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势磅礴大智大勇的退,可以扭转乾坤;
小巧腾挪穿插纵横的退,可以改变命运。
退是一种精神,一种“道”,一种在博弈场上的砝码,即使用它来衡量一个人的心智也不为过。人们常说“退一步海阔天空”,终究是有它现实意义的。气势磅礴大智大勇的退,可以扭转乾坤;小巧腾挪穿插纵横的退,可以改变命运。急流勇退、退避三舍、佯退实进等都是“退”中有形化的境界。选择“退”是一种策略,更需要勇气和智慧。
春秋时期,楚国攻打晋国。晋国当时的君王晋文公虽然忧心忡忡,但却十分谨慎。他看到楚军来势汹涌,又顾忌到自己当年出逃至楚国时,深受楚国的优待,直接交战则名不正言不顺,不合道义,于是下令让晋军“退避三舍”。在当时,以每天行军三十里为一舍,退避三舍就意味着后退九十里。如此一来,晋军将士自然愤懑不已。晋国大臣狐偃就顺势让人向军士们广为宣传,说这是文公为了报答楚王的恩惠,实现之前文公落难之时对帮助他的楚王所许下的诺言。而实际上,此举乃激将之法,意在鼓动晋军士气,树立文公的威望。而从军事学角度看,晋军的后退是在使楚军疲惫,避其锋芒。因此,晋文公“退避三舍”以退为进的策略,实在是一箭双雕的高明战术。楚军以为晋军后退是惧战的懦弱表现,一直追到城濮才驻扎下来。而当时的晋军早已有了秦、齐两个军事大国的扶助,可以说是有备无患,又加之巧妙灵活的战术运用,先诱敌深入,再分别击垮实力较弱的左右两翼,迫使其中军大将逃离战场,进而取得了胜利。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城濮之战”。从此晋国在我国历史上留下以少胜多的战术佳话。
切莫以为“退”是一种单向思维,“退”的实质是“进”,“退”不是懦弱更不是肤浅的一味苦苦相让,而是一种将目的、策略推向成功的有效方式。
水无常形,兵无常势,许许多多“以退为进”的事例告诉我们,因“退”而成功者居多。一个企业、一个团体、一个人往往因为“退”而获得更多的机会,其天地自宽。
当然,“退”既是一门哲学,也是一门艺术。有人说,既然“进”是我们的目的,“退”是我们的手段,那么就不择手段好了。这样做肯定不可取。有的人做事,往往有极端倾向,要么不退,要么就全身而退,不分青红皂白,结果该把握的没有把握住,浪费了许多大好机会,更有甚者会弄巧成拙,岂不贻笑大方?
所以,在我们变化多端难以预料的生活旅途上,一旦碰到较大起伏而又苦于找不到合适出路的时候,就应该采取“以退为进”的策略,因为这种实用的“弹性手段”不仅可以让你摆脱困境,更能使你的成就锦上添花,当然还要考虑到“以退为进”的合适方法,时刻不要忘记长远之计,因为所有的“战略性撤退”都是为将来更大的发展作铺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