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后,王友才进了贫协预备组,王友晟特意过来找王友才说了一会话,提到了王友才的妹妹,提到了唐三赖和王毓英的事。几件事情凑合拢来,唐三赖和王毓英的事也就真有缓了。
王友才最终同意这事还是因为魏保国和李昭福说到过这事。
那是六月的一个晚上,天上有繁星,地下有蛙噪。王毓秀还没有生产,挺着肚子坐在房前。公公魏保国和婆婆柯氏也出来歇凉,年初魏保国上了一趟金家台后,就很少出门了,最远也就来屋前的禾坪坐一坐。
王毓秀说道:“爷!你说这人会不会变?小时候调皮,长大了却成为好人了。”
“那要看调什么皮。”
“比方说……”
“比方说刘伟,你们说刘伟调不调皮,当然调皮,可他不会变成坏人。”
“那还有呢?”
“再比方说,唐三赖,他就永远成不了好人。”
“为什么?”
“你看他哪里认认真真、正正经经做过一件事。这人要是没有定力,就永远成不了好人,不成为坏人就不错了。现在他当了那么大的官,更成不了好人了。”
“你这么说,那我爷做得对了,不同意他和满妹的事。”
魏保国没想到王毓秀是在说王毓英和唐三赖的婚事,如果因为自己,因为自己的话,坏了一桩婚,那是要不得的:这是魏保国处事原则。
魏保国迟疑了一会,说道:“我说呀!当然,我这话也不一定不对,不能到处去说。”
王毓秀说道:“您说。”
魏保国不紧不慢地说道:“女人嫁人不是说非要嫁好人,如果嫁了一个不好的人,一个坏人,那就得管得住,只有管不住才不能嫁,管得住就可以嫁。坏人不也是要结婚的嘛,只有没本事的人才不结婚,结不了婚。”
“那满妹这事……”
“唐三赖在金家台、在杜李不敢对毓英怎么样,毓英能管得住他,出了杜李就不行了。”
“是这样的呀!”
王毓秀认同了魏保国的说法,把魏保国的话同王友才一一说了,这样,王友才对唐三赖的态度才有所缓和。当然,让王友才态度发生彻底改变的还不是魏保国这几句违心的、不着边际的话,还有李昭福的话。
这些话是王毓英自己讨要的。那是秋收后的一个星期天,黄蔚来金家台看李禹成,王毓英见着了,也跟了上来。当时院子里到处都摆着用麻袋装好的准备上交的谷子,只有大厅右后走廊没有堆。白天,特别是下午,这里相对院子的其他地方来说既亮畅又通风,更为宜人,大家都集中在这里闲聊、玩耍。
李昭福那话是当着好几个人说的,有王毓英、黄蔚、翠娥,还有李禹成、成仕雄、刘佳。李昭福说道:“魏爹的话没错。这人呀!是好人还是坏人得看定力,有定力的人可能会做错事但不会做坏事,只有没有定力的人才会做坏事。错事和坏事的不同是:错事,不好的结果,不是本意;坏事,不好的结果,是一开始就设想好了的。错事是可以原谅的,只有坏事不能原谅。
“为什么有定力的人不会做坏事呢?这是我们人的本性早就定好了的。我们之所以为人,不是说我们长的这个形状是人。我们人的形状千差万别,米国佬的肉皮煞白的,有点吓人,他们也是人。听说还有黑人,全身没一块肉有亮光,不晓得是什么样子,冇看到过,只怕更吓人。你要说有这么个形状的就是人,那白人、黑人是不是人!这人主要是呀,和大家连在一起了。要是把哪个生出来就不和父母放在一起,不和所有的人放在一起,让他一个人待在一个没有人烟的地方。长大后,能说他是人吗?不会说人话,只会叫,连猴子都不如。猴子都晓得喊一声是作揖,喊两声是翻跟头。猪也比他强呀,翠娥一叫‘咯咯’,猪就晓得站起来扑槽吃食。所以人最关键的是和其他人连着,和父母连着,和左邻右舍连着,你们有单位的,还和单位上的人连着。既然人是离不开别人的,那人就应该对别人好呀,对父母好,对左邻右舍好。所以说,人的定力都是为了大家好的。
“唐区长以前一个人惯了,哪需要什么定力呀,有定力还吃亏些。当上了干部,好些人指望着他呢,那个喻干事就老指望他,没有定力能行嘛!要是他结了婚,有了老婆孩子,那不就有更多的人指望他了,那不他就应该有更多的定力了。毓英!你说是吗?”
王毓英认同了李昭福的说法,回家同王友才说。王毓英没说全,王友才没理解透,只得来找李昭福再听了一次。李昭福又把那些话说了一遍。
李昭福得知自己的话有人肯听,还能起到实实在在的作用,很是高兴,兴奋了好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