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9日,北京时间19:30,温州信泰集团老板胡福林出现在上海虹桥机场。这位影响力最大的“跑路老板”回归了。
第二天,胡福林回到温州。“阔别”这里不到20日,胡福林已经感觉到气氛大不一样。后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胡福林透露:“温州市政府、瓯海区委、工商联、眼镜协会也一直在跟我沟通,愿意抱团帮助。包括关联企业、债权人也一直在和我们沟通,让我回去通过重组等手段解决困难。前段时间温总理来温州以后,整个形势和我出去之前相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各方面来看,都没有之前那么紧张了。”
10月10日,温州市洞头县政府相关部门证实,温州奥米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孙福财——这个借口请员工外出旅游,其实在实施跑路计划的老板——已悄然返回洞头。
据温州金融办相关人员透露,除了胡福林与孙福财的回归之后,跑路的企业老板中已有数名恢复了联系,人们都在期待温州老板“跑路潮”后续之“回归潮”的上演。
一切形势都在变好,尽管如此,依然有惶恐不安的老板不敢正视现实,直面压力。
10月14日晚,温州黄龙街道“漂亮脚丫鞋业”的员工接到通知:明天放假一天。
身处这个“多事之城”,闻此消息,员工们已经有所预感。果不其然,就在当晚,“漂亮脚丫”的饶老板开始连夜偷运工厂设备,并于第二天凌晨离开温州,逃往江西老家。
饶老板自以为是无人知晓,岂料消息却不胫而走。
非常凑巧的是,《温州市公安局维护经济金融秩序稳定十项措施》正是于10月14“新鲜出炉”,其中明文表示,严查“有债务危机的企业主和非法集资人员逃匿行为”,并全力追查已出逃的涉嫌犯罪的企业主。
于是,“漂亮脚丫”首当其冲。其所在的温州鹿城区公安分局立即行动,追逃专案组火速成立。10月17日,专案组成员在江西武宁县将饶某夫妇抓获归案。
后来,据媒体报道,与其他“跑路”大佬的高额负债相比,“漂亮脚丫鞋业”的债务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仅欠下卸料供应商30余万元。如此小型鞋厂的“消亡”,本早应淹没在温州中小企业乱局中,却因为被“抓捕归案”,成为了“跑路潮中”首个被抓回并刑拘的老板而见诸报端,成为众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猛料。
在胡福林回到温州的第二天,信泰集团关联企业资金救助帮扶协商会议召开。温州市、瓯海区两级政府的金融维稳工作组、温州市工商联,还有各银行的债权人都出席会议。让胡福林松了一口气的是,与会的银行都一致明确表示 “对信泰及其关联企业不抽贷”,中行浙江省分行——信泰的主要债权人,也同意延长原有贷款期限,并在利率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在停工整整一个月之后,10月20日,信泰集团生产车间恢复正常生产,有近500名员工回厂正常上班。
在温州奥米公司孙福财跑路之后,工厂45台高价设备也被债权人一抢而空,转移到了上海。孙福财回归之后,在相关部门的协助和保护之下,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奥米公司的设备从上海运回到了温州洞口。
与此同时,更多的帮扶措施又陆续出台。政企、银企、强弱、行业、内部,各种形式的“抱团”,帮助温州尽快“过冬”。
民间组织为温州走出危机竭心尽力:温州民间资本投资服务中心设立2亿元“企业重组救市基金”,鹿城区工商联准备3亿~6亿元用于“中小企业转贷临时周转金”,温州市中小企业促进会30多家成员企业各拿出300万元,成立了9亿元基金扶助促进会内部成员企业。
