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冲,位于高黎贡山主峰南脉西麓,与川西、藏南地区相连,正好地处阿尔卑斯——喜玛拉雅地质构造带之印度板块和欧亚板块急剧聚敛的接合线上,是地中海——喜马拉雅山环球地热带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地理学中“板块漂移撞击理论”,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会在其结合处陆——陆碰撞,地壳因碰撞挤压致使在上升或下降的运动中形变褶皱而引发地震,并伴之以火山爆发和地热的形成,进而造成地表结构的不稳定。强烈的地壳运动使岩石破碎,形成断裂,导致岩浆入侵,火山喷发,为地热上升提供了通道和储蓄空间。因此,云南省腾冲县素有“天然地质博物馆”之誉,并以古火山地质遗迹及相伴生的地热泉为特色。这种随两个大陆板块发育形成的断裂构造,在经历了漫长的地质演化,沧海桑田巨变,多次岩浆喷发和多次构造旋回后,留下了众多的地质遗迹,形成了奇丽的自然景观。据地球物理探测,腾冲地区地壳厚约40公里,在地下7公里深处有一厚约20公里的高温岩浆囊,为地热提供源源不断的热源。
云南腾冲火山国家地质公园内有97座火山体,其中火山形态保存完整的有25座。火山熔岩构造景观主要有熔岩空洞、熔岩塌陷、熔岩流动和原生节理状构造和熔岩流堰塞湖泊等;火山附生地质现象有地热带、热海热田、地热显示、热泉(124处)等。其中地热显示特征分为喷气孔、冒气地面、热沸面、喷泉、毒气孔、热水泉华、热水爆炸等六类景观。热水泉华景观又有泉华台地、泉华堤、泉华堆、泉华陡壁、泉华家、泉华扇、泉华蘑菇、泉华豆、泉华葡萄、泉华洞以及洞内华钟乳、泉华鹅管等等,从而构成了壮丽的火山地质旅游景观。其内容之丰富,色彩之艳丽,为世界之罕见。
历史记载,腾冲火山于15世纪中叶至17世纪初,即公元1450-1620年的100多年间曾经多次喷发。
以下是从《徐霞客游记》中摘录的当年徐霞客游历藤冲时所描述的关于滕冲火山喷发的相关情况:
“二十一日,……余乃从其后山中垂处上。”
……
“土人言,三十年前,其上皆大木巨竹,蒙蔽无隙。中有龙潭四,深莫能测,足声至则涌波而起,人莫敢近。后有牧羊者,一雷而震毙羊五六百,及牧者数人,连日夜火,大树深篁,燎无孑遗,而潭亦成陆。”
中国明代大旅行家徐霞客于1639年4月游历至腾越。他听到当地人说,就在他到来前30年,腾冲发生过一次大地震,伴随地震,引起火山爆发,腾冲周边的地质地貌随着地震和火山爆发而改变。徐霞客仅用不多几笔,便把地震的强大威力和火山爆发前后的地貌改变,以及火山石的形、色、质、重描写得真真切切。
在今天的腾冲县境内,依然保留着大致呈南北走向的新生代火山群和124处温热泉群奇观,是我国最集中、最完整、最典型、最齐全、最年轻的火山地热区。已发现的火山口有60多个,被誉为“天然的火山地质博物馆”。
出腾冲县城向北行23公里,如果乘公交车车费不过10元,到达马站乡,穿过马站百余米的乡场,便到了“腾冲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买20元门票,入园门右侧是“火山地质博物馆”,先了解火山、地热的形成、分布、种类以及腾冲火山、地热的开发利用情况后,才开始进入园区参观便更加有的放矢。
步行200多米的草坪花廊,登598级石梯,我一口气爬上大空山山顶。这是公园选取并建设的最具有代表性,最具备游览条件的一座火山,当地老百姓称之为“大空山”。
300多年前,大地曾在这里被损坏、被撕裂、被蹂躏。大自然施展神威在瞬间便把这座山顶掏出一个深数十米,直径近百米且十分规范的锅底状圆形天坑。坑内雨季积成天池,旱季灌木丛生;坑四周的斜坡上,草丰林密。在坑口东侧,一块巨大的石碑上刻着硕大的“天问”两字。
《天问》是屈原所作楚辞中的一篇。何谓“天问”?何不言“问天”?因天尊不可问,故曰“天问”。古人认为:凡一切远于人、高于人、古于人,人所不能了解,不能施为的事与物,都可用“天”来统摄之。《天问》所问都是上古传说中不甚可解的怪事、大事,“天地万象之理,存亡兴废之端,贤凶善恶之报,神奇鬼怪之说”,屈原似乎是要求得出一个解答,找出一个因果,因此写下《天问》。此处的“天问”碑刻,似乎在向上苍质问:这是怎么一回事?是谁会施以如此的威力,对大地生灵这样残酷无情?
