰很热爱教育工作,他把教育看成是“全身心奉献给人民”的事业,把从事教育这个时期看成他“生活中最幸福的时期”。
由于托尔斯泰不断和人民接近,他对人民的感情日益加深,他把他各个阶段的探索融入他的作品里,使他的作品更具有深度。他一生奋斗不息,创作出《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非常优秀的作品。
心檐滴雨:
富有同情心是一个人美好心灵的展现。也许只因你的一点点同情心,而挽救了一个人的生命;因你的同情心,而温暖了一颗冰冷的心。也许,对于你来说,这些微不足道,却能换来他人的整个春天。第一百个客人
中午用餐高峰过去了,原本拥挤的小吃店,客人都已散去,老板正要喘口气看看报纸的时候,有人走了进来。那是一位老太太和一个小男孩。
“一碗酸菜面要多少钱呢?”老太太坐下来数了数钱,叫了一碗热气腾腾的面,将碗推到小男孩面前。小男孩吞了吞口水望着奶奶说:
“奶奶,您真的吃过午饭了吗?”“吃过了。”一晃眼工夫,小男孩就把一碗面吃了个精光。
老板看到这个场面,走到两个人面前说:“老太太,恭喜您,您今天运气真好,是我们的第一百个客人,所以午餐免费。”
后来又过了一个多月,小男孩蹲在小吃店对面像在数着什么东西,让无意间望向窗外的老板吓了一大跳。
原来小男孩每看到一个客人走进店里,就把一颗小石子放进他画的圆圈里,但是午餐时间都快过去了,小石子却连50颗都不到。
老板看得心头激动,他赶快打电话给所有的老顾客:“很忙吗?没什么事的话,我要你来吃碗酸菜面,今天我请客。”像这样打电话给很多人之后,客人开始一个接一个到来。“70,71,72……”小男孩数得越来越快了。
终于当第99个小石子被放进圆圈里的那一刻,小男孩匆忙跑到一个胡同里拉着奶奶的手进了小吃店。
“奶奶,这一次换我请客了。”小男孩有些得意地说。真正成为第一百个客人的奶奶,让孙子招待了一碗热腾腾的酸菜面,而小男孩就像之前奶奶一样,坐在那儿静静地看着。
“也送一碗给那孩子吧。”老板娘不忍心地说。
“那小孩现在正在学习不吃东西也会饱的道理呢!”老板回答。
吃得津津有味的奶奶问小孙子:“要不要留一些给你?”
没想到小男孩却拍拍他的小肚子,对奶奶说:“不用了,我已经吃饱了,奶奶您看……”
心檐滴雨:
冰心说过:“爱在右,同情在左,走在生命路的两旁,随时播种,随时开花,将这一路长途,点缀得香花弥漫,使穿枝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有泪可落,也不是悲凉。”一念善心助长一棵幼苗,棵棵幼苗可以成林。人人有爱,社会有情。上帝总会回馈你的仁爱
多年以前,在荷兰一个小渔村里,一个勇敢的少年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使全世界的人们懂得了无私奉献的报偿。
由于全村的人们都以打鱼为生,而海面上瞬息万变、危机四伏。因此,为了应对突发海难,自愿紧急救援队的建立就显得十分的重要和必要。
那是一个漆黑的夜晚,海面上乌云翻滚,狂风怒吼,巨浪掀翻了一条渔船,船员的生命危在旦夕。他们发出了SOS的求救信号。救援队的船长听到了警报,火速召集自愿紧急救援队的成员,乘着划艇,冲入了汹涌的海浪中。忧心忡忡的村民们都聚集在海边,翘首眺望着云谲波诡的海面,他们每人都举着一柄提灯,为救援队照亮返回的路。
一个小时之后,救援队的划艇终于冲破浓雾,乘风破浪,向岸边驶来。村民们喜出望外,欢呼着跑上前去迎接。当他们精疲力竭地跑到海滩后,却听到自愿救援队的队长宣布:由于救援船容量的限制,无法搭载所有遇险的人,无奈只得留下其中的一个人,否则救援船就会翻覆,那样所有的人都活不了。
刚才还欢欣鼓舞的人们顿时安静下来,才落下的心又悬到了嗓子眼儿,人们又陷入了慌乱与不安之中。这时,救援队长开始组织另一队自愿救援者前去搭救那个最后留下来的人。16岁的汉斯自告奋勇地报了名。他的母亲忙抓住了他的胳膊,用颤抖的声音说:“汉斯,你不要去。你知道,10年前,你的父亲就是在海难中丧生的;而3个星期前,你的哥哥保罗也出了海,可是到现在连一点消息也没有。孩子,你现在是我唯一的依靠了!求求你千万不要去!”