行业协会、商会也慷慨激昂,四处奔走:温州服装商会明确以行业报团的形式对接多家金融机构为中小企业融资铺路,温州家具商会9000万元打造行业关怀,相当于银行的利率来帮助会员企业资金救急和调剂,温州经信委与温州13家银行、15家融资性担保机构集体签约,并启动了15家民间资本服务的基金,总投资额是50亿元。
温州市相关政府部门也推出组合拳,加大财政的专项资金扶持的力度,对中小企业和符合转型升级要求的经营困难的企业,实行税收的减免,缓和社会保险五缓四减三补贴等优惠政策。
2010年5月,一则温州企业全国海选“红色CEO”的消息引起全国各大媒体的关注,这项特殊的“招贤令”当时被视为一场“作秀”。然而经历此次危机后,温州企业日渐意识到企业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2011年9月27日下午,温州跳楼老板正得利鞋厂老板沈奎正跳楼之后,其旗下左右鞋业人心惶惶。在鞋厂管理人员的维持和坚守下,员工情绪得到稳定,企业财产得到保护,损失降到了最低点,左右鞋业并没有陷入混乱与纠纷之中。
因此,在温州危机日趋平息后,温州开始了第二次“红色CEO”的招聘。其中,“正泰、奥康等31家民企推出33个党组织书记人选岗位和一个党建研究岗位,开出的最高年薪达到30万元。”
2011年9月,刚当选温州市工商联主席的王振滔认为,“部分经营不善的企业应建立或健全企业党组织,促进企业长期稳定发展。”同时,“高薪海选‘红色CEO’避免了期权套现等负面评价,从而激发生产力,这也是温州企业的现实需要。”
当一切在逐渐地归于平静后,人们才发现,在温州40多万家中小企业中,出现问题的只是少部分,而出现跑路、跳楼的企业所占比例更小。是恐慌,把危机放大,信心才是战胜一切的根本。
2012年2月1日,即将立春,“世界温商大会”召开。“立春一过,城市里面还没有一些春天的迹象,但风就不一样了。”
2011年的冬天终将过去,在这样一个“后危机时期”,原本的“世界温州人大会”直接将主角换成了“世界温商”。在大会上,《温商宣言》是温商经历了一场空前的灾难之后的自我反思与自我勉励:“面对当前民间借贷信誉危机,全体温商立下誓言:不管眼前困境多么严重,不管重建信誉之路多么漫长,我们将卧薪尝胆,自重自律,以诚实守信为经商之道,以重义厚德为做人之本,忠诚社会,忠诚企业,忠诚员工,忠诚消费者,做个堂堂正正的温州商人。”
资本新流向
从2010年12月底,面对国内越来越紧张的房产调控,约有300亿的温州民间资本流向境外地产。最初,温州人的境外投资带有一丝“被动”的成分,比如:泰国的云南阿诗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要与温州人一起分享东盟19亿人口的大市场……据不完全统计,仅2010年一年,就有30多个境外地产到温州推荐。
但当温州人在国内遭遇房产、矿产投资危机时,就开始像一只张开触角的乌贼,把世界每一块有迹可循有利可图的土地都当做自己的地盘。经济危机余波未消,在全球经济萎靡之态中,温商开始以抄底的方式投资世界。
在国内地产投资、矿产投资限定日趋严格的情势下,2011年6月,数十亿元的温州民资集结起来,决定投资非洲,去建设工业园区和商贸城。有意投资的人数,已经多达三四百人,这是近年来温州民间资本赴非洲投资最集中的一次。
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矿产与房产,始终是温商钟情的两大投资领域。
2011年4月,10多名温商组团考察韩国济州岛“济州岛乐园”房产项目,对韩国房产市场表现出了浓厚的投资兴趣。
在国内宏观调控严防死守之下,“温州炒房团”在国内一二线城市绝迹,反而频频出现在国外,“抄底国外房产市场”成为新风尚。
据一位专业从事海外房产经纪业务的国际机构经理介绍,2011年上半年,温州资本海外置业的重点城市为伦敦、温哥华、纽约,阿联酋、马来西亚也是浙江资金青睐的国家。
有相关统计报告指出:“内地投资者在加拿大温哥华的购房比例持续增加,截至2011年第一季度,已达到29%,较去年25%的比例上升4个百分点。”
