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
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成自己的目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都想做成自己的事情,但往往因急于求成忽视了某个细节,而致事与愿违。《古文观止》中有一个“小港渡者”的故事,记述于下。
庚寅科,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命小奚以木简束书从。时西日沉山,晚烟萦树,望城二里许。因问渡者:“尚可得南门开否?”渡者熟视小奚,应曰:“徐行之,尚开也;速进,则阖。”予愠为戏。趋行及半,小奚仆,束断书崩,啼未即起。理书就束,而前门已牡下矣。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天下之以躁急自败,穷暮无所归宿者,其犹是也夫,其犹是也夫!
这个故事的大意是这样的:顺治七年冬天,一个书生想从小港进入镇海县城去参加科举考试,吩咐小书童用木板夹好捆扎了一大沓书跟随着。
这个时候,偏西的太阳已经落山,傍晚的烟雾萦绕在树头上,望望县城还有约两里路。便问那摆渡的人:“还来得及赶上南门开着吗?”那摆渡的人仔细打量了小书童,回答说:“慢慢地走,城门还会开着,急忙赶路城门就要关上了。”
这个急着赶路的书生听了有些动气,认为他在戏弄人。快步前进刚到半路上,小书童摔了一跤,捆扎的绳子断了,书也散乱了,小书童哭着,没有马上站起来。等到把书理齐捆好,前方的城门已经下了锁。
书生这时才醒悟,想到那摆渡的人说的话蕴含了深奥的哲理。天底下那些因为急躁鲁莽给自己招来失败、弄得昏天黑地道不了目的地的人,大概就像这样吧!
《论语》上记载有类似的一个故事。
子夏一度在莒父做地方首长,他来向孔子问政,孔子说:“无欲速,无见小利。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告诉他为政的原则就是要有远大的眼光,百年大计,不要急功近利,不要想很快就能拿成果来表现,也不要为一些小利益花费太多心力,要顾全整体大局。
“欲速则不达”是孔老先生一直强调的。在我们的生活中,不论是自然界还是人都不能超越规律的制约,急于求成只能适得其反。一个人只有摆脱了速成心理,积极努力,步步为营,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这里有一个很好的寓言也说明了这个道理。
有一个小孩,喜欢研究生物,很想知道蛹是如何破茧成蝶的。一次,他在草丛中看见一只蛹,便取回家来,日日观察。几天以后,蛹出现了一条裂痕,里面的蝴蝶开始挣扎,想抓破茧壳飞出。艰辛的过程达数小时之久。小孩看着有些不忍,想要帮帮它,便拿起剪刀将蛹剪开,蝴蝶破蛹而出。但他没想到,蝴蝶挣脱蛹以后,因为翅膀不够有力,根本飞不起来,不久,便痛苦地死去了。
破茧成蝶的过程原本就非常艰辛,但只有通过这一经历才能换来日后的翩翩起舞。外力的帮助违背了自然规律,反而让爱变成了害,最终让蝴蝶悲惨地死去。将自然界中这一微小的现象放大至人生,意义深远。
欲速则不达,急于求成会导致最终的失败。做人做事都应放远眼光,注重知识的积累,厚积薄发,自然会水到渠成,达到自己的目标。许多事业的成功都必须有一个痛苦挣扎、奋斗的过程,而这也会让你锻炼得坚强,成功是一个痛并快乐着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