距大空山东南不远处,是小空山。站在大空山山顶俯瞰,小空山的火山坑被四周浓密的次生林掩映其中,锥形坑底显得更加幽静神秘,深邃难测。放眼四周,方圆100多平方公里的火山群地貌尽收眼底,黑空山、大团山、小团山、焦山、贴锅山等火山都依稀可见。
在走下大空山途中的梯道旁,随手拾起两块鹅蛋大小的火山石,正如徐霞客所描写“山顶之石,色赭赤而质轻浮,状如蜂房,为浮沫结成者,虽大至合抱,而两指可携,然其质仍坚,真劫灰之余也。”本想带回以为纪念,又恐违了景区的规矩,于是又放回了原处。
腾冲火山群中,海拔最高的是有“小富士山”之称的打鹰山。它位于腾冲至马站公路西侧,距县城仅14公里,海拔2614米,相对高度600余米,火山口直径300米,深100米。火山口内有3个火山湖,湖水随季节而变,雨季湖水清澈明丽,旱季时有干涸。在打鹰山脚,有一泉源盈而不溢,终年不断;另有凉风洞常年凉风不断,夏季到来,清凉送爽。
从马站向前再行约10公里,便到顺江火山湖。顺江火山湖有大小两湖,大湖称龙潭,因而又把顺江火山湖称为龙潭姊妹湖。火山湖是火山喷发后火山口堵塞而形成的。龙潭妹妹湖火山口完整规则,水深十数米,面积20多亩,湖水清澈,世之罕见。
在火山喷发中,由于岩浆的结晶和运动挤压而形成了规则排列的柱状节理火山石奇观。在腾冲,最集中、最壮观的柱状节理火山石景观,分布在风光旖旎的黑鱼河峡谷和皮影之乡固东镇东江天生桥至曲石两江口约30公里的河谷中。腾冲县城也可见到少量分布。
黑鱼河水清林秀,浓雅静幽,风光迷人。在黑鱼河,还可以观赏到一种奇特的会上树的鱼。
云南温泉甲天下,腾冲温泉甲云南。腾冲是中国三大地热区之一。由于火山对地热活动的巨大影响,造就了腾冲境内的124处温热泉群,数以万计的泉眼,其中有14个泉眼的水温达90度以上。在众多温泉之中,热海温泉群是其中形态最多样,喷涌最奇特、气势最壮观、温度最高的温泉群。
腾冲朋友向我介绍,观热海,最佳时间是晴日上午7-9时。我依说而至。早上8点,我便到达“腾冲火山地热国家地质公园”,买30元的门票进入园门广场。参观地热公园,如果不了解地热的形成,跑马观花般地看看热闹,则意义就不大了。因此,一入园门,我便去认真阅读公园介绍的地热成因。
穿过园门广场,顺公园弯曲幽静,花香四溢的人工梯道下行20余米,到了景区正式入口处。在此向沟谷看去,但见团团热雾从涧底升腾,一阵紧似一阵,雾霭渐次呈弥散性铺开,由近而远、由浓而淡,漫布了整个溪涧沟谷。这时我才体会为什么观热海的最佳时间是在晴日上午的7-9点种了。此时气温低,地热升腾可见度好,气势磅礴,更加蔚为壮观。
当年徐霞客在描写云游热海时,曾有过这样的描述:“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东濒至大溪,西贯山峡。”从其描绘的意景来看,想必我此时所处的位置,距当年霞客所站之处是十分相近了。
顺谷而下,其蒸汽更盛。游人几乎是穿行于云山雾海,视线也随之时断是续、时清时迷。在一断崖流瀑底部,有一道警示牌,上书“高温喷泉,切勿靠近。”我极其小心地向喷泉口移步。在泉口边上,又一块标记上写“蛤蟆嘴”。只见高压热气伴和着灼热的沸水从酷似张口的蛤蟆嘴里喷射出来,左右各一,呈脉动式间歇喷涌,最高可喷射近2米高,喷口有白色沉淀物。这种喷泉是高温热水上升到狭窄通道内突然扩容形成一种连续排放水气的泉口而致,称为沸喷泉。泉口的白色物质是一种称为硅华的以蛋白石为主的矿物质沉淀物。
离开“蛤蟆嘴”喷泉,继而向下,在热雾的包围中顺山涧步道侧身向前,到达“美女池”。此泉是高温热泉在地表形成的以硫华为主的沉淀物,形似女人的淡黄色褶裙,故名。硫华是岩浆硫分异出来的产物。