看着母亲那日渐憔悴的面容和近乎乞求的眼神,汉斯心头一酸,泪水在眼中直打转,但是他强忍住没让它流下来。“妈妈,我必须去!”他坚定地答道,“妈妈,您想想,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说‘我不能去,让别人去吧’,那情况将会怎样呢?妈妈,您就让我去吧,这是我的责任。只要有人要求救援,我们就得竭尽全力地去履行我们的义务。”汉斯张开双臂,紧紧地拥吻了一下他的母亲,然后义无反顾地登上了救援队的划艇,冲入无边无际的黑暗之中。10分钟过去了,20分钟过去了……一小时过去了。这一个小时,对忧心忡忡的汉斯的母亲来说,真是太漫长了。终于,救援船再次冲破迷雾,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只见汉斯正站在船头向岸上眺望。救援队长把手握成喇叭状,向汉斯高声喊道:“汉斯,你找到留下来的那个人了吗?”
汉斯高兴地大声回答:“我们找到他了,队长。请您告诉我妈妈,他就是我的哥哥——保罗!”
心檐滴雨:
仁爱已成为人们心灵的呼唤。很难想像,如果我们生存于一个无爱的世间,将是怎样的举步维艰与心酸?记得有首歌,“只要人人都付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忘记仁爱的人们,请捡回你的仁爱之心吧!白人女作家
在这个几乎都是黑人的居住区,没有人不认识她。她是个白人女作家,不是和他们住在一起,而是住在前面三英里处。
这儿有个偏僻小站,公交车每两小时才来一趟,而且这些公交车司机们都有一种默契,有白人才停车。这个女作家的住处前面也有一个车站,可是为了让这里的黑人顺利地坐上公交车,她每天坚持走三英里来这里上车。
一个没有太阳的冬日早晨,刺骨的寒气悄悄地渗进候车人的骨髓,等车的黑人时而翘首远方,时而抬头望着哭丧着脸的天空。突然,人群骚动起来,车来了,一辆中巴正不紧不慢地开了过来。奇怪的是,人们仍站在原地,仍在翘首更远的地方,他们似乎并不急于上车,似乎还在企盼着什么。原来,女作家还没有来。这时,远方隐隐约约出现了一个身影,人群又一次骚动起来。是她!她走得很急,有时还小跑一阵,最后,黑人们几乎是拥抱着将她送上了车。她天天如此,风雨无阻。
因为她的心中有爱,一切都会纯如天然。女作家正是因为这种爱的力量,才会如此自然地做着他人觉得不可思议的“难”事。
心檐滴雨:
在一个种族歧视如此严重的地方,还有一位这么为他人着想的女作家,这本来就是一件非常动人的事情。也许行善对于有的人来讲是件比较困难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心里本来就没有善。一个充满爱与尊重的人,也将得到他人的爱和尊重。上帝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1848年,一声刺耳的枪声打破了美国南部一个小镇的沉寂。镇上的警长和一名年轻警察听见枪声马上奔向出事地点。他们赶到现场,看见一位青年人倒在卧室里,头下一摊血迹,旁边的地板上有一支手枪,桌子上有一份刚写下的遗书。原来,他追求的少女昨天与另一个男人结婚了。
现场挤满了看热闹的人,死者的亲属站在房间里发呆。年轻警察很同情这一家人,不仅因为他们刚失去了儿子,还因为这里的人都是基督徒,按照基督的教义,自杀的人是在上帝面前犯罪,灵魂将被打入地狱受苦。在这个思想保守的地方,这一家人从此会被看做异教徒,镇上体面人家将不会和他们来往,并且禁止子女和他们的孩子交往。
这时候,一直紧锁眉头的警长突然大声说:“这不是自杀,而是一起谋杀。”年轻警察对案情感到怀疑,一直在追问:“这年轻人肯定是自杀,可你为什么要说是谋杀呢?”警长严肃地说:“这样一说,死者的家人就不用为他的灵魂担心了。而且当他们的悲痛过去之后,还能像一个基督徒一样生活。”
“可是,警长,你说了谎,这也是违背教义的。”
警长严厉地盯着他的助手,一字一字地说:“年轻人,那一家人的生活比教义重要百倍。出于善良愿望说的一句谎言,上帝也许不想听见。”
心檐滴雨:
上帝或许也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有时候,真话非常伤人,那么出于仁爱的谎言就显得非常可爱。这并非是要我们放弃诚实,撒谎的前提是心中有爱,不存虚假与伪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