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降并不只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候,更是一种保全自己实力的权宜之计。
很多时候人们会搞不清自己的处境,从而犯了冒失的过错,有的人能够及时发现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有的人却始终看不见自己的错误。当然最好是一开始就对自己的状况有一个清醒的认识,采取正确的行动。当自己的力量不如别人的时候,不如暂时退让,保全自己以做日后的打算。
春秋时期,一直称霸南方的吴王阖闾,在一次与越国的战争中因为轻敌,不仅输掉了那场战争,而且自己中箭身亡。临终前,阖闾留下遗言,要儿子夫差一定要报杀父之仇。
夫差自此时时不忘越国的杀父之仇,在伍子胥和伯的协助下,操练兵马,准备攻打越国。
过了两年,吴王夫差亲自率领大军去打越国。范蠡对勾践说:“吴国练兵快三年了,这回决心报仇,来势凶猛。咱们不如守住城,不要跟他们作战。”
但是勾践不同意,他低估了夫差在仇恨的驱使下磨砺出的吴国军队。他认为连驰骋沙场、大败楚国的阖闾都败在了越国军队的手里,区区一个夫差又何足惧。战争打响,勾践亲率大军前往,两国的军队在太湖一带展开大战,结果越军大败。
最后越王勾践只剩下五千残兵败将逃到会稽山上,被吴军围困起来。
勾践被弄得一点办法都没有。还好他及时发现了自己的错误,并采取了弥补的措施,找到了当初劝他的大夫范蠡。他跟范蠡说:“懊悔没有听你的话,弄到这步田地,现在该怎么办?”
范蠡说:“为今之计只能去求和了。”
这次,勾践聪明地听从了范蠡的谋略,他派文种到吴王那里去求和。文种在夫差面前把勾践愿意投降的意思说了一遍。吴王夫差想同意,可是伍子胥坚决反对。
文种回去后,打听到和伍子胥一起操练兵马的伯是个贪财好色的小人,就把一批美女和珍宝私下送给伯,请伯在夫差面前讲好话。
经过伯对夫差劝说,吴王夫差不顾伍子胥的反对,答应了越国的求和请求,但是要勾践亲自到吴国去。
文种回去向勾践报告了。此时,勾践已经完全认清了摆在自己眼前的局势,知道此时保全越国的实力,保住自己的性命才是最重要的。勾践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文种,自己带着夫人和范蠡到吴国去了。
勾践到了吴国,夫差让他们夫妇俩住在阖闾的大坟旁边一间石屋里,叫勾践给他喂马,只让他们睡在柴草上,范蠡也跟着做奴仆的工作。夫差每次坐车出去,勾践就给他拉马。勾践一直照夫差所说的办,受尽各种屈辱,但是他心中怀着重回越国,东山再起的决心,一直没有表现出来。这样过了两年,夫差认为勾践真心归顺了他,就放勾践回国。
勾践回到越国后,立志报仇雪耻。他唯恐被眼前的安逸消磨了志气,在吃饭的地方挂上一个苦胆,每逢饭前,都先尝一尝苦味,还自问:“你忘了会稽的耻辱吗?”他还把席子撤去,用柴草当席子。这就是后来人传诵的“卧薪尝胆”。
勾践决心要使越国富强起来,他亲自参加耕种,叫他的夫人自己织布来鼓励生产。因为越国遭到亡国的灾难,人口大大减少,他定出奖励生育的制度。他叫文种管理国家大事,叫范蠡训练人马,自己虚心听从别人的意见,救济贫苦的百姓。越国上下齐心协力终于再度强大起来,最终打败了称霸南方的吴国,成了南方新的霸主。
就这样,越王勾践从一个败国的君主变成了称霸南方的霸主。倘若勾践在会稽山上,没有听从范蠡的建议,与吴国硬拼到底,恐怕早已葬身会稽山,就不会留下卧薪尝胆的佳话了。投降并不一定是懦弱的表现,有时候也是保全自己实力的权宜之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