就在2012年春节期间,有温州商人组团前往加拿大温哥华买楼,据说他们一连考察了多个楼盘之后,选定了西温的高档豪宅,而这里居住的大多都是华人。媒体报道:在看过一幢位于西温哈尔斯顿街2400号路段一间5睡房5浴室,占地1.1万平方英尺,拥有海景,价值近500万元的独立屋豪宅后,一个钱姓温州商人大呼便宜。他说:“折合人民币才5000万,这种装潢材质的房子,在上海少说要价上亿,真是有够便宜。”
同样在2011年,中国投资者已经成为新加坡房产最大的海外投资群体,其中温州人是主力军。这一年8月,在新加坡房产交易中心,3位来自温州的年轻女子一口气买下3套房子,总价超过3000万元。对此,新加坡最大的房产机构——远东房产已见怪不怪,从2011年开始,他们经常接待来自中国温州的豪气商人。一位移民新加坡的温州瑞安人,也时不时接到温州的亲朋好友要来新加坡看房的电话。她甚至感叹:“这些亲朋好友在新加坡购房的景象,让我重新回忆起了2000年前后的上海购房热。”
在温州即将成为国内第一个允许个人境外直接投资的城市的欢呼声中,海外投资的试点方案的“昙花一现”尤其引人注目。
2011年1月7日,《温州市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方案》文件发布,意味着即将铺平温州居民手里的钱向境外投资的道路——温州年满18岁的居民,可以通过合法渠道将自己的资金“走出去”直接进行海外投资。
不过,这毕竟只是试点,再自由也总会受到限制,《试行方案》对个人投资有明确的额度限制:单项境外投资额不超过等值300万美元;多个投资者共同实施一项境外直接投资的,投资总额不超过等值1000万美元;个人境外直接投资年度总额不超过2亿美元。
而且,试点初期,投资方式也不是没有条条框框,被限定为通过新设、并购、参股等方式,在境外设立非金融企业或取得非金融企业所有权、控制权和经营管理权等。
一句话,温州资本只能在境外投资实业,如设立工厂、贸易公司等,并不意味着可以在境外炒房、炒股等。
尽管如此,放眼整个中国,目前为止,温州是全国唯一的个人境外直接投资试点。然而,好事多磨,正当人们为这次破冰之旅,感到欢欣鼓舞时,短短两个星期之后,意外事件发生:温州试点由于未经过国家外管局的批准而“暂缓”!甚至,已经有温州商人开始涉足华尔街金融市场。
2010年5月,温州市政府投资600万元成立了温州风险投资研究院,该院院长陈工孟在2008年提议:“温州的民间资本要进入专业化、规范化、国际化的投资运作渠道。”
温州某服装公司董事长秦某,参股了纽约一家本土的风险投资公司,成为主要发起股东之一。尽管和众多温州人一样,秦某对PE、VC并不熟悉,但“通过全程参与华尔街基金、风投机构的日常管理、运营和项目选择,借此获取国际一流的PE、VC管理经验”,对温州人而言何尝不是一种学习型的投资?
温州资本走向世界的步伐已经不可阻挡。
从“地下”到“阳光下”
现在民间投资进入一些领域,仍然会遇到两扇门:一扇是“玻璃门”,看着可以进去,真的想进去的时候,头上会撞出个大包;另一扇是“弹簧门”,刚刚把脚挤进去,稍稍不小心就会被弹出来。
无论哪种门,终极涵义是出口,中国的这扇门,终究会有打开的一天。
小额贷款——阳光样本
多年以来,面对民间资本,政府相关部门采取的是一种谨慎的态度。粗暴地打压非法融资行为,导致的反而是地下钱庄甚至是民间高利贷的“报复性”疯狂生长。因而,最好的办法是改变民间资本的尴尬境地,通过法律手段为民间资本验明正身,从地下走向地上,进行阳光化运作。
温州是全国民间金融的先行探索者。但是从多种创新形式的投资公司、创投公司、担保公司、租赁公司、典当行来看,非法融资依然存在。在民不举官不究的情况下,肆无忌惮的非法融资行为,导致民间信贷崩裂,全城危机。改变政府部门被动监管的状态势在必行。
2011年10月,在温州民间信贷乱象横生之际,温州市制定了金融改革创新行动方案,构成庞大,有“五大体系、四个区、八项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