再向前,峡谷中有一人工湖,湖畔数座别墅依山傍水,隐于淡淡的水雾和绿树丛中,想必这里就是所谓的热海浴谷了。在热海浴谷,有16个温泉泡池,其中7个中草药泡池(清凉池、益元池、驱风池、疏筋池、养颜池、兹阴池、纤休池),五个特色泡池(芦荟池、咖啡池、香柏池、酒池、涤心池),四个露天泡池和一个纯天然的地热重蒸房。当你仰卧于那松针铺地的蒸床上,你会忘记了人世的疲劳和烦恼,在氤氲的蒸气中怡然入梦……。
“来时人背轿抬拐杖带,去时昂首挺胸健步迈。”这是人们对热海浴谷疗效的盛赞。泉水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对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皮肤等十数种疾病都有特殊的疗效。因此来此“泡金汤”的人不惜重金撒于热海。
顺沟谷复上,是“鼓鸣泉”,一个典型的沸喷泉,出水口是泉胶岩体被断裂后的裂缝,近100度的沸水从一长约0.2米,宽约0.05米的缝口喷出,发出“咚咚”声,形若击鼓,可见热泉水压之大。再行,是眼镜泉。有两个热喷泉并列,泉口若两块大小如椭圆形镜片,中间有一石埂相连,酷似一付眼镜,故名。
继上,但见一泉外形若一桃形珍珠,其中多处喷气孔,热气冲出水面,水中砂粒翻腾,气泡出水,犹如满池珍珠,其状更似一锅沸腾开锅的稀饭。此泉名曰:珍珠泉。
又上,是怀胎井,泉名起于一个民间故事,至于缘何得名,不得而知。只见两眼井高砌出地表约50厘米形成圆形井口,水面如文火慢煨的汤水,从正中缓缓不断地冒起大朵翻腾的水花。
高潮近于尾声,好戏留在后头。热海大滚锅是腾冲热海地质公园所有精品景点中的精品。大滚锅内,沸水喷涌,碧波翻滚,腾烟蒸雾,气势恢宏,雄浑壮观,大有煮天烹地,炖日熬月之势。其水温之高,压力之大,蒸气之盛,翻动之烈,实属罕见之奇观。大滚锅水深1·5米,有3个喷水孔,涌水量每秒近1升,喷口水温97度,水面温度89度。《腾越厅志》是这样描述大滚锅的:“鼎沸者,其形也,熏蒸者,其气也,波涛汹涌,气象万千者其势也,奔腾澎湃,热浪翻波,光怪陆离,滚锅发涨,异哉,熟如东南隅之—泓热海!”热海之名,由此而始。
大旅行家徐霞客对腾冲热海的精彩描述可谓逼真、贴切,归纳起来有以下八个方面:
一、描写热海大环境:“遥望峡中蒸腾之气,东西数处,郁然勃发,如浓烟卷雾。”
二、描写喷水形态:“作滚涌之状,沸炮大如弹丸,百枚齐跃而有声。”
三、描写泉水颜色:“其色浑白”(指水中含硅华、硫华)。
四、描写喷水气势:“水与气从中喷出,如有炉囊鼓风扇焰于下,跃出之势风水交迫。”
五、描写喷水声音:“喷若发机,声如吼虎。”
六、描写水温:“热若探汤,跃时风从中卷,水辄旁射,揽人于数尺外,飞沫犹烁人面。”
七、描写喷水孔口众多:“环崖之下,平沙一围,中有孔数百。”
八、描写热泉压力:“如数十人鼓煽于下者,似有人力引水。”
360多年前,徐公对腾冲温泉的描述,至今仍神形如旧,壮观不减。读霞客之文,如写于昨日。
离开地热公园,又参观了我国首批公布的重点湿地保护区腾冲北海湿地和青海湿地。
北海湿地里有各种各样的野草和形如“浮毯”一样的厚厚草排。农民在草排上开田种稻,有人利用草排的漂移性盗走别人家的种稻草排。因此在这一带又增加云南一怪:“稻田被人偷去卖”。
青海湿地是一个典型的高山湖泊,是世界仅有的三个酸性湖泊之一。鹅蛋形水面清澈如镜,湖光山色、兰天白云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