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杯清酒下肚,一篇绝世佳作完成。
李太白摸了摸自己有些斑白的胡子,歪着脑袋瞅着自己的作品很是满意。
拓跋易虽然读书甚少,但也能体会到试中意境,知道李白虽为布衣但却是心忧庙堂之乱,百姓之苦。世人只知他诗歌之美,却不懂他忧国之心。
“先生好诗!”拓跋易不禁发出一声感慨,并不是附庸之言,而是发自内心。
李白的思绪没拓跋易称赞打乱,不禁露出一丝苦笑反问道:“好在何处?”
“小子是山野之人,不懂得如何称赞此诗好在哪里,但也知道他的好,还有先生的心,先生心中有事。本来小子不敢在您这样的大家面前班门弄斧,但先生问了,小子只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
,不对之处还请先生谅解。”
“文辞在如何优美也只能写物描景,不夸也罢,小兄弟还是我心中之事吧。”
“先生乃当世文豪,世人皆对先生仰慕。可这也仅仅是仰慕先生文学之才,不懂先生心中所忧。为官之时虽然坐到大学士之位,但也只是陛下喜欢先生文采而已,并没有委以重任。先生心中
最想做的却是不是为达官贵人写诗做赋,混得一身虚名。而是想为大唐盛世尽自己一份心意,为黎民百姓谋一些福利罢了。可惜世人皆不懂,只喜先生文采,而先生也因声名所累,心中所想
得不到施展,才会有今日不易。此诗看似豪迈,却也表现出先生心中不甘和苦闷。”
“啪!”李白重重的拍着桌子,情绪也显得比较激动。“好!好一个不甘,正是说道老夫心坎上了。”
此时的李白,哪还有一代大家温尔尔雅的风貌,完全是一个情绪激动的老人而已。
人在亲近之人面前总会流露出本来面貌,两人虽然相识不过一天,可如今的李白已经将拓跋易当做是知己看待了。原因无它,因为他懂他的心。
“酒逢知己千杯少,今日老夫高兴遇到知己,来接着喝!”说完将酒杯举起一饮而尽。
喝完之后拓跋易急忙起身为李白斟酒:“能让先生视为知己,小子也算是三生有幸了,这杯敬先生。”
“别说什么敬步静的,既然是知己就应该朋友相称。来!为我李某人能得一个往年之交干一杯。”
酒是越喝越浓,情也是越聊越深,喝道憨处,两人差点义结金兰,最后看李白确实喝多了便让酒家扶他休息去了,自己一人独自转转。
…
虽入夜久矣,但长安西市还如同白昼一般,热闹非凡,来往行人络绎不绝。
“嘣!!!”
一声巨响传来,拓跋易猛得抬头,天空突然变得如白昼一般通明,原来是烟花。
虽然拓跋易没有见过,但不得不说确实跟传说中的一样美,此刻不禁想起小时候:
三个少年躺在稻香村后山上的麦垛上,仰望星空,吹着夏日的晚风很是舒爽。
“毛毛,你长大了最想去哪?”
毛毛想了想,很认真的回答:“我那也不想去,就想呆在村子里,等干娘老了以后照顾她老人家。”
“嘿,怎么听你这话的意思你才是我娘的亲儿子。”拓跋易很不耐烦的说道,然后拍了拍身边的莫雨。“你呢?”
“不知道!”回答简单而干脆,好似根本没有想过一般。
“哎,真是个木头。”
“小易,你呢?”毛毛有些不好意思的接过话题问道。
“嗯,我最想去长安。听娘亲说长安城很大很漂亮,尤其是的烟花,比这星空还要漂亮,我很想去长安看看。”
“我也听跑车的张大叔说起过,烟花是很漂亮,如果哪天要去了我们一起。”
人在小的时候听到烟花都会非常向往,何况是身在这么一个偏远之地的孩童,所以毛毛也很想去见识一下。
“烟花么,听起来很不错,你要去的话我陪你。”从来是惜字如金的莫雨也对小易说道,可却迎来的一阵白眼好似在说“明明是自己想去,非要拉上我们一起。”
“就这么说好了,我们兄弟三人长大了一定要去长安看烟花。”
“嘣,嘣,嘣!”随之而来的几声烟花爆裂之声将拓跋易的思绪拉了回来,看着天空喃喃道:“毛毛,莫雨,娘亲这个时候你们在该多好。”
对于生命中最重要几个人的思念被这绚丽的烟花映照出来,三年来虽然有老爹的陪伴,但还是挡不住失去至亲之人的痛楚和思念,在这个时候多想在见到他们…
“小乞丐,滚开!”一名身着边军铠甲的均军汉朝着站在大路中间的拓跋易怒吼道。
“找死!”片刻之后,看到拓跋易还静静的站在那里,心中火气,直接挥舞着手中的马鞭朝拓跋易的面门抽去。
看到这番情景周围行人马上躲开,生怕军汉手中的长鞭会误伤自己,也有站的远处的路人紧紧的捂住孩子的双眼,不愿让他们看到如此血腥一幕,也有心善胆小之人在心中为这个小伙子默默
祈福,希望他能躲过此劫。
马鞭重重的落下,但却仿佛没有着力点一样扑了个空,军汉用力过度差点栽下马来。原来手中的马鞭已经不知何时段成两节,剩下的长度根部不足以碰到拓跋易。大庭广众之下如此丢脸,军
汉自然大怒。
暴喝一声“小子,好胆!”抽出手中腰刀便要砍杀拓跋易。
拓跋易猛的回过神来,身体微微一侧便躲了过去,并反手一挥便将弯刀躲了过来,一拳击出军汉直接坠马。
“咳咳咳!!”这名军汉来自边关,行军打仗自然是家常便饭,身体还是没得说,并没有受到什么损伤。不过如此面目可谓是形象全无。但知道眼前之人棘手,不敢轻易妄动,只是留下一句
狠话:“小子你等着!”便飞快逃离,连自己的坐骑也顾不得了。
拓跋易只是无奈的摇了摇头,“想不到世间不讲道理之人还真是不少,等着便等着你能将我如何。”
说完之后也不在理会,而是抱拳对着周围行人道:“刚才不知哪位朋友相助,还望出来一见!”
原来刚才的段鞭之举乃是有人帮忙,虽然拓跋易知道伤不了自己,但怎么说也是别人一番好意,自然应该感谢。
“君子不立于危墙之下,少侠还是赶紧离开吧!”
话音刚落,拓跋易心中便是一怔,不为别的原因,说话的正是一位女子。
青衣素装,脸颊之上不带一点脂粉,却显得格外的清纯,如何同天上仙子一般清新脱俗。话音轻柔,旁人一听就想与之亲近。
当拓跋易第一眼看到对方时心中仿佛被什么电了一下,有种说不出的感觉,目不转睛的盯着人家姑娘看。知道对方清咳一声,才反应过来自己失礼之处。急忙道:“在下拓跋易,敢问女侠芳
名,刚才之事多谢了。”
“哦?原来是拓跋少侠,小女子姓林名可人,本都是江湖儿女区区小事,何老言谢。况且刚才就算我不出手,相信那军汉也伤不到少侠,倒是在下自作多情了。”林可人听到这个名字不禁一
声感叹,好似想到什么,不过很快恢复如初。
“果然人如其名,林姑娘确实非常可